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名侦探 > 第856章 妥协与交换

红楼名侦探 第856章 妥协与交换

作者:嗷世巅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6:05 来源:蚂蚁文学

就在邢夫人因为邢岫烟的话,而勃然变色之际,大理寺内衙的案件分析会,也已经步入了尾声。

说是案件分析会,其实主要就是歌功颂德。

毕竟能在短短两日里,便将天师府无头案的真凶拿获,对于做了多年咸鱼的大理寺而言,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

就连大理寺卿魏益,也一反之前排挤冷落的态度,对孙绍宗的专业素质大加称赞。

毕竟这次可是钦命差遣,托孙绍宗的福,他这大理寺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自然也跟着落了些好处。

至少以后在面对刑部和都察院的时候,不至于未开口先就气短三分。

另外……

他其实也担心孙绍宗会节外生枝,毕竟根据种种迹象显示,孙绍宗似乎还在怀疑宏元真人也曾涉案。

这就不符合大理寺,以及他魏益的个人利益了。

要知道那宏元真人,可是皇帝最宠信的方士之一,依照眼下的行事,就算能把他定为幕后元凶,最后多半也会从轻发落了事。

毕竟他要杀的,乃是一对儿奸夫银妇——虽然最后杀错了人,但古语有云‘论心不论迹’,何况他极有可能还是受人蒙骗,动手杀人也并非是他。

在这万恶淫为首的时代,苦主杀死奸夫银妇,本就不是什么重罪。

孙绍宗若把这事儿揭露出来,最后却不能钉死宏元真人,那大理寺必然要收其反噬的。

不算孙绍宗这始作俑者的话,届时首当其冲的,还不就是他这个大理寺卿?

故而魏益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息事宁人,不说直接结案,至少也不要再大张旗鼓的查下去。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拖’字。

不过他这其实是多虑了。

孙绍宗之前查案时,虽然出于对宏元真人惺惺作态的反感,一心想要揭穿幕后真相。

但眼下马义真咬死了不肯招供,他一时间也拿宏元真人没有办法——总不能拿自己推断出来的线索,以莫须有的罪名起诉他吧?

所以即便魏益没这意思,这案子注定也是要放一放了。

可既然魏益小心翼翼的,试图劝说他放弃,孙绍宗若不因势利导,换些好处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这好机会?

故而在会上,他一直是模棱两可未曾表态。

直到最后即将盖棺定论了,才突然抛出了一个额外的议题。

“普法下乡?”

魏益同右少卿李文善,咀嚼着这个陌生的专用名词,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四个字直白的可以望文生义,但内里究竟包含着什么,却让两人有些拿不准。

“正是‘普法下乡’!”

孙绍宗环视了一下在场众人,然后斩钉截铁的道:“咱们大理寺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根基不牢,在地方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这‘天下纲纪之总宪’的名头,又如何能名副其实?”

“孙某思前想后,觉得要改变这种窘迫的境地,最好也是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普法下乡’!”

“只有将权责、触角,深入到广大乡村的田间地头,植根到我大周朝的亿万子民心中,我大理寺才真正配得上‘天下纲纪之总宪’的名头!”

这番话,若是在下层的书吏衙役们面前说出来,或许会引来一些狂热的反馈。

但在这大理寺内衙里,在这群最低正七品的官员之中,得到的却是一片尴尬的沉默。

孙绍宗倒也不急,他本就没指望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僚,能一下子变得主动起来。

再说了,他这刚提了个名头,具体内容还没有细说呢,真要有人跳出来支持,反倒显得不知所谓了。

魏益显然也意识了这一点,不过他却并没有让孙绍宗在会上详谈此事的意思,毕竟这种突然袭击,一个吃不准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孙少卿能如此为我大理寺着想,老夫心下甚慰。”

他屈指轻敲着椅子扶手,不急不缓的道:“不过今天要议的,毕竟是天师府的案子,与此无关的事情,容我与李少卿先行过目之后,再议也不迟。”

孙绍宗闻言一笑:“自然是要请廷尉大人与李少卿先行雅正的,毕竟总要诸位同僚鼎力支持,本官才好去诸位阁老面前打官司。”

顿了顿,却又道:“不过这案子眼下也没什么好议的,内中几个疑点难以解释清楚,怕还要再仔细查上一查才行。”

这就是明摆着提出交换条件了。

他话里的隐含的意思,分明是如果大理寺内部不能达成共识,支持自己向朝廷提出‘普法下乡’的议案,那这天师府的案子,也就别想消停下去。

若旁人采取这等半威胁的态度,魏益肯定当场就要团结众人,给对方一个难堪。

然而面对强势的孙绍宗,魏益却实在没有把握,能调动众人对其进行围攻。

故而他一迟疑,也只得改口道:“那就先别急着下定论,正好老夫对孙少卿方才提到的‘普法下乡’一事,也是颇为在意——不如等用过午饭之后,你我三人先去花厅议上一议?”

他这虽然是选择了妥协,但却并没有把话说死。

如果孙绍宗那提案,是切实可行的,又当真能令大理寺摆脱眼下的窘境,他就此表个态倒也不算什么。

若是异想天开,或者涉及到大理寺内部的权力分配,那可就要仔细掂量掂量了。

两大巨头达成了妥协,李文善又未曾发表什么异议,这案件分析会,自然也就没有再开下去的必要了。

当下魏益做了老生常谈的总结陈词,然后自顾自起身离席,接着是孙绍宗与李文善,再然后一众官员,也都按照官职大小依次出了内衙。

…………

却说孙绍宗回了左寺官署,先就命人把于谦润色的‘普法下乡’章程,取出来又重新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其中具体的细节,孙绍宗早就了然于胸。

真正需要再复习一下的,反而是那些引经据典,空洞无物的修饰。

可别小看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这年头能进内阁,或者在朝中担纲重任的,多半肚子的墨水都不会少。

你要弄一篇大白话的干货上去,人家还没细看内容,就得先给你减上不少印象分。

虽说以孙绍宗如今的地位与名声,多少总会受些优待,但硬是和主流价值观对着干,总不会有什么好处。

闲话少提。

等到他好容易,把于谦引用的种种典故,配合着相应的古籍理解记忆了一遍,天色已然过了正午。

孙绍宗伸着懒腰,从里间出来,原是想招呼书吏前去传饭,结果到了外间,却见张成正在角落里捧着茶壶自斟自饮。

“怎么?”

孙绍宗眉毛一挑:“家里传信来了?”

张成忙丢开茶壶、茶杯,起身恭声道:“回二爷的话,方才府上差人送了封请帖过来,说是明儿狱神庙那边儿,就要正式登台亮相了,家里让爷您尽快拿定主意,看到时候是亲自过去捧场,还是送上一份厚礼了事。”

说着,便将一张烫金的帖子双手奉上。

孙绍宗不用看,就知道这是蒋玉菡送来的请帖。

估摸着前天,应该就已经送到自家了,只是当时阮蓉没想到,他会一连两天都留在宁国府过夜,所以直到现在才差人送了过来。

说实话,孙绍宗对戏曲这种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对蒋玉菡这个人,更是怀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可无奈这年头对‘名角儿’的吹捧,甚至比后世追小鲜肉都要狂热。

尤其自家的故交之中,更是有几个铁杆票友,真要是表现出疏离的态度,反而弄的彼此难做。

故此十一月初一那日,还是得去走个过场才行。

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无奈的将那请帖收下,又把自己意思传达给张成,却见张成依旧站在那里,并没有要退下去的意思,孙绍宗便又问:“怎么,还有别的事儿?”

张成忙道:“尤姨娘也差人捎了口信,说是您的好事近了,可到底是什么好事,那传信的也不清楚。”

好事近了?

难道尤二姐在宁国府里,听到有人要为自己撮合婚事?

那也不对啊,自己这还没应下呢,哪里就能说什么好事近了?

思来想去,也没什么思路,倒是由此想到了别的上面。

再见到尤二姐,可得让去她好生叮咛尤氏:那避孕的汤药,不妨再多用上几副。

毕竟她那娇小的身形,配上自己这尺寸,一步到‘位’可不是说说而已,一两剂汤药未必就能轻易‘除根儿’,若非如此,当初她也不会怀上身孕了。

真要是闹出尤氏守灵时,与人私通受孕的事情,那乐子可就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