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绝代武神 > 507 魔中之魔

重生之绝代武神 507 魔中之魔

作者:司马鸿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6:54: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刹那间,空中全部都是聂欢和魔王的影子,分不清到底谁是谁了!

“哇!他们俩在玩什么?大变活人吗?”薛冰叫道。

“诶也,这怎么帮忙啊!他们的速度太快了吧!”洛诗诗道。

“看来我得出绝招了!”薛冰运起法力,放开千里眼和顺风耳,仔细观瞧,千里眼能够看穿魔王的幻影,薛冰一边喊一边提醒聂欢,使聂欢能够准确无误的打中魔王的有效部位,魔王气得哇哇乱叫!也没有办法!

忽然间,魔王的千万个化身不见了,一个巨大的魔头怒吼着,满天乌云使大地变得异常昏暗无光,让人看不清楚!

黑暗中,薛冰的千里眼因为法力不够而无法穿透那重重地暗色,聂欢怒吼一声,眉间天眼顿时大开,一道金光刺透了无边的黑暗,直射向魔王的眼睛!

魔王连忙吐出一股黑气,想要阻挡住这两道金光,黑气遇上金光,进入了相持阶段,两人都奋力支持着,互不相让,那金光和黑气时而推向聂欢,时而推向魔王。

“诶呀,三姐,看来咱们得帮帮老公!这个魔王现在的功力和老公几乎是相差无几,再打下去还指不定谁输谁赢了!”洛诗诗道。

“说的没错,姐妹同心,不对,应该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上啊!”姐妹们纷纷飞升起来,来到了聂欢的背后,十姐妹把功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直抵在聂欢的后背上,把功力源源不断的输进去!

聂欢的金光顿时大盛,已然压过了黑气,魔王一看不好,奋力一推,黑气企图挣开金光的控制,却晚了一步,被那道金光顶了回去,“嘭”的一声胸口中招,哇的一声大叫,消失在夜空里!

一股黑血流下来,原来是魔王受伤了!聂欢再想找他,却找不到了,薛冰看了看道:“魔王已经离我们很远了!逃走了!”

“嗨!又让这个老不死的跑了!真是可惜了!”聂欢摇摇头道。

“昊天,你让一帮娘们帮你,算什么能耐!有本事别让人家帮忙啊?”夜空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魔头鬼脸,看着他冷笑道,聂欢一道金光飞过去,把那鬼脸打散了:“你他娘的,你也配合老子交手?你是魔,老子是神,跟你讲什么道义!有本事的回来接着打!”

“哈哈哈!我才没那么傻了,回去,回去让你打死吗?你看看老子是那种傻蛋吗?”

聂欢扮了个鬼脸到:“差不多吧!反正我怎么看你怎么像傻瓜!”

“岂有此理!你等着吧,我会诅咒你的!哈哈哈!。。。。。。”魔王的声音消失在夜空中。。。。。。

“哇!老公啊,就这么让这个老家伙跑了?”

聂欢笑道:“这次他遭此重创,一时半会的不会出来害人了!我们的抓紧时间修炼了!要不然的话还真的收拾不了他了!”

“那还等啥?赶紧修炼去吧!”薛冰道。

“你呀!整天就想着那种事!也不嫌害臊!”聂欢笑道。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汇处,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区沙坡头,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也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境内集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地貌单元,赋予了中卫奇绝的旅游资源。人居环境建设突出,是西北地区首个获得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地处黄河前套之首,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的美誉。曾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建设杰出贡献奖”等,进入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 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宁夏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圣地。[1]

地理概貌,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市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市、中卫市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宁夏风景图地质特点,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气候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南端固原地区南半部)属南温带半干旱区,中部固原地区的北部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北部银川平原)则为中温带干旱区,南北气候悬殊较大, 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5-9c之间,引黄灌区和固原地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干旱山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1995年引黄灌区年降水量203。7毫米, 干旱山区年降水量317。8毫米。西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这里长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二十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西海固人口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现有回族人口近一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中卫有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石空大佛寺、鼓楼、海原清真大寺、九彩坪拱北等多处古迹名胜。

沙坡头,沙坡头景区,沙坡头,位于中卫市区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古时称沙陀,元代名为沙山。乾隆年间因在黄河北岸形成了一个宽约2000米、高约100余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为沙坡头。沙坡高150米,倾斜60度。每当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时,人坐在沙顶上倾侧下滑,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一”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呜,悠扬宏亮,故得“沙坡呜钟”之景胜,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

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以其“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而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200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沙坡头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九彩坪拱北距,九彩坪拱北距中卫海原县城39公里,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50年),是回族嘎德忍耶第七辈、九彩坪门宦的创始人杨保元,第二辈老人安洪雄、第三辈杨枝云等十六位老人的陵园。九彩坪拱北是具有伊斯兰文化独特风格的建筑群。

骆驼山,中卫沙海深处的一条断断续续的石山,高达数十米至百米,状如骆驼,因此得名。山崖上有古岩画,与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同宗,都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作品,图像多为马、牛、羊、人头等。

腾格里沙漠天鹅湖,腾格里沙漠天鹅湖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境内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核心范围150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天鹅湖湖面呈带状,湖边布满沙枣树,湖边有一公里长百米宽的黑泥区,蒙古包区到处是马莲草。每年3月和9月各种候鸟在此停留,有白天鹅、野鸭等百余种。

寺口风景区,寺口子风景区位于中卫市宣和镇南20千米,距银川市170千米,是 国家3a旅游景区,宁夏十佳景区之一。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独秀,有“历史博物馆”之称。 寺口子有奇险雄美的“寺口大峡谷”、“灵仙谷”,怪石嶙峋的“石匣子”。

海原清真大寺,海原清真大寺是海原县最古老的一座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寺院座落在海原县城内西北侧,即大寺巷内,是该县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海原清真大寺经多次重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为4100平方米,内有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修建经堂和大殿460平方米。式样采用中国宫殿式和阿拉伯建筑艺术相结合,经堂五间,大殿七间,为砖木结构。

石空大佛寺,佛寺位于中宁县余丁乡金沙村双龙山南麓。双龙山古时称“石空山”,所以石窟以“石空”而命名。大佛寺面临黄河,北靠长城,距县城20公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佛教寺院,也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石窟凿于山崖陡壁之下的沙砾严中,共计13个洞窟,分上、中、下三个洞窟群,时称“三寺”。

马万山,马万山属南华山最高峰,海拔2954。5米,登其巅可望中宁黄河。中卫的风味小吃,荤素皆有,各具特色。素食类:素菜豆腐、滚粉泡芋头、胡萝卜包子、米黄子、蒜蘸煎豆腐、油饼子夹枣梯、凉粉、面筋。肉食类:煎猪脏、猪瓤子、浑酒小炒、羊杂碎、大牛杂碎;猪肉焖米饭、蒸羊羔、清汤羊羔、杂烩。鱼类:蒸咸鱼、清蒸鱼、酸辣鱼、干炸鱼。乳类:枣糕泡羊奶。面馍类:大锅揪面、春韭白葱拌水面、炒米、糖酥馍、书本子油馍、牛舌头饼、大月饼产硬面干烙子。米酒类:黄酒、醪酒煮鸡蛋。土糖类:芝麻糖、豆糖、阴米糖、面糖、姜糖、核桃仁糖、胶糖等。

中卫崇儒重教,明清两朝中卫城区共考取进士24人,举人183人,贡生236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