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通古今:景区开鬼屋,招募古人来扮鬼 > 第50章:亩产2000多斤的粮食

宋国,墨家驻地。

墨子的心情好得不得了,终于到了可以挥霍的时候了。

他美滋滋地查看了一下自己的业绩,自己有7万元。

每个弟子也有3万元的业绩,加在一起,他们一共有22万元。

大家都是激动不已,纷纷讨论换什么东西。

墨子的想法跟白圭一样,不能一次用完。

他现在处在战乱时代,并没有想要兑换种子什么的,现在最重要的武器,他早就相中了一些攻防的武器。

禽滑厘兴奋地拿着手机,给墨子展示着照片。

“师父,您看这个弓弩,威力巨大,一弩三矢,简直就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啊!”

“还有这个,这个……”

墨子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精光:

“确实不错,但是这价格也不便宜,就拿最便宜的弓弩都要好几百块钱,我们这22万元根本买不了多少东西。”

高石子挠了挠头,疑惑地问道:

“师父,那我们该如何是好?这些钱虽然不少,但是想要大批量购买武器,还是不够啊!”

墨子抚须一笑,神秘兮兮地说:

“买武器?为师还用得着买吗?直接购买材料,回来自己组装,这对于我们墨家子弟来说,根本不是事!”

众人一听,顿时眼前一亮,对啊,他们墨家最擅长的就是机关术,自己组装武器,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公尚过兴奋地说道:

“师父英明,我们不仅可以自己组装,还可以进行改良,让这些武器更加适合我们的战术。”

随巢子和胡非子也是一脸的期待,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这些现代材料的威力了。

墨子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兑换一些现代的书籍,学习一下现代的战术和策略,这样我们在战场上就能更加游刃有余。”

禽滑厘等人听了,更是激动不已,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墨家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场景了。

……

北宋,苏轼府邸。

苏轼手里拿着手机,看着上面的业绩数字,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他们虽然去的时间比白圭墨子他们晚很多,但是业绩很稳定。

加上他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业绩考核体系刚出来,所以业绩并不比别人少多少。

苏轼获得了6万元业绩,高俅获得了4万元业绩。

“高俅,你来看看,咱们这个月的业绩,竟然有十万元!”

高俅也是一脸的兴奋:

“先生,这……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可以兑换很多东西回来了?”

苏轼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高俅,你可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高俅连忙摆手:

“先生,小的哪里有什么需求,所有的业绩都给先生,先生做主便是。”

苏轼满意地点了点头,这高俅虽然有些小聪明,但还算是忠心。

“既然如此,那我就做个决定。现在正是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粮食和药品才是最重要的。我打算一分不留,全部换成粮食和药品。”

高俅一听,顿时对苏轼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先生真是高义,小的佩服!”

苏轼挥了挥手,示意高俅去叫郎中。

“高俅,你去把郎中叫来,让他开一个治疗瘟疫的方子给我。”

高俅一听,连忙跑去叫郎中。

大灾之后必有凶年,水患之后必定是瘟疫,这个道理他们比谁都清楚。

郎中虽然不知道苏轼要做什么,但是知道苏轼一向为民着想,立刻开好了方子交给苏轼。

苏轼看着手中的药方,心中暗自盘算,这些药材在现代应该都能找到。

“高俅,你去准备相应的物资,明天带去景区,把所有的业绩都换成粮食和药品。”

……

景区。

叶玄一大早就起来了,他知道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也是大家最期待的日子。

他特意准备了一些简单的仪式,毕竟这是大家辛苦一个月的成果。

其实他也就是发一下大米。

至于其他物资,直接通过系统对话就可以,大家回到古代,将相应的物资交给系统,系统会将物资兑换好,不用自己来回搬运。

“诸位,今天是我们景区第一次发工资的日子,感谢大家这一个月的辛勤工作。”叶玄站在众人面前,一脸的诚恳。

白圭等人也是一脸的期待,等待着自己换取物资。

“根据系统的规定,每个人可以获得十斤大米,现在发给大家。”

叶玄说着,将一袋十斤的大米交给了白圭。

其他人来的时间不足一个月,所以拿不到满勤工资。

一个月就十斤大米,系统还算得很精细,一两都不能多给。

墨子等人来了21天,每人7斤,一共42斤。

苏轼两人来了15天,一人5斤,一共10斤。

发完大米之后,叶玄表示今天放假,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想留在景区也可以,想回去也可以。

但是,现场没有一个人离开。

大家虽然知道了可以换物资,也选好了自己心仪的物品。

但是并不确定自己换取的物资是不是实用,这一点还需要叶玄指点。

叶玄想了想,觉得也对。

确实得讲究个性价比,得换那些实用又有价值的东西。

白圭率先开口:

“二弟,为兄想换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想换些武器回去研究,说不定能有所突破。”

叶玄点了点头,心想这圭哥还真是个实在人,知道粮食是硬通货,武器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想了想,开口道:

“圭哥,这粮食嘛,咱们得换那些产量高、收效快的,比如这杂交水稻,还有红薯、小麦之类的,比你们那时代的庄稼产量高多了。”

白圭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二弟,这杂交水稻有何神奇之处?”

叶玄嘿嘿一笑,得意地说:

“这杂交水稻啊,那是现代科技的成果,产量是普通水稻的好几倍,最高可以达到亩产2000多斤。”

2000多斤,别说是白圭,就连苏轼都惊呆了。

在场的众人全都惊呆了。

就算是在北宋时期,大米亩产也才300多斤,这足足高出了好几倍,更何况是在战国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