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名侦探 > 第277章 投资未来

红楼名侦探 第277章 投资未来

作者:嗷世巅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6:05 来源:蚂蚁文学

顺顺当当的把贾迎春娶过门,孙绍宗又在家休息一日,便重新恢复了朝七晚五,府衙孙府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

而这次再到了府衙,那卫若兰倒是并未避开,只是与孙绍宗碰面时,那脸上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郁郁之色。

孙绍宗自然依旧是和气的紧,好好‘勉励’了他几句,便又分派下了几件费力不讨好,却又推拖不得的公务。

于是此后几日里,那卫若兰手下的六个师爷,便忙的昏天黑地,连卫若兰这个甩手掌柜,都不得不耐着性子,亲自批阅公文案卷,自然也就抽不出手脚,来寻孙绍宗的麻烦。

就这般风平浪静的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到了二十四下午,孙绍宗处理完手头的公务,正逗弄薛蟠送的学舌鹦鹉,便见程日兴匆匆自外面进来,一副受惊不浅的样子。

孙绍宗把那喂鸟用的细长木勺,往旁边的架子上一放,随口问道:“怎么,又出什么大案子了?”

“这……倒也没什么大案子。”

程日兴支支吾吾的道:“就是什刹海左近,有两家人因为宅基地起了冲突,昨儿傍晚稀里糊涂的干了一仗,当场死了个年轻后生——仇检校、赵捕头排查了大半日,都没能弄清楚是谁杀的,怕是要请东翁升堂明断了。”

啧~

这种在混战中稀里糊涂的死法,事后最难查出真凶,如果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证据,估计也只能是赔钱了事。

怕就怕那死的是富户,打死人的却是赤贫无产阶级。

孙绍宗一边想着,一边便轻车熟路的下令道:“通知仇云飞把案宗和询问记录整理好,尽快给我誊录一份过来。”

“让赵捕头加派人手,悄悄的把人盯紧了,看看有没有畏罪潜逃的——另外再让林德禄派几个书吏,摸查一下双方的家产状况如何。”

等程日兴一一应了,孙绍宗略等了片刻,见他并无继续开口之意,便笑道:“怎得,去考了半个月的进士,就跟我生分了不成?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便是。”

这话说着轻轻巧巧,听的人却得好生掂量掂量。

故而程日兴面色数变之后,先鬼祟的出去将大门反锁了,这才返回来小心翼翼的道:“东翁,眼下外面都在风传,说是您那侄女婿在殿试时所做的策论,颇有犯言直谏的意思,惹得陛下龙颜大怒,连御书房的桌子都给掀了!”

这事儿果然还是传开了!

其实那天王尚书愤然而去之后,孙绍宗便把于谦喊到屋里,仔细盘问了一番。

至于盘问的结果么……

孙绍宗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于谦是没有政治觉悟呢,还是太有政治觉悟了!

他在那殿试的策论一卷中,大笔如掾的列出了数条罪状,痛斥朝廷两度远征高丽,好大喜功虚耗国力,致使如今国库空虚,无力威服四夷。

表面上虽然说的是朝廷,可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影射太上皇!

在一般人看来,这般行为简直就是在作死!

毕竟太上皇虽然退位了,却仍是大周朝的至尊,如此明目张胆的,抨击太上皇最引以为傲的功绩,这不是作死又能是什么?

但孙绍宗综合朝堂上的信息,仔细分析推敲过后,却觉得于谦这与其说是作死,不如说是在牺牲现在、投资未来!

大周朝眼下的外部环境,确实是在逐年恶化之中,朝鲜使团被逼改走海路,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与太上皇当年两征高丽、泰山封禅虚耗国力,以及退位后眷恋权势,与广德帝互相掣肘的行径,是绝对脱不开干系的。

然而眼下在位的毕竟是广德帝,他又碍于子不言父过的规矩,不好把真相公注于众,于是只能默默忍受‘对外软弱,坐视胡人肆虐’的名声。

妥妥的‘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能说’的既视感。

这时候突然冒出个于谦,在殿试上明明白白的,把征讨高丽虚耗国力和如今朝廷的窘困联系在一起,广德帝表面上大发雷霆,心里指不定乐成什么样了呢!

而广德帝登基十年有余,对朝廷的掌控力也早不是当初可比,高举轻落,保下个于谦还是不成问题的。

虽说眼下必然要让于谦吃些苦头,可一旦太上皇撒手人寰,单凭今日这一篇策论,于谦就妥妥的前程可期!

更何况于廷益本就是当世人杰,绝非那种一鸣惊人之后,便泯然于众的货色。

故而想通了这一切,孙绍宗就有些闹不明白,于谦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了。

按照历史评价,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主儿,敢犯言直谏也属正常。

可要说这只是歪打正着,以于谦平日里的精明强干,孙绍宗能想到的事情,他难道就想不到么?

因此孙绍宗当时,甚至生出了与贾雨村一般的感慨:过上几年,自己再见了于谦,说不定要恭称一声‘上官’了。

当然,这还要看太上皇什么时候驾崩,万一老头和英国女皇一样是超长待机型的,反倒把广德帝给熬死了……

“东翁?东翁!”

孙绍宗一不留神陷入了回忆当中,被程日兴喊了几声,才算缓过神来。

不过他这番心理分析,自然是不好告诉旁人的,于是便长叹了一声,惺惺作态的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自己闯下祸,也只能他自己去扛——毕竟本官也只是他妻子的族叔罢了,实在管不得这许多。”

“也只能如此了。”

程日兴也跟着叹了口气,心下暗自庆幸东翁与那于谦只是远房亲戚,还不至于被牵连进去。

也是孙绍宗平日里表现的太过稳重成熟,一个22岁的人,说23岁的于谦‘儿孙自有儿孙福’,程日兴竟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等程日兴躬身退了出去,孙绍宗捏起那木勺,却无心再继续玩鸟儿了,正琢磨着该拿什么消磨消磨时间,好熬到散值回家,就见程日兴又折了回来。

“东翁,外面来了个龙禁卫,说是什么津门府的百户贾善尧。”

贾善尧来了?

是调任京城了,还是负责押送那周儒卿进京的?

反正不管是怎么回事,见总还是要见的。

故而孙绍宗便吩咐道:“把人带进来吧。”

不多时那贾善尧匆匆进来,那点头哈腰前面带路的,却不是刑名司里的杂役、小厮,而是赵无畏这个快班捕头。

这厮莫不是……

孙绍宗心中一动,身子却是纹丝不动,稳稳坐在那书案后面,等贾善尧上前大礼参拜,这才伸手虚扶了一下,道:“起来说话吧。”

等贾善尧起身之后,他便问道:“你不在津门府待着,怎得跑到京城来了?”

“回禀千户大人。”

贾善尧恭谨的道:“卑职乃是奉上命,押解犯人进京——因是半夜出发,响午时便到了的京城,把人犯送到北镇抚司之后,卑职便赶着过来给大人问安了。”

半夜出发?

把人犯交到了北镇抚司?

孙绍宗眉头便是一皱,挥手示意程日兴和赵无畏退下,这才问道:“你押解的人犯究竟是谁?”

若那人犯是周儒卿的话,理应交由大理寺羁押才对,再说也用不着半夜出发。

贾善尧方才没有明说,只是顾忌旁人在场罢了,而孙绍宗本身就算得上北镇抚司的高层,这事儿又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因此孙绍宗一问,他便也躬身道:“不瞒大人,卑职押送的不是旁人,正是那津门府同知赵梧桐。”

“赵梧桐?”

听到这个名字,孙绍宗又不禁微微一愣,诧异道:“难道他也卷入了周儒卿的贪弊案里?”

“恰恰相反!”

贾善尧苦笑道:“经卑职一番明察暗访,这赵梧桐正是当初偷换对联,揭发周儒卿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