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大爵:镇国公

刚进寅时,老厨梁广福便起来和面。

昨日内侍亲自跑来一趟,让老爷今日上早朝,林白帆打探过了,水师将官也要去宫里。

虽然没人明说,可大家心里跟明镜一样。

老爷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这早饭总需要吃一些,一碗热腾腾的猪肉芹菜馅饺子,能顶到午时了。

后院,油灯也点了起来。

张希婉帮着顾正臣穿好朝服,一只手拍在顾正臣胸口,微微仰头看着,噙笑柔柔地说:“夫君今日有三分意气风发,待归来时,妾身可要好好端详端详,看看这意气风发是否更盛几分。”

顾正臣抓住张希婉的手,目光中满是爱意:“娘子今日有三分柔情欢喜,待归来时,为夫可要端详端详,看看这柔情欢喜是否更盛几分。”

“夫君,我等你归家。”

张希婉收回手。

收拾利索,用过早饭。

顾正臣看着已经起来的祖母、母亲、林诚意等人,也知道这些人不太可能回去再睡一会了,只好早早请安,说了几句话,便上了马车朝着皇宫而去。

罗贯中不在邀请之列,这样也好,在家保养好身体,早点将书写出来,那么多人盼着呢,不赶紧更新怎么行。

马三宝连个将官都不算,自然也没资格上朝。

进入奉天殿广场,已有了数百人官员。

高令时看到顾正臣来了,招呼着段施敏、黄半年等人走过来行礼。

顾正臣点头示意。

眼见走过来的水师将官越来越多,李景隆更是挤了过来,透露出了今日会有封赏的消息。

这家伙原本也没资格来朝会,可他爹是曹国公,前来见证也说得过去。

顾正臣看着兴奋的众人,平静地说:“远航虽已结束小半年,可荣耀今日才到,莫要嫌朝廷动作慢,委屈了你们,若这份荣耀经不起文武、世人认可,给了你们,怕也有非议,难免不安。”

“今日,无论是封,还是赏,无论是与你们心中预期多,还是寡,都好好接受了。功劳低了的,以后再赚功劳,官职低了的,以后再升官,不算什么事,我只希望你们记住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日后身在何处,身居何职,都应一腔热血,报效朝廷,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戍安宁。”

赵海楼、黄元寿等人连连点头。

“先生。”

朱棡、朱棣、朱橚联袂而至,朱榑、朱檀等人也来了。

顾正臣行礼。

还没寒暄几句,序班便开始引导站列。

顾正臣只好走至侯爵行列之中,傅友德、黄彬、蓝玉、金朝兴等在京侯爵都在,李文忠、汤和、常茂三个公爵站在前列,后面则是五军都督府与京军将官。

至于水师将官,则十人一排,形成了一个百人方阵,站在了南面。

序班曹志走了过来,对定远侯略一抬手,笑道:“定远侯是远航水师总兵,今日不宜在此处站列,当站于水师将官前面,还请随下官来。”

顾正臣无奈,只好随着走去,站在了水师方阵最前面。

御座被抬到了丹墀之上,太子、诸王站立左右,文武则站在丹墀下左右。

礼乐起时,朱元璋踩着晨曦的光而至。

落座。

礼乐停。

朱元璋看过文武,目光落在了正南面的水师诸将官身上,开口道:“古人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朕得天下已有十六载,胡虏退至关外,大海得以靖安,云南已设都司,四方定平,皆赖诸文武效力。”

“故在三年时,朕据功定封,并在云南平定之后,再行定封之事!如今——十四年冬,定远侯以远航水师总兵之职,率将校军士与从属人员两万六千八百三十六人,历经生死,横跨大洋!”

“翻山越岭,搏斗土著,身承疟疾,经历火山,奋命而归!终得土豆、番薯、玉米等农作之物。番薯产量水师共瞩,毋需置疑!土豆产量,天下共瞩,无可置疑!”

“亩产二十石农作之物,其功之高,可追日月,其功之福,可庇兆民!朕深知,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天下万民承其大功。故此,今日当行大封赏,以示褒嘉,并顺天道,昭昭日月。”

“太子,今日你来代朕宣旨。”

朱标走出,内侍托着圣旨至前。

接过圣旨,内侍退至一旁。

朱标看了一眼顾正臣等人,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响在奉天殿广场:“定远侯顾正臣接旨!”

顾正臣上前几步,行礼听旨。

朱标气沉丹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天命佑明,必资文武之臣;社稷安泰,实赖股肱之佐……”

“兹有顾正臣,自洪武六年以举人身入仕朝廷,民治、军功累累,夙夜匪懈。安民句容,治贪泉州,开海禁,通贸易,镇守辽东,力克纳哈出,南降海寇,方有旧港之地……”

“东出日本,屠倭六万,京观威武……”

“南下澳洲,开疆万里,方有秦国……”

“纵横十万里,持戈护佑黎庶‌……”

“其心昭昭如日月,其行凛凛若风霆,实为国之干臣……”

“新式火药,蒸汽机,镇国之国器……土豆、番薯等,康民之国器……”

“特加封尔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进爵镇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锡之诰券,世袭罔替‌,永彰殊勋‌……”

“‌惟尔克笃忠贞,夙承眷命,毋替朕命,永保终誉。”

“钦此!”

朱标抬起头,看向台阶下的顾正臣,满眼都是欣慰。

朱棡、朱棣等人微微点头,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

李文忠、汤和对视了一眼,面带笑意。

镇国公啊,这个名可不简单,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但给顾正臣,李文忠认可,汤和也认可。

他虽然在战场上拿出来的军功并不算多,比不上徐达、冯胜等人,可他的所作所为,包括那各类火器、战术背包、酒精、蒸汽机等,实打实全都是镇国之物!

还有这土豆、番薯,可不也是镇国之物。

民不安,国如何安?

顾正臣看向朱元璋,目光碰撞在了一起。

朱元璋颔首微笑。

顾正臣行礼,心头难掩振奋之情,沉声道:“臣——领旨谢恩!”

十年,自寒门举人,至大明公爵,顾正臣走完了许多人一辈子无法走完的路。

至今日,大明多了一个镇国公。

一个镇字,寄托了朱元璋诸多心思。

礼部拟了梁国公、英国公、‌襄国公、‌定国公、康国公、镇国公等诸多称号,但朱元璋深思熟虑之后,挑中了镇国公,希望顾正臣可镇平四海,镇抚百姓,镇安社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