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77章 别低头,皇冠会掉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77章 别低头,皇冠会掉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7: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钰知道,现在的朱元璋等人,还是太缺动力了。

他们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让天下恢复太平,然后大家安生过日子。

对千年未有大变局,激烈变革,都不怎么感兴趣。

有必要给他们来点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提速前行。

今天的话,肯定会被密探送到朱元璋面前。

所以给刘伯温说,其实也是讲给朱元璋听。

“刘中丞,在下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相助?”

刘伯温好奇的道:“马公子请讲,只要刘某能做到的,必不推辞。”

马钰笑了笑,说道:“我想从书中收集一些信息。”

“只是这些信息横跨数千年,被零散的记录在无数的书籍之中。”

“靠一个人想要将它们筛选出来非常困难。”

“刘中丞是大学问家,接触的读书人多读过的书也多,不知可否帮我收集一下?”

刘伯温愣了一下,心中不禁吐槽。

这马公子说话也太跳脱了,怎么总是喜欢讲不相关的事情?

刚才不是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吗?

你还没说服我呢,怎么突然就换话题了?

不过吐槽归吐槽,他对马钰的目的也同样好奇:

“不知马公子想要收集什么信息?”

马钰说道:“和气候温度有关。”

刘伯温更加疑惑:“气温?”

马钰想了想,觉得给他解释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还是简单点,直接上实例吧。

“竹子、大象、犀牛等生物,一般都生活在温暖的南方,北方气温比较低很少见。”

刘伯温点点头,这一点他自然知道。

可他却更糊涂了,你突然讲竹子、大象做什么?

以前你都是这么和人聊天的吗?

马钰没有理会他的迷惑,继续说道:

“但也不尽然,在某些时候北方也会比较暖和,南方的动植物在北方也会频繁的现身。”

“比如北宋建隆三年(赵匡胤),就有象群迁徙到了河南,后来朝廷派军队在南阳将其捕杀。”

“比如在唐朝时期,关中就曾经种植过水稻。”

“比如武王伐纣时期,就曾经动用过骑着大象的士兵。”

“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在那个时期北方的气温比较高,和南方有些相似了。”

刘伯温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马公子是想让我收集此类信息,好确定气温变化吗?”

马钰颔首道:“是,但不全是。”

“不只是要收集北方气温变高的信息,还有变低的信息。”

“就拿淮水为例,正常是不会结冰的。”

“如果某一个时期,北方的气温整体偏低,淮水就会结冰。”

“比如黄初六年,魏文帝曹丕率军攻打东吴,最后因淮水结冰导致兵败。”

“这就代表着,在那个时期北方的气温普遍偏低。”

“当然,除了这些信息之外,你还可以特别关注一下陕北和河套地区的降雨情况。”

“如果某个时期,这两个地方的降雨特别少,就说明北方整体偏冷。”

“如果某个时期这两个地方降雨多,就说明北方的气温进入了一个高温期。”

刘伯温脸上的表情已经全部被震惊取代。

话说到这里,他哪还不明白马钰真正的目的。

气温会周期性变冷变暖?

他也是种过地的,知道庄稼对气温的敏感度有多高。

很多时候就晚种那么几天,收成就能差好几成。

如果北方气温整体变低,那对农业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再联想到马钰刚才说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莫非大明将迎来一个气温变冷期?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追问道:

“马公子,你是说气温会如四季交替那样,一个时期变冷,一个时期变暖,大明即将迎来变冷期?”

马钰心道,果然不愧是刘伯温啊,这都能猜到。

不过他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

“刘中丞何必问我呢?我已经将方法告诉了你,真相如何派人一查便知。”

刘伯温气急败坏的道:“马公子,事关重大还请你回答本官。”

你老小子也不是什么都不关心吗。

马钰依然没有正面回答:“就算我说了,你依然会去调查求证。”

“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我告诉你真相,你反而会产生别的疑虑。”

“自己去查吧,真相就在那里。”

刘伯温深吸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马公子,此事你告诉过陛下吗?”

马钰摊摊手,说道:“陛下马上就会知道的。”

刘伯温眼中露出了然之色,忽然苦笑道:

“马公子,咱们别无交情,你这般盛情,老夫实在无以回报啊。”

马钰说这些话,不就是为了劝说他吗。

两人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别人还这么努力的劝说,这个情他还是领的。

马钰欣慰不已,这老刘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啊。

“我劝你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方才说过了,皇后娘娘托我劝的。”

“第二个原因吗,你是个肯为民做实事的人,大明百废待兴需要你这样的人站出来。”

说到这里,马钰长叹道:“你见多识广,应当知道地方士绅宗族势力有多强大。”

“大明也要直面这个问题。”

“你在大元时期,就敢于向豪绅地主亮剑,为百姓伸张正义。”

“在大明,你也敢不畏强权,向权贵说不。”

“若由你为主导来打击豪绅宗族,是大明之福,也是万民之福啊。”

“以前我对你的诸多行为也很不解,今日聊过才知道。”

“你志不在中枢争权夺利,而是希望去基层做实事。”

刘伯温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马公子也。”

马钰心里笑疯了,怎么样,我就说我有当你爹的潜质,这可是你自己承认的。

面上却一本正经的道:“知人善任,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素养。”

“你变成现在的样子,不是你的错,是皇帝用人的方式出了错误。”

“他不应该让你陷入朝堂权力斗争中去,而是让你去主持地方建设。”

刘伯温大惊,惶恐的道:“马公子慎言,切莫非议君上。”

“如何用人自有君心圣裁,我等臣子岂可置喙。”

马钰嗤笑道:“呵,这会儿你倒是忠心起来了。”

见刘伯温想要解释,他摆摆手道:

“开个玩笑别当真,今天就说到这里吧。”

“先别急着辞官,把我说的那些信息收集好,到时候我再告诉你具体会发生什么。”

刘伯温知道这是提醒自己该离开了。

尽管还有很多话想说,但他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当务之急就是收集气温变化的信息。

于是起身郑重表示感谢,并保证回去后一定会用尽手段,收集相关信息。

将他送走后,马钰长吁口气,然后露出开心的笑容。

又找了个劳动力,完美。

他说的气温变化周期,就是前世所说的小冰河期。

当前世界,在任何一个文明,都很难查证此事。

唯独华夏可以。

没别的原因,咱们的老祖宗没事儿就喜欢写点什么。

有能力的就写史。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很多史书,都是私人编撰的。

直到唐朝,国家才正式出面编写官方史书。

即便如此,民间修史的风气依然盛行。

没有能力写史的,也会写一些游记、笔记,还有一些其他著作。

这些书里面,都会记录一些当时的情况。

虽然这些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大部分都被损毁了。

但依然会有一部分流传下来。

真正给这些民间书籍,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是清章宗。

打着修书的幌子干着毁书的事情,被销毁的书籍,十倍百倍于四库全书的容量。

还好现在是明初,可以收集到的各类书籍,还是非常多的。

说不定就在哪本书里,看到了相关的信息。

只是古代信息传递不畅,想从民间将这些书籍收集起来很难。

想从浩瀚如烟海的书籍里,找出相关的信息更难。

马钰是没这个能力做到的。

朱元璋倒是有能力,不过他一举一动都万众瞩目。

一旦有所动作,就很难瞒得住人。

在此事查清之前,还是不要让太多人知道的好。

否则指不定又会有人借机生事。

刘伯温就挺适合干这个活儿的。

要知道,他可是和宋濂、高启一起,被称之为明初三大家的。

在学问和名气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他还不迂腐,知道变通的道理,不用担心他将小冰河期的消息泄露出去。

更何况人才难得,能挽救一个是一个。

不是他马钰想当救世主啥的,主要在治国这一块,大明确实没啥人可用。

刘伯温这个人虽然不纯,但至少是敢做事肯做事的人,总比胡惟庸、杨宪这些小人要强。

而且他也想看看,如果刘伯温不辞官,反而受到了重用,李善长会是什么态度。

啧,热闹啊。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朱樉不知道从哪跳出来道:

“想什么呢,喊你几声都没反应。”

马钰就拉着他回到正堂,反问道:

“你不是去铺子那里了吗,怎么回来了。”

朱樉四仰八叉的坐在椅子上,说道:

“那边现在乱糟糟的,呆的没意思就回来了。”

因为朱元璋的亲自认可,小组织现在可成了香饽饽。

谁不想成为太子的人啊。

很多权贵之子,都打破头想加入进来。

然而,茶点铺子欢迎所有客人,但想获得腰牌很难。

马钰设置了好几层关卡,只有通过全部考核,才能成为小组织成员。

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当初你们对我爱搭不理,现在的我让你们高攀不起。

即便如此,铺子里依然每天都聚满了投机客。

朱樉去了几次就麻了,自然不愿意在那里多待。

其实马钰也不太喜欢现在的情况,但他知道克制情绪。

这些人里面,搞不好就有未来的盟友,可不能随意得罪。

不过有一点倒是谁都没想到的,在这些投机客的无私奉献下,茶点铺子竟然扭亏为盈了。

还赚了不少。

马钰之前说的,赚钱做慈善的事儿,也终于可以落实了。

这时朱樉又问道:“刘伯温这么快就走了?谈的不愉快?”

马钰得意的道:“怎么可能,也不看看我是谁。”

“两句话下去,老刘感动的都拿我当爹了。”

朱樉嗤笑道:“嘁……吹吧你就。”

不过马钰竟然喊老刘,可见确实谈的挺开心的,他好奇的问道:

“老刘那人看着圆滑,内心实则极为方正,很难被说服。“

“你到底是怎么和他说的?”

马钰就将两人的谈话大致说了一遍。

朱樉对什么气温变化完全不关心,反倒是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很感兴趣。

“你没骗人吧?现在真的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马钰翻了个白眼,道:“我闲的,拿这么大的事情骗人。”

“对于文明来说,这个世界就是黑暗丛林。”

“每一个文明既是带刀的猎人,也是其他文明的猎物。”

“我们行走在黑暗之中,要努力隐藏自己不被发现,同时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前发现对方在哪。”

“然后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吃掉他们的一切,来发展壮大自己。”

朱樉眉头皱起,说道:“你说的也太野蛮了吧。”

“还黑暗丛林,世界就这么大谁不知道谁啊?怎么隐藏自己?”

马钰摇摇头,说道:“你也读过史书,华夏最初的地盘有多大你应该清楚。”

“现在大明这么大的天下,是怎么来的?”

“原来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都哪去了?他们的文化哪里去了?”

“再举个例子,古蜀国你应该知道吧。”

“被秦国覆灭之后,能被流传下来的事迹还有多少?”

朱樉顿时不说话了,再没有比自身更好的例子了。

马钰继续说道:“华夏文明还好,具有包容性。”

“消灭对方之后,并不会毁灭对方,而是将其吸收融入自身。”

“所以那些被征服的文化,也成了我们的一部分,被史书记录下来。”

“古蜀国能有部分事迹流传下来,也得益于此。”

“可别的文明就没有这种包容性了,他们一旦征服对方,就会彻底摧毁那里的一切。”

“文字、书籍、信仰等等,把那里发生的一切全都抹除。”

“然后用自己的文化,书写全新篇章。”

朱樉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被毁灭,被忘记,这是无法接受的。

马钰叹了口气,说道:“至于隐藏,可以隐藏自己的实力和野心。”

“趁别人不注意,给予其致命一击。”

“当然,也要防备别人用同样的招数对付我们。”

“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吧,只有这样才更正确的认识世界。”

“也才能明白,为何我说现在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朱樉摸了摸下巴,说道:“我爹一直有派人收集域外信息,回头我找他要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整个人都变得兴奋起来:

“如果真的要和域外文明打仗,我是不是就有领兵作战的机会了?”

马钰心中吐槽,你小子终于上道了,不枉我天天给你上课。

“那是肯定的,你是大明的亲王又懂兵法,真要与域外文明交战,你肯定是主力。”

“不过你也别高兴太早,就你爹那性格,大概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况且现在大明当前任务是变革、稳定内部。”

“就算要和域外文明开战,也得二三十年后了。”

朱樉兴趣不减,道:“那会儿我才四十岁,正当年。”

说着他从椅子上跳下来,中二的大喊:

“看我统帅千军万马,纵横疆场。”

“让敌人听到我的名字,就瑟瑟发抖跪地乞降。”

“到时候世人都会知道我的名,大明亲王朱樉。”

“呕!”马钰捂着肚子做呕吐状。

朱樉浑不在意的道:“你小子只会耍嘴皮子,是没这个机会了。”

“不过本王大慈大悲,就封你做我的头号狗腿子。”

“到时候带着你一起名扬天下。”

马钰后悔的直用拳头砸桌子,早知道就不给他讲前世那些中二动漫故事了。

朱樉却大笑道:“不用这么感动,谁让我们是兄弟呢。”

玩笑归玩笑。

说笑过后,朱樉却正色道:“老刘真靠得住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鄱阳湖之战这么好的机会,他都坚定站队没叛变。”

“现在大明得天下了,马上就是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就更没理由叛变了。”

“再说了,就算他心里还念着一点北元朝廷的情分,这其实是好事。”

“说明他这个人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大明要做的也不是怀疑他,而是比大元还要重用他,让他发自内心的倾向于大明。”

“而且刘伯温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一大帮子元朝降臣。”

“这些降臣里面,很多都是蠹虫,但也有不少确实是想做实事的。”

“大明草创处处都需要人才,如果就这样将他们全都放弃,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稍加甄别,将其中真正有才干又肯做事的收编,能让大明提前步入正轨。”

朱樉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马钰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其实老刘这事儿,你爹和他都有责任。”

朱樉好奇的道:“哦,说说你的想法。”

马钰说道:“你爹的责任在与,没能做到知人善任。”

“刘伯温摆明了不想参与党争,只想干点实事,你爹非让他和李善长放对。”

“最后把一个好好的人,逼的离心离德。”

“其实你爹真应该好好看看《孟子》,学一学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他不会真的以为,当了皇帝,其他人就会效忠于他吧?”

“还有就是你爹有时候太小气了点。”

“他不是经常拿汉文帝当榜样吗?”

“可人汉文帝多大度啊。”

“有一次汉文帝和冯唐闲聊,就感慨说自己没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否则何惧匈奴。”

“冯唐就直接说了,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你也不一定能发掘重用。”

“汉文帝非常生气,却并未发作,只是一个人躲在宫里生闷气。”

“过上一会儿就好了,该干啥干啥。”

“换成你爹,冯唐已经被大卸八块了。”

“人与人的关系是处出来的,你爹没当皇帝的时候还能做到礼贤下士。”

“当了皇帝,那架子可太大了。”

说到这里,马钰想起了一个梗,笑着说道: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别低头,皇冠会掉。”

亲爹被蛐蛐,朱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越听越兴奋。

“说的好,老马你说的太好了。”

“别低头,皇冠会掉。”

“哈哈哈……你是怎么想到这话的,笑死我了。”

马钰忍住笑,一本正经的道:“咳,你爹太看重头上的皇冠了。”

“却不知道,真正的皇冠不在他头上,而在天下人的心里。””

朱樉连连点头:“你说的对,我爹就是这样的人,天天假正经。”

马钰也终于忍不住跟着大笑起来。

事实上,他为何突然要和朱樉说这一番话?

是说给朱樉听的吗?

不,是说给朱元璋听的。

当面这么说,朱元璋肯定下不来台。

但等这番话变成文字出现在他面前,他作为旁观者去看的时候,反而比较好接受一些。

当然,肯定还是会很生气就是了。

至于找谁撒气……

马钰看了看依然大笑不止的朱樉,心中默默的为他默哀三秒钟。

表弟啊,委屈你了。

谁让你笑的这么开心呢。

不揍你一顿,你爹还是你爹吗。

笑过之后,马钰接着说道:

“刘伯温的责任在于,他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朱樉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认同的道:

“杀贪官污吏是对的,可当时大明处在一统天下的紧要关头,最重要的就是团结。”

“更何况李善长是文臣之首,朝廷半数的人都和他有瓜葛。”

“一旦他撂挑子,后果太严重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爹也只能安抚李善长,老刘就觉得自己受到了怀疑。”

马钰点点头,又摇头道:“你爹其实一直都不太相信老刘,再加上老刘这事儿干的确实糙。”

“以他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当前不适合对李善长开刀,可他依然这么做了。”

“怎么看,他的行为都像是在破坏内部团结,破坏一统大业。”

“你爹对他产生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闻言,朱樉微微皱眉:“那他为何还要杀了李彬呢?”

马钰摇头回道:“不知道,人并不是纯理性的,很多时候会干出他自己都觉得奇怪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认为虽然大明还未一统天下,但已经势不可挡。”

“而天下一统之后,会有很多人生出别的想法。”

“他觉得应该趁此机会杀鸡儆猴,震慑一下别有用心的人,让他们不敢上下其手。”

朱樉想了想,也点头表示同意。

马钰感叹的道:“总之吧,因为沟通的问题,这件事情阴差阳错闹到了今日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希望我的这一番努力没有白费,老刘能安心为大明效力。”

朱樉肯定的道:“我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的。”

刘伯温那边还没有动静,朱元璋先坐不住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大太监孙福就来敲门了。

当时马钰正在吃饭,还招呼道:“孙公公一起用点?”

孙福着急的道:“哎呀我的公子爷,快随我入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