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七百零七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大炎不良人 第七百零七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凉山碑林的甬道上,一大一小两个男子正在对峙,气氛之凝重,让周遭的雪花都迟迟不敢飘落而下。

看着霍然起身的宋玉,许一凡只是冷眼看着对方,其嘴角微微勾起,泛起一抹冷笑,对宋玉搭在刀柄上的手视若无睹。

拔刀?

呵呵! 他宋玉敢吗?若是他真敢拔刀的话,许一凡还敬他是条汉子,别说把他副都蔚的副字去掉,就是举荐其进入兵部,又有何不可呢。

可是,不管是许一凡也好,还是宋玉本人也罢,都很清楚,他不敢拔刀,若他宋玉真的有如此血性的话,估计都不用许一凡刻意的去提拔照顾他,他就已经是副都蔚了,而且还是名副其实的副都蔚。

宋玉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许一凡,眼神无比的凶狠,可落在许一凡和赵娣等人眼中,完全就是色厉内荏的表现,许一凡等了片刻,见宋玉迟迟没有动手,他脸上的不屑之色,愈发的浓郁,他懒得再去看这个男人,径直朝宋玉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

当许一凡走了宋玉面前的时候,宋玉虽然不曾后退半步,可他那紧绷的身躯,还有握刀的手,正在微微颤抖,而许一凡比宋玉矮一个头,走到其面前的时候,还需要仰起头看他。

“废物!”

许一凡看着宋玉,轻轻吐出两个字,然后看也不看对方,径直从其身边走过,朝山下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人啊,真是奇特,越是想拥有什么,越是畏惧什么,倘若你方才真的拔刀,你就可以准备去兵部报道了。”

此话一出,宋玉眼前一亮,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宋玉身体紧绷,浑身冰凉。

“你应该学学你爹,他比你看的更透彻。”

说完这番话,许一凡就不在言语,在风雪当中径直下山,留下宋玉孤零零的站在雪地当中。

“啊......”

良久之后,在西凉山上响起一声不知道是愤怒,还是悲伤的怒吼声,宋玉跪倒在宋志武的墓碑前,低着头,痛哭流涕,嘴里发出宛如野兽一般的嘶吼和哀鸣声,好像一条被人踩断脊梁骨的野狗,又像是一个失去了避风港的孩子一般,在寒冷当中瑟瑟发抖,不知所措。

在听到那声吼叫声之后,许一凡下山的脚步微微一顿,微微转头,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回头,继续下山。

看到这一幕的赵娣,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身后,一双眼睛微微眯起,然后,转过头,看向许一凡欲言又止。

似乎是走到赵娣想说什么,许一凡轻声说道:“是不是觉得很不近人情?”

被许一凡说中心中所想,赵娣也没有扭捏什么,点点头,说道:“按照宋玉这些年在镇西军立下的功劳,是可以去兵部的,更何况......”

“更何况我跟他爹关系还不错对吧?”

许一凡把赵娣没说完的半句话说了出来,而赵娣闻言点点头。

“这是两码事,我跟宋老头儿关系好,除了因为他是镇西军老卒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老人身上那股当死则死的精神,更何况,我拒绝宋玉的请求,也是为了他好。”

“为他好?”

赵娣疑惑不解的看向许一凡。

许一凡看着前方,语气幽幽的说道:“自从陛下下旨西征开始,兵部就陆陆续续换了好多人,除了几个老牌势力的人之外,现如今的兵部,没有谁的椅子能坐的长久的,这一次,对西域的战争打赢了,镇西军立功授勋的将领不少,可以去兵部的人很多,可兵部的位置就那么几个,既觉得轮得上他宋玉吗?”

“先不说别的,单单只说房巨鹿的孙子房子墨,童真,许睿慈这些将领,他们都是名门之后,尤其是童真,他在西征的时候,差点儿就死在这边了,你说他该不该进入兵部?”

赵娣点点头,除了沦为残疾的童真,还有房子墨,许睿慈,韩德厚等人,这些人在对西域军的战争当中,都展现出了他们优秀的军事才能,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将来肯定会担当大任的,这一点儿,从之前朝廷对他们的封赏不高,还委以重任就可以看出来。

除了留在镇西军当中的房子墨之外,其他几个人都重新带兵去往他处作战,不管是海洲那边的战局,亦或者是福州那边的战局,在西北这边的战局稳定之后,解决东南沿海地区的乱局是迟早的事情,说白了,让韩德厚他们过去接任秦惠等人的兵权,继续作战,就是去捡取功劳的。

韩德厚等人过去之后,都不用他们打什么大胜仗,只要打赢,有了胜仗,他们就有功劳,到时候,等到东南沿海的战局结束,他们肯定会回到长安,被委以重任的。

赵娣说以宋玉这些年积累的军功,再加上那些人情往来,进入兵部确实没有太大的问题,可问题在于,宋玉能不能进兵部是在两可之间,而且还是在和平时期,可现如今,乱世降临,正是一个朝廷需要用人的时候,每一个官职都是极其有分量的,尤其是武将。

单凭宋玉那点儿功劳不足以进入兵部,即便进入兵部,也会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不会被重用,若只是不被重用,或许对于一心想要离开西北的宋玉来说,也不算什么坏事儿,可是,京官不好做,稍有不慎就有杀头的风险,而且极其连累家人。

若是一般人,许一凡不担心他们进入京城之后胡来,可对宋玉很了解的许一凡,是很担心的,宋玉是一个很自傲,也极其自负的一个人,其精通人情世故,也太看重人情世故了,很容易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一个认不清自己身份的人,往往是很容易出事儿的。

权利就像毒药,当一个人拥有的权利越多,就会想要更多的权利,宋玉能坚持本心吗?

难,很难,非常难,即便他能坚守住,别人也不会让他坚守住的,镇西军这次大获全胜,受到封赏的人很多,可整个大炎王朝,可不止镇西军一支军队,在镇西军跟西域军打生打死的时候,镇北军和镇南军也没闲着,在镇西军受到朝廷嘉奖的时候,作为统治者的炎武帝,岂能厚此薄彼,镇北军和镇南军的将士难道不需要嘉奖吗?

现如今,整个朝堂,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许一凡,盯着镇西军呢,就西北这边官场现在做的这些事情,要不了多久,就会在镇北军和镇南军那边兴起的,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对镇西军出身的将领不满了,而这种不满,随着西北这边情况越来越好,只会越来越重。

所有人都在等,等镇西军犯错,等他许一凡犯错,等殷元魁和秦之豹犯错,只要他们稍有差错,就会有无数人疯狂攻击他们,这些人可不止是文官,还会有武将,权利的争斗,往往都是很残酷的,也是很无耻的。

此时,西域使团还未入京,许一凡也未曾入京,西北这边的乱局只是刚刚稳固,宋玉就如此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不管是他本人急于上位,还是在其背后有人指使的,都是那些盯着西北这边的人最想看到的。

宋玉只要入京了,等待他的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成为镇西军的马前卒,最后沦为权利博弈的牺牲品,要么就是给他人当枪使,成为镇西军的破绽所在,不管是哪种可能性,宋玉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其实,不单单是宋玉,换做其他如宋玉这般没有什么根基的人,去了京城都是差不多的下场。

许一凡拒绝了宋玉的请求,是为他好,也是为了宋志武不会真的绝后,尽管这个老人,临死前都未曾对许一凡说些什么,嘱托过什么,可他想说什么许一凡明白,而宋志武也清楚许一凡心里清楚。

在外人看来,宋志武当年逼着宋玉入伍参军,其心肠狠辣,可更多的还是佩服这个老人,而宋玉十几年不曾回家,父子关系僵硬似铁,外人也能理解,当然,免不了要说宋玉不孝,这对父子的关系到底如何,外人很难说清楚,可不管怎么说,他们终究是父子。

许一凡让宋玉留在西北,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儿,至少目前是好事儿。

一来,炎军和西域军的战争告一段落,短时间内不可能再起兵戈,西北这边不会有战事发生,即便有,也都是小规模战役,轮不到宋玉这种级别的将领亲自上阵杀敌;

二来,西征军编制成了镇西军,此时,镇西军正是扩建的时候,也是急需用人的时候,像宋玉这种在镇西军服役十余年的人,都是老人,只要其有一定的能力,绝对会被重用的,这可比去长安兵部要实在的多。

三来,宋玉在西北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根基,可他一旦去了长安,任何根基都没有,至于说长安那些收过他礼的官员,雪中送炭别指望,锦上添花可能会有人做,一旦他出了事儿,落井下石的人茫茫多,而唯一能算靠山的,估计只有许一凡了,而许一凡此去长安,结果如何他自己都不清楚,哪有精力去管宋玉。

这些事儿,宋玉能想明白自然最好,若是不能,许一凡也不会刻意去解释什么,真如他方才说的那般,他不欠宋玉什么,至于说收买宋玉为其效忠,许一凡想都没想过。

待到一行人走到西凉山山脚的时候,许一凡停下脚步,看向始终跟随在身边的敖戟,沉吟半晌说道:“一切照旧,无需刻意关照什么,但也不能亏待了这些老卒。”

“卑职明白。”敖戟抱拳道。

“待到西凉山这边事了,你是留在这边,还是去往镇西军,亦或者想去长安,这个你自己决定。”许一凡看着敖戟的眼睛说道。

“卑职......”

然而,不等敖戟说完,许一凡就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不着急,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做决定,不管你何去何从,都无需告诉我,若是你想去镇西军,此间事了,自行前往就是了,若是想去长安,你到时候去找西洲刺史封智鑫封大人就可以,他会帮你安排的。”

“卑职明白,卑职会好好想清楚的。”

许一凡闻言,点点头,也不再说什么,转身离开。

对于敖戟这段时间出现在自己身边,心中有所求,许一凡自然知晓,对于敖戟此人,许一凡还是蛮欣赏的,作为一个地方将领,在做人做事儿上,都没有什么问题,此人的能力有,而且很强,在之前炎军跟西域军的决战当中,此人立功不小。

不过,此人受到的封赏不多,之前是个校尉,现如今还是个校尉,若是别人,面对这种情况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怨言,然而敖戟没有,对于上面把其丢到西凉山这边做事儿,虽然有些不满,可做起事儿来,还是有板有眼,极其认真的,而这也是为何许一凡愿意给予敖戟选择的原因所在。

在安排完敖戟的事情之后,许一凡就挥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而许一凡一行三人则去往了宋志武家。

当许一凡再次回来的时候,家中大部分宾客都已经走了,只剩下一些帮忙的人在收拾残局,宋老夫人身体不好,加上老伴去世,此刻已经睡下了,许一凡并没有去打扰。

回到院子后,许一凡拿了一条板凳,坐在台阶上,看着已经停歇的天空,眼神有些迷离,赵娣识趣的没有去打扰许一凡。

不知道愣了多久,许一凡回过神来,看向院子里那个身穿孝衣的小男孩宋镇北,深邃的眼眸流露出罕见的温柔。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他们想如此早熟,而是不得不早熟,他们也渴望在童年的时候,可以肩挑明月,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可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奢侈。

一个人的成熟,往往都是常年累积的,所谓的一夜长大,不过是一种比喻罢了,宋镇北很懂事,在爷爷这个顶梁柱倒下之后,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只能挑起重担,尽管这副重担压的他脊梁弯曲,可他也只能默默承受。

其实,宋镇北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在他童年时期,还有爷爷奶奶陪伴在身边,而大多数西北百姓的孩子,从小就是孤儿,他们的日子过的很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苦日子只会更苦,心中之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很难感同身受。

赵娣不知何时坐在了许一凡身边,手里拿着养剑壶,正在喝酒,看到许一凡这幅表情,就开口问道:“你要把他带走?”

许一凡回过神,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不了,他留在这里比跟在我身边更安全。”

“嗯?”

对于许一凡这个决定,赵娣有些诧异。

许一凡缓缓地解释道:“父母在不远游,他爹不在了,爷爷也不在了,而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是需要承担很多东西的,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高官厚禄远没有一家人团团圆圆来的舒心,他在身边,家里的女眷还有个盼头,可若他也不在了,这家人的精神就会垮掉的。”

“你打算做些什么吗?”赵娣好奇的说道。

“他家里有几亩良田,足够他们一家人生活了,而私塾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让他去求学,这孩子很聪明,从文比习武要走的更远,西北这边死的人够多了,能征善战的武将从来不缺,可缺乏读书人,我希望西北这边也能多几个读书人,而他应该是其中之一,也必须是其中之一。”

“既然你想让他从文,那带他去中原书院求学,岂不是更好一些?”赵娣不解道。

许一凡却摇摇头,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他们也需要考虑被帮助之人的感受,以我现在的身份,别说带他去中原书院求学了,就是给他找几个大儒做先生,也不难,可这并不是帮他,而是害他,会让他承受更多的重担,同时也会让他感觉,我这是在施舍,是在可怜他,怜悯他,他不需要他人的可怜,西北人也不需要他人的可怜,我相信他能依靠自己的本事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

说到这儿,许一凡转过头,看向西凉山的方向,喃喃道:“只有真正吃过苦的人,才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东西。”

“若他没能走出这里呢?”赵娣追问道。

“没关系,这次从中原来了很多儒家弟子,建立了很多学塾,西北这片不毛之地,也有朗朗读书声,他不行,那么多西北孩子总会走出来几个的。”

听到许一凡这么说,赵娣点点头,然后看向许一凡,眼神复杂道:“你真的不是儒家弟子?”

“嗯?”

这一次轮到许一凡愣了愣。

赵娣见状,解释道:“只有儒家弟子才会这么做。”

许一凡闻言,却摇摇头,笑了笑,目光看向远方,没有说什么。

有些事儿,不一定是读书人才能做,也不是不是读书人就不能做,有些事儿,总需要有人去做,不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