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八百七十四章 赤子之心

大炎不良人 第八百七十四章 赤子之心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黑了,就像猫儿的脚步,一点点变深,一步步向你走来,一不留神,天便像黑天鹅的羽毛一般,透不出一丝白,而随着黑夜的降临,也意味着除夕到了。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除夕,意味着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最快乐的除夕,可能当数梁代诗人徐君倩笔下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质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叠钗重,为待晓光催。”

除夕之夜,诗人与妻子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着新年的到来,他们围炉而坐,达旦不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尽管窗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但室内欢歌笑语,其乐融融,欢愉之情,呼之欲出,让人倍受感染。

当然,苏东坡笔下的《守岁》也别有一番情趣:“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旦勿唱,更鼓畏挝。”

过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如此美好的夜晚,他们又怎能安然入睡呢?

最温馨的除夕,可能当数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钟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卖痴呆是吴中地区的一种习俗,除夕之时,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若有人买,小儿就会变得脱明伶俐。这本来是大人逗孩子玩的游戏,但小儿却叫得特别认真,以致引来一老翁。老翁怜爱孩子,执意独买,并且买了还要再添。孩子的稚气、可爱,老人的慈祥、善良,让这个除夕变得特别的温馨。

最热热闹的除夕,可能当数明朝诗人沈明笔下的《除夕词》:“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关门;挂起新帘子炮仗满街惊耗鬼,松柴烧在乌盆里。写就神茶并郁垒,细马送神。多着同兴纸,分岁酒阑扶醉起,阎门一夜齐欢喜。”

除夕之夜,锣鼓喧天,爆竹如雷,欢声如潮,人们换上了新的门帘和窗帘,贴上了门神和对联,一家人围桌而坐,欢欢喜喜地吃着年夜饭,大家都沉醉在浓浓的年味里。

最惆怅的除夕,可能当数唐朝诗人来鹄笔下的《除夜》:“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贝春风。”

除夕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对于不能归家的游子来说,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回家团聚成了一个美丽的泡影,伴随着阵阵报晓的鸡鸣,诗人感到无比的哀伤。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年,是最孤独的年,是最痛苦的年,也是最没有意思的年。

最无奈的除夕,可能当数南宋诗人文天祥笔下的《除夜》:“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这是文天祥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除夕,外面人声沸,灯火辉煌,而他却独居牢中,有杀贼,却无力回天,直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堂使英雄泪满襟”。

元符十六年的除夕夜,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都是不同寻常的,有人欢喜有人忧。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对于朝中很多老人来说,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老母尤在,妻妾依然年轻,儿孙绕膝,仿佛一切光景都在昨日一般,耳边响起老人的唠叨声,妻妾的责怪声,还有孙儿们的童言童语,再回想起年少时的自己,再看看现如今的自己,才觉得一切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贫民,还是位高权重之人,到了一定时候,一定年龄,尤其是除夕夜的时候,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亲人尤在。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拼命朝上攀爬,可是,当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在回首看去,却发现昔日最亲之人,早已经不在,除了遗憾,更多的还是后悔。

因此,每当除夕夜的时候,这些已经年过半百,或者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总会在儿孙面前絮絮叨叨说着这些话语,可年轻一辈的人,总是觉得老人真的老了,太过于絮叨,而当他们有一天也到了老人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老人当年的那些絮叨言语,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岁事横胸臆,年华入鬓蓬。”

随着年岁增长,历经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过年好像与不过年没有差别似的,人活一世,总是有那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朝中的官员,要坐镇一方,除夕之夜,只能枯坐书案之后,点灯熬油,孜孜不倦的处理政务;边关的将士,却站在寒风凛冽的城墙之上,以他们的血肉之躯,驻守着边关,守卫着身后百姓的安宁;那些负笈游学的文人仕子,在走过无数山河,看过无数风景之后,最想的事情,还是回到家中吃上一顿团圆饭,听一听长辈们的絮叨。

年味,或许对于很多忙碌的人来说,过年和不过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他们看来年味没有了,其实,并非是年味没有了,而是我们已经逐渐长大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

阖家团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多么平淡,又多么自然的事情,而对于有些人而言,阖家团圆又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奢侈的事情。

人在年少时,总想着快点长大,而当他们长大之后,又总是怀念着小时候,人总是在矛盾和纠结当中长大、老去,每每回想起来,总是会觉得小时候,才是一生当中最开心的时候。

-------------------------------------

夜幕降临。

许府格外的热闹,除了因为有很多言午堂的学生到来之外,还有很多跟随许一凡的人聚集在许府,这使得这座不算小的宅院,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熟悉许一凡的人都知道,凡是聚集在他身边的人,其实都很年轻,尤其是言午堂的学生们,大部分的学生,年龄都没有超过十八岁,而还有的比许一凡还要小一些,可是,他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却是比那些年长他们许多的人都无法做到的。

看着汇聚一堂的这些人,许一凡也由衷的开心。

许一凡是真的很开心,只有经历过孤独和寂寞的人,才会珍惜这种在很多人看来,并不重要的东西,而许一凡就很珍惜。

虽然,迄今为止,许一凡还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几何,但是,这已经没有那么重要的,至少在今天,没有那么重要。

从傍晚时分,就有很多人陆陆续续的赶到许府,然后就积极参与团圆饭的制作,这座原本冷冷清清的宅院,顿时变得人声鼎沸起来,嬉笑打闹声不绝于耳,仿佛这不是一个大将军的府邸,而是一个小镇上的私塾。

自从离开东海城之后,除了少数几个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学生,许一凡都没有在见到过,而今天来这里的学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即便如此,许一凡依旧很开心。

在这些跟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学生面前,许一凡一直都没有什么架子,时不时的拿他们开玩笑,但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不管许一凡如何的随和,这些学生在面对许一凡的时候,都是那么的恭敬,而这种恭敬不是刻意伪装出来的,而是发自肺腑的恭敬。

因为许一凡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而这种改变,是无声无息的,却又是肉眼可见的。

许府后院。

姜三甲依靠在廊柱之上,看着正在宅院四处忙碌的众人,满脸笑意,在他身边站着的是赵娣。

“感觉如何?”姜三甲突然问道。

“很有人情味,偌大的一个宅院,却像一个小村子一般,很难想象,在这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长安城,会有这样一个府邸。”赵娣如实说道。

姜三甲转过头,看向赵娣,笑问道:“群玉山不是这样吗?”

赵娣闻言,苦笑着摇摇头,说道:“这种热闹的情况,群玉山也有,不过,却没有这么热闹,或者说没有这么多的人情味。”

“哦?是吗?”

赵娣点点头,眯起眼睛,说道:“我从小就在群玉山长大,群玉山很大,修士很多,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养剑士,可心中真正在意的东西,还是手中的剑,至于其他的,比如说亲情,友情,都是很寡淡的,甚至是多余的,我虽然是山主的嫡传弟子,受到的培养和照顾很多,可对于这方面的东西,还是很缺乏的。”

说到这,赵娣取下养剑壶,仰头喝了一口酒,然后继续说道:“其实,不止是群玉山,很多江湖门派,还有修行势力,都是如此的,即便是世俗王朝,豪门世家,都是差不多的光景,江湖人寻求武道的突破,而修行者梦想着修得正道,从而获取长生,而世俗之人,更想着加官进爵,日进斗金,每个人活着这个世上,都有自己的追求,也都有自己的目的,很少有纯粹的人。”

赵娣又灌了一口酒,看向那些正喜笑颜开的少年少女们,笑着说道:“其实,我很羡慕他们,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先生,虽然这个先生年龄不大,能力还不够强,可是,这个先生却很在乎他们,如果......”

“我是说如果,如果当年我离开了群玉山,遇到了他,或许,我也会成为他的学生之一,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人,却肯定是一个好先生。”

听到赵娣这么说,姜三甲转过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然后说道:“你对他的印象改观不少啊。”

确实,赵娣在接到夫子的安排之后,她的内心是拒绝的,毕竟,她可是群玉山年轻一代当中的佼佼者,让她去给一个才踏入修行没多久的人当保姆,怎么都让人不爽。

只是,她拿了无尘剑,还有红尘壶,这个人情她不得不还,或者说,这个人情群玉山不得不还,而她在跟许一凡见面的时候,其实,她已经暗中跟随许一凡一段时间了,她想要了解一下这个少年。

许一凡在西北做了很多事情,不管是解决瘟疫也好,还是死守康城也罢,亦或者解决北宛城的叛乱,以及他去往西域搞事情,都让赵娣对这个少年刮目相看,可也仅仅只是刮目相看而已。

赵娣是江湖人,也是修行者,世俗王朝之间的争斗,她不感兴趣,在她看来,世俗就应该是世俗,而修行界就应该是纯粹的修行界,尤其是对于一个剑修而言,纯粹才是最重要的,参与太多世俗当中的事情,会让人分心,也会让人产生很多杂念,从而使得剑变得不纯粹。

然而,在跟许一凡见面之后,尤其是在去西凉山的那段旅途当中,让她对那个少年,有了很大的改观。

西凉山有碑林六十万,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不管许一凡坚持建造碑林,是真的为了纪念这些战死在西北的将士也好,还是纯粹为了作秀也罢,在她看来,此举都是值得人尊敬的,至少,他还记得这些为了大炎,为了中原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的将士们。

科举提名也好,还是参军入伍也罢,这些人可能缘由各种,可他们都有一个最简单的要求,那就是生存,而这些人可能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才去戍守边关的,可是,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这一个个‘自私’之人,才得以让中原树百年来,不曾遭受战火的洗礼。

然而,除了那些边关的百姓之外,还有这些将士的家人之外,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呢?

当然,曾经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些,可是,想到和做到是两码事,而许一凡做到了,这就足够了。

这一路走来,赵娣发现许一凡越来越有趣了,虽然他只是一个少年,可是,他无形当中做了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小了说,是改变一群人的命运,往大了是,是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如果瑶台洲也能如此的话,那么生活在瑶台洲的百姓,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真实!

许一凡给赵娣的最大印象就是真实,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许一凡是一个精于算计,擅长蛊惑人心,无比怕死,为了苟活,他可以不择手段的人,然而,许一凡却从不掩饰这些。

比如在康城。

不管是炮灰营的那些死囚也好,还是俘虏营的俘虏也罢,当许一凡需要他们去死的时候,他会明确无误的告诉他们,给他们选择,明明是让人去送死,可这些人还是选择去死,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另外,许一凡对很多东西,都没有那么在乎,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极其有野心的人的话,就他在西北做的那些事儿,只要他愿意,他完全有能力掌控整个西北军,而如果他野心再大一点儿,燕王李刚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到,直接裂土封王,而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

可是,许一凡并没有,他除了对他自己麾下的军团的人,比较上心之外,对待其他的士卒,哪怕是那些并肩作战的人,许一凡都没有去拉拢,也不曾施舍他们恩惠,可越是这样,这些人反而越是想追随他。

人格魅力吗?

王霸之气吗?

狗屁!

小恩小惠可以笼络人心,操作得当的话,可以换取大利益,可是,却换不来这些为其卖命,天下众生,没有几个人是傻子,即便再憨厚老实的人,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果许一凡真的这么做的话,或许他能够笼络一部分人,可也会失去更多的人心。

而到了京城,许一凡变得无比的低调,让赵娣对这个少年更是再次刮目相看,让她觉得,这个少年越来越有意思了,因此,当许一凡提出要她跟着自己一段时间的时候,她并没有拒绝。

“赤子之心。”姜三甲看着愣神的赵娣说道。

赵娣愣了愣,想了想,随即笑了,点点头,说道:“是啊,赤子之心,如若不是如此,他也不可能成为纯粹三修。”

一个真实的人,才会有一颗赤子之心,而许一凡获得那么帮助,那些外物,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身世,也不单单是因为他精于算计,而是他的真实,尤其是跟着他的两条龙。

妖兽在这个时代,或许地位并没有那么高,也没有人类那么聪明,可它们纯粹,尤其是像冥龙,还有金龙那样的妖兽,对待一个人的好坏是很直观的,而这两条龙选择跟着他,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PS:祝各位读者,元宵节快乐!票票走一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