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四百三十六章 铸币

三国骑砍 第四百三十六章 铸币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论关羽怎样处置,江都缺粮的客观问题始终存在。

而北府始终握着两批粮食,一批是战争预备粮;一批是正常库藏的粮食;还有北府的粮票,都能缓解目前江都的粮荒,及粮荒引发的稳定问题。

除了北府,还有一批人掌握粮食,这些人不怎么好说话,关羽也不想跟这些人说话。

前线汉军主力陆续后撤,回归各处军屯据点,或解散与家人团聚。

这让朝廷控制力得以增强,于是关羽巡视铸币工坊,想用老办法解决当下缺粮的问题。

这个办法简单,铸造更多的直百钱,用直百钱去买豪强的粮食!

不跟你谈条件,就是要买你的粮,你拒绝不卖,或涨价……这都是犯罪行为,正好连钱都省了。

现在的问题更复杂,因铸币的铜料不足。

司金中郎将张裔有些抬不起头,现在直百钱用料总量、含铜比例都持续下滑,已经不如刘焉、刘璋时期铸造的蜀五铢。

去年是一个转折点,为了北伐,大量铸造直百钱,为了赶工期、生产量,所铸直百钱第一次在含铜量上低于蜀五铢。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曹丕、孙权干的更差劲,导致直百钱持续外流。

铸造的直百钱流通到境外,大汉境内缺乏流通货币,这怪谁?难道怪直百钱坚挺,很受大魏士民、大吴吏民信赖?

现在铜料不足怎么办?有人提议制造铁五铢……或类似的刀币。

这种说法被张裔否决,直百钱是最后的底线,必须守住。

其实铸钱的铜料是充足的,只是乱世里为了避难,太多的器具被掩藏起来;就跟现在江都粮荒,只有江都缺乏流通粮食,不是没有储粮,而是储粮各有规划,各郡坚持原则……拒绝运往江都应急。

豪强、百姓家里肯定储有应急用的铜料,没人愿意拿出来跟官府置换。

百姓的铜料、粮食,都是不能强索的,这是底线;豪强的铜料、粮食……不好拿,这是要谈条件的。

现在北府手里有粮食,有铜料,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事情。

张裔犹豫再三,还是鼓足勇气进言:“宋公,江都不止缺粮,更在缺钱。职下愿上奏朝廷,请北府协同铸币。得北府铸币,自可采买豪右所储米粮,缓解朝廷用度。”

一时间没人回答这个话题,王甫、裴俊以及回来的郭睦、甘述都在观察关羽的态度。

关羽肯定会算账,任何一个能独领一军的将军,肯定懂管理,懂经济。

田信不在,北府的人很抠,账目做的也完善,让朝廷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太多的物资名义上是武当侯国、邓国的,跟北府、大汉郡县没关系;不归大汉郡县管理,那朝廷也就无法强行征调。

你连豪强的钱粮都不能随意征调,更别想直接征调田信、关姬的钱粮。

凡事要公私分明,郡县官仓里的东西,朝廷强势征调也是合法行为;可你强征私产……这个头一开,你能征田信的,那田信转手就能强征各郡豪强的。

比如麦城的钱粮,都是依靠织机生产交易、聚拢来的,织机产业是谁的?

是关姬的,那织机盈利换来的物资,自然是关姬的私产利润;武当侯国是田信封地,别说丹阳匠坊盈利获取的利润,就是侯国府库里的东西……这也是田信合法的私产。

南乡郡改来的邓国更不用说,连土地都是关姬、田信的,土地上耕作的百姓都是关姬、田信的领民,这也是不能动的。

南阳郡就更简单了,北伐撤归时迁来那么多百姓要安置,要恢复生产……这发给百姓的粮食、工具、器械,可都是南阳郡府从麦城、武当、邓国赊欠来的,这是要还的!还有利息!

哪怕收来的税租就躺在南阳郡的府库里,可这就是欠田信、关姬的借资,大汉朝廷不能动。

偌大的北府,养军账目始终是亏损的;失去田信、关姬的钱粮接济……可能北府军吏下个月的生活补助就没了。

谁想越过田信接手北府,那就要先考虑筹钱,应对北府各方面的开支。

现在田信不在,无法从北府征集钱粮,那么放开铸币权,由北府参与铸币,拿到北府所铸的直百钱,就能采买荆湘豪强的储粮,随即就能缓解朝廷迁移江都引发的粮荒。

这是汉朝廷守规矩的负面代价,即享受了正面秩序带来的福利,承受这点负面代价、约束也不算什么。

关羽始终在考虑这个敏感的铸币权,第一次东征前后,本就有给田信铸币权的用意。

让田信负责建立荆州冶炼官坊,成为大汉第三个铸币中心;既是酬谢田信的功勋,也有换取田信手里冶炼、铸造技艺的用意。

毕竟作为负责人,田信有义务发展好这个官坊。

可田信拒绝,对铸币这种事情看不上;得到武当封地后,就搞了个生产农具的匠坊……这个匠坊虽不制造兵器、铠甲,却已经为田信打造了惊世骇俗的红漆镜甲,这是一套可以抵御床弩射击的绝世宝甲。

这样的铠甲若能量产……简直不敢想象。

田信当时拒绝了朝廷划分的铸币权,转头置办、发展了丹阳匠坊,同时还有一套粮票。

这粮票,跟直百钱有区别?

关羽眼里,绝大多数人眼里,这是没有区别的。

现在把一个铸币权交给田信……北府留守的陆议这帮人,肯不肯接受?

张裔提议后,是长久的沉默。

作为益州老乡,王甫询问:“若北府铸币,如何分?”

张裔不假思索:“职下以为三七分,较为妥善。”

郭睦沉吟考虑,分析道:“北府出工出料,拿走七成也算妥善。只是陆议颇有门户之见,恐难说服。”

“呃……”

张裔无语看郭睦,顿时不知该怎么纠正其中的误会。

关羽见了张裔模样,就说:“铸币之事万不可交付孝先,孝先善于聚财,就恐他随性施为散漫无度,若是铸造足额五铢……届时祸乱自生,于国无益。”

难道大家不知道直百钱含铜量降低的后果?

都知道,可没办法,只能这么办。

孙权、曹丕那边已经放弃挣扎了,自己这边还要坚守直百钱这个底线。

如果田信大批量制造足额五铢钱……那朝廷该怎么办?

难道强制用直百五铢兑换足额五铢,再融了制造低质量的直百五铢?

对,肯定会怎么做!

可人心怎么办?

如果不强制兑走足额五铢钱,那这种五铢钱会把直百钱打崩,引发的危害更大。

关羽的顾虑令众人无语,虽说铜料紧缺……可谁也不知道田信拿到铸币权后会不会点石成金,变出一堆堆的铜料。

握着铜料,又有铸币权,田信岂会把铜料交给朝廷来铸币?

关羽这么转了一圈,用铸币解决粮荒的计划破产……恰好典满送来关姬慰问母亲的礼物,给了关羽另一个解决事情的思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