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三百七十六章 预谋

三国骑砍 第三百七十六章 预谋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廖立是荆楚高才,少年闻名于州郡。

论年轻时的影响力,同年龄阶段里只次于诸葛亮、庞统、马良,岁数略大一点的习祯也能压住廖立。

这是个常常自以为只比诸葛亮差一筹的人,虽然在吕蒙手里丢过长沙郡,刘备不予计较转任为巴郡郡守,廖立在仕途方面始终没吃过大亏。

没吃过亏,终究丢过一郡之地,后来几次军事行动都没廖立的份儿。

被诸葛亮、马良甚至继承鹿门山影响力的庞林压一头,廖立表示情绪稳定,可被李严后来居上压一头……凭什么?

人争一口气,虞翻战死留出的空位,高层之中唯一适合的人就剩下廖立。

现在劝说廖立已来不及了,毕竟刘备的任命诏书已通过尚书台发表。

难道派人设伏,打断廖立一条腿?

不行,没有不漏风的墙,除非自己亲自动手,否则势必泄露。

而自己动手……远远一箭射伤廖立也能解决问题,可自己射术不精,万一射死怎么办?

不能更换廖立,也要延迟廖立,廖立的性格与张飞不合适。

夏侯献这个张飞、刘备共同的女婿本可以派到张飞身边,可刘备将夏侯献征为羽林中郎将,带着这小两口回益州去了。

高层的职务调动,受一定的惯性影响;中层核心人员,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刘备、关羽也有他们的看法。

就跟摸牌一样,就这些牌,刘备优先权最高,刘备先摸,摸走后,自己就只能摸其他牌。

田信考虑解决办法之时,关姬提议:“夫君,廖公渊赴任之际会自江都中转,可否邀来做客?”

有些按奈不住,关姬搓搓手,眉目间有光彩绽放:“于情于理,廖公渊北上赴任,是该请教父亲和夫君。只是父亲与廖公渊关系不睦,廖公渊恃才傲物不肯屈服投帖,父亲亦不愿惺惺作态。夫君就在近处,理应与廖公渊一叙,谈论中原局势,交接方略。”

田信吃一勺肉粥,顺着思路推敲,橘林馆是自己地盘,廖立不小心滑倒,摔伤不能赴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自己医术莫名其妙的荆湘第一,自己肯出手医护廖立表达歉意,那廖立会拒绝?

与新任武陵郡守田纪交接政务、仓储后,廖立就乘船来到江都。

按官制,他是侍中,理应留在刘备身边担任顾问、幕僚,为国务出谋划策;侍中的参政、议政职责,发展后就是魏国的门下省。

也是因这个侍中身份,廖立才不同于寻常郡守,相当于预备的九卿,所缺不过功勋而已。

也因为这个侍中身份,廖立途径江都时就参拜大将军关羽一事时有所为难。

按官制,他能算是天子近臣,见官大一级,现在依旧以侍中兼任大司马长史,行右护军的身份隶属于张飞,充当副手。理论上又是军吏,理应参拜关羽,确定彼此指挥关系。

廖立不愿意主动低头,摆着架子等待关羽主动邀请他;另一个调职的零陵郡守习珍后来居上,按着流程拜访大将军关羽后,又来拜访江都尹李严。

习珍调任城门校尉,不是成都的城门校尉,是江都的城门校尉,执掌江都各门司马、门侯及城内十二都亭的亭长。

许多方面都在做准备,益州的事情捋顺后,如果打下关陇……那成都方面的中枢集团迁移路线就要提前规划。

刘备走陈仓北上,直入长安不存在问题,这是理所应当之事。

刘禅为首的留守朝廷班底就没必要走险峻、难行的蜀道去关中,理应走最顺畅、快捷,运输成本最低的水道来江都,坐实江陵的南都地位。

然后刘备从关中向雒阳进击,刘禅统率关平、张苞出宛口,会师夹击雒阳。

将最后一笔浓厚的军功分一半给刘禅,为刘禅树立部分军事威望,也让他了解军旅辛苦。

这也只是一种规划的方向,未来的事情没人说得准,如今未雨绸缪。

习珍来头很大,终究是鹿门山一系,与李严见面时气氛相对轻松。

他是来抓江都城内治安、秩序的,要在刘禅来之前,把城内打扫干净,保证不出意外。

这个职权重,身上责任也重。

送走习珍后,李严是真松一口气,自己这个江都尹可能是最轻松的尹。

看看西汉的京兆尹,东汉的河南尹,这都不是人能干的,随便一桩案子都能牵扯勋戚、百官。

尹,是九卿的跳板,而四方将军等同卿位。

可刘备前脚晋升江陵为江都尹,后脚关羽就入驻江都,李严只能低头做事,哪里敢摆三独坐的架子?

三独坐,即朝会时司隶校尉、河南尹、总管御史台的御史中丞三人,有别于公卿百官的班列,这三人另起班列,独坐已示权柄、尊荣。

关羽坐镇江都,兵役梳理、动员方面的事情被大将军府包揽;现在治安上的事情也被城门校尉习珍拿走。

权力没了的同时,责任也没了,现在专心恢复农耕、筹备军粮即可。

拿到这笔关平分润来的运粮军功,夹击关陇时,自己怎么也能跳出这个监牢,重回军中。

对于未来的国家体制、军制,李严也是有一定看法的。

西府、北府、东府是既定的,可南府就有说法,留在南中地区实在浪费,理应安置在日南才对。

空口白牙无法说服刘备、关羽、田信,唯有树立军功,才能运作这件事情。

不管今后去哪里,只要别在关羽麾下做事就行了。

他默默思索着心事,儿子李丰来报:“父亲,长沙樊府君投帖。”

李严拿起这道樊胄的拜帖,孙权背盟来袭时,武陵郡守投降,武陵从事樊胄召集夷兵反抗,随着麦城大捷的消息传来,樊胄、习珍一个收复长沙,一个收复零陵。

南阳有樊乡,樊乡所筑之城自然是樊城。

翻阅拜帖内容,李严忍不住轻笑:“可知此公何意?”

“孩儿不知。”

“意在为廖公渊伸张名目。”

李严提笔在拜帖上书写约见时间,将拜帖回书转给儿子,越想越觉得好笑,止不住呵呵做笑:“此公久居荆南,恐不知陈公威风。”

李丰看拜帖内容,是小老乡樊胄提议李严为廖立解围,如果李严答应,樊胄会带着廖立来拜见李严,讨论时局。

怎么解围?

是劝关羽主动邀请廖立来述职,维护廖立的面子;还是带着廖立去见关羽,安排一场巧遇。

李严见儿子沉思模样也不提点,各家教育方式不同,没必要事事提点。

何况时代也很快就变了,今后田信主政,李丰跟着田信做事,不需要研究、揣摩人心。

田信这里真的是简政,北府宣布的告示往往由两种文风构成,哪种是田信亲笔,一眼就能认出。

不需要你猜,要做什么田信会说明白要求;没有朦胧不清,模糊两可的字眼。

这就是主事人、办事人的区别,也是田信风格、底气所在。

李丰的仕途也要重新计较,到底是南阳举孝廉,还是留在身边积攒人脉,然后走另一条路?

李丰去送回帖,李严则另书一封,喊来心腹,飞骑送往橘林馆。

他给田信抄送公文……谁能指责他什么?

他只是摘抄,关羽这里有专人誊抄完整的公文,会成批送往橘林馆。

田信目前陪着……邓公主目前正陪着陈公养伤,自己拣选时要递送橘林馆,本心也是为了让陈公不操心,好好休息。

问心无愧,怕什么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