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梦境通上古?我真不是古代道祖 > 第三十七章:再遇孔丘,请陆子入齐关!

狂风猎猎,头顶是百里大势之华盖,偶见飞鸟。

大日光透过厚重的云层和大势华盖,泼洒而下,正照耀在这座齐国第一雄关之上,波光粼粼。

城墙上,大将神色凝重至极限,手持长戟,死死的盯着雄关前的车辇和车架。

“大人,当如何?”副将询问:“可要以雷霆之势,起军阵,落百万箭矢,射杀此人?”

“你疯了?”

大将侧目,冷道:

“当世大德,就这么好杀?更遑论旁边还跟着秦国的国君,一位大品!”

顿了顿,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

“且先静观其变吧让士卒们都做好准备,弓都拉满!”

“是,将军!”副将当即将令给传下去,雄关之上,十万军卒蓄势待发,引弓搭箭,兵戈煌煌。

而此时此刻,雄关前。

无论是陆煊身后的百骑和八十一甲,亦或者跟在孔丘身后的七十二弟子,都并未因雄关上空旋转的恐怖军阵和十万悍卒的引弓而有所动容,

而陆煊、孔丘、秦穆公更是神色间无有半点波澜,都在笑谈。

秦穆公轻声道:

“这位便是鲁国的孔子了吧?久闻大名。”

孔丘微微做礼,笑答:

“是老师那日在洛阳指教过后,我这才得成大贤之位的。”

说着,他朝陆煊一拜,便在这雄关前、十万弓下,笑谈道:

“那日一别陆师,学生回到鲁国,辗转反侧,思索我之道路,思索仁与义,竟真琢磨出来一些东西,收下了七十二徒,但心头依旧有惑。”

陆煊端于车辇上,平和的笑了笑:

“仲尼,但说无妨。”

孔丘又拜,郑重而困惑的问道:

“我所困惑,便是我所欲推行之仁义,我总觉得其理论完善,但似乎有些地方并不对,并不能自洽,这些时日也贯彻仁义之道,但却发现与付诸于笔墨时不同,贯彻于行的时候,仁义”

说着,他轻轻叹了口气。

陆煊在现世也没少了解关于孔圣人的道,对于儒家也搜索了许多相关,

虽然历史断层,但儒家的东西却相对来说保存的最为完善,故此也了解颇多。

当即,他便是发问道:

“仲尼,我问你,汝所言之仁义,是人生来便有的品行道德吗?”

孔丘想了想,郑重点头:

“这是自然,夫君子者,若没有了仁义,如何在这渺渺世间立足?若是人之一生无有仁义二字,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顿了顿,在七十二徒侧耳恭听,在秦穆公全神贯注之下,孔丘继续说道:

“您那日告诉我,上善若水,何必惜于逝者如斯,我回去很仔细的想了想,正如您所说,只要人一生活的有价值,生死不过自然轮转,的确没有什么好惧怕的。”

“而我所认为的价值,便在于仁义,故此认为,修养仁义不止是君子的本性,更当是人的本性,陆师为何要如此问我?”

陆煊正了正衣冠,头顶大势之华盖翻滚,

他不答,只是又反问道:

“那仲尼,你所认为的仁义,应当是如何?”

孔丘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仁义,便当是心思端正,为人谦和,博爱世人。”

“善。”陆煊神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仲尼,伱的理念,和从前的我很相像。”

孔丘微微一愣。

而此时,雄关之上,十万军卒都面面相觑,就连那位大将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喃喃自语:

“这怎么论起道来了?”

说着,大将抬头,看向被百里大势华盖所遮蔽的天穹,那儿似有紫韵涌动,可以看见有天花透过云雾和华盖坠下,

虚空之中,亦有仙葩、金莲等绽放,伴随种种大妙之音!

“这是.”副将错愕发问。

大将轻轻叹了口气,道:

“大德与大贤论道,有此场景,属于正常你吩咐下去,让所有军士都以布堵塞耳朵。”

顿了顿,见副将脸上满是疑惑,他解释道:

“我怕下头两位论道至后头,起煌煌天音,叫这些军卒听进去了,个个都要匍匐在地上。”

副将恍然,旋即将此军令传了下去,十万军卒都撕扯布条,以之将耳朵给堵塞住,就连那位副将亦如此做,

只有屹立城头、手持长戟的大将自持修为高深,静静眺望着一德一贤之论道,静静旁听。

而与此同时,底下。

孔丘恭敬做礼,问道:

“陆师,您说我所推崇之仁义,与过去的您很相像,这是什么意思?为何是.过去的您?”

陆煊端坐在青色车辇上,思绪辗转,不由的想起了以前的自己,那时候的他认为人人本来就该遵循礼法,人人本来都是守仁守义,

直到在监察署中和陈天华一番交谈,又与老师一番论道,这才醒悟了过来,知道当时自己的想法是何其的可笑。

一边缅怀,陆煊一边叹了口气,舌绽莲花,口吐道音:

“汝认为,人生来仁义,本性仁义,看似堂皇,实则迂腐!”

孔丘色变,身后七十二徒亦色变,都猛然抬头,看向这位周身幽幽暗暗,头顶百里华盖、身绕莲花、仙葩等异象的少年。

陆煊不为所动,继续道:

“如今世道,不说礼崩乐坏,但也差不多了,譬如那齐桓公,屠百城,杀万万民于野,这是仁义么?这非仁义,但他这个非仁非义之辈却高居国君之位,却为当世霸主之首!”

“若仁义是人之本性,岂会如此?你去教那齐桓公仁义,他会听么?他只会持刀,斩掉你的头颅!”

孔丘神色阴晴不定,没说话,只是做了个礼,恭而听。

陆煊轻叹,继续道:

“天地万物有它本来的规律,这,我是和你说过的且看。”

说着,他震荡自身躯壳上密布的【德】,信手从百里华盖之上摘下来浩浩云雾,捏在掌中。

旋即,云雾变化,拟为日月星辰、禽兽飞鸟等景色,翻滚不休。

陆煊道:

“日月星辰,散发光泽,运行周天,飞鸟禽兽,物竞天择,花草树木,挺立于天地间,这是自然,我师之道,便是奉行一切自然,一切无为,汝则是认为人生来当要仁义,而我所奉之道,虽是我师之无为,但无为者,无不为,无不可为!”

他的声音动荡苍穹,响彻雄关,振聋发聩。

陆煊一言一语,在德行的加持之下,都化作种种玄妙,通达此间人心!

他继续道:

“人之天道本性,绝非仁义,故此也会衍生出种种争乱,会使大地之上浮现乱象,兵戈相交!”

“汝奉行仁义,这自然是好的,当非是让人遵行本性,因为人之本性便无仁义二字,而是要以仁义去制定规矩,让人人都在遵循自然的同时,又有仁义来规范言行!”

孔丘似懂而非懂,抬头,呆呆道:

“您的意思是?”

“吾之所愿,为天下清,汝之所愿,为天下仁义,此有不同,而又无不同,但这两者都有一个前提。”

陆煊静静抬头:

“以无为而无不为,以我之身,镇天下之不清,以汝之身,镇天下之不仁义,当是时,天地自然我来定,天下为之清,万物为之仁与义。”

秦穆公险些没坐稳,险些从车辇上栽倒了下去。

孔丘错愕,心神震动:

“人非生来仁义,而我可使仁义生来自然是此理否?”

“然也。”陆煊抬了抬眼睑:“齐桓公倒行逆施,致使遂国礼崩乐坏,屠戮百城,我此去,便为杀之,以儆效尤。”

说话间,他施施然起身:

“杀之,或不可使齐地为之一清,但至少会比以前好,至少会有很多城免于屠刀,很多人都会活下来!”

“齐桓公,何其不仁!”

大音希声,却又震动这片天地,震动雄关。

陆煊凶然侧目,直视三千米高的雄关,直视其上的十万军,呵问道:

“尔等,欲拦我乎?欲拦万物之清乎?”

‘咚!!’

雄关震荡,自然而然的分裂,让出了一条路径来。

而雄关之上,道音震耳欲聋,那位手持长戟的大将先是茫然四顾,但旋即,在恐怖【德行】的冲刷之下,一跪而下。

“请”

他轻声道:

“请,陆子入关!”

十万悍卒放下弓刀,亦匍匐,亦齐声,此声浩浩:

“请,陆子入关!”

浩浩声中,陆煊头顶华盖暴涨,从百里之相,增长为千里之相!

他又侧目,看向孔仲尼,复而论道。

于雄关让路之前,于十万军卒匍匐之下,于千般万般异象浩瀚之中。

陆煊与孔子又论道千句,句句真理,字字珠玑。

千句过后,孔丘先大拜,旋即正身,恭敬道:

“学生明白了!”

话音才落,他身上绽放光华,震荡周室之浩浩山河!

随之震荡而去的,还有孔子的话语:

“学生明白了!”

大音从此地响彻至临淄,又从临淄荡漾至于诸侯国,最后汹涌于洛阳城上!

洛阳城里,周天子出明堂,呆瞧天穹,轻声感慨:

“天地又出大德了啊.可惜,非我周之大德啊!”

说着,他闭目叹息。

而齐地雄关之前,【德】加于孔仲尼之身,身后的七十二弟子都齐声恭贺,秦穆公则是目瞪口呆,茫然四顾。

陆子论道,论出了一个大德来?

这孔仲尼,竟有如此天资,听千句话语,便就成大德了吗?

侧边,史官也咽了口唾沫,忠实的将这一幕幕记录了下来。

【陆子与孔子论道,孔子有所得,朗声言:学生明白,后,孔子德行合一,成当世之大德,秦穆公惊,险落于车辇,陆子则抚掌而大笑】

【齐之雄关,摄于陆子大德大威,竟自分而开,显路径于前,十万军卒皆齐声,曰:请陆子入关!】

在史官记载时,陆煊复又端于车辇上,架车辇,朝前去,身后是八十一甲和威武百骑,左侧坐着秦穆公,右侧跟着孔仲尼与其七十二弟子。

“何故跟来?”他问道。

孔子曰:“德行合一,齐桓公既不仁,吾便当随陆师之侧,斩不仁!”

“善。”陆煊面含笑意,车辇继续上前,过雄关,十万军卒再次齐齐声:

“贺,陆子入关,请,陆子诛贼!”

浩浩声中,十万卒相随,那位大将骑马而来,高举长戟,震声天地间:

“随,陆子诛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