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览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览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魴出使北山,自不是孤伶伶一个人,还有大将军曹仁的使者王览同行。

其实这是一场很简单的战争,淮南早已被搬空,曹丕所割淮水以南的广陵郡南部各县户口也就数百,百姓的租税养不活当地的官吏。

整个淮南地唯一重要的据点是寿春,次要的是芍陂,再次是合肥。

魏军打掉寿春,那吴军自然守不住所谓的淮南地,可偏偏负责封锁肥水、巢湖通道的曹休发兵前要奔丧,贻误战机,没能第一时间封锁肥水口。

没能锁住肥水口,吴军主力顺利增援寿春城,战争走向了魏军极力避免的……相持局面。

南阳汉军已开始动员集结,魏军也开始渐次动员兖豫青徐四州军队,在中原决战爆发前,必须要解决淮南问题。

要么打掉孙权最后的颜面,逼孙权彻底臣服;再要么彻底打废吴军,让其自乱,等后面腾出手再来收拾江东;或者扶立新的吴王,以继续牵制汉军侧翼。

所以参战的魏军很着急,要急着返回中原参加决战。

周魴只是出使北山的担保人,真正负责与周魴谈判的是王览,曹仁身为大将军,能给出比曹休权限更大的优厚待遇。

只要北山的宋谦部易帜,作壁上观,那曹仁、臧霸,以及两天后抵达的夏侯尚三万人足以横扫肥水东岸的吴军。

宋谦需要考虑这件事情,故司徒王朗的侄儿王览与周魴顺道拜谒山中刘安庙。

王览兄长王祥是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给生病的继母朱氏求鱼;又因为母亲朱氏要毒杀异母兄长王祥,王览也是二十四孝‘王览争鸩’的主人公。

这件事情怎么说呢,只能说‘王与马共天下’很厉害。

祭拜刘安庙后,王览、周魴在八公山俯视二十余里外的潘濬大营。

现在潘濬大营还在采伐树木加固栅栏、鹿角,或开挖堑壕,以加固营垒。

“吴军意在固守,以待刘备出中原,那时我军腹背受敌。”

周魴为王览解释形势:“寿春系淮南坚城,吕范又是江东三世老臣,此公守城不出,非十万大军猛攻不可破。”

“吴军主力在侧,我军难以合围寿春,故强攻之法不可行,即便破城也得不偿失。”

周魴指着潘濬大营说:“宋文信若易帜反正,以潘濬新立之营,及历战久败之军,又猝然遇袭,其势必崩。”

对自己说的话周魴深信不疑,他眉目平静,仿佛已经看到宋谦易帜,曹仁长驱直入袭破潘濬大营。

即便打不破仓猝遇袭的潘濬,也能干扰吴军,使之无法继续加固营垒;等到两天后夏侯尚三万人主力抵达,以五万魏军,打潘濬五万,怎么看都能摧枯拉朽解决战斗。

到时候不论和谈,还是调头来打寿春,都能快速解决这场局部战争。

魏国需要寿春么?

不是很需要,可参战的魏军很需要吴军来练刀,带着破吴胜利,自能士气高昂调头去迎战汉军。

淮南吴军,只是魏军祭旗之物,仅此而已。

唯一的失误就是曹休这里出了差错,没能堵住吴军增援来的主力;也没想到孙权这么疯狂,接连惨败后,还敢再起倾国之兵。

也没办法,江东实在不缺粮,粮食生产不是很依靠壮年劳动力;外出打仗又有舟船之利,脚程便捷,粮食虚耗还小。

能一次带够三个月的口粮,自然可以如此高效率集结军队。

王览抹开折扇遮在额眉,眯眼审视远处略模糊的潘濬大营,略有近视的他看不清楚具体,只看到旗帜、服色以翠绿为主的吴军出没于墨绿芦苇丛中,应该在收割芦苇,或砍伐树木,混在一起不好辨认。

山下,曹仁领着长子曹泰,与臧霸一同视察八公山上驻扎的宋谦部。

宋谦资历很深,跟程普、黄盖是一个级别的,之所以不显山漏水,就是因为在江东部曲制盛行的情况下,宋谦欠缺发展、保护部曲的能力。

这个缺点在潘濬编训新军时反而成了优点,所部皆是新编训的大吴新军。

新军精锐则被孙权发展为新的宿卫部队,即解烦营、无难营,与孙权朝夕相处,从中选拔新军军吏。

此刻碧绿服色的吴军在山间草木中列阵,旗帜飘扬与林木混淆。

隔着五六里路,粗略来看,吴军仿佛与山上草木融为一体,兵似草木。

曹仁多看了几眼山上布防的吴军阵地,眉目低垂不由想到了汉军。

如果汉军会怎么打?

才不会在意山上的吴军,关羽顶多留一支预备队警戒,其他张飞、马超、田信会从山下穿插,直扑潘濬而去。

甚至刘备也会这么打,仗着铠甲坚固、士气高扬,现在的汉军在战场上就这么骄横。

根本不在意侧翼是否安全,目标往往是敌人的中枢首脑。

汉口一战,汉军反击时的战斗热情很高,只盯着吴军军吏打。

照搬汉口战役时的汉军心态,现在肯定看不上宋谦的人头,保准会去拿潘濬的头。

如果面对的是汉军,潘濬不可能这么大胆的布阵,应该不会轻易下船。

山上林荫下,宋谦挂一领墨绿披风,正按剑踱步。

大吴新军怎么了?新军也是吴军,也是人,士气高的有限。

此刻若作壁上观,放任曹仁率军通过,那淮南一役吴军很难打赢,除非天降闪电劈死曹仁。

可曹魏这里需要自己发挥的余地?

不可能,于禁降军两千多军吏,目前还在临沮山里伐木、种地;连缺少军吏的汉军都不怎么情愿招纳降军军吏,更别说内部竞争激烈的魏军。

自己已经老了,转换阵营后,即得不到重用,还会牵连子孙、姻亲、朋友。

投降的成本一直很高,除非孙权出现在战场,有一网打尽的机会。

可孙权已经学乖了,现在放火烧船,孙权也不愿下船参战。

犹豫再三,宋谦不能决定。

王览、周魴转了一圈回来,宋谦为难:“我效力江东以历三世,他将可降,我不能降。”

王览指着山下列阵,随时准备开拔的魏军土黄军阵说:“孙权残害民物,不恤生民艰辛,与桀纣何异?今我大魏带甲百万,大将军亲提三十万大军伐吴,江东上下必为齑粉,将军何愚也?”

周魴也拱手劝道:“将军不妨深思,越明日,镇南大将军所部十余万大军顺淮水而来,八公山不足以为凭。”

宋谦看一眼周魴,又看王览,拱手:“我生是吴将,死亦吴鬼,再劝无益,领兵厮杀就是。”

说完扭头去看一侧,见其亲兵凑上来,王览也就拱拱手:“将军珍重。”

王览转身而去,周魴长叹一声:“将军若回心转意,可遣使再议。”

说罢也转身甩袖,袖子里一节小竹筒飞出,轻轻落在身边草甸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