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二百九十二章 趋利害宗德艳力劝吴王

三国骑砍 第二百九十二章 趋利害宗德艳力劝吴王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定陵城北,夏侯尚也率骑士三千,在此观战,等待作战机会。

随着天色渐亮,司马懿、张郃接应昆阳守军后先后遁走撤离战场,夏侯尚则断后,掩护夏侯霸向后撤离。

遗弃昆阳,汉军将初步建立防御圈,接下来汉军主攻据点无非西北鲁阳、东北定陵、郾县以及正东舞阳。

田信聚集前后两营骑士正欲追击,外围斥候侦查来报,庞林亲自劝阻:“已然探明,曹休部正向许都行军,此刻其中军正在郾县之郊!”

他换一口气,又说:“据斥候侦察,贼虏裴潜所部军心瓦解,四散回归乡里。斥候遭遇许多豫州逃军,多愿随我军返回汝南、义阳。”

亏了。

田信顿时觉得亏大了,颇有些不相信:“裴潜所部已然崩解?”

“是,各队斥候都有所报,不似作假。”

庞林也觉得亏了……裴潜的豫州军团是一支屯田客为主的辅兵军团,战斗力并不高,可这终究是两万多人的编制、番号。

也是一笔军功,从小方面来说,这支军团意味着俘斩两万的军功。

田信已经不缺,可庞林以下的将校、吏士,哪个不缺?

从大的方面来说,包围、迫降这支军团,就能按着俘虏改造的政策进行……压榨。

压榨不奇怪,随于禁投降的那批军吏里,依旧有近两千人待在临沮军屯;田信手里还始终握着万余人的降军在昭阳邑军屯。

现在这支军团崩溃瓦解,跑到汉军营前投效,那就是大汉义军、义士,自然要给与较高的待遇。

哪怕溃逃回乡里,汉军打回汝南,这些人又将恢复大汉百姓的身份。

到时候再征集这些人的力量,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还要考虑民心。

何止是亏了,简直亏大了!

庞林看田信模样就猜个七七八八,这种事情有默契就好,另说:“曹休弃义阳、汝南诸郡,恐怕已与孙权达成协议,吴军即将北上参战。我料宋公必有布置,孝先不可轻动。”

魏军不可能平白无故放弃义阳、汝南诸郡,或许割让给了孙权,或许吴军已经参战,正增援宛口。

吴军再不济,也能守住汝南,牵制三五万汉军。

或许吴军已经抵达汝南,正逐步接收防御阵地。

两个问题立刻摆在面前,第一是曹休向东转移,汇合夏侯尚及苏则的兖州军团,那么就会形成一支规模过十万的野战军团,骑军约在一万五千左右。

面对这支战略力量,不做好情报调查和战前布置,是不能贸然撞上去的。

所以,追击夏侯霸、夏侯尚一事只能作罢,再等待战机。

第二个问题,是精熟中原地利的魏军好打,还是远道而来,极有可能水土不服的吴军好打?

算清楚这笔账,谁来打汝南的吴军,就成了接下来的重头戏。

如果秉着公正公平这一原则,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票投给张飞就行了。

另一边,鲁阳、摩陂的魏军正在庆功,摆宴欢迎孙登这支大魏虎牙军助战。

虽然被汉军俘斩五千余,可司马懿阵斩汉军关中都督、汉皇后之兄、右军副将吴懿;张郃也顺利将被围的昆阳近万守军接应出来。

尽管过程有些狼狈,但也证明汉军并非不可战胜!

至于救回来的军队质量,跟折进去的军队质量之间的区别……现在不是计较这种事情的时候。

要以人为本,五千换一万,斩敌大将,这不是大胜是什么?

司马懿、曹洪、张郃联合上奏报功,这种级别的大胜,肯定要下诏书通报天下郡县的。

得益于赵俨去年开的好头,魏军发扬以一当十的光荣传统……司马懿等人问心无愧,纷纷在这份‘斩贼甲首三千余级而归,贼烟熏火燎溺水踩踏而亡不可计数’的奏表上署名。

曹休离奇东移的举动,令汉军疑惑,等待刘备分兵命令时,消息也在中午传到孙权所在的颖口。

孙权距离战场最远,也就六百多里路,沿途换马不换人,孙权时时刻刻都能获悉宛口战场的军情变化。

曹丕则是三百多里路,刘备是二百里路程,战争走势虽决定于前线将校,但也受控于后方。

张辽是江东的噩梦,这个噩梦却被另一个梦魇凶兽击碎,现在吴军分屯于颖口、汝口,盘踞在淮水干流静静等待,孙权是真的不敢动。

这里跟长江、合肥、寿春不一样,长江那么宽,又没盖子,打不过撤了就撤了;合肥、寿春时,他又在巢湖屯军,后路始终是稳妥的。

淮河水网密布,可适合大军乘船移动的水道来回就那么几条,只要被汉军或魏军卡住,那大吴水师立刻就会姓魏、姓汉。

现在就这种情况,孙权真的不敢动。

他屯军颖口,与寿春距离五十里路,死死守着全军退路。

生怕自己上前线参战,然后曹植、臧霸领着青徐兵将自己后路截断。

而现在,曹休没等吴军回复,就擅自向东撤离,将汝水以西的广袤区域让出,让潘濬直面汉军兵锋……这种危急情况下,孙权不得不思考汉军的提议。

如果现在调头去打青徐,夏侯尚、曹休、曹仁这些身经百战的军队绝对不敢增援青徐战场。

青徐军团最能打的臧霸部已经被打残,天下名将、青徐守护者、大魏开阳侯臧霸已经老了,很好欺负。

曹植就更不用说,几乎就没单独带过军队,又跟曹丕有冲突,彼此猜疑。

这样的青徐军团,有什么好怕的?

可自己向东攻掠青徐,汉军若在正面战场以绝对优势打崩魏军,传檄而定中原,那自己岂不是进退无路?

孙权不敢动,又想动,对汉军使者宗预很是为难的表示:“奈何太子委质于北,此骨肉之情,焉能不顾?”

宗预很是理解,口吻轻缓:“正因如此,我为大王深深的忧虑。大王有争雄之心,已不容于汉魏。今天下已到三方争雄之际,而大王势弱,若不能得青徐之地以自壮,迟早必遭兼并。”

孙权听了神色黯然跟着一叹:“悔听吕子明误国之言!”

“大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宗预耐心规劝,询问:“大王,中原乃系魏国心腹之地,魏之君臣岂会留力?”

孙权默然,宗预就说:“此魏之君臣竭力抗争之际,两虎相争,势必一死一伤。今外臣出使大王处,规劝大王东取青徐,本意就在于此,改一死一伤为两伤,一轻伤,一重伤。”

“大王若取青徐,则与汉并雄于世,唯独魏弱。此两强一弱之格局,利在汉吴。”

见孙权思索,宗预又问:“大王可听闻赵公夜中遇袭,夏侯作壁上观一事?”

听到这话,孙权脸上露出笑容:“早有耳闻,难辨其真假。本欲询问德艳,又恐惹德艳不快……难道真有此事不成?”

宗预缓缓点头,面容沉重:“确有此事,赵公险些覆没。”

孙权眼睛放光期待口吻:“那关云长如何处置……不不不,此汉军机密家丑,德艳何故宣扬?”

“为使命而已。”

宗预一本正经:“我为汉吴联合两利之事奔走,促成此事,既能为国家分忧,亦能达成使命一展所长。再者,此事已然发生,为三国将士皆知,外臣隐瞒大王,大王也早晚知晓内情,外臣又何必掩饰?不妨坦荡论之。”

“大王且深思,中原我军即便大胜,以如今之内争,又如何能更进一步?”

“若大王裹足不前,踌躇不定,必为人所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