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七百二十二章 冬至

大炎不良人 第七百二十二章 冬至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月十八。

恰逢是冬至时节,今岁又冬至,灯影伴只身,理乱尘年事,归故远行人,岁月如佛手,心无杂念,翻开了冬的一页,淡定了然。落记,这一时刻寒冷的时节,随笔,画下这深沉苍茫的音质。就这样轻轻地敲着除旧的鼓,满腮的白须,叫人着了冷,带些许迷朦,而许一凡一行人再次启程,离开关城,朝关内而去。

冬至来临,一场小雪也如影随形,缩在冬的棉袄里,也就把心怀装入了冬。那些臃肿的日子,被剥落外壳,着上绵绒绒的衣裳,安静地睡在岁月的怀抱和冬的季节里。静听更鼓敲响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头顶盘旋萦绕不歇,翻去覆雨,掀风舞雪地歌唱。

这是漫长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几份雅致之情和烂漫心怀,踏冬踩雪,仿佛可听到冬在歌唱,它在与岁月对话,在与生命倾诉,仍可感觉轻如缦纱的隔帘,隐着一双双眼,还带了迷朦的白,晃晃颤颤地向队伍包裹而来。

在关城出发的时候,使团的队伍开始变得奢华起来,马车、仆从、护卫众多,随行人员更是不胜枚举,除了西域使团原本的人马之外,关城这边组建的一千五百人的护卫队,还有得知李承德身在关城之后,昼夜兼程奔袭而来的八百东越军也在队伍当中,另外,还有早已经等候在灵洲附近的护卫队,也提前赶赴关城。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在走出关城之后,许一凡坐在马车上,掀起车帘,回望关城,心情格外的复杂。

岁寒见冬至,早春接清明。许一凡初来关城的时候,恰好是初春时分,在过了玉门关之后,经历了很多事情,而当他离开的时候,却是冬至时分,春分不见耕种,冬至不见歇息,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或许这就是西北。

放下车帘,许一凡转过头,看向躺在车厢软塌上的李承德,心中的那点伤感瞬间烟消云散,主要是李承德此刻的样子,着实有些滑稽。

不知道是因为重伤未愈的缘故,还是因为西北的冬天过于寒冷的原因,咱们这位小王爷是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包裹成了一个大熊猫,整个人看起来臃肿无比,很像西北的农妇,样子着实有些滑稽可笑。

其实,蓟州也很冷,蓟州位于大炎王朝的最东北方,在蓟州没有四季,只有夏季和冬季,夏季极短,冬季极长,蓟州的冷是寒冷,而南方的冷是湿冷,至于西北则是干冷,寒冷无处不在,让人无处可逃。

“安然,这边咋这么冷嘞,早知道我就让人多带点御寒的衣物了。”穿着臃肿,戴着狗熊帽子,只剩下一张小脸在外的李承德忍不住抱怨道。

“今日是冬至,再过几天,等进入灵洲就好了。”许一凡笑着说道。

“冬至?那今天有没有饺子吃啊?”李承德闻言,猛地瞪大眼睛问道。

“嗯?”

∑(っ°Д°;)っ

许一凡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常言道,冬至大如年,每当冬至来临之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而饺子这种东西,往往都是过年才能吃到的,所以有俗谚说冬至大似年。

在南方则有着吃汤圆祭祖的习惯,不过,南方因为地区不同,吃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吃汤团,有的地方则吃姜饭,而像在巫州一带,则有在冬至吃烧腊的习俗。

南方除了吃汤圆、姜饭和烧腊之外,还有喝冬酿酒的习俗,冬酿酒是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或者其他秋天的花卉酿造而成,据说这是姑苏家传承而延伸开来的。

至于说在西北这边,则有在冬至吃番薯汤果的习俗,番同翻,在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当中的所有霉运全都翻过来,就像中原小年打扫房屋,扫除污秽是一样的意思,当然,也有祈祷来年收成翻倍的意思,毕竟,西北这边是靠天吃饭的,一年的收成如何全靠老天爷,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对于西北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跟中原人除夕夜吃鱼却不吃完,预示着年年有余是一个意思。

汤果跟汤圆类似,只是它个头更小一些,而且里面没有馅儿,看起来就像水果一般,故而得名,也有人把汤果称之为圆子,有团圆,圆满的意思,在西北有吃汤果大一岁的说法,而西北人在做番薯汤果的时候,喜欢加酒酿,也就是西北那边独有的黄泥酒,因此它们又被称之为黄泥饭。

当然,冬至不是中原人独有的节日,在其他地方也很重视,比如西域,在冬至前后三天,有焚香沐浴、斋戒、诵经礼佛的传统,各个王国,无论大小寺庙,都会有高僧出面讲经说法,而斋戒不单单是和尚,各个王国从国王到平民百姓都需要斋戒,以此来证明他们对佛的虔诚。

在北蛮有举办篝火晚会的习俗,每当冬至来临,北蛮人会杀牛宰羊,举办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以此来祭奠长生天,祈祷这个冬天北蛮可以少冻死人和牲畜。

而在南夷,冬至的习俗就比较杂乱繁多,有人会在这一天吃饺子汤圆,遥祭先祖,这些人一般都是流徒之后,他们的习俗跟中原人差不多,根据各自祖籍所在地不同,习俗也不尽相同,至于说南夷本地人,他们则会寒食,所谓寒食就是在这一天,不能吃热的东西,同时他们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赶集等等。

总而言之,冬至是入冬之后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仅次于过年。

除了吃跟喝之外,冬至之后,还有画九的习俗,所谓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秦朝《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因此画九又被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曾有文人在冬至作诗:【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这其中的九九图,指的就是画九图。

冬至这一天,最忙碌的还是京城长安,因为这一天,文武百官不上朝,皇帝需要祭祖祭天,而百官也需要回家祭祖,在《长安梦华录》当中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如果不是使团要入京,必须在年前抵达长安,许一凡是打算在西凉山过冬至的,因为这一天,西凉山要举办一场盛大的祭奠活动,这场活动由镇西军牵头,礼部负责操办,西北官员辅助的一场大活动,这段时间,西凉山附近是很热闹的,也是很忙碌的,而李承政之所以在弟弟李承德受伤之后,都没能赶到关城,跟这场祭奠活动有关。

听到李承德说想吃饺子,许一凡笑了笑,说道:“等到了前方驿站,我做给你吃。”

“真的啊?”李承德惊喜道。

许一凡笑着点点头。

此时,车厢内,除了许一凡和李承德之外,还有司棋和侍书两个丫鬟,她们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面面相觑,有些羡慕的看向许一凡。

越王府很大,规矩却不算重,可即便再没有什么规矩,作为下人的,很多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在越王五个儿子当中,李承贤和李承德是最好相处的,前者是读书人,无论做事说话,都给人一种如沫春风的感觉,这种人好相处,也不好相处,只要在规矩方寸之内行事,感觉还是很轻松的,而李承德则是因为年龄小,贪玩的很,对待身边的丫鬟仆人,都当成哥哥姐姐一般的亲人来看待。

最难相处的是二殿下李承乾,相对于世子李承贤的温文尔雅,李承乾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头待人而嗜的毒蛇老虎,李承乾面冷心也冷,即便是在越王李穗面前,李承乾的笑脸也不多,但是却是五个儿子当中,最尊敬越王的。

李承乾不是越王妃所生,其母出身虽然算不上贫寒,可也不是什么豪门望族,就是蓟州那边的小门小户,进入越王府成为了两大侧妃之一,不过,入门极早,去世也极早,在生李承乾的时候,就难产而死了,李承乾是由越王妃一手抚养长大的。

在越王五个儿子当中,除了老大李承贤和小儿子李承德是越王妃亲生的之外,剩下三个儿子都是其他妃子所生,但是,对于这五个儿子,越王妃都视若己出,一视同仁,其中她最偏爱的还是老四李承霸。

李承霸并不是天生痴傻,李承霸比李承德大四岁,在李承德出生之后,两个人的关系极好,只是,在多年前,越王府遭遇了一次袭杀,而袭杀的目标正是李承德,只是不知道是刺客搞错了,还是因为刺杀当晚,李承霸睡在李承德房间的缘故,刺客刺杀的是李承霸。

那次刺杀很明显是精心策划和布置的,可因为搞错对象,功亏一篑,虽然李承德躲过一劫,可是,从小就天生神力,极其聪慧的李元霸,却在那次袭杀当中遭受重创,差一点儿就死了,最后在越王不惜代价的全力救治之下,才幸存下来,可他终究成为了一个痴傻之人。

对待李元霸,李承贤在内的四兄弟,是极其宠溺和偏爱的,越王府的规矩不重,对待下人都极好,可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是不能逾越的,其中就有李承霸。

大概在六七年前,越王府曾经发生过一件小事儿,而所谓的小事儿,就是一夜之间,越王府的诸多下人当中,死了数十人,而蓟州有数十个家族一夜之间被抄家灭门。

这件风波的起因,就是府中有丫鬟仆役见李承霸痴傻,趁机欺辱他,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或者数个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起初,他们欺辱李承霸只是觉得好玩,反正一个痴傻之人,又不会跟别人说什么,后来,可能是受到某些居心叵测之人的挑拨和利用,就变本加厉的欺辱李承霸。

拳打脚踢,冷言冷语,把其当成狗一般来对待,就是当时李承霸的情况,那时候,恰好李承德等人不在府中,而越王妃生病了,越王又忙于政务,不知晓这些,可当李承德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件事,然后一场屠杀就展开了。

李承德在外人眼中,就是一个贪玩的纨绔子弟,只要他想做的事情,没有他做不到的,他讲理也不讲理,可是对待身边人都极好,至少跟着他的丫鬟仆人都没有被其处死过,然而,那一次李承德怒了,在越王没有回来的时候,他展现出了不符合他这个年纪的铁血手腕。

那一次,越王府迎来了一场大换血,凡是欺辱过李承霸的仆人丫鬟,都被这个刚刚外出狩猎回来的小王爷给一一诛杀,其手段之残忍,让那些常年在越王府做事儿的下人们,每每想起都会吓出一身冷汗。

如果说李承德大变模样,杀了不少丫鬟仆人的话,那二殿下李承乾在得知这件事,直接从长安返回蓟州,其人还没有回来,蓟州就开始死人了,而且死的人一个比一个官职高,分量大,铁血是所有人对李承乾的最大印象和认知。

在那场风波当中,李承德身边的十二小丫鬟,有三人或者参与其中,或者是知晓此事却选择了隐瞒,她们的下场才是最惨,这三人没死,可跟死差不多,甚至说是生不如死。

在李承德的小院当中,有一件密室,密室当中有牢房,而这三个小丫鬟就被关押在里面,她们被关押在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无人得知,这次李承德离开蓟州,身边出现了三个面戴铁甲的死士,其身上散发出来的死寂气息,跟许一凡麾下的死灰营战士,不逞多让。

李承德有朋友吗?

有,很多,蓟州虽然偏居一隅,可蓟州的豪门望族不少,其中纨绔子弟更是不少,而这些纨绔子弟都跟李承德走的很近,若是严格来说,这些人只能算是一般朋友,李承德真正的朋友没有几个,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朋友里面,许一凡是最重要的。

这些年,李承德明里暗里帮助许一凡做了哪些事儿,可能许一凡自己都不清楚,可像司棋和侍书这些贴身丫鬟可是知晓的一清二楚。

许一凡写的《红楼梦》还有《挪威的森林》,都被李承德精装起来,另外,许一凡可能不知道的是,许一凡作的所有诗词、对联,不管是专门作的,还是无心而作的,都被李承德收集起来,汇总编辑成册,弄了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在蓟州可是很出名的,其中不少诗词被青楼的美娇娘改编成歌曲咏唱。

冬至来临,寒风凛冽,小雪纷飞,道路泥泞难行,可许一凡他们这辆马车,却行驶的异常平稳,马车不算大,却十分的豪华,在车厢中间,还放着一个无烟的小火炉,碳火旺盛,使得车厢内的温度很高,像许一凡这样的修行之人,身着单衣都不觉得冷,反而觉得有些闷热。

“安然。”

“嗯?”

“东海城的海大不大?”

“大,很大,非常大。”

“我想去看看。”

“等一切忙完了,我陪你去。”

“安然。”

“嗯?”

“大海有尽头吗?”

“有。”

“大海的尽头有什么?”

“陆地。”

“你去过吗?”

“没有。”

“那你怎么知道?”

“我猜的。”

“安然。”

“嗯?”

“我们是朋友对吗?”

“不是。”

“啊?”

小王爷李承德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许一凡,对于这个答案,他很意外,也很伤心,而许一凡则看着李承德的眼睛,说道:“我们不是朋友,是兄弟。”

此话一出,李承德瞬间笑了起来,笑的很开心,像个孩子。

在一阵大笑之后,李承德突然低下头,轻声道:“安然。”

“嗯?”

“我们不去长安好不好?”

“为什么啊?”

李承德没有解释,而是抬起头,看着许一凡,语气带着祈求说道:“安然,你回东海城,或者回安民镇也行,亦或者跟我回蓟州,我们不去长安好不好?”

许一凡闻言,微微一愣,他看着李承德的眼睛,沉默良久之后,笑着摇摇头,说道:“要去的,我必须去,为了这一天,我准备了很久,我努力了很久。”

“可是,我不想你去。”

“我知道。”

“安然。”

“嗯?”

“你知道你去了长安,会面临什么吗?”

许一凡点点头,又摇摇头,没有说话,目光落在火炉的碳火当中,眼神迷离。

李承德见状,不再说什么,有些事儿终究还是会到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