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常千里的崛起

副将田桦看着离开的商队,眉头紧锁,耳边传来“这件事谁都不准说出去,否则,鞭死”的威胁,跟上薛涛,低声道:“薛镇守,这人做的是走私买卖,我们从中帮衬,一旦事发,朝廷追罪下来,你我难逃一死!”

薛涛伸出手,递给了田桦一颗珠子:“这东西名为东珠,算是珍贵之物,拿到金陵少说也能换千两银钞。”

田桦退后一步:“我不要这等之物,脏!”

薛涛哈哈大笑:“脏吗?那你看那些战马脏不脏,若是给你,你骑不骑?”

田桦不说话。

薛涛背过手:“放心吧,这东珠会入册,我不会拿。”

田桦凝眸:“那为何给商人开城关,助他们走私?”

薛涛大踏步向前走:“为何?这是个好问题,我也想问一句为何。老田,这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里面的水深着呢。”

杀胡口至大同右卫不算远,且这段路人少。

待进入大同右卫之后,常千里负责战马交割,而韩靖之、向子期、钱竹汀则讨要了一间房,在房间里开始奋笔疾书。

韩靖之写的是各部落的规模,蒙古包的数量,大致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孩子,负责人是哪些,罗列出来之后,还绘制起了表格……

商队久不入草原,蒙古人见到商队,自是兴奋,几乎所有人都跑了出来,这就给了韩靖之等人观察与分析的机会。

向子期则记录着这个部落的习俗,战马数量,牛羊数量,还有与他们抢夺牧场的敌对部落,以及这些部落对元廷的态度。

这些在不经意的谈话之间,都可以套出来。

钱竹汀绘出了一幅幅舆图,与常见舆图不同,他笔下的舆图出现了等高线,山的起伏程度,丘陵的高低,哪里是凹地,哪里适合藏兵,哪里危险,哪里驻有部落,都清晰地绘出。

这些东西不适合在做买卖的时候写出来,万一蒙古人发飙搜身找出来,那就坐实了细作的身份,那可是会掉脑袋的,甚至会连累所有人,毁了太子的计划。

所以,一切的信息都存在了脑子里。

现在入关了,人在大同右卫里面,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得到的信息全部整理出来。

这一整理,便用了三日。

大同右卫的将官将整理出的情报,秘送大同。

阳曲。

大商庄殷设宴,招待归来的常千里,举杯道:“听闻常东家手眼通天,做起了大买卖。这刚回阳曲才几日,买卖已抢足了风头。说起来,这腊月里能日进斗金的,也就常家了。”

常千里知道有些事必然会来,含笑道:“什么大买卖,不过是一点小生意罢了。”

庄殷嘴角微动:“小生意?呵,这里没其他人,咱们索性敞开天窗说亮话。这买卖,带上我一起做,如何?当然,打点用的银钱,我们出一半。”

常千里低头,端起酒杯:“庄东家,恕难从命。”

庄殷脸色阴沉下来:“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样生意才能长久,咱们也能和气生财。若是一味吃独食,那可不太合适。”

常千里一饮而尽,开口道:“若是庄东家进来,只按每人每月五两结给银钞,可愿接受?”

霍——

庄殷站起身来:“常千里,你这样说话就过分了!大家都是做买卖的,知道出关的利有多大,每月每人五两,亏你说得出来!我是入伙,不是当你的伙计!”

常千里将酒杯放在桌上,抬头盯着庄殷:“我也只是个伙计,你不会以为这么大的事,我能说了算吧?”

出关走私这种事瞒不住。

卖几头羊、几头牛,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可拿出大量的皮货,想不惹人注意都难。

这些年山西的皮货买卖很是萎靡,说到底就一个原因:

没上好的皮子。

可突然之间,常家带来了大量皮货,怎么来的,想一想就知道。

聪明的商人不在少数,只不过庄殷是第一个设宴邀请常千里的人罢了。

庄殷眯着眼:“你上面是谁?”

常千里呵呵一笑,起身道:“这种事谁敢说。另外庄东家,你可不要有检举告官的心思,我敢出关做这种掉脑袋的事,自然是走通了其中关节。这里面的过节有多深,牵连有多广,你应该很清楚。”

“一旦有人知道是你告知了官府,将事捅了出去,闹大了,那些人临死之前的反扑,你能不能承受得起,还需要好好掂量。这顿酒菜算在我账上,告辞了。”

庄殷自然不敢告官。

想出关走私的商人很多,毕竟这是海利。

可问题是边关重镇在将官的把控之下,想走通那些人的关系可不容易,尤其是徐达坐镇大同,巡视颇频,治军又严,那些人也不敢胡来。不管那些人能不能打胡虏,他们要收拾几个商人那还是有法子的。

逼急了,人家用勾籍的方式,都能将自己拉到军队里充军去。或者派几个粗汉埋伏在路上,等自己做买卖的时候,敲几棍子……

这事还不能撕破脸,可看他丫的赚钱发大财,心里实在不平衡。

时间过了几日,知道这事的商人不少,即便是府衙、三司,也应该听到了一点消息,可令所有商人郁闷的是,别说太原知府,就是布政使也没过问一句。

有人传闻,夜间常千里曾去过一趟布政使司,出门的时候,布政使的师爷送出了两条街。

不管这事是不是真,常家关系够硬是所有商人有目共睹的。

常千里站稳了脚跟,虽说赚到的钱大部都进了布政使司的仓库,可常家的名声、影响力,已非往日可比,这些无形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难以估量。

平阳府,洪洞。

西风吹冷,已是光秃秃的老槐树只剩下枝条在动,如同瑟瑟发抖,又如同悲伤的人在抽泣。

老槐树看了一眼祠堂。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妪,拄着拐杖的手已是青筋老皮,面容憔悴,对身后四十七八,快迈入老人行列的儿子顾安问:“三孙儿被朝廷移民到哪里去了,可有音讯了?”

顾安的鬓角已有些发白,听闻老母亲的话,皱了皱眉头,纠正道:“母亲,不寒是老四,不是老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