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庶族无名 > 第九十四章 游说

庶族无名 第九十四章 游说

作者:王不过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47: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槐里,距离长安不过六十里,驻扎于此的,便是李傕堂弟李应,当李儒带着太史慈和典韦赶到槐里时,李应刚刚与郭汜斗过一场,显然,郭汜也知道长安失陷的消息,想要趁势将槐里和鄠县这两支人马吞掉。

“将军有令,先生不得带军队入营。”拦住李儒等人的将士皱眉看了看李儒身后的并州军道。

“劳烦将军在此等候。”李儒看向太史慈,给他使了个眼色。

“喏!”太史慈会意,点点头,自带兵马退开城门范围。

李儒自带典韦入城去见李应。

见到李应时,李应有些疲惫,长安失守,兄长生死不知,这个情况下郭汜又接连跑来攻城,后方粮草已断,这让李应对未来有些茫然。

“先生,许久不见,怎就投了那陈默?”看到李儒,李应有些不快,当先质问道。

“将军虽为李傕从弟,但将军真的以为李傕是成事之主?”李儒不慌不忙的按了按典韦的手臂,示意其莫要冲动,跪坐下来,看着李应道:“自去岁反攻长安以来,这关中成了何等模样,我想不必儒说,将军也该知晓,再这般下去,莫说扫清寰宇,重定中原,以军中将士如今这般样子,恐怕不用太久,便会无粮可用,无财可安军心,将军也非不明理之人,亦是忠义之士,莫非真的要跟那李傕一直走下去,直至灭族?”

“文优,此言太过了!”李应皱眉喝道。

“不论何人占据关中,以李郭二人之罪,夷灭三族绝不为过,届时将军安有幸理?”李儒反问道。

李应虽是李傕堂弟,但为人却比较重义,他昔日曾在赵温麾下为吏,去岁李傕意图杀害赵温时,便是李应多次劝阻,方才保全了赵温性命,也算是福报吧,昨日赵温来见陈默时,提及此事,希望陈默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保李应一命,当时李儒等人尚未出城,陈默亲自去找了一趟李儒,将此事交代了一遍。

当然,前提是李应愿意跟李傕撇清关系,毕竟陈默要掌控朝堂,其他人都可赦免,但李傕、郭汜二人的罪行却是很难赦免的,不但是给天子出气,同时也是给关中士人一个出气口。

“先生为何便觉得,我兄长一定会败?”李应有些烦躁道。

“长安已失,李傕粮草已无根基,久之军心必散,此其一也;其二,李傕麾下之兵,如今加上将军和李桓之兵,也不过三万有余,城也只有槐里、鄠县两座,夹在长安与郭汜之间,腹背受敌,安有幸理?其三,李傕横行关中日久,怨声载道,如今失势,还会有何人帮他?”李儒认真的看着李应道:“若李傕投了郭汜,两人或许会因为我主暂时摈弃前嫌,然将军以为,郭汜是否还会如往日一般与李傕相互信任?若是相互猜忌,又如何与长陵侯相抗?”

“我若能说服兄长……”李应看着李儒。

“将军恐怕很难说服李傕,就算可以,但这西凉诸将之中,任何人都可以赦免,但唯独李傕、郭汜难以赦免,在下此来,是为保将军性命,为李家留下血脉,否则,日后当李傕兵败被擒之日,三族之祸,将军又何以幸免?”李儒沉声道:“此乃李家存亡之际,将军切不可因一时义气留下李家灭族之祸!”

灭族……

李应闻言沉默了,灭族,这对任何人来说,都绝对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如今好似败局已定,自己又不得不考虑李儒所言,心下有些烦躁道:“先生可否让我考虑一二。”

“这个不忙,但在下不得不提醒将军,若再迟疑下去,待李傕来此,将军就算决定投诚,恐怕也要与李傕兄弟相残了。”李儒不慌不忙的站起身来,看着李应道:“将军,我主不愿看将军与兄弟相残,李傕败局已定,但不该败在将军之手!”

兄弟相残?李应想到要跟李傕对战沙场,心中更是痛苦:“此绝非我所愿也!”

“所以,将军还请早做决断,一旦李傕至此,将军便只有陪李傕一路走到灭族,或是与之沙场决战两条路可选,无论哪一条,都绝非儒之愿也!望将军三思!”李儒沉声道:“在下告辞。”

“先生且慢。”李应叫住李儒,犹豫片刻后道:“若在下愿降,不知陈默会如何待我?”

“李暹与李利兄弟相残,长安破城之时,李进战死沙场,李暹也被皇甫嵩带人射杀,我主可保证,除李傕之外,尽可能保得李家族人不被灭族,将军回长安之后,再去司空府邸向司空求情,当可逃过一劫。”李儒将长安城的情况说了一遍,李家三代算是绝了,不过李应之子不再长安,倒是免过一劫,这也是李儒先来找李应的原因,李傕三人,是李桓和李维之子,很难劝服鄠县。

“唉~”李应沉默半晌之后,点头道:“末将愿意归降长陵侯,却不知该如何做?”

“将军只需带城中兵马出城,将槐里交给太史慈将军驻守,将军率军随我回长安便可,至于其他的事情,将军不必担心,主公自有安排。”李儒微笑道。

长安一丢,李傕大势已去,如今李应归降,接下来李傕就算逃到郭汜那里,也再难有回天之力。

“末将,听凭安排!”李应长叹一声,对着李儒躬身道。

“这便调兵出城吧,留下一些兵马,太史将军手中兵马恐怕不足以抵挡郭汜。”李儒点头笑道。

“喏!”李应点头答应,随即给太史慈留了两千人马协助守城,自带兵马五千,跟随李儒入长安去见陈默。

次日一早,李儒便带着李应回了长安,来见陈默。

对于李应,陈默自然是一阵安抚,又封李应为荡寇校尉,将其麾下五千兵马拆成三营,李应领一营,其余两营暂交白骠和鲍庚来领。

至此,陈默在长安军权更加巩固,同时李儒也带着典韦去了一趟鄠县,相比于李应而言,鄠县反而简单了许多,李桓、李维与陈默这边有杀子之仇,是不可能真心投降的。

“两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儒这一次可不是打着陈默的旗号,而是以故友的身份前来。

“我二人子嗣已绝,如何冷静?”李桓怒道:“当尽起兵马与兄长汇合,共讨陈贼!”

“确实!”李儒点点头道:“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两位将军心意,儒也能理解,不过儒此次来,也是为此事而来,我已听说李傕率部绕开长安,投往槐里,但以李将军如今之兵力,想要攻克长安恐怕不易,在下倒是有一计,两位将军不妨听之?”

“哦?”李维目光一亮,看向李儒道:“先生有何计策可教我兄弟?”

“两位可有想过,投降长陵侯?”李儒看着二人,笑问道。

“李儒,你这是何意?”李桓拍案而起,怒视李儒道。

“两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儒安抚二人,笑道:“并非真降,而是……”

“诈降?”李桓皱眉道。

“不错!”李儒点点头道:“陈默如今虽然占据了长安,但毕竟初占,根基不稳,若两位将军率部去投,也算是为他涨了气势,威吓人心,自然高兴,必然会接见两位,到时候,两位可请陈默亲自前来受降,只要陈默一到,我等立刻……”

李儒比了个割喉的手势,听得两人连连点头。

“只要能杀此人,则其麾下部众必乱,可趁势夺回长安,届时李将军重夺长安,仍有定鼎关中之力。”李儒微笑道:“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先生智谋,胜我等百倍,我等愿听先生调遣。”两人也没有太多犹豫,对着李儒躬身一礼道。

“事不宜迟,当立刻出兵,当在李将军绝粮之前,拿下长安,让李将军无后顾之忧。”李儒起身,扶起两人道。

“听凭先生吩咐。”两人答应一声,当下下令城中将士整军出发,鄠县与长安相隔七十里,赶到长安时,已是次日清晨,李桓已经在路上派人前来递上降表,请陈默前来受降,陈默也连夜给了回书,约定了受降时候。

清晨时分,已经安排好一切的李桓与李维看着紧闭的长安城,陈默的影子都没碰到,哪有半分出城受降之意。

“先生,陈默这是何意?”李桓皱眉看向李儒道。

“依我看,不如真降吧?”李儒看了看李桓和李维身后几名将领,见对方对自己微微颔首,微笑道。

“何意?”李维察觉到不对,目光不善的看向李儒。

“儒突然觉得,李将军绝非长陵侯对手,与其兵败身死,倒不如此刻投降,尚能保得性命。”李儒看着两人,诚恳的道。

“李儒!”李桓一把拔出佩剑,看向李儒,目泛凶光:“你算计我兄弟!?”

“是尔等太蠢!”李儒一边笑,一边后退道:“杀!”

“噗噗~”早已等候在侧的典韦毫不犹豫的拎起了双戟,手起戟落,两颗人头甚至来不及反应,便已经滚落在地,同时这支军队两侧迅速杀出两支人马,将其团团围住,在李儒事先策反的几名将领的帮助下,这次受降还算成功,至此,李傕也只剩下孤军一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