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

三国骑砍 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潘濬来时,孙权已收敛情绪,两名内侍正收拾寝殿内斩破的屏风。

屏风碎片从面前经过,潘濬不由多看了几眼,心中有底,与郎官诸葛恪一同进入。

孙权正用银匕首削切橙子,示意潘濬、诸葛恪落座后,才说:“邢贞傲慢无礼之极,可见魏人心存不良,其君臣皆有轻吴、吞吴之意。承明先生,刘备、关羽不死,魏军难挡其兵锋。我以为曹丕有祸水东移之策,如何破解?”

诸葛恪思维敏捷,眼神专注望着孙权桌案前的台阶,神情变化皆落入孙权观察之中。

对此潘濬早有预谋,分析三国局势变化,已成为各国近臣的日常任务。

田信的三巴图,也从容道尽了其中的关系。

魏国的体格,注定了有一支常备机动兵团。

只要攻击距离、调动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就能达到既出兵,又不会征召辅兵、民壮影响生产、增加粮食消耗的效果。

这样的攻击规模肯定不大,对付集结在南阳的汉军集群无异于送菜。

可对淮南、江北的吴军据点有一定效果。

不能给曹丕翻脸动手的机会,可曹丕如果想翻脸,那始终能制造摩擦借口。

汉军做好北伐准备前,很大可能会旁观这场魏吴之间的战斗。

从刘备汉中撤军就食益州,关羽受粮食局限更是一次接着一次,局限汉军进攻脚步的始终是粮食。

没有攒够足够支撑战争的粮食前,汉军几乎不可能轻易发动攻势。

北伐中原,几乎是定局,为的无非就食于敌;策封三恪,就是将中原战场的世族归类于从贼之臣,以此放开前线将领的束缚,让前线将领敢于征发中原世家的粮食。

从粮食来看这场战争,自然能摸透刘备、关羽、田信的底线。

那么吴军怎么办?自然是作壁上观,看汉军、魏军在中原对峙、厮杀;快要决出胜败之际,吴军再出兵干扰,胁迫二国索取好处,或平衡三国均势。

借汉军之势,以保证吴军的相对独立地位;以魏国雄厚本钱,消耗汉军锐气。

耗到魏国国力枯竭,刘备、关羽先后病亡;耗到吴国变法完成,恢复麦城、汉口两战折损的十万士兵重建机动兵团为止。

吴国有利于自己的规划,汉魏相争,也不忘破坏吴国休养、变法。

整个建安二十五年,魏军就干了几件事,称帝,吃饭、睡觉、抵挡汉军北伐、扫平凉州之乱、逼迫孙权附庸;汉军也就几件事情,称帝,吃饭,睡觉,北伐魏国,打孙权。

所以……魏国自然不可能放任吴国休养,一定要拖吴军下水。

可吴军不能介入汉魏之间的战争,不然彻底惹怒刘备、关羽、田信,那么今年汉军一定会发起第二波东征攻势。

这次刘备章武元年的攻势……以现在的吴国形势,很难抵御。

故而,绝对不能听魏国的指示,哪怕曹丕要把女儿嫁过来,也不能答应。

这是吴国存亡的底线所在,今年绝对不能刺激汉军,让汉军再次发动东征。

不然的话,吴军就替魏国挡了这致命一刀,拿到曹丕多少好处,亡国之后还得吐出去。

如果不听魏国的指示,那魏军肯定会抱着试一试心态来打吴国……起码淮南地是孙权的心尖子,是吴军前后两战十万条人命换来的,哪能让魏军轻易夺走?

拒绝魏国指示,必然爆发淮南争夺战。

这场战争此刻看来几乎无法避免,魏国君臣一定会谋求牺牲吴国来迟滞汉军攻势一年的计划;吴国肯定要在挨打、亡国之间做个选择。

那么汉军会怎么选?

肯定作壁上观,等待粮食储备充足后,按照预定计划对魏国发动北伐。

而魏国君臣赌的就是汉军作壁上观,如果汉军介入这场魏吴战斗,那北伐攻击烈度就会降低,算是侧面削弱了汉军北伐力度。

把汉军挡在中原,是魏军的底线。不然让田信、关羽、张飞、马超这四只军团任何一支摸到黄河渡口,不然妥妥的渡河,会以一种超出想象的速度、深度破坏河北。

这四个人都敢孤军深入,也都不是在意自己性命的狠人,打穿河北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削减汉军北伐中原的攻击强度,是关系魏军能否长期守御中原的核心问题。

若是汉军作壁上观,魏军、吴军爆发淮南争夺战,那吴军有可能被魏军吃掉,彻底迫降、吞并吴国。

甚至扶立太子接替孙权,让不听话的孙权早早下台,换一个好控制的人来当吴王,给于江东诸将更大的自由、待遇。

曹丕慷孙权之慨,自然能拿出孙权拿不出的筹码。

孙权若不想死,那淮南争夺战必须打,还要打赢。

可怎么才能打赢?

诸葛恪机敏,潘濬也不差,对当下国际形势自然独到认识。

没有汉军干预,魏军发动三个月之久的攻势,足以击溃孙权。

吴军防守很强,背依长江几乎无敌,特别是吞掉邓塞水师后,魏国没有三五年针对性布置,几乎无法攻破长江天险。

可魏军对北岸的淮南地发动攻势,孙权肯定要救,长江防守优势不在。

以外交手段谋得淮南地,是孙权的得意手笔。如果保不住淮南地,还损兵折将,那么孙权最后一点脸面就被打穿了,自无脸面统领江东。

江东诸将也会另推选一人来做吴王,可能是太子,也可能是孙策之子。

总之,换个孙家人来当王,孙权绝无好下场。

孙权若没好下场,诸葛瑾父子、潘濬等近臣又岂能有好下场?

淮南争夺战,几乎不可能打赢。

但,只要守住淮南,就是胜利,是孙权的胜利,是外交周旋汉魏二国而自壮策略的胜利、成功。

可怎么才能守住淮南?

几乎不可能求到汉军援兵,汉军也不可能分兵助战……孙权战败之后全歼友军的战绩,实在是太恐怖,谁还敢跟吴军联合作战?

既然求不到援军,那怎么才能守住淮南地?

潘濬、诸葛恪神色镇定,孙权心中宽慰,大感后继有人。

潘濬进言:“魏之君臣不义,欲祸水东移。至尊不若赠粮于汉主,使汉军提前北伐,此驱狼吞虎也。如此,可胁迫魏主,使之不敢犯我淮南地。”

他右臂指着北方:“臣以为此事当速行,先赠十万石陈米于荆州。如此魏国君臣心存忌惮,亦不敢轻易胁迫国家。”

“不费兵戈,可消弭兵事于未然之际,能使变法诸事平稳推进。”

潘濬给出主意,孙权去看诸葛恪,诸葛恪深以为然,不逞能抢白,心中不由更加喜爱。

诸葛亮无子,以诸葛恪弟弟诸葛乔为嗣子,诸葛乔已在那边站稳脚。

培养好诸葛恪,今后诸葛恪出面去跟诸葛乔打交道,先天是哥哥看弟弟,怎么都占一点便宜。

孙权也是如此做想,目光移向诸葛恪,见他领会自己心思跃跃欲试的目光,不由更为喜爱:“元逊可愿出使荆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