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换亲后,表姑娘被侯府全家宠翻了 > 第234章 荣氏夫妇

大盛,元贞六年秋。

宁远侯与其妻回京的这一日,长女出生,陛下长达六年的西征也传来了捷报。

大获全胜,西晋正式纳入大盛的版图!

荣令宽抱着还未睁眼的女儿,“你的到来,全了所有人的心愿,便叫荃儿吧。”

大盛朝科举制改,官学推行,让穷苦人多了更多的读书的机会。

皇后娘娘临朝垂帘六载,海晏河清,天下女子之典范。

明瑶夫人的《明瑶算学》问世,更是革新了国子监算学部的课程。

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乔装出现在书院。

燕京的第一间女子书院正式挂牌启航,剪彩的当日,皇后娘娘更是亲临,提笔写下了,女子为己而学,敬天地,敬父母,爱己者,而后爱后矣。

陛下不仅没有斥责,更是大家赞赏。

甚至两个公主都成为了该女子书院的第一批学生。

滚滚浪潮向前,也总有迂腐之人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向陛下的御案。

侄子侄女太过离经叛道,听说谢大人已经数日没有进食了。

甚至连国子监都不去了。

颜明瑶听到这话的时候,已经见怪不怪了,她家也有个老顽固。

自知道她要写书,要开女学,老顽固已经给她写了无数封信。

开始她还回信,现在她看都懒得看了,直接让下人拿去烧了。

她大哥颜进于跑船走商,现在已经连州首富。

为了支持亲妹子,颜进于更是在连州开设了第二家女子书院。

颜老爷如同谢大人一样,气得好几日都没有吃饭。

颜进于请了三个大夫围着颜老爷转,颜老爷只要骂昏过去了就用参汤吊着。

荣令宽看到大舅子的来信时,和妻子笑得前翻后仰的。

“娘子,后人会不会骂我们狼心狗肺。”

颜明瑶呵呵一笑,“不要紧,要骂也是我哥。”

远在连州的颜进于靠着门槛看着自己老爹面色红润得喷口水,一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边打了大大的两个喷嚏。

不论世人如何说,荣家这小两口自回京后,女子书院和家中书房两点一线。

甚至还有书院伸来讲学的橄榄枝。

两人一一婉拒,这些年的游历,让两人都寻到了人生的方向。

与其在书院讲学教授这百十来个学生,还不如踏遍山河,遍访天下学者,寻求更高的突破。

留下一点有用的文字,惠及后世子孙。

宁远侯府与别家不一样,只有三个主子,府里的下人却要伺候一堆的“主子”。

两人的手稿装了七八口樟木大箱子,纸张容易损坏,书房有专门的人洒扫,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手稿。

两人的书房里,两张大书桌拼接成的一张巨大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籍手稿。

荣令宽的《大盛山河志》已经写了过半,这还只是半个大盛,里面不仅有各地的风貌民俗,饮食习性,还有风味各异的美景美食。

已经三十八岁,快四十岁的纪韫璋,戎马半生,他双手微微颤抖着翻看着初成的《大盛山河志》,眼泪忍不住从眼角溢出。

他知道这本不厚的书里面是多少人的血肉筑成的。

千秋万代,才书写了这片土地上的神奇。

第一页上写着,荣平元,著于大祁建武十四年春;荣令宽,修于大盛元贞六年秋。

两代人的心血,两个王朝的见证。

纪韫璋,“宽弟,此书之辉煌,后世可传!”

底下的朝臣立刻附声道,“恭贺陛下。”

这些人不乏对荣令宽的嗤之以鼻,一阵吃喝玩乐,写了本书便成了传世之作。

当太监将手抄本一一发下来后,翻看了内容才惊讶于里面的内容。

原来大盛这么大,大盛的民俗这么不一样。

原来大盛还有这么多高的山,这么宽的湖,这么长的海,这么大的草地。

若是没有人一步步丈量,他们的疆图又从何而来呢?他们又依据什么来治国呢?

这都是一代代人的心血而凝结的结晶。

荣令宽,“此书还不完善,陛下收复的西晋版图,臣还未踏足,臣不仅要绘制新的版图,还要重访星宿海,绘制我朝最完善的山川河流,写出《大盛河防要记》,臣的有生之年必要寻出水患之法。”

纪韫璋擦了下眼角的泪,“可要精兵随从?”

荣令宽抬起头来,唇边是点点笑意,“臣不需要,只求陛下一件事。”

纪韫璋,“何事?”

荣令宽咧嘴一笑,“荃儿便托付给陛下了。”

荃儿一岁半时,已经会抱着娘亲的小腿甜甜得叫娘了。

小小的她还不知道,她最喜欢的香香软软的娘亲要将她扔在燕京了。

颜明瑶抱着女儿有些不舍,只能抱着她亲了又亲,直到荃儿嫌弃得扭着身子要去找奶娘。

高高的城门之上,谢清德手里握着那本《大盛山河志》,他的两鬓已经斑白。

不远处,马车前年轻的夫妇和亲友依依惜别。

这样的场景他并不是第一次见。

二十多年前,他也这样送过妹妹谢青萍和妹夫荣平元。

他极力反对妹夫辞官,妹妹却义无反顾得随夫踏上漫漫征程。

两个身影似乎慢慢重叠在一起。

侄儿就像其父母一样聪慧,也像其父一样性子爽直。

他深深呼出了一口气,“平元,宽儿还真像你。”

谢清德抬头看了看万里无云的晴空,“我们都老了,现在是他们的天下了。”

大盛,元贞九年,荣令宽完成《大盛山河志》全册。

大盛,元贞十八年,荣令宽著《大盛河防要记》,详细记录了大盛的所有水源支脉,途径之地,水况水情。

大盛,元贞二十年,颜明瑶著《大盛星算》,提出了更复杂的体系。

大盛,元贞二十七年,荣令宽著《水利摘记》,绘制了大盛最为险峻的水段,记录了河道改造的历年全变化。

大盛,元贞三十五年,颜明瑶提出了“天体无尽说”。

史记,荣令宽,颜明瑶,推动了大盛朝最为重要的学术进程。

荣氏夫妻,只育一女,一生与书相伴,一生与山河天际相伴,一生相互为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