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

三国骑砍 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腊月二十一,田信戎车抵达丹阳邑。

并未停留,而是护送阵亡者骨灰过丹水,前往安葬于武当兵主庙。

阵亡者级别最高的吴懿由其家族自行安葬,因此虞翻是此次安葬级别最高的人,刘备派遣博士胡潜及一班鼓乐前来主持礼仪,以诸侯之礼下葬。

随着一杯清澈祭酒洒下,田信眉目庄肃结束最后一道礼仪。

与虞忠相别,嘱咐:“兵主庙设立以来并无祭司,世方可接掌祭司,为我供奉将士英灵。”

“是,公上还请珍重。”

虞忠整个人消瘦了三圈,整个人气质更为内敛,沉肃,有朝陆议发展的趋势。

田信抓住他的手安慰说:“今岁以前,敌强我弱,不得不行奇计,往往以少敌多,皆赖将校奋勇,颇多无奈。今岁以后,敌我强弱易势,自不同于往。贞侯就义,朝廷不敢有忘。”

虞忠轻轻点头,北府兵存在一日,大汉朝廷就不敢遗忘历年阵亡的吏士。

这是说给虞忠听的,也是给周围新旧残疾老兵的话。

兵主庙也算一份颇大的产业,不说远近山民前来祭拜祈福时带来的贡品,仅仅各军军吏来此参拜带来的供奉也足够千余人衣食用度。

平日里这里的残疾吏士也能自己生产、制造生活物资,维持温饱不算难。

受限于交通和祭拜兵主庙群体的规模,这里也就至多供养千人。

这千余人可以半脱产,整日混吃等死是一种活法,研究学问也是一种活法。

具体怎么活,需要引导。

千人千面,许多人不可能因为是烈士、屡经大战的伤残功勋吏士就会有高尚情操……这些都是需要培养、熏陶的。

总的来说伤残吏士属于生存劣势群体,跟小孩子一样,为了生存许多事情只能退让、忍受、迁就、适应。比如学习,兵主庙倡导什么,这些伤残吏士就只能努力适应、接受。

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固然不如小孩子接受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生活已经固定,现在这些伤残吏士对生活毫无还手之力,原有的固定生活已被打破,反而具有了可塑性。

离开兵主庙返回丹阳邑时已是腊月二十七日,田信深感疲倦。

怎么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儿子?

心里对这个儿子总缺乏一种认同感,可能是父母并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

家庭成员多出一位,一个只知道吃、睡、吵闹,制造麻烦的小麻烦。

说喜欢,田信谈不上喜欢,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感觉这个孩子是残缺的。

这个孩子没能让自己的父母高兴,也没有得到过自己父母的喜爱,没有得到自己家族传承、倾注的感情。

温暖的长屋里,田信懒洋洋侧躺,手里抓个冰凉橙子把玩,始终在思索孩子的事情。

不知道是自己半步超凡,还是因为父母不在引发的遗憾,也可能是自己属于创一代,始终对孩子提不起兴趣。

孩子至今没有乳名,由夏侯平、田纪的妻子来当乳娘,无病无灾虎头虎脑的。

也可能是自己年轻,对事业继承人并不看重;也可能是杀伐太多,对新的生命已经缺乏尊敬、爱护。

只有自己杀人前认识的,知道的那些人才在自己眼里算相对完整的人,后来认识的人……除了时常接触的外,余下的人只剩下三种,一种是自己人,一种是敌人,一种是百姓大众。

“想什么呢?”

关姬转身,手掌落在田信胸腹,摸着伤疤。

“在想律法与孝道。”

田信语气低缓,一边想着一边说:“以秦法来说,禁绝私斗,不拘父、子皆是秦之国人,只是编在一户,兵役、徭役各受差遣,律法具体到个人;私斗有罪,父子互殴,同罚。至汉以来经学兴盛,一户父子虽为汉之百姓,然父以不孝杀子,罪小不可查。”

本要埋怨一回来开口闭口不离父子之杀,关姬瞬间清醒,翻身而起披上外衣,盯着田信不发一言。

“今我家已贵不可言,家事便是国事。”

田信露出笑容:“我所虑所思是寻常士民之家,汉庭弘扬孝道,根本用意为何。应该是以父生子,父壮养幼子,子壮养老父,如此父父子子子子孙孙袭承万年。而幼子、老人不会作乱,青壮年却会。”

“以青年养子,使壮年赡养老父,皆奔波生计,无力作乱,亦无思乱之心。弘扬孝道以来,老父无力谋生,皆赖诸子赡养。若诸子不肯,只好以孝道惩治。”

关姬领悟话里的意思,还是怀疑田信的心思,狐疑打量:“孝乃美德,以孝治国,本朝大政也。此人与禽兽之别,诸夏与夷狄之别也。”

孝能承上启下,使老幼有所养,维持社会秩序。

孝道之下,老人自能约束青壮年的冒险、拼搏一场富贵的冲动性;等青壮年老了,又会约束自己的孩子。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孝字,就能维持朝野的基本秩序。

再大的帝国,基本单位是户,孝道的存在,使得每一户的家长都有了惩治、训诫子嗣的权威。

除非老人带头造反,否则青壮年被家里老人约束着,是不会轻易作乱的。

见关姬疑神疑鬼的模样,田信呵呵做笑:“今为人父,此前不曾想的事情也就往深的想了想。”

关姬给他一个白眼,问:“夫君在外时,可想好孩儿乳名?”

这是个婴幼儿夭折率极高的时代,按照规矩,八岁以下的孩童夭折不需要举行葬礼,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不会有。

讲究一点的体面人家还会给夭折的孩子配一对**,纯粹留一个念想。

孩子的乳名不难,刘备、关羽、祖父田维都想插一手,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

田信偷懒,说:“本想引借兄长之名,不知兄长是否同意。”

关姬掐一把田信手臂皮肉,转着眼珠跃跃欲试:“这成何体统?世上哪有甥舅同名的?”

“此两家和睦亲爱之举,有何不可?等今后小妹出嫁,我这名也能送给小外甥。”

何况只是乳名,没给儿子弄个‘吉利’、‘阿牛’、‘佑汉’这样的乳名已经很对得起他了。

儿子么,孝道之下,可比蒙多好玩多了。

两个人说干就干,一个加水研墨细细研磨,一个捉笔勾画势大力沉,很快就给关平写好一封信。

平本来就是一个好字,以关姬的学识,也的确想不到比平、兴、信更好的字。

整个冬季不适合关姬出游拜访,等到春耕天气转暖后,田信才准备带着关姬前去襄阳、江都拜谒关平、关羽,走动一下各方面的关系。

湘州的黄权也不能落下,开春时见一面是巩固友谊;毕竟入夏前就要去湘州征集五溪蛮训练新军。

公事前拜访是友谊,公事时再拜访,就少了亲近。

黄权不仅仅是湘州刺史,还是光禄勋,名义上是此时大汉郎官的最高上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