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庶族无名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

庶族无名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

作者:王不过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47: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备虽未退出南阳,不过随着宛城稳固,以刘备如今的状态,除非天助,否则想要从兵精粮足的张辽手中夺走南阳不啻于痴人说梦。

刘备自己显然也知道这不太可能,所以目前将重心转移到迁民之上,能够触及到的地方百姓,都被刘备派兵驱赶向汉水一带,张辽自然不能眼看着刘备将南阳治下百姓给带走,接下来双方的战斗几乎都是围绕着百姓在战,张辽、魏延、崔耿三人分三路拦截,但饶是如此,宛城以南,还是有近三十万人口被刘备带走。

消息传到睢阳的时候,中原战事基本已经落幕,曹操退守青州,陈默这段时间在修改法度,同时在汝南一带实施军屯,一来可以再养一支部队,二来也是为防范孙策渡江北上,寿春虽然在陈默手中,但合肥被孙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就落在了孙策手中。

而陈默在巩固中原治安的同时,还要进一步限制曹操,琅琊、泰山、平原都有重兵将曹操的活动范围限制在青州境内,并保持随时可以进攻的状态。

“这刘备倒是会选时候!”睢阳大将军府中,陈默将南阳传来的书信递给荀攸和徐庶传阅,有些无奈道。

如今刚刚打败曹操,中原的事情千头万绪,新法要谨慎推行,不然朝令夕改,很容易折损朝廷威信,曹操这边也要重新布署,而且今年中原大战,致使很多田地没有耕作,误了农时,眼看便要入秋,饥荒在所难免,赈济灾民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虽然是大灾,但同样是陈默在中原树立自身形象的机会,就看这次调度是否及时,能否助中原百姓渡过这个难关。

虽然也有人建议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将曹操彻底击败,但代价却是……中原数以十万乃至数百万的百姓会成为流民,会饿死。

战争年代,朝廷只顾征战,不顾百姓死活,这是常态,但如今陈默已经据有天下大半,中原百姓与关中百姓对陈默来说没有区别,怎能不顾?

彻底攻灭曹操却是要以大半个中原沦为废土的代价,在陈默看来,这个代价太大,所以他只是在青州边界处命人多筑坞堡,防备曹操反扑,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中原的治理上,大量的粮草源源不绝的从关中、冀州调来,为的就是让中原百姓能够活着渡过这个灾年。

连曹操都顾不上,陈默怎会在这个时候再掀战事,去伐刘备?

“主公,攸以为,可将荆州牧之位许给刘备。”荀攸微笑着看向陈默道。

陈默怔了怔,随即反应过来,看着荀攸笑道:“不错,正合我意。”

孙策有自己的朝廷,陈默就是下诏,孙策也不可能应,但刘备不同,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接手了刘表的大半基业,但毕竟不是楚王,所以朝廷的诏令对刘备还是有些效果的。

荆州本就不是陈默的治地,刘备现在是实际荆州占有者,唯一所缺的,就是大义名分,如今陈默将这个大义给他可不是向刘备示弱,荆州的领土,可不止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江夏、长沙、桂阳,同样是荆州的土地,暂时被孙策占据而已,如今有了陈默的诏令,刘备才是这三郡合法执掌者。

他拿不拿,是他的事情,但有了这道诏书,就等于刘备随时有拿回三郡的理由,拿不拿是一回事,就算刘备没这个想法,孙策会怎么想,双方的结盟,本就是因为陈默战败曹操带来的压力,现在有这根刺横在这里,相互戒备是肯定的,而且,刘备如今的发展空间可不多了,江东是条不错的路。

“派人去朝廷,让陛下写好诏书,然后送去荆州给刘备,另外告诉文远,尽可能拿下新野,此乃荆襄门户,却也是南阳门户。”陈默看着众人笑道。

“喏!”徐庶点点头,他是负责处理洛阳之间往来文书的,如今天子被囚于冷宫,陈默迟迟不回,也是给朝中那些朝臣一个威慑,这天下可无天子,却不可无他陈默,而且,接下来还准备封王,陈默准备建立王府,将朝廷迁回长安区,将朝廷跟自己的班底彻底隔离开,免得束手束脚,这个时候凉这些人一下,也让他们有个抉择的时间,所以这天子诏基本上就等同于陈默的诏书了。

“主公,崔将军之事……”荀攸看着陈默,想问问崔权之事该如何处理。

“通敌之罪不可赦,这件事,让南阳将人处决。”陈默明白荀攸的意思,崔耿是追随陈默多年的将领,算是心腹之臣,如今崔氏族长做出通敌之事,是否网开一面,但其他事情好说,这通敌之罪乃是底线,不可能赦免,能够放过崔氏,都是法外开恩了。

有时候这家族之事太过难断,但底线却是不能碰的。

“喏!”两人答应一声,也明白了该如何处理。

“三日后,我准备去一趟徐州,一来是为徐州刺史之事,二来也回一趟家族,公达留在睢阳继续理政,短则半月,长则一月,我便回来。”陈默看着荀攸笑道。

此番去徐州一来安抚徐州士绅,二来也是回一趟家族,毕竟他姓陈,有些事情是绕不开的,而且他也想祭拜一下兄长陈登,这是陈家之中,陈默最感激的一位,另外,他也想回乡看看,不知当年的庄园,是否还在?可还有人?

“主公放心,如今诸多事情已然步入正轨。”荀攸微笑着应道。

如今很多事情都已经步入正轨,陈默离开,也不会影响这些事情。

“这些时日,你二人随我也费了不少心思,且去歇息吧。”陈默起身,舒展一番身体之后,看着两人笑道。

“我等告退!”荀攸与徐庶起身,对着陈默躬身一礼。

接下来的两日,陈默更多的时候是在接见各方前来拜见的士人,安抚人心,直到三日后,陈默带着典韦、徐庶以及随行亲卫去往徐州,如今中原虽定,但各地还有不少曹军残部落草为寇或是占山为王,也有一些士绅趁机拌做匪寇劫掠乡民,陈默的兵力多数都被安排在青州四周防备曹军反扑,所以各地治安眼下算不得太好。

他不会高估自己的本事,所以此番出行,有近千人相随,以应付有可能的刺杀。

事实证明,陈默这样的准备并非杞人忧天,刚刚离开睢阳不到百里,便遇到过三次刺杀,更遇到一次伏击,若非准备充分,如同往常一般只待数十人随行的话,还真有可能出现意外。

也因此,陈默临时变道,放弃走萧县,从淮浦一带绕道去往徐州。

“原本是准备回程时,再来这边,既然路过了,就回来一趟。”临淮,夏丘。

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陈默有些感慨着看向身边的徐庶和典韦。

“主公,我们不进城?”典韦有些疑惑的看向陈默。

“不了,又是一番应酬,我们直接回乡。”陈默摇了摇头,看了一眼夏丘县城,幼时在自己眼中雄伟的城池,如今回头再看,却小的可怜,城池没变,变得是自己。

三十里的路程,对于陈默的亲卫来说,并不算多远,下午的时候已经赶回昔日的庄子。

破败的庄子中,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农夫敬畏的目光,昔日数十户人口的庄子,如今能看到的只有几乎,大多数破败不堪,陈默带着人来到昔日故宅,小小的院落里,房梁已经倒塌,当初建的狗窝,都看不到了。

“我自幼家贫,娘亲体弱,这宅院,便是我们家的全部,虽然贫苦,但日子过得却充实。”陈默有些感慨的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看着周围荒废的景物,摇头叹息道:“可惜了,当年太平教之祸,毁了多少人家?”

“但若无太平教之祸,主公也未必有后来的际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大概便是如此吧。”徐庶也有些感慨道,就算是寒门子弟也没有这般贫苦,陈默能有今日之成就,还真是令人不得不敬佩。

“当年哪会想这些?”陈默摇了摇头,怅然道:“有时候,人的成长,都是被逼的。”

徐庶点点头,深以为然,都说乱世出英雄,又有几人知道,这英雄是在多少人的尸体中爬出来的?

正自感慨间,却见一五十多岁的老者在几名农夫的簇拥下来到这边,被亲卫拦住。

“让他过来吧。”陈默扭头,看向正跟亲卫说着什么的老者,微笑道。

“小老儿见过……”老汉有些颤颤巍巍的看着陈默,不敢直视,也不知该如何称呼。

“此乃当朝大将军,长陵侯!”典韦洪声道。

“见过长陵侯。”老丈连忙躬身道,虽然他还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人,但不妨碍知道这事位大人物。

“免礼吧。”陈默伸手扶起老者,笑问道:“老丈是此间里正?”

“正是,老朽迁于此地已有二十余年了。”老者连忙道。

“二十多年啦,这时间有时候过得挺快。”陈默点点头,站起身来,看向老者道:“老丈,这些年,可有见过原本居住于此的人回来?”

“原本居于此处?”老者瞬间明白了,这是黄巾之乱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如今飞黄腾达了,回乡来看,连忙点点头:“有的,有的。”

“哦?”陈默原本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还真有,连忙笑问道:“如今可还在?可否带我去见?”

“当然,侯爷请随我来。”老者连连点头,转身对着身边的一名农夫道:“快去告诉那程瞎子,贵人来了,让他出来迎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