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绝代武神 > 504 昊天的愤怒

重生之绝代武神 504 昊天的愤怒

作者:司马鸿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6:54: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婆!不要啊老婆,你醒醒。。。。。。你醒醒啊!啊!。。。。。。”昊天发出一声怒吼,直冲九霄云外!

“嗨!兄弟,节哀顺变吧!人终有一死的,看开点吧兄弟!”天空中传来刑天的声音,昊天愤怒到:“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让我失去一个个挚爱的人!我不服,不服!。。。。。。”

他站起身来,一步步的走向那魔鬼的尸体,含怒出掌,一道火光拍在他的身上,顿时燃烧起来!魔鬼的三魂七魄顿时被逼了出来:“昊天,我已经死了,你还想怎么地?”

“哈哈哈,死了就像一死百聊吗?没那么容易!我让你挫骨扬灰,魂飞魄散,永世不得存在于宇宙空间!死神大哥现身!”

他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功夫死神就来了:“呦,兄弟,发这么大火呀!他已经死了,我看就算了吧,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了!”

“不行!他杀了我的妻子,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把他的三魂七魄打散,永远不再宇宙间存活!交给你了大哥!”

“啥?居然敢动我兄弟的女人,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偶,对了已经死翘翘了,那好,大哥就帮你一把,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魔鬼道:“死神大人,你不能徇私枉法,你这样做是犯了天条的大罪!”

死神一巴掌打过去:“去你姥姥的!哪有你说话的份,老子是阎王爷,关你屁事?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他妈的死有余辜,魔界之人鬼都不收!该干嘛干嘛去吧!”说着一掌拍散了他的三魂七魄,变成了空间孤魂,到处飘逸,永世不得草绳了!

“兄弟呀,节哀顺变吧!大哥还有事儿,先走一步了!”

聂欢抱腕道:“多谢死神大哥相助!改日叮当登门拜访,一醉方休!”

“好好好,哥哥我等着那,你自己慢慢混吧!走你!”一股烟不见了踪影。。。。。。

聂欢好一会才缓过劲来,用三位真火把凌子涵的尸体焚化,一律芳魂直奔冥界而去!远远地凌子涵便看见了林天月在冥界之门等着她呢:“大姐,我们终于团聚了,我来陪你了!”两姐妹抱头痛哭!

“好妹子!别哭,我们等待着有一天老公得法升天,和他共度天界吧!”两姐妹相互扶持着走进了冥界之门。。。。。。

“老公!我们走吧!看来此处真的有魔王的人!我们的万分小心了!”

“没错!从现在起,你们伊布都不能离开我左右,否则在发生今天的事情,我会疯掉的!”几个老婆涌过来纷纷安慰他,聂欢的心情才好了些。

薛冰忽然间发现远处的一处山坳里,又一股浓浓的黑气笼罩着:“老公,前面又一股黑气,看不清楚,是不是魔王躲在那里?”

“谁知道呢?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众人架起祥云,直奔黑气笼罩的地方而去!转眼间便到了一出十分隐秘的山坳里。。。。。。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历史积淀丰厚。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春秋战国时这里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时为北地郡辖地。西汉时在今银川东郊建北典农城。南北朝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怀远郡、怀远县。唐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水患冲毁,第二年在故城西今银川城区)筑怀远新城。宋改怀远县为怀远镇,是当时著名的“河外五镇”之一。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占领怀远镇,先后改置为兴州、兴庆府,后在此建国称帝,作为西夏都城189年。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文化多元鲜明。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区位优势明显。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人口约1000万,区位优势明显。银川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4条国道、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银川汇聚贯通,机场高速、环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成为银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在建设的银太铁路,将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加便捷。银川河东机场目前已开通了40多条航线,银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 嗯嗯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巍巍贺兰山岿然不动、滚滚黄河水奔流不息,这就是银川精神,更是银川人的精神。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凸显出银川人意志坚定、求真尚义的精神品质。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贺兰山巍峨、苍劲、粗犷的外貌,这座南北绵亘二百余公里的山脉,与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发展进程相共振,深深影响着银川人的风骨。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透射出银川人包容豁达、开放开明的精神气质。贺兰山千仞峭壁巍然屹立,彰显包含万物、博大虚怀的气象,陶冶着银川人仁爱包容、与人为善的性情。滔滔黄河接纳百川、汇聚千流,培育着银川人顺应潮流、融入世界的开放心态,滋养着银川人善良敦厚、厚物载德的优良品德,使这座城市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展示出新银川人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

骇人的湘西“赶尸”揭秘湘西赶尸匠,入行必须面试,年满十六岁,身高一米七以上,相貌丑,胆子大,才能被录取。

湘西既有誉满全球的张家界,也有神秘莫测的赶尸。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其实,说是“赶尸匠”不如说是“领尸匠”,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过三关才可当学徒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学这行业的,必须具备有两个条件:一胆子大,二是身体好。而且,必须拜师。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赶尸匠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便取得了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

赶尸匠的家里,跟一般农民一样,照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只有接到赶尸业务时,他们才将自己装束一番,前去赶尸。他们虽赶尸,却忌讳赶尸这个名词。因而,内行人请他们赶尸,都说:“师傅,请你去走脚”或“走一回脚”。赶尸匠若答应,他便拿出一张特制的黄纸,让你将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别等等写在这张黄纸上,然后画一张符,贴在这张黄纸上,最后将这张黄纸藏在自己身上。

赶尸匠的穿着也十分特别:他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腰包藏着一包符。

师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画符,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

同时徒弟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才能去赶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让尸体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转弯功”,也就是尸体走路能转弯。另外,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等。“哑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见着尸体不叫。因死尸怕狗叫,狗一叫,死尸会惊倒,特别是狗来咬时,死尸没有反抗能力。死尸会被咬得体无完肤。最后一种功是“还魂功”,还魂功越好,死尸的魂还得越多,赶起尸来便特别轻松自如。这种“还魂功”,实际上是用一种湘西特产的草药撒在尸体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奇特的行业,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为,一、只有湘西有“死尸客店”。二、只有湘西群众闻见赶尸匠的小阴锣,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过,他们当然不会准死尸入村。四、湘西人闻见阴锣声,便会主动将家中的狗关起来,否则,狗一出来,便会将死尸咬烂。因而,这种十分奇特的赶尸行业,只有湘西才有。

死尸怎么会被活人赶着走,很多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各说不一。说不定有一天,会使这一常人难以理解的奇特行业和现象,得到应有的科学解释。然而,另一种说法是,“赶尸”其实是黑帮的走私活动,借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争相走避的队伍,掩饰贩毒非法行为。

不可思议的“吆死人”,笔者见过路旁摊开着的纸处,上面大书“包吆死人过省”六个大字。当时并不相信会有此事,殊不知,后来竟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观。

“狐死正首丘”,中国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不管怎样,叶落必须归根。客死异地的游子,本人的意愿一定要入葬祖茔;孝子贤孙必得搬丧回籍,亲友相知也都有资助此事的义务。一时还不可能,便只好权厝,除了显宦富家,此举又谈何容易!应运而生则有“吆死人”这种七十二行以外的职业出现(吆是吆喝的意思,实际的行动是赶,但赶这个行动一般是伴以口头发出的声音来助成,如赶鸡、赶猪就称作吆鸡、吆猪,赶死人也就叫吆死人了)。据说这种职业出于“河南教”,故连称“河南教吆死人”。但“河南教”是怎么一个形式和内容,正式名称是否如此,甚至是否是“河南”这两个字,笔者虽曾访问了很有阅历的老人,仍不得其详。可为数不少的老人都说亲眼看见过乡关大道上硬有死人在走路,千真万确!

我早年也见过路旁摊开着的纸片,上面大书“包吆死人过省”六个大字。其实我心里总有点不太相信:死了的人怎么会走路呢?难道真如老人们所说的“邪法就有那宗魔力”吗?

一九四九年底,四川的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刚刚解放。当时我在这一带地区的岷江水运交通管理部门作事。一天中午过后不久,我走在彭山地界的马路上。然后后面有人擦身而过,我立刻注意到他走路的样子挺怪,硬枝戳棒的,很不自然。我不由得停下步来回顾,耳边响起一个轻轻的声音:“吆死人的!”这时赶上来的另一个行人,他见我满脸狐疑的神情,特意点醒我的。我恍然大悟,于是看得更加仔细:那“死人”穿着又长又大的黑袍,没有衣袖,有些臃肿气象,头上似乎有点黑而鼓,不知是衣领还是外包上去的,一顶草帽盖着,草帽稍向后翘。上身僵直,却一步步有节奏地往前移动。黑袍的前面又有一个穿短衣的人,左手腕上掩个竹篮之类的东西,手执一个旧灯,仿佛有点火光在前面亮着。这短衣人走路的方式也奇特:总是斜着身子,以一个相当的半面对着黑袍;眼光紧盯住黑袍及其身后,时不时偏头朝前面看看。每走不多远,从他手里就飘下来一张不大的纸片。我很快就想到这是“纸钱”,抬棺木出丧也要在沿路丢下的所谓“买路钱”。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跟踪着走了老远一段路程。遇到上坡下坡、上桥下桥,那短衣人还对黑袍呼明;转弯倒拐,黑袍也听着短衣人的声音行动。那时,我想:说来是“吆死人”,其实称作“引死人”,倒更合符实际呢!

这算是我生平的一大奇遇。可惜当时有事在身,未能“跟踪”到底,探个究竟。然而说来也巧,第二天我从一个熟人那里,打听到黑袍和短衣人的下落,遂了自己的心愿。

原来昨天的傍晚,他们就早早落了旅店。旅店行业遇到过这起客人的,便懂得他们这种职业――他们投宿甚早,普通旅客还未光顾,他们就先到了。短衣人来到柜前,嚷道:“喜神打店”!老板一看此人身后那被草帽遮了半截脸的黑袍,不免又惊又喜:惊的是个死人,喜的是这进项较之一般特丰;而况“喜神”光顾,运气会大佳的。于是立刻带他们到一处偏僻的房间。短衣人把黑袍引进去,安置在门角落处,把灯笼放在桌上,然后掏出钱来付与站在门外的老板,嘱他办一顿丰盛的饮食,买点灯笼用的蜡烛;余下的算是店号钱,数目也相当可观。一般旅客,老板只悄准备好柴火和水在那里就行了,是不管弄饭菜的;但遇到这起旅客,则非代办不可。饭食送上之前,先送茶水,并提来一只尿桶,因为短衣人要守死人,不上厕所。送饭食来食具要两套,其中一套用作敬“喜神”。老板照要求送到房门,由短衣人接进去。次晨将要早离去,不再与老板接触。那时,当地刚刚解放,有两位解放军战士被派往那里的警察分驻所。这天一位战士到旅店查夜,老板据实报告了。解放军战士就叫老板领去查此号。敲门起初不应,高声敲喊了“查号开门”,只答应了一句“吆死人的”,仍不开门。于是猛敲高喊,听得里面应道“来了”,却又不见动静。如此周旋约数分钟之久,才开了门。这位战士跨了进去,果然在门角落发现那黑袍,揭开草帽,确是尸体一具,短衣人报了自己的姓名以及死者的姓名,并说是从北边(大概是陕西与河南交界的某地)来的。在电筒光下,桌上肴核已尽,杯盘狼藉,两双筷子还是湿漉漉的。再照各处,却也未发现什么。这位战士查完号出来,详询老板。老板说他也是第一次接待这起客人,幸而以前听先辈和同行谈起过,所以还心中有数,知道他们歇得早,走得早,不会惊动他人。战士回去琢磨了半天,觉得里面大有文章;首先,死人决不会走路,走这么远更不可能!其次,两双刚刚用过的筷子,又作何解释呢?难道死人还会吃饭吗?笑话!他立即约同另一位战士,匆匆又赶回旅店,暗中进行视察。夜静更深,鼾声四起。那个房里,倒也不见声响,甚至连瞌睡的声音也没有,大概是经过查号之后,惊觉得睡不着吧。距天明不远,这起客伙便无声无息地开门出来。这时老板也早已开了店门,只见短衣人在前,用极低的声音导引着黑袍上路了。两位战士远远尾随在后……

天大亮了,两位快步紧跟上去。查号的战士这下才看清了短衣人的脸,立刻警惕起来:这是一张没有多少胡子的青年人的脸,而昨晚电筒下分明是满脸络腮大胡,看上去至少五十多岁。战士拔出手枪,喝令他们站住客伙乖乖服从,在两位战士的押送下,朝分驻所走去。黑袍的走路方式基本一样,短衣人已不半面向后而整个向前,口里仍然发出导引的声音。

到了分驻所,这“吆死人”的秘密,终于彻底揭破:尸体是真的,但人则是两个,一个在前面打灯笼,明摆着,叫做“吆死人”的人;一个把尸体挂在自己的身上,整个儿一起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他挺起腰背,承提着这份重量,而又手是垂直的,想来也是用力分提着这份重量。眼睛看不见,凭耳朵听指挥以行使其脚。说实话,这样的劳动也算是惊人的艰苦!一天早歇早走,总得奔波八至十个小时吧,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提灯笼的人要轻松些,这种轻松同黑袍的艰苦相结合,一日一换,所以那位战士看到了两张不同的脸;旅店老板看不到,是因为他们走得太早;路上行人比他们走得快,也只能看到一个,看不到第二个人。多年以来(实在无从查证到底是什么朝代开始有的),在封建迷信的外衣掩护下,不知骗了多少象我一样轻信肉眼的人。这两位是师徒关系,受过专门训练,极有武艺;走一趟能赚一笔大钱(顾客较之雇人运棺材则是大省),而徒弟也能变成师傅,可以另带徒弟了。接受这种业务的季节上有所选择,一般宜秋冬两季,大概是因为其他季节尸体容易发臭腐烂之故,据说开头还伴有一些迷信的活动过程,以及水银处理等事项。在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一家旅店,就通知主家来迎。

两位解放军战士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惊讶他们的大体力,那负重之巨、条件之绝、途程之长,令人难以想象!鉴于他们也是很辛苦的劳动者,便告诫他们不要搞迷信骗人,有武艺和体力,何不改行去干正当职业?这师徒俩连连点头称是。尸体所要到的目的地已不远,收了别人的钱,只把灯笼和纸钱没收。解决了全过程仅用了两三个小时。告诉我这情况的熟人,刚赶上他们兴冲冲地抬起尸体,健步踏上了乡关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