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良刑官,鄜洲第一纨绔

“你为何非要执着于此呢?”苏小小语气宛如杜鹃啼血般凄然的问道。

“大丈夫生于世间,该有所为,该有所执。”

“可那只是祖辈的恩怨,与你何干?”

“我需要一个答案。”

“重要吗?”

“比我的命更重要。”

“你非要去?”

唐蓟抬起头,看了一眼彻底绝望的苏小小,没有说话,眼神枯寂。

苏小小盯着眼前男子的眼睛,看了很久,沉默很久,最终开口道:“好,我陪你去。”

唐蓟却摇摇头,说道:“不需要。”

“我可以帮到你。”

唐蓟没有说话,一个以色愉人的弱女子,能帮到他什么呢?就算能帮到,意义也不大,她为他做的已经够多了,自己不想再亏欠她什么。

见唐蓟不说话,苏小小似乎是在赌气,又似乎是在强调,沉声道:“我可以。”

唐蓟又看了她一眼,不置可否,房间内彻底陷入了寂静当中。

唐蓟是唐知理的孙子,这是外人不知晓的事情,可更重要的还是,鄜洲唐家跟南夷唐门,也有很深的关系,尤其是唐知理,准确来说,鄜洲唐家是唐门的一个分支。

唐知理的剑术来自唐门,他的妻子正是当年唐门嫡传女子之一,唐蓟的父亲就是在唐门长大,而他还有一个伯伯,唐良。

是的,没错就是唐门最大的叛徒唐良。

鄜洲唐家当年是大秦王朝灭国之际,他们某位剑客遗留在外的后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繁衍,蓟州才有了唐家,而唐家之所以在几百年前离开蓟州,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依然曝光,无奈之举,不过,这个时候的唐家,跟唐门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了。

说是没有关系,却也有一定的关系,五百年前的那场入京勤王的行动,就有南夷唐门的影子,鄜洲唐家的身份,在历代君王那里都不是什么秘密,也正是因为如此,唐家才能一直延续至今。

唐家最大的任务,只有一个,杀死越王。

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唐家为何要执着于此,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年秦朝灭亡之际,唐门出动了无数剑客下山,进入中原,其中有大半都死在了越王手中,当年唐家老祖之所以兜兜转转选择扎根蓟州,不是没有原因的。

蓟州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和谐,数百年来,历代越王遭遇的刺杀,丝毫不亚于历代皇帝,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越王在大炎王朝建国之际,不是功劳最大的,也不是攻城略地最多的,更不是杀人最多的,可是,死在其手上的人,却都是重量级的人物。

当年唐门的剑客只是其中的一小撮人而已,对于江湖而言,不良人是他们的噩梦,对于修行者而言,影卫和蛛网是他们的梦魇,而很多人不曾知道的是,影卫和蛛网最早的缔造者和掌权者,就是越王,而在不良人当中,除了三大不良将,十大不良校尉,七十二不良司以及提司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职位,不良刑官,而不良刑官历代都是越王的子嗣掌管。

可以这么说,不良刑官是不良人当中仅次于不良帅的存在,而历代不良帅都枯坐于长安城的摘星楼,因此,不良刑官就是不良帅在外的代言人,其权利之大,远超不良提司。

想要撼动大炎王朝李氏的根基,最先要铲除的,不是高坐龙椅上的皇帝,而是要解决掉越王,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实力上,越王才是大炎王朝的守护神,这头偏居一隅的东北虎,才是所有敌对势力最大的障碍。

前朝遗老曾经说过,想要颠覆大炎王朝,首先就要打死东北虎,然后才是解决掉不良人,之后才是正面硬刚的时候,然而,想要做到一点儿,太难了。

越王府的底蕴无比的深厚,其隐藏的高手无数,从大炎王朝崛起开始,越王就遭遇袭杀,最巅峰的时候,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三百多天有刺客进行刺杀,可大多数人连越王府的府邸都没能进去,就堙灭当场。

若是论起天下文学著作藏书最多的,自然是儒家的无涯楼,还有皇家的明鉴楼,可若是要说天下武功秘籍,还有修行典籍最多的,还是越王府的观海楼,在江湖上有这样一句俗语,天下武功出蓟州,由此可见,观海楼的底蕴如何。

另外,蓟州死士也是天下闻名的存在,像蛛网当中的天干地支,大部分都是从蓟州死士当中挑选出来的,就死士这方面而言,魔道的断龙阁在其面前都是弟弟,唯一能够跟其媲美的,只有不良人。

唐家内部,一直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是认为唐门是正宗的反炎派,一支则是亲炎派,而历代唐家家主都是亲炎派的人,可真正出彩的弟子,大多数都是出自反炎派,像当年的唐知理,就是反炎派的杰出代表。

当年,唐家之所以亲自出手诛杀唐知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唐知理袭杀了前前任越王,那一场发生在蓟州,不为中原所知的袭杀,结果很严重,导致当时的越王落下残疾,差一点儿就死了。

明面上,唐家只是诛杀了有一个唐知理,可是,在其背后,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尤其是反炎派的唐家人,几乎被连根拔起,而唐门更是在之后,遭遇了一场剧变,也就是唐良反叛出唐门的事情。

唐居易起初是反炎派的人,可是,他在亲手杀死唐知理之后,就成为了亲炎派的人,然而,他始终都是反炎派的人,十多年前,李承德遭受的那场袭杀,就是此人所为,这是唐家最大的秘密,这些年来,唐家一直在拼命掩盖这个秘密。

至于说苏小小,她确实是沧州人士,曾经也是沧州一大门派的大小姐,在那场由唐居易导致的清剿行动当中,该门派瞬间灰飞烟灭,苏小小还是唐居易出手,才存活下来的。

从遥远的沧州,来到鄜洲,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她知道自己的身世,也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可是,她不想做,在青楼这样的地方待得久了,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太多了,而青楼当中的这些姑娘们,谁的身上没有一段故事呢,可再苦再难,日子还得过,她只想活下去而已,什么复仇,什么复国之类的事情,都跟她无关,她也不想参与。

然而,人活于世,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

当然不能,天底下所有人,除了极个别的人之外,任何人都是棋子,他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唐蓟有他的使命,而她也有自己的使命,既然逃不掉,那就索性不逃了。

-------------------------------------

许一凡和李承德一路打打闹闹,终于回到了驿馆。

在抵达驿馆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穿着华丽的少年郎,正站在驿馆门口跳方格,这让看到这一幕的许一凡和李承德都愣了愣。

在许一凡他们看到少年郎的时候,少年郎也看到了许一凡他们,他立即站定,然后小跑过来,在距离许一凡他们三米左右的时候,就被扈从拦下。

少年郎站定之后,连忙抱拳作揖道:“在下唐正归,见过小王爷,许参将。”

“唐正归?鄜国公家的五公子?”许一凡挑了挑眉头问道。

“正是在下。”

许一凡闻言,转过头和李承德对视一眼,面面相觑,这是几个意思啊?

就在这时,驿馆的扈从走了过来,在许一凡和李承德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许一凡听完之后,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在许一凡他们进入鄜洲城没多久之后,唐正归就前来拜访,只是,许一凡他们恰好离开驿馆,前往西安街游玩去了,扈从让唐正归改日再来,可他就是不走,若是其他人如此,自然是赶走便是,可对方毕竟是鄜国公的五公子,只能任由他在此等候。

本来,扈从是打算派人去告知许一凡他们的,但却被唐正归拦住了,扈从只得作罢。

知晓了这些之后,许一凡就看着眼前这个被寒风冻得脸颊通红的少年郎,笑着问道:“这么晚了,五公子还不回去,来此作甚啊?”

“小人素闻许参将大名,你乃我辈之楷模,小人仰慕已久,得知许参将和小王爷此次经过鄜洲城,特地前来拜访一番,若有叨扰之处,还望二人大人见谅。”

许一凡闻言,嘴角微微上扬,眼神玩味的看了看唐正归,然后说道:“走吧,进去说。”

说完,一行人就回到了驿馆,而唐正归也连忙跟上。

唐正归的大名,许一凡在没有来鄜洲城之前就听闻了,甚至在他第一次进入鄜洲地带的时候,就知道此人。

很多人都以为,欧阳奇是鄜洲城的第一纨绔,其实并不是,在七八年前,鄜洲城的第一纨绔确实是欧阳奇,但是现在嘛,这鄜洲城第一纨绔的名头就落在了唐正归的头上。

十二岁入青楼,十五岁参与武举科考,斩获第三名,十九岁获得举人的功名,除了在文治武功方面很出彩之外,在吃喝玩乐方面,更是继承了他老爹唐居中的风采。

其中最经典,也最饱受诟病和笑话的一件事,就是这小子喜欢花钱买诗词这件事了,在其年少的时候,经常带着一群恶奴恶仆堵在鄜洲城的城门口,既不欺行霸市,更不调戏良家妇女,专门拦截从各州郡前往长安的读书人,拦住他们之后,先是坐下来坐而论道,然后就出钱购买他们的诗词,出手极其阔绰,而买来的诗词,好坏皆有。

其中就有一名来自兰州的寒门仕子,在进入鄜洲城的时候,盘缠早已经用光了,整个人宛如一个乞丐一般,恰好遇到了唐正归,在留下三首诗词之后,更是被其打赏了数千两纹银,瞬间成为了有钱人。

唐正归有学问吗?

当然有,毕竟出身世家,从小的家教就好,想没有学问都不可能,他不但有学问,而且还很不错,不然也不会在今年秋闱当中获得举人的功名,但是,他偏偏不喜欢自己作诗写词出文章,反而喜欢花钱购买。

除了喜欢购买诗词文章之外,他还喜欢凑热闹,尤其是那些江湖游侠儿打斗,绝对有这位小公子的身影,不管打斗的精彩程度如何,也不管打斗的结果如何,打斗双方的游侠儿都能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而唐正归本人也会武功,而且底子不错,不然也不会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能获取武举的第三名,但是,他除了在参与武举的时候,出手几次之外,其他时候都没有出手。

说起唐正归参与武举,就很有意思了,至今还是武举科考的笑话。

武举和科举一样,都是需要通过乡试,县试,郡试,洲试,然后才汇集长安统一参加考试的,而不管文人,还是武人,他们都是一路一步一个脚印比出来的,可唐正归就简单粗暴的多了,他直接是用钱砸出来的。

上台之后,看着对手,直接报价,给你一百两,立马躺下,只要躺下,那一百两就是你的了,如果一百两不够,那就二百两,反正只要你愿意躺下,价格好说。

就这样,唐正归在这些初试期间,就这么以第一名的身份,一路高歌猛进,而到了长安之后,前面的比试也差不多,这把考官都给看傻眼了。

当然,也有那些不为金钱所动的武人,而这些人的下场往往都不太好,不是被打残废了,就是被打的半死,就这样,唐正归一路杀到了前四,如果不是最后主考官看不下去了,估计当年那场武举考试,这小子能获得一个武举人的称谓。

这件事不但在鄜洲名动一时,就连日理万机的炎武帝,也听闻了这件事,而对待这件事,炎武帝也只是轻飘飘的说了句胡闹,就此揭过了。

除了这两件堪称胡闹的事情之外,唐正归在败家方面,可是登峰造极,这些年,从他手里流出去的银子,堪称海量,据说他二哥和四哥一年赚取的银子,还不够他一个人折腾的,可以想象这小子有多败家。

唐居中在青楼勾栏这些风月场所的名头,直接盖过他老子唐居中,不说别的,就鄜洲城这大大小小的青楼,都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甚至连最为人不耻的半掩门,这小子都去过,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据说,这小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过万人斩的豪言壮语,在其十四岁的时候,他就曾经高傲的说,自己终于完成百人斩了,现在五年过去了,这小子有没有完成千人斩,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看样子是没有,不然的话,就以这小子高调嘚瑟的性子,若是完成的话,估计早就大宴宾客了。

但是,要说唐正归最败家的行为,还是几个月,在西北那边继续钱财和物资的时候,这小子一口气拿出了一百万两,资助西北,之后又陆陆续续捐助了不少,如果不是家里人拦着的话,这小子很可能会把唐家所有家产都捐献出去,而这还只是钱财上的,在人力物力上,他更是不遗余力。

之前,包袱斋举办的拍卖会,其中那些来自西北的‘破烂’,有大半都被其收入囊中,所以说,对待这个败家子般的纨绔,许一凡也好,还是李承德也罢,都看其非常的顺眼。

唐正归被称之为鄜洲第一纨绔,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即便是在京城长安,这小子也备受瞩目,就说之前的两次科举,他参与科举期间,在京城撒出去的钱财,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如果不是在他考试完了之后,就被家人里提溜回鄜洲城的话,这小子可能会去争一争京城第一纨绔的名头。

唐正归之所以行径如此不堪,却没有遭到责罚,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家中最小的一个,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另一方面则是他有个好妹妹,唐芳歌的名气,不但在鄜洲城极其有名,在长安也很有名,之前徐诗芷和齐若兮在去东海城的时候,就曾跟许一凡多次提起过这个奇女子。

当然,这些都还是外在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唐正归本身底子不错,能文善武,做人做事都极有分寸,虽然嚣张却不跋扈,看似败家的行为背后,可是给唐家吸引了不少人才,打铁还需自身硬,唐正归敢这么干,还是有很大底气的。

说起来,也有趣,唐正归是鄜洲第一纨绔,李承德又是蓟州第一纨绔,而许一凡这个不是海洲人士,却是海州第一纨绔,这三大纨绔聚集在一起,正是应了那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若是他们联合起来,进入长安,估计会极其有趣。

纨绔也分很多种的,像李承德和唐正归这样的纨绔,绝对是一流纨绔,是所有纨绔当中的楷模,有趣,真是有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