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绝代武神 > 426 舍利子迷踪【2】

重生之绝代武神 426 舍利子迷踪【2】

作者:司马鸿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6:54: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看白宫和红宫,聂欢摇摇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身为武神却和佛家无缘!

记得佛祖曾经说过,自己和佛祖是应该有缘分的,否则的话上一次就不会和他见面了!想想佛祖的话,忽然间想到自己的手心还有佛祖的一个字呢!这个字能不能帮自己的忙呢?他亮出手掌,将掌心向眼前的布达拉宫来回的移动,那个金光闪闪的“禁”字熠熠生辉,照亮了所到之处的任何一个角落!

忽然间他发现了有一个地方贴别的亮,没错了,估计就是这里了!他连忙化作一道红光飞身而至,那道金光却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追了半天也没有追上!

累的他呼呼直喘气!坐在大殿的房脊上休息,白宫是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它是达来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共有七层。最顶层是达来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来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第四层有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来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来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白宫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是达来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广场的南北两侧建有僧官学校等。

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25000多人。它的外墙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

白宫,是达来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位于第四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来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第五、六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七层两套达来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来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来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来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来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来的灵塔。五世达来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来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来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来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来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来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红宫中的另外一些宫殿也很重要。三界兴盛殿(萨松朗杰)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坛城殿(洛拉康)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仲热拉康)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来像,十世达来的灵塔也在此殿。

红宫,主要是达来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来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来喇嘛灵塔为最大。西有寂圆满大殿(措达努司西平措)是五世达来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其中,五世达来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来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内有极为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现供有清乾隆皇帝画象及十三世达来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十三世达来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历时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菩提道次第殿、响铜殿、世袭殿等殿堂。

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为观音胜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意为观音慈航以普救众生。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自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或与邻邦结成姻亲关系,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后来因宫殿遭雷击引起火灾和战乱,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废弃。9-17世纪八百年中,由于西藏长期的政治割据,以及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政权都未曾高都拉萨,红山宫一直未能重兴,成为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藏传佛教噶当教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教派楚布噶玛巴德辛协巴,格鲁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等佛事活动。17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固始汗领兵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丹琼旺布政权,于1642年,由五世达来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拉萨又成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1645年,五世达来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来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五世达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达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十三世达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喇嘛圆寂,1934至1936年间修建十三世达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布达拉宫,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喇嘛的冬宫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达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达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达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达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达喇嘛的佛事活动。过去西藏噶厦政权的重要职能机构也都设在布达拉宫,宫内的东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场所。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宝库,宫内珍藏的各类历史文物和工艺品数量繁多。据初步统计,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

64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受严重破坏。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政权,由第司索郎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奴隶制政权。641年,他与唐王朝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玛布日山上修建了宫殿。因为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世间自在佛)作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宫殿命名,称作“布达拉宫”。当时的布达拉宫有大小房屋一千间,但是在赤松德赞统治时期遭遇雷火烧毁了一部分。后来在吐蕃王朝灭亡时,宫殿也几乎全部被毁,只留下了两座佛堂幸免于战火。此后随着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萨迦,布达拉宫也一直处于破败之中。

1642年,五世达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1653年,五世达来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来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形成红宫。在红宫修建时,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也都派出匠师参与,每天的施工者多达7700余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总共历时48年,耗资约白银213万两。

1959年以后,**中央国*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和保护,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1988年国*院决定拨出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藏汉族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工程历经五年,胜利竣工,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以新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

布达拉宫在建成后又进行过多次扩建,方形成今日之规模。1959年,十四世达dan增嘉措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进行第一期抢险加固维修。2002年起又实施了投资1.7亿元的以基础地垄加固为主的二期维修。截至2007年9月,二期维修进展顺利,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90%。布达拉宫主体古建筑地垄加固和红宫、白宫等17处古建筑维修已基本完成;雪城古建筑维修完成90%以上,雪巴列空等12处景点已正式对外开放。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布达拉宫,这座雄伟的宫殿都不失壮丽巍峨的气势。然而,“布达拉宫老了”,已在布达拉宫工作了15年之久的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布达拉宫大多数建筑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少数建筑甚至有1300年的历史”,“不过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下,国家两次下拨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之前,我们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涉及项目最多的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大手术’正使‘这位老人返老还童’,老当益壮”。一千三百年前的“白色宫殿”:布达拉宫的建造与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密不可分。相传1300年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楼群一侧为藏王的寝宫,中间宫殿的顶部建有佛塔,另一侧是后宫。在后宫与中间宫殿之间架有四层楼高的铜铁铸空中廊桥。那时的布达拉宫外有三道围墙,最外一堵围墙直到今天北京路上的白塔处”,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尼玛次仁谈起布宫,如数家珍。他告诉说,“那时布宫的三大建筑,均通体粉白,耸立在红山上显得圣洁而雄伟,藏民们都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重建布宫五世达来秘不发丧13年:“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da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帕*拉康。”据了解,位于红宫第12层的法王洞为松赞干布当年的修行洞,洞内还有吐蕃时期的遗物,如炉灶、石锅、石臼等。顶层的帕*拉康也叫观音殿,门楣上有块大匾,上书“福田妙果”4字,为清同治皇帝御笔。

尼玛次仁介绍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来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据悉,外观共13层的布达拉宫,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舍组成,包括山下印经院和后花园宗角禄康等附属建筑,布达拉宫占地达13公顷。

未设灵塔的六世达*喇嘛:红宫主体为达#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一世至四世达*喇嘛的灵塔分别安放在i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拉萨的zhe蚌寺,除六世达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达喇嘛等八位的灵塔则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布达拉宫里唯一保留有六世达喇嘛遗迹的地方,是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缘何如此,据称是这位被誉为“情歌圣手”的活佛其时争议颇多。

六世达喇嘛仓央嘉措14岁时入主布达拉宫,传闻他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并以亲身感受创作了大量诗歌。相传八廓街的玛吉阿米,就是他当年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仓央嘉措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解送北上,传说道经今青海湖时,夜中遁去,不知所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