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试一个春夏(六更)

严桑桑见到顾老夫人、张希婉等人,面带泪痕,行礼道:“妾身给母亲请安,给夫人请安。”

顾老夫人抓着严桑桑的手,感觉粗糙了不少,这张脸也消瘦、憔悴了许多,忍不住感叹:“这一趟你也是辛苦了,不哭,快来抱抱儿子。治疆,这是你母亲……”

严桑桑抱着儿子,也不知是认生了,还是知道母亲回来了,哇哇大哭。

孩子哭,严桑桑也跟着流眼泪。

诞下孩子出了满月没多久,严桑桑就随顾正臣远航了,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身为父母的都不在身边。

日思夜想着这一日,可等这一日终于来了,情绪已经控制不住。

“回家吧。”

张希婉轻声道。

外面总归冷了些,孩子一哭就容易出汗,冷到了总归不好。

在顾老夫人拉着小雨滴上了马车时,顾正臣正掀开帘子,看着街道两侧站满的百姓与军士,对朱标感叹道:“这是全金陵的人都出来了吗?”

朱标的目光没离开过顾正臣,轻声道:“差不多吧,父皇下了旨意,今日全金陵的店铺都停业一日,并令百姓沿街迎候。耆老安排在了长江边,你见过,只是这些耆老未必会认可土豆、番薯的高产。”

顾正臣没想到为了水师归来,朱元璋竟动员了整个金陵的力量。

只是这样一来,怕是有不少商人会数落定远侯府的不是啊,毕竟耽误了人家开门做买卖赚钱……

顾正臣刚落下帘子,刚准备说话,便看到朱标站起身,扫了下袖子,对自己深施一礼。

这里可是辇车,没地方可躲可避。

顾正臣不安地起身准备还礼,却被朱标制止:“先生有所不知,去年七八月间,朱雄英、顾治平患了丹痧之症,经治疗已是痊愈。母后因为贴身照料也被感染,兴许是体质缘故或是病症出了变化,母后病危……”

“啊?”

顾正臣有些惊讶地看着朱标。

不等顾正臣询问,朱标便带着几分后怕言道:“幸是先生留下了青霉素,也幸是格物学院恰好完成了一些青霉素提纯,最后冒险一用,这才让母后转危为安。所以,这一礼,是为母后!”

“青霉素成了?”

顾正臣有些不敢相信,这进度是不是也太快了些。

朱标犹豫了下,说道:“不能说完全成功了,京师大医院接收过其他症状的病患,按照你留下的青霉素适用病症,注射青霉素之后症状是大有好转,只可惜引起了其他病症,最终不治。医学院分析是青霉素纯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顾正臣不知道什么是京师大医院,但很是胆战心惊。

这不纯正的青霉素也敢用在马皇后身上,万一出点啥问题,那医学院与格物学院还能不能存在?这也就是马皇后运气好,挺过来了。

“看来在我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大明发生了不少事。”

顾正臣感叹道。

朱标坐了下来,浑身放松:“是发生了许多事,孤还去了一趟开封、西安、大同等地,这其中有不少事需要给先生说。只是你刚回来,庆功宴之后,又要紧着回家陪伴家人,这些事咱们后面慢慢说吧。”

顾正臣扯了扯衣襟,正色道:“这一趟远航中也发生了许多事,甚至还有疟疾横行,若不是当地有药,兴许——水师将士损失很大,就连二王都未必能安然归来。”

朱标无法想象这些人是如何过了那一片汪洋大海,又如何找到的土豆、番薯等物,只看顾正臣这个主将都受了伤,将士伤亡也不算小,便知这一路他们走得也相当辛苦。

朱棡、朱棣、李景隆等人没有跟着大队走,而是留在了水师将官、勋贵的队伍里,跟在了大驾卤薄最后,享受着整个金陵百姓的欢呼声。

这感觉,很好。

一个**岁的孩童仰着头,看向身后的父亲:“爹,哪个是定远侯?我也想见见他。”

大人抬手指去:“那,你看,那个辇车帘子边给我们招手的就是。你可要好好读书,日后进了格物学院,那也是定远侯的弟子。”

“爹,我会努力的。”

孩童握着拳头,给自己鼓劲。

一个粗汉子看了一眼辇车与后面的水师将士,哼了一声,颇是不满:“说什么带来了亩产十石、二十石的农作物,这等骗人的把戏皇帝怎么就信了,听说皇帝以前可是个农民……”

“嘘,这种话你也敢说,不想活了!”

“可农民谁会相信这种鬼话?咱以前还以为定远侯是个好人,称他为顾青天,可现在看来,这就是想方设法地蒙蔽皇帝,让我说,定远侯迟早会被朝廷给砍了。”

“哪里来的浑汉子,敢这样咒定远侯?”

“好了,都别嚷嚷了。”

一个五十余岁的汉子喊了声。

百姓的议论声不断,相信的有,不相信的更多。

当辇车经过太平里大街时,一个粗犷的汉子开口,声音盖过了无数人:“定远侯——你告诉我们,高产农作物是不是真的?”

声音扫过,街上人群逐渐没了声音。

辇车停了下来。

顾正臣从辇车中走了下来,看了看街道两侧的无数百姓,背过一只手,从容地喊道:“高产农作物是不是真的?呵呵,这种问题——不如交给田地说了算!谁家有上田的,敢不敢拿出几亩地,试一个春夏?”

“我家有上田!”

“我家也有!”

“定远侯,选我家的田。”

“我家的……”

辇车之内,朱标暗暗摇了摇头。

这就是顾先生的智慧啊,就这么一句话,便将百姓怀疑高产农作物真假的问题,转变为了选择田地种植的问题。这转移话题、掌握主动权的本事,也忒强了,要学着点……

顾正臣抬手,止住百姓的声音:“朝廷可以在百姓之中租赁四百亩地种植土豆,租赁价为三石米。至于谁出这四百亩,各位不妨去应天府衙报上名,最终抽签来定……”

全都选用连片的官田,朝廷相信了产量,可百姓未必相信。

要想让百姓相信,那需要分散种植一些,让百姓知道、看到,也让议论——不能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