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绝代武神 > 458 愤怒的魔王

重生之绝代武神 458 愤怒的魔王

作者:司马鸿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6:54: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魔王无天一看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佛祖舍利子居然被聂欢给打飞了!气得他暴跳如雷道:“聂欢,我和你没完!”双手一圈一推,一个巨大无比的黑又亮的大铁球飞向聂欢的面门!

“来得好!”聂欢忽然间把身子一转,如陀螺般化作一个光球,越来越亮,雨来越红,刚刚消化掉的天山千年雪莲发挥了功效,将他的修为又提高了一层!

两球相撞,“轰”的一声巨响,黑球爆开,把红球托起多高来!不过还好,聂欢的防护罩并没有受到损伤,也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正在这时,薛冰等众姐妹赶到,架起祥云飞到空中:“老公我们来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联合攻击打!”所有的法力都集中到聂欢一个人身上,聂欢精神一震,冷笑一声,双手朝天,“万佛朝宗”出手,诺大的一个光环被他推出去,直奔无天的面门!

无天使出浑身魔力,全力迎了上去!“嘭”的一声巨响,空气仿佛被炸开了!强大的冲击波将他们隔开!魔王借此机会闪电般的逃离!他知道不是聂欢夫妇等人的对手!聂欢急道:“中了这家伙的计了!给我追!”五天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公!这个魔头会跑到哪里去呢?”凌子涵道。

“还能去哪?一定是去青海湖了!佛祖舍利子飞到青海湖去了!赶紧追!”一行人飞也似的往青海湖方向而去!

薛冰眼看着几百里开外魔王无天在全速前进:“我看见他了!距离我们有好几百里!”

“看我的!”莎莉娃运起神力,姐妹们和聂欢抱在一起,莎莉娃的绝技就是神光术,有光一般的速度!几个人汇聚成一股神力,催动着神光术,直追向魔王无天的去向!也就是青海湖的方向!

魔王无天距离青海湖越来越近了,他狂笑道:“聂欢,你追不上我了!佛祖舍利子就要成为我的腹中之物了!哈哈哈哈!。。。。。。”眼看着青海湖就要到了!

“莎莉娃!不要太急!否则你会脱力而亡的!那佛祖舍利子已经落入青海湖中,魔王无天就是找也得找上一阵子!所以我们也不用太着急了!”

“谢谢老公关心!这个速度可以的!有你们大家的帮助,我的神力不会用光的!这个魔王太可恶了!等一下抓到他,一定要他好看!”

“对!最好一下子把他灭了!省得我们整天的追着他跑!”姐妹们愤愤道。

“他也活不了太久了!只要我的神功大成,他的末日也就到了!”,说话间青海湖已经近在眼前了!

“他在哪儿!”魔王无天果然在寻找佛祖舍利子呢!分开青海湖的水面,飞身跳了进去!聂欢等人也紧跟着跳了进去!

青海湖中有5个岛屿。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为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省政府拨款60万元,兴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设施,供游人观赏等,南北均有公路到达鸟岛。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佩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鸟类资源,湖区鸟禽有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湖面增加,2008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为4317。69平方公里,比07年同期增加了46。38平方公里,是青海湖水体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四年持续增长。这是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于近日对青海省大型湖泊、水库水域面积监测显示的结果。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减小、湖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四十多年来最低点。据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186平方公里,2008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04年同期,增加了131。69平方公里,是面积逐年增加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6月至7月中旬,由于青海湖周边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使得水面蒸发量较为稳定,仅青海湖主要支流布哈河上游天峻一站在6月份的降水较往年就偏多13%。其次,1月份至3月份青海湖流域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后,山区积雪融水注入青海湖,使得青海湖水体面积得以连续增大。此外,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并开展了人工增雨工作,使降水量增加,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根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遥感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353。72平方公里,比同期增加了32。65平方公里,较2001年以来10年同期平均面积增加了76。31平方公里,与面积最小的2004年相比,面积增加了109。22平方公里,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连续7年呈递增态势。

日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监测表明,青海湖面积自2004年降至40多年来最低点后已连续3年增长,青海湖水域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大43。81平方公里。青海湖水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日益好转,很大程度上为改善江河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其中凝聚着青海省政协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

面积43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湖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水水位持续下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牵动着青海各族人民的心。省政协立足省情,从着眼大局的高度出发,以青海湖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下大力气持续调研建言。

水是制约青海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也是治理生态的拦路虎。然而,陆地水资源缺乏,水从哪里来?青海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增加自然降水的潜力很大。为此,在省政协九届一次全会上,部分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人工影响气候,大力实施人工增雨》的提案,建议环青海湖地区实施人工增雨项目,“开采”空中云水资源。省气象局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青海省在黄河源头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人工增雨基地,几年来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了降水量,形成河流的径流量大大增加,转为地表径流汇入青海湖,其余部分滞留在土壤中,使环湖草原植被得以改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地区陆续开垦了75万多亩优良牧场为农田,后因种种原因被逐渐撂荒,多数成为荒漠。随着人民生态意识的加强,“救救青海湖”的呼声日渐高涨。2003年,在青海省政协全体会议上,一份《环青海湖部队农场应率先退耕还林还草》的委员联名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政协将这份提案列为重点提案,进行了重点督办,并将提案内容以社情民意形式报送全国政协。全国政协采用这份社情民意后,送交中央有关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当年底,就有关环青海湖地区部队农场移交青海省的有关问题作出复函,要求环青海湖地区部队农场地移交青海省。随后,青海省政府按照属地化原则,将环青海湖地区占地面积为72271亩的部队农场进行了移交,要求做好这些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同时,将一个农场划拨出2000亩的耕地和一个营院的房产给林业部门,建立起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和普氏原羚救护基地。如今这里绿草如毯、山花烂漫、百鸟放歌。

青海湖裸鲤(简称湟鱼)是青海湖中唯一一种鱼类,在咸水和淡水均能生长,每年4至7月溯河产卵,是青海湖生物物种中最重要的因子,在环湖生物链中起着核心作用。省政协在视察时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入湖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造成裸鲤亲鱼上溯产卵搁浅,有时成百吨搁浅死亡。为此,省政协提出建议,呼吁尽快抢救和保护青海湖裸鲤资源,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疏导河床,合理取水、为鱼让水等多项措施,使青海湖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据监测显示,青海湖渔业资源量为15274吨,比2002年增加了12681吨。

在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期盼及政协委员的呼吁下,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此,青海湖有了自己的“护身符”,但省政协保护青海湖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他们又陆续开展对青海湖生态环境进行调研视察,并召开“湖泊保护暨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提出大量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同时,省政协还呼请全国政协的重视和支持。200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率团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情况进行调研,并将有关情况反映给国*院,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200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民盟中央调研团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再次进行调研,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映,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青海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日趋成熟。

随着青海湖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来青海湖地区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自2000年,青海湖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作为青海湖四景区之一的151景区成为游青海湖的必选之地,看到无限商机的人们,纷纷“占领”周边地界,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维修等服务项目红红火火地开张了。据统计,环青海湖风景带接待游客30多万人,最多日接待量达万余人次。

而随着游客的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显现,特别是部分游客、导游和司助人员环保意识不强,随意丢弃塑料制品等垃圾,加之商家们生产生活中的不自觉,造成“白色垃圾”严重影响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甚至导致环青海湖地区牛羊误食白色垃圾致死的现象。对此,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关注,虽然有关部门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但是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我省高度重视环湖地区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省旅游局、省交通厅、青海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环保措施杜绝白色污染的通知》。

青海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与青海湖旅游开发企业携手,争取资金,对青海湖151、鸟岛、沙岛三大景区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和完善,分别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完善了供水系统,环湖三大主体景区实现了整洁优美、干净卫生。同时,又投资30万元制作了环保警示牌,提示游人和当地居民保护环境;并对环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环保意识的强化培训,要求所有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及客运公司增强环保意识,旅游车和客运车上还设置了垃圾箱(袋),禁止游客向车外丢垃圾,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保证车辆上的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地点。

风光绮旎的青海湖中,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鸟岛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憩着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以及玉带金雕等猛禽,戴胜等攀禽和百灵、云雀等各种小鸣禽近二十种。根据鸟类专家的估计,这里禽鸟的总数在十万只以上;而其中的鸟岛(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为著名,因为在这聚集着保护区鸟类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实地观光一下的话,那才叫您大开眼界哩。

如果是在鸟儿的孵育季节,您又可以看到另一幅蔚为壮观的景色,您最好别走近去打扰它们,只消用望远镜在一、二百米之外观察,就可以看到如下镜头:鸟岛本来仅有零点二七平方公里,形如一只蝌蚪。就在那突出海面约十米的蝌蚪头高地上,小小弹丸之地,就布满了数以万计的鸟巢,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真难以用文字来形容。鸟儿们在水草丰茂、食物充足、向阳干燥而又天敌较少的环境中繁殖着、生活着,难怪人们把青海湖鸟岛称之为“鸟类的天堂”了。

青海湖地区鸟禽集中栖息、繁殖的鸟屿有鸟岛、海心山、孤插山(三块石)、海西山、沙岛以及鸟岛至泉湾、那尕则沿湖滩涂、沼泽地。同时,也是观赏的景点。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为蛋遍地而得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成一片。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蒿草、早熟禾等。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鸟岛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是专家学者研究考察高原鸟类的一个重要地点。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达青海湖,开始择地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继而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数里之外,鸟鸣声可传入耳际;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或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三面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蒿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的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孤插山,又名三块石,位于青海湖西南部,南距湖边8公里,距西北方向的鸟岛20公里。三块石由礁石、碎石滩及沙埂组成,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150米。礁石南坡较平缓,北边为陡壁。岛上植被稀少,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灰菜、牛尾蒿等,覆盖度不到5%。这里是青海湖禽鸟聚栖最多的岛屿之一。

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约6公里,与蛋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两岛南北相距约2公里。岛的东北缘有新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离湖30余米,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生长的植物主要有芨芨草、野葱、冰草、早熟禾等,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现已成为半岛,表面均由沙砾覆盖,基本无植被,是鱼鸥的栖息繁殖地。

泉湾,那尕则滩涂沼泽地,位于青海湖西南边,主要生长有湿生植物苔草、扁穗草、杉叶藻等。这里有多处泉水涌流形成沼泽湿地,冬季不封冻,人、畜不易进入。近湖岸6-8公里范围内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是青海湖裸鲤幼体生活区,也是众多候鸟、旅鸟育雏区和栖息地。大天鹅及黑颈鹤等珍禽就生活在这里。除以上鸟类主要栖息地外,还有湖南岸的一郎剑、二郎剑,湖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河口一带和布哈河中、下游及其滩涂也是禽鸟栖息、觅食区域。

青海湖鸟禽有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0万只以上。种群数量大的有:雁形目鸭科的斑头雁、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鸥形目鸥科的棕头鸥、鱼鸥;鹤形目鹤科的蓑羽鹤、灰鹤、黑颈鹤;鹈形目鸬鹚科的鸬鹚等。数量最多的是棕头鸥、鱼鸥、凤头潜鸭和鸬鹚,都数以万计。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