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协的结果

三国骑砍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协的结果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都,南宫尚书台,元月初八日。

正月十五后才举行新年大朝会,现在尚书台只有寥寥数人当值,处理一些零碎公务。

这里暂时沦为一个誊抄、发布策令的机构,目前有四个单位能向尚书台传达命令。

经过相关专管尚书、尚书郎审核无误后,就会连同尚书令黄权一同签署,允许颁布。

目前录尚书台事的是诸葛亮、关羽,算上刘备,这是最为稳固的三个决策发令核心;第四个核心是六侍中。

随着田信、廖立返回江都,算上关兴、李严,六侍中团队终于在江都聚齐四人,张苞、马良在江夏,勉强能聚在一起,执行廷议功能。

可马良、张苞迟迟未能回归江都,六侍中无法聚首碰面,也就无法当面针对时事、政事变动进行议论、探讨。

自然地,廷议不能合法举行,田信也就无从发表政见。

六侍中廷议制度本是刘备遇刺的临时举措,可以视为丞相府、大将军府联合摄政的补充。

现在田信一回江都,针对北府、麦城的许多弹劾就突然密集起来,让尚书台里的工作顿时为难起来。

作为最高的政令发布机构,清晰感受到一种政出多头的难堪、窘迫。

黄权与轮值的尚书邓芝一同喝茶,邓芝带来的是今早田信处理、批示的奏疏处理意见……算起来田信处于越权、未越权的模糊地带,他单独一个人没资格向尚书台发表公文处理意见。

可现在这些奏疏副本后面有北府护军、侍中廖立的签字,廖立在江都跑了一圈,李严、关兴也先后签字,所以这不单单是田信一人的看法,而是六侍中团队的集体看法。

至于未能表态的马良、张苞,则属于被代表了。

黄权饮用碧绿色茶汤,审阅这几封公文……针对不合理的乱命,尚书台是可以暂时扣着不颁布。

皇帝的命令都能压住、拖延,更别说其他人的意见。

只是做事情的始终是人,规矩是规矩,程序是程序,这些都得让人来执行。

比如邓芝,肯定倾向于关羽、田信,在田信与关羽之间,邓芝很可能倾向于田信;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蒋琬,蒋琬是倾向于丞相府的。

审核几份处理意见,只有直百钱相关的意见值得重视,其他都可以忽略,不做处理。

别说田信的处理意见,关羽这里的处理意见也可能被忽视,官员上奏之事,也能忽视处理。

黄权拿起关于审核、督查荆州铸币工坊的意见,问:“伯苗,民间诟病直百钱一事可有听闻?”

“略有所知,益州所造每钱有铜四铢,元年所铸每钱约有三铢,二年八月前后所铸之币,含铜仅仅过半。”

邓芝口吻严肃,眉目间满是慎重:“直百钱与五铢钱等重,今所造直百钱含铜愈少,以至于质脆不堪用。江都金市众人议论,皆有效仿魏逆,以钱粮为货币之意。或有言论,欲使朝廷刊印粮票,以粮票做币。”

货币关系经济稳定、流通,这始终是一个没人愿意去正面面对的问题。

面对货币铸造问题,江东方面直接不要脸了,把头埋在沙子里;北方曹丕多少还想挣扎一下,取消劣质五铢钱流通,以布帛为货币,现在又在捣鼓粮票兑取。

原本没人面对的问题,因为吕乂要麦城正常缴税,就被田信揭发出来。

民间原本可以压制的不满情绪,就会因此引爆,尚书台必须正面回应此事,想办法挽回直百钱的信用。

民间就这样,哪怕江东、魏国的经济彻底烂了,可大汉士民工商依旧有表达不满情绪的动力。

不可能因为对方更烂,就容忍己方铸币底线一再下跌。

可铸币坊也有他们的难处,北伐大胜,犒劳高层将校功勋要拿出官位来,高老中低层只能用钱币、布匹。

汉口之败,急需要各种抚恤,又加剧了财政支出。

朝堂之上对货币之事采取忽视态度,任由司金中郎将去捣腾。民间的怨言始终流传于民间,不以文字见于庙堂,那肯定就是子虚乌有,不一定存在的事情。

难道怪田信揭发这个问题?就不怪吕乂先动手要核查麦城税金?

问题已经引发,可怎么处理呢?

黄权履历丰富见识广博,自然清楚铸币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战争开支。

战争耗费越大,铸币的铜含量就会不断下降。

现在所铸钱币含铜量已经接近最低点,再低的话,钱币会很脆,掉在地上也能摔碎。

可如果还要降低含铜量,那只能从钱币的形制上缩水,将好端端一个外圆内方的钱币,铸成一个环。

就是环,钥匙环、戒指一样的东西,可能连‘直百五铢’四个字都无法承载。

思前想后,黄权忍不住长叹一声,闭上眼睛,只觉得田信回江都,仿佛滚滚黑云压城,让人喘不过气来,随时可能有雷霆暴雨降下,让所有人处于惊慌之中。

不说茶业,光是一个麦城织机,极大的恢复、推动了邓国、南阳的生产力。

以至于汉军此时已经不缺冬夏两季布料用度,民间也有大量细麻、粗麻布流通,极大缓解了其他各郡的百姓税租压力。

来自江都尹、邓国、南阳的布,以以物易物的方式充实了市场,让其他郡县的百姓在缴纳税租时,家里有囤积的布来缴税,不需要去借高利贷,也不需要去换高价布应急。

各郡百姓终于有了点积蓄……民力渐渐休缓过来,于是对货币问题更加关注。

原来是货币崩溃,不得已采用户调制度,以折绢折布的方式收取布帛为税租;百姓一年四季忙碌不堪为生存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生活。

现在手里有点盈余,没必要活的那么累,终于可以思考问题了。

如果恢复正常的货币,那自己的生活能耕好!

你是百姓,也是商人,你肯定想要更保值、耐放的钱币;而非三五年就腐朽的布帛、粮食。

麦城织机的不断推动,郡国各处对正常钱币的需求就越大。

需求不被满足,自然会有怨言。

这股怨言集中在司金中郎将吕乂身上,这个人偏偏又要站出来为国分忧,想要解决麦城这个庞然大物。

从根本上缓解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结果田信返回江都,奏疏落到了田信手里。

这下好了,田信一巴掌抽到脸上,吕乂的选择就两个,要么恢复直百钱含铜量,就会因铸币数量不足,朝廷预算无法满足,进而问责被免官;要么强撑着继续铸造劣质钱币,跟田信对着干。

见黄权忧虑模样,邓芝劝道:“黄公,职下以为不妨封存此疏,容后再议。”

“不妥,孝先归来,本就要展示拳脚。无有此事,也会有他事。此事尚可调控,若换他事,谁又知该是何等棘手?”

黄权拿起笔,亲自签发:“此事我等秉公处置,若有冲突,也好出面规劝。若偏心,这尚书台也就没了意义。”

“是,职下受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