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庶族无名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

庶族无名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

作者:王不过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47: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去岁下了几场大雪,今年这关中应该不会再旱,正是大力兴农之时,从各地调集来的将士家眷安置之地已经建好,但划分给他们的田地不是太够,准备在开垦一片,当然这些开垦荒田所需粮草由我们来出。”经过年关的琐事忙碌之后,又过了几天,陈默将众人招来衙署商议今年关中的发展事宜。

去年如果没有那场大旱,其实是发展的最佳时期,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而且若无那场大旱,也不会让陈默有机会收拾那些朝中的牛鬼蛇神,这世上的事情,从来都是福祸相依的,只看你能否从祸中找到福,在福中察觉到祸的存在。

“主公,府库存粮已然不多,莫说羌乱未断,那马腾、韩遂在侧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有战争爆发,不是说主公兴农不对,只是眼下府库粮草吃紧,此时还要往民间发放的话,一旦有战事发生,恐怕难以应对。”徐庶苦笑道,去年的大旱几乎掏空了关中府库,陈默兴修水利,使得秋收时没有绝粮,官府掌控的田地里收上来不少粮食,但陈默去年和今年是免税的,也就是说,除了官田之外,哪怕今年丰收,陈默收上来的粮草也不会太多,这个时候投入粮草去发展会让陈默缺少对战争的应对能力。

“这个我自然想过。”陈默点点头笑道。

一旁的李儒看着徐庶笑道:“元直不知,去岁我等已经与张鲁达成协议,从他那里购买了三十万石粮食,过两日便能运来,待到秋收之后,还会买一批,大概五十万石,军粮上,我军其实还不至于太缺。”

“汉中有这般多粮草?而且愿意卖于我等?”徐庶哑然道。

现在这年月,诸侯征战,粮草谁家都不会嫌多的。

“元直有所不知。”贾诩在一旁捻须笑道:“去岁刘焉病故元直应该知晓。”

徐庶点点头,刘焉病死,其子刘璋继位,去年还向朝廷这边送来了奏表,其实这不合汉律,州牧哪能继承?但眼下朝廷连天子都没有,哪有能力管诸侯继承地盘这种问题。

早前刘焉命张鲁、张修击杀汉中太守苏固,并截断斜谷,不予朝贡,所以对于蜀中的消息这边相对闭塞。

贾诩道:“你可知,那刘璋继位后,第一件事,便是以张鲁不顺从其为由,杀其母亲及家眷,也因此,张鲁割据汉中,又恐腹背受敌,是以我等派人前去商谈购粮之事时,张鲁也有意与朝廷修好,重新命人疏通斜谷,愿意与我军通商。”

当然,斜谷可是设了重重关卡的,张鲁愿意与朝廷修好,并不代表愿意放弃如今的权利和兵马。

徐庶目光一闪,看向陈默道:“主公,这汉中之地……”

“取之无用。”陈默摇了摇头道,取了汉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伐蜀,但蜀道之难,就算没去过,陈默也听过,就算拿下,蜀地也很难为关中提供什么帮助,反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割据,所以,陈默目前的重心,是在中原的争夺上,支持张鲁与刘璋分割,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与一些帮助,但拿下汉中,对陈默来说意义不大,反而要分兵防备刘璋。

相较而言,现在这样让张鲁挡着,自己在背后支持张鲁同时,又能从张鲁那里获得足够支持,不只是粮草上,还有其他比如声望上的支持,也算是一种结盟,陈默虽然没拿汉中,但汉中的资源陈默却能调动,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当然,前提是张鲁没有向北扩展的野心,安心只做个汉中太守,否则的话,这个关系并不能持续太久,但只要眼下可以维持就足够了。

关中渡过这次难关之后,只要不再来几次天灾,必有大兴之相,或许只需两三年,自己就有足够的实力去扫清后方,将马腾、韩遂这两个混子给收拾了,而后就可以专注于中原之地了。

“粮草暂时不需忧虑,我们还可以向羌人购买一些,虽说羌乱不止,但也有不少羌人愿意与我们修好。”陈默笑道。

羌人的问题上,陈默跟皇甫嵩等人有过几次争执。

其实在陈默看来,羌人是可以融入汉人之中的,无论生活习性还是汉化的程度上,羌人比之塞外的匈奴、鲜卑更容易接受汉人,而以往大汉在对羌人的战争中,有好几次大胜之后,如果当时大汉愿意接纳羌人,将羌人融入汉人之中的话,如今可能就没有什么羌人之说了。

但在这方面上,大汉排斥其他民族的融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不能说全错,但在占领绝对强势的情况下,主动将这些所谓的异族同化到自身来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在陈默看来才是对异族最正确的手段。

你若说血统的话,羌族也好,匈奴鲜卑也罢,往上追溯千年乃至更久,都是从黄河流域出去的民族,甚至陈默知道,这匈奴、鲜卑有不少部落都是流亡的汉人组成,后来被同化成了匈奴、鲜卑人。

如今陈默坐拥关中,羌人的问题也就成了陈默不能忽视的一点了,扶风、冯翊,更远的陇西、安定、北地,都是羌汉杂居,若能收纳进来,所得人口可不少,而且每年可以少不少兵灾。

但这件事上,哪怕是蔡邕都不太支持陈默这么做。

陈默只能一步步来,先从贸易开始,至少这些愿意交好甚至心向大汉的羌族,陈默觉得不能放弃,需要好好拉拢。

“主公,羌族之事,需要谨慎。”一旁的李儒闻言忍不住提醒道,作为陈默的核心谋士团队,李儒自然知道陈默主张融合羌族之事,但这种事的阻力可不只是朝中反对而已。

“文优放心,此非一朝之功,或许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做到,但至少是个方向,大汉要更加壮大,就该有海纳百川的心胸,羌族若能成功,其他如匈奴、鲜卑、乌丸也未必不能,根据巴塔干所言,中原之外,未必就皆是荒蛮,这天下也并非只有我们看到的这么大。”陈默微笑点头道。

巴塔干为陈默打开了看一个更大的视野,大汉以西,西域更往西的地方,同样有着万里沃土,或许大汉很难将其进占,但交流却是可以有的,甚至必须有,西方的文化也有其可取之处,大汉需要海纳百川的心态来吸纳兼容这些所谓的异族思想。

李儒点点头,陈默有这个心思就好,他最担心的是陈默年少气盛,太过激进,那样就算陈默的想法是对的,急于求成的话,反而会大乱他们原本的步骤。

众人又商议了一番兼容羌族的可能性之后,话题重新回到关中的治理上,那些东西距离现在太远,就像陈默所说那般,或许穷极一生都未必能够做到,眼下重要的还是发展壮大自身。

“如今关中民心渐定,若粮草无忧的话,庶以为,主公集中军户之策可以更完善一些,毕竟背井离乡,终有些怨气,庶以为,可以适当于军士家眷一些优待,如此一来,既可除民怨,又可得军心。”徐庶笑道。

陈默集中军户的做法,看似有些不仁道,但若是做得好了,却能令军心更向着陈默。

“已经在做,书院已经建好,有功将士之子皆可入书院就学,不过只是这些恐怕不够。”陈默点点头。

虽然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奢望,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想要求学而不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是这般想法,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看到的更多是眼前的一日三餐,为生计而奔波,若是连肚子都填不饱,真的一心求学的恐怕不多,陈默设立书院让有功将士子女能读书或许会让一些有志将士发奋,但大多数将士恐怕并不关心这个。

不能嘲笑他们目光短浅,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谈何未来?

“这个,可以效仿秦法,不过却也不能完全效仿,若如先秦那般,以军功换取田地,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练就一支虎狼之师,但天下的田地就这些,总有封完的一天,而一旦无法兑现,恐怕会反噬自身,儒以为,军户家眷,可减免一些赋税,若是立了功勋,可以减免更多,若是战死,赋税可以直接减半,直至其子女及冠。”李儒摸索着下巴道。

像秦朝那样有些太极端了,而且若真那样直接封地,最终的威胁不会比现在的世家小,于民生也无用,毕竟是四百年前的东西,未必就适合如今,李儒显然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没有照搬当年的秦法。

陈默摸索着下巴点点头道:“文优此言,确有可行之处,这样,先拟一份章程,我等再进行商议。”

虽然有些事情会拿到朝堂上去议,但一些关乎根本的东西,陈默不会去朝堂上议,而是自己这里直接拍板决定,如果拿到朝堂上去商议,这种事,以陈默的经验,拖个一年半载一点都不奇怪。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