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四百八十三章 胳膊肘往外拐

“咋这么不小心!”

李天明一大早就到了县城,刚见着教育局的杜局长,还没等说明来意,就被带到了李学国的面前。

“你知不知道,差点儿闯了大祸!”

听李学国说了昨天的事,李天明这才知道,张虹还真跑到县里把他给告了。

“没凭没据,红口白牙的,总不能她说啥就是啥吧?”

见李天明还不服,李学国更来气。

“人家是没凭没据,可这事真要是闹大了,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

李天明自然知道,全国数百万考生参加这次高考,可录取率上辈子刷过短视频,据说不到5%,这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过去了,只要自己不作,未来的人生注定一片坦途。

可绝大多数都是没过去的人。

正是积压情绪的关键时刻,一旦张虹把事闹大,怕是上面都压不住。

为了安抚落榜生,肯定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李天明一个平头老百姓,他的肩膀挑不起来,那么,谁来挑?

自然只能是……

王作先。

即便他是老人家的老部下,恐怕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想明白这一节,李天明也感觉到了后怕。

看到李天明的反应,李学国板着脸道:“现在知道怕了?”

李天明不禁面露尴尬。

“幸亏老杜连吓唬带糊弄地把人给拦了回去,要不然,看你咋和王主任交代!”

“是我考虑得不周全!”

李天明赶紧认错。

之所以出这么大的纰漏,还是因为他没参加过高考。

上一世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他正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奔波,根本没机会关注这件事。

自然也就体会不到,高考对于那些在农村苦熬了多年的知青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知道就好,我看你就是太顺了。”

这话说得没错,重生以后,李天明确实太顺了。

做的那些出格的事,换做别人,连去大西北啃沙子的机会都没有,可他却一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的。

不光自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带着李家台子,乃至大柳镇的乡亲们一起赚钱致富,更得了不少大领导的青睐。

路走得这么顺,难免有点儿飘。

早就不像刚重生过来的那几年,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这次的事算是一个教训,往后做事,多长个前后眼!”

李天明忙不迭地应着。

李学国见教训的差不多了,也就顺势将这件事给揭了过去。

张虹还会不会继续在这件事上做文章,把事闹大?

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她昨天来县教育局走这一遭,已经给李学国提了醒,自然也有了防备。

再过段时间,随着各高校录取工作结束,高考的热度降下来,张虹纵然想闹也闹不起来。

更何况,本来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要李天明不承认,谁还能把他怎么样。

“你今天来县城,又有啥事?”

“是天亮媳妇儿……”

李天明当即把靳小琪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按杜局长说的,她这个分数已经非常高了,不至于录取不上啊!”

李学国听了,也同样纳闷。

“会不会是……政审上出了问题?”

分数既然够了,却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在李学国看来只能是这方面的问题了。

“不会,天亮媳妇儿家三代城市贫民,父母都是工人,大哥也是工人,二哥和姐姐都在西疆生产建设兵团,她的政审要是有问题的话,兵团也不可能要她哥哥姐姐!”

当初最早一批去兵团的知青,政审的严格程度,和当兵都差不多。

出身有问题的,就算是想去支援边疆建设都没资格。

“要是照你这么说,天亮媳妇儿的出身也没啥毛病啊,那就是……京大那边给卡住了?好大学的政审过程总要严一点儿吧!”

“我也想过了,可是,我大伯家的天敬,报的是国防科技大学,那可是军校,军校的政审肯定要比京大复杂吧,天敬的录取通知书,昨天也到了!”

这可就奇了怪了!

李学国思虑再三,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喂!这里是永河县革委,我是革委主任李学国,帮我接市教育局,找王副局长!”

李学国身为王作先一系的人,市里的头头脑脑也认识不少,其中就有市教育局的一位领导。

“王局!我是李学国,有个事要麻烦你,是我的一个侄媳妇,这次也参加了高考,成绩很不错,报的是京大,可录取通知书一直没到,就想托你打听一下,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给耽搁了。”

“行啊!我还正想着要贿赂贿赂你,一直没机会,好,好,就这么说定了,我等你消息!”

说完,放下了电话。

“等着吧!”

可等也不能干等着,两人又聊起了,最近市里吹过来的风。

王作先打定主意要发展经济,永河县被他当做了一个试点。

这段时间,李学国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发展经济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要结合永河县的实际情况,总不能在华北大平原上发展畜牧业,更不能像白江涛那个死鬼,一拍脑袋就弄出个万亩大梯田。

“恢复大柳镇的大集,这件事做得不错,虽然对永河县经济的整体发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对增长人民群众的心气儿,这件事至关重要。”

政策一时一变,让老百姓也是束手束脚。

ZB主义的尾巴割了一茬又一茬,把人们的心气儿都给割没了。

只敢老老实实种地,谁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生怕被打成反面典型,自此万劫不复。

恢复大柳镇的大集,为的就是要让老百姓们看到领导们改革的决心。

“可这还远远不够,天明,李家台子得起带头作用!”

还要咋带头?

李天明突然察觉到,李学国一开始吓唬他的那一通,就是为了现在做铺垫呢。

“叔,有啥话您就明说,能办的,我一定给您办成了!”

李学国笑了:“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得嘞!

接下来才是正文。

“天明,李家台子,乃至大柳镇能有今天的面貌,你小子功不可没,这一点,我清楚,王主任也清楚,但是,永河县不光只有一个李家台子,一个大柳镇,既然要发展,总不能你们跑出去老远,其他村镇还在原地踏步吧?”

李学国一边说,一边还在观察着李天明的反应。

见火候差不多了,终于抛出了他的目的。

“发展要均衡,你们富裕了,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话都让你一个人给说完了,我还说个啥?

“叔,您也是咱李家的人,胳膊肘咋老往外拐啊?”

“扯淡,我这个县革委主任是给咱李家当的?我也不难为你,现在就让其他村镇迎头赶上也不现实,可你们吃肉,总得让别人喝口汤吧?”

“您想让我们咋让出这口汤?”

“人工!”

李学国终于亮出了真实目的。

既然要发展经济,就不能还和以前那样,把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王作先在全市干部大会上也提到过,当务之急,是要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日子有盼头。

怎么做到这一点?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也就是所谓的副业创收。

本来这件事应该由县革委来解决,但目前永河县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县城还有大量城镇居民的工作得不到解决。

哪有余力去帮扶农民。

如果盲目地上马一些项目,问题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于是,李学国便打起了李家台子的主意。

“您的意思是……让村里的工厂在全县范围内招工?”

李天明的话音刚落,电话铃声响起。

李学国抓起电话。

“王局,对,是叫靳小琪,考了325分,报的是京大物理系,好,好,好,我知道了,王局,多谢了,放心,答应的事,我还能反悔,好,等我去市里。”

撂下电话。

“又被那老小子给坑了一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