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一百九十一章 诸葛亮

三国骑砍 第一百九十一章 诸葛亮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秭归,船帮悬停岸边。

潘就食鱼鲜后酗酒,望着涛涛江水奔流向东,对身边一起吃酒将要赴任益州的官吏说:“天下江水皆东流,盖因水往低处走。水情如此,人情好高骛远,与水情不同。”

“潘公?”

潘只是对这位老乡笑笑,甩袖拨开来扶他的人,小心翼翼来到码头边垂头看打旋的江水:“益州险远,此去后,尸骨难返乡梓,我实不愿也。”

见他小心翼翼模样,几个官吏依旧不放心,紧紧跟在潘身侧,不曾想潘转身看他们:“糜子方以火取死,我岂不如糜子方耶?”

说罢,潘双臂展开后仰一头栽落江水里,扑通一声没多少水花。

“潘公!”

一名官吏疾呼,当即远近十几名水夫扑腾入水朝潘游来,协力将他托举扯到码头。

船帮是归期限定的运输船帮,其他官吏无奈,只能跟随船帮前往益州,将落水生病的潘留在秭归。

仅仅在次日,诸葛亮、刘禅的船队途径秭归,听闻潘酒后落水患病休养。

“父亲可要探望承明先生?”

嗣子诸葛乔询问,诸葛亮身高八尺余,在舱内抚琴,案边摆着羽扇,羽扇是麈尾之一种。

“待太子回仓就启程,不要耽误。”

诸葛亮闭着眼睛,感悟琴声律动:“今日之潘承明,已非当年潘承明。既已存去心,且让他去。”

“父亲是说承明先生欲奔走他处?”

诸葛乔费解,想不明白摇摇头,诸葛亮也不做解释,由诸葛乔自己去猜想、分析。

诸葛乔是诸葛瑾次子,诸葛亮无嗣,才过继为嗣子。

诸葛亮对诸葛乔的学业抓的很紧,带在身边教导。

刘禅在码头上稍稍活动身体后就返回舟船,船队再次启程。

发烧的潘在长子搀扶下目送船队渐渐离去,脸上有浓浓的不甘、失望。

扪心自问,有人倒卖军需物资不假,是卖给时为盟友的孙权,是为了帮孙权打开合肥战场的局面。

自己又没拿钱,只是亲亲相隐,故作不知罢了。

也就关羽督军苛严突然要用器械,糜芳吓得手忙脚乱,竟然一把火把器械全烧了,弄的大家都下不来台。

糜芳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竟然受孙权书信蛊惑,险些犯下大错。

潘越想越觉得自己冤枉,跟糜芳这样的人做同僚,真倒霉。

守卫江陵那么大的功勋,世人只知黄公衡、田孝先,有几人知道他当时为了安抚人心用了多大的成本、心力?

糜芳还投火取死,要拉大家一起死,潘越想越气。

整个东征战役以来,他挂着前护军的职务,寸功未有;刘敏战死后,表兄蒋琬也有些埋怨他。

越想,念头越是不通达;越是远离荆州故土,心情就越愤懑。

大不了不当这个官,也不能继续受气。

“投水不死,乃天意使然。”

潘对长子潘翥(著)说:“与汉室情谊就此两清,我问心无愧。今丞相过秭归,不问我事,是无意留我,有纵我自去成全之意。”

潘翥眉头沉着精神不展:“父亲欲往何处?”

“不知,先辞官回乡养病。若能痊愈,再寻用武之地。”

潘挤出勉强笑容:“我本无反心,仅是大丈夫立世受不得诬陷,今欲声张名目而已,好叫汉室诸臣知我厉害。”

“愿随父亲同去。”

潘不做犹豫,自家贪没贪,自己自然是知道的,这口冤枉气必须舒张。

亲亲相隐,有什么错?

另一边船队顺游而下速度极快,诸葛亮、刘禅抵达夷陵北岸的虎牙山水寨。

廖化在岸边准备清淡饭菜招待,很合诸葛亮胃口,好奇问:“元俭初见扈谷亭侯时,有何感想?”

“如夜中朗月,光辉照人。”

廖化感慨颇深,时常回忆当时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以至于记忆越发清晰,许多细节更清晰、更深刻的留在脑海里:“当时扈谷亭侯瘦弱,却有山海之势。初见时,就知非常人。”

廖化饮酒一杯,指着自己眼睛说:“丞相,当时扈谷亭侯眉宇间睥睨,傲然于人群中,卓尔不凡,如鹤立鸡群。仆询问汉中、房陵、颍川地形时,扈谷亭侯侃侃而谈,宛若成竹在胸。知微见著,仆不敢轻慢,就选为向导官派向孟府君麾下,担心孟府君轻慢又发手书。”

说着呵呵做笑:“孟府君还是大意疏忽了扈谷亭侯,以至于沦为一时笑谈。”

他做笑时右手抖开素绢折扇轻轻扇风,引得主位上的刘禅斜目来看。

诸葛亮手中羽扇也缓缓挥动:“听闻远近夷民多有举族北迁者?”

廖化不做迟疑:“是,起初是七月左右夷民北迁欲落户麦城,后又欲迁往汉北昭阳封邑。扈谷亭侯大破魏吴联军以来,境内荆蛮、板蛮、五溪蛮迁移频繁,本郡已有近二百落,三千余户北迁。”

“那武陵、零陵、桂阳各郡是何情况?”

“陛下遣人申说大义,与各部落相互约定,各郡多有北迁者,今年可得三万余户。”

廖化脸上笑容敛去:“只是彼辈多有敬慕扈谷亭侯者,内迁后不愿受官吏拘束,有意聚族迁居汉北。”

汉北就是昭阳封邑,诸葛亮缓缓点头,说:“我军连战连捷以来,益州蛮夷多怀敬畏之心。如今募兵于蛮夷之时机已然成熟,幼常善抚慰,今就任越,或可抚慰蛮夷,能征发五千夷兵。”

北伐战争烈度会越来越强,必须开辟新的兵源。

蛮夷就是最好的兵源,减少蛮夷纳税额度,让蛮夷以兵役的方式纳税。

这样腹心境内编户齐民的汉民就能喘口气、生养生息。

如何平衡蛮夷之兵,就成了必须要详细衡量的大事。

另一方面兵源吃紧,军中将领升迁存在严重的僧多粥少现象。

不可能你升迁为将军,你的编制就能配齐。

就连田信的军队也是一点一滴攒下的,其他人都这样,要么吸纳降兵,要么从新占领区征发军队,再要么从蛮夷兵源着手。

田信以白身建功,依靠的还不是夷兵营?

马谡现在去做越郡守,用意都是一样的,在谋划蛮夷兵源。

廖化想到马谡去统率三五千夷兵时的场景,不由摇头莞尔:“丞相,幼常统夷兵,应是一场妙景。”

“呵呵,玉不琢不成器,有扈谷亭侯珠玉在前,幼常萧规曹随即可。”

诸葛亮又问:“昭阳封邑可会施行麦城户律?”

廖化笑容敛去,《麦城户律》是违法的,起码是违背《蜀科》的,可关羽做了背书,划出麦城方圆百里膏腴之地给田信军屯、安置荆蛮的。

可田信用《麦城户律》厘清户调,关姬又协助大批量制造织机,让麦城的问题不得不重视。

思索一二,廖化回答:“仆不知。户律已成定例,不便贸然更改。昭阳又是公主封邑,也是扈谷亭侯屯军之地,施行律法可稍稍有别于郡国。”

诸葛亮缓缓点头,担忧说:“我知此法甚妙,恐有反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