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六百六十六章 休养生息

大炎不良人 第六百六十六章 休养生息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场宴席风波之后,康城再次变得寂静起来,这场犒劳三军的晚会,在持续了三天之后,也彻底结束,尽管将士们还是无法回家,需要镇守边关,可是军心和士气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和凝聚。

宫内的宦官在宣旨完毕之后,就先走一步,返回京都,而户部在分发完饷银和抚恤银之后,又对西北三洲的财政进行了核查和入档,又对十八城进行了一番勘察之后,也相继离去。

跟着户部一起离开的,还有刑部、吏部、兵部的官员,这场持续了近三年的大战,立功的将士不少,可在此期间犯错的官员也不少,在封赏之余,自然是对那些不作为,甚至叛离朝廷的官员进行革职查办,对待这些官员,自然是由刑部和兵部共同处理,因为其中有不少是武将,这些官员是需要押解入京,进行审判的。

刑部这次来,主要是针对这些犯错的官员的查办,其中以凉州和庭洲的官员为主,而吏部则是提前来对西北三洲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拉下马一批,也要擢升一批官员上去,这算是一场西北官场的大地震。

对于这些事情,许一凡并不感到意外,赏与罚往往都是同时进行的,赏罚分明是证明一个朝廷是否公正的体现。

西北三洲外加一个庭洲,四洲之地,除了西洲刺史封智鑫、沙洲刺史蒙楠保住了乌纱帽之外,凉州刺史改由李承政担任,庭洲刺史改由司马赞担任。

除了凉州和庭洲的刺史的职位换了人之外,还有大大小小近百人的官职都发生了变动,不过,大部分官员都是之前的官员,朝廷这次外放过来的官员,其实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余人,而且担任的都不是重要职位,这算是表明了朝廷对西北的态度。

在刑部、吏部、户部和兵部的人相继离开之后,六部当中只剩下礼部和工部的官员。

礼部留在此地,主要是负责在西凉山碑林的建造规格,还有就是碑林建成之后,主持祭奠一事,而辅助礼部的还有钦天监的官员。

六部当中,此次来的最多的,还是工部的人,来了一个左侍郎,三个主事,还有其他一些官员,另外,来的最多的还是大批能工巧匠,他们的职责有三个。

其一,负责西凉山碑林的建造,虽然西凉山碑林是镇西军这边牵头和负责的,可是,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工部正是专业人士;

其二,负责军备的修缮,还有康城在内的十八城的建造事宜,连番战争下来,康城已经被打的不成样子,现如今,十八座城池已经纳入大炎王朝的版图,该修复的地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防御工事的建;

其三,对西北三洲的农事、水利等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同时,也从言午堂学生那里学习更多先进的技巧,然后学以致用,在整个大炎王朝进行推广。

这三件事,无论哪件事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这些工部的官员,暂时是回不去了。

战争停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在此期间,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实施,如果是以往,想要尽快恢复西北的残局,需要从关内征集大量的徭役,而现在却不用。

在这场针对西域的战争当中,炎军最大的收获,除了拿下了十八座城池之外,就是获取了百余万的人口。

就这些人口,殷元魁他们这些武将,跟朝廷来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商议,做出几个决定。

第一,征兵,既然这些人纳入到大炎王朝,那自然就是大炎王朝的子民了,而大炎王朝的百姓是需要服兵役的,他们自然也不能例外。

此次征兵的力度很大,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青壮男子被征走,不过,征兵的时候,给的好处也很大,凡是入伍服兵役的家庭,朝廷会分一部分土地给他们,分发农具、种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他们的赋税,若是这些将士在战场上立功,或者战死,抚恤银比其他炎军要多一些。

如此一来,原本十分反对征兵,甚至是抗拒征兵的百姓,都在这种诱惑之下,选择入伍当兵,这在极大程度上补充了炎军的兵源。

不过,这些人比较才融入炎朝,所以新入伍的士卒,不可能在镇西军服役,而是送往了镇南军和镇北军当中,同时,又从这两军当中,抽调一部分老卒,进入镇西军,确保镇西军的战力不会过分的下滑。

第二,就是人口普及,这是许一凡提出来的,户部拍板的事情,这次纳入炎朝的百姓很多,普查人口一方面是清楚的知道详细的人口数量,方便管理,另一方则是趁机拔出西域混在其中的探子,虽然不可能把所有的探子都挖出来,可至少能挖出很大一批探子,确保他们不会趁机搞事情。

第三,分发土地,以前十八城是由数个王国统治的,而每个王国的规矩不同,制度也不同,土地拥有者也不同,而现在这些王国已经覆灭,那自然不可能再用原来的制度,十八城的土地很多,不可能任由其荒废下去,而耕种土地需要人口,恰好这些土地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只是再次进行划分而已,方便管理。

只要有了土地,有了赖以生存的地方,这些百姓就不可能造反,而只要百姓稳定,那西北的局势也就稳定下来了。

第四,修建集市,朝廷的财政,除了靠赋税之外,最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贸易进行的,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于国于民的好事,而集市的修建,就是为了将来做准备的。

不过,这件事暂时只是被提出来,想要开放集市,需要等到西北的诸多事宜都完成之后,还有就是这次西域跟大炎王朝的谈判结果,才能决定下来。

修建集市,展开贸易,也是许一凡提出来的,而在这件事上,户部方面是站在许一凡这边的,毕竟,搞钱这种事儿,没有人比户部的人更积极了,也因此,原本还处于对立面的双方,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关于集市这件事,夏承颜就提出,让许一凡把百货楼和四季楼也要开到这边来,而且其产生的利润,必须要留五成在这边。

对此,许一凡并没有反对,其实,在夏承颜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许一凡的百货楼和四季楼,已经来到这边了,正在选址建立商铺,只要等集市修建完毕,就可以开门营业了。

第五,联姻,朝廷鼓励这些新加入的人口,跟炎人通婚,而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同化,让其有归属感,顺便就是增加人口。

对于这件事,朝廷在派钦差卫队前来的时候,就特地强调过,因此,这个决定没有什么好商榷的,不过,执行起来可能有些难。

毕竟,双方在这片土地上,打生打死无数年,突然和好,成为一家人,接纳起来就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是通婚,不过,难是难了点儿,可也不是做不到。

在这些事情都确定下来之后,西北正式进入快速恢复时期。

-------------------------------------

时间就像塔撒哈沙漠的流沙,不知不觉就流逝过去,转眼之间,就到了十月下旬。

在这段时间,许一凡还是老样子,除了在康城闲逛之外,就是跟工部的工匠们待在一起,就各种防御工事的修建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此期间,言午堂的神机营,彻底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们在格物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想出了诸多好点子,这让很多工部的老人,都对这些平均年龄不到十八岁的少年们,刮目相看,在某些事情上,称呼这些孩子为先生也丝毫不为过。

神机营现如今的发展,已经大大超乎许一凡的想象,在很多事情上,许一凡也只能给些理论上的意见,而真正的实操方面,许一凡真的无能为力。

对此,许一凡不但不感到沮丧和丢人,反而觉得很欣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可若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那他们的力量就是惊人。

神机营的学生,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成长起来,假以时日,必定成为国之栋梁。

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工部开始挖人了,在看到很多很新鲜的格物手段之后,工部开始坐不住了,开始许以高官厚禄,目的就是让这些学生进入工部,为朝廷所用。

对于这件事,许一凡没有表态,而神机营的学生也曾找过许一凡,询问他的意见,许一凡给出的意见就是,若是想要长足的发展,在格物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进入工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工部是隶属于朝廷的,有朝廷支持,肯定比许一凡支持的力度和资源要大得多。

尽管,许一凡现在的资源也很多,可是跟一个有近千年底蕴的王朝比起来,还是太年轻了,也太稚嫩了。

只是,若是神机营的学生全都加入到工部,于他们而言,这是好事儿,可对于许一凡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毕竟,一旦这些孩子进入朝堂,就是朝堂中人,需要遵守朝堂上的规矩,能给许一凡带来的助力不大。

另外,现如今,神机营表现出来的超强的格物能力,肯定会被朝廷重视,可是,一旦朝廷完全掌握了这些技巧,朝廷是否还会善待他们,甚至这些技巧还能否出现在民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暂时都不算什么,因为很多格物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许一凡亲自传授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可能轻易掌握的,越是那些老工匠,接受起来越是困难,而这也是为何神机营的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很小的缘故。

在得到许一凡的默许之后,有不少神机营的学生选择进入工部,这一举措,顿时让工部欣喜若狂,而工部的左侍郎鲁光霁看向许一凡的眼神,越来越和善了,他现在看许一凡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当然,神机营最核心的学生,并没有加入工部,不过,这已经让工部很是欣喜了。

除了这件事儿之外,工部的很多工匠,都拜这些孩子为师,虽然这些孩子自己不承认,可这些工匠们却始终坚持着,于是,在很多时候,就能看到非常滑稽而有趣的一幕,一个个老头子跟在一个还未而立的孩子后面,屁颠屁颠的问东问西,那态度之诚恳,之谦卑,让人忍不住想笑。

然而,许一凡却觉得,这些工匠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在意的不是名字,不是名声,不是官职,更不是权利,而是格物这项技术,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想要走的更远,不发展,不进取是不可能的,落后就要挨打,许一凡很清楚这句话的分量,而想要发展,这些技术人才往往比那些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更重要。

在六部的官员当中,对待许一凡最好的有两个,一个是兵部,一个就是工部,兵部看好并看重许一凡,答案显而易见,而工部之所以跟许一凡亲近,是因为他们看的出来,相对于兵权,政权,许一凡更重视技术,而且比工部官员本身还要重视,还要尊敬,这怎能不然工部的人心生好感呢。

跟许一凡不对付的,除了户部之外,就是礼部,而礼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许一凡在来康城之后,做了很多僭越权限的事情,对于格外重视礼仪的礼部官员而言,许一凡这些举动,都不能用以下犯上来形容了。

至于说吏部和刑部,双方的关系不远不近,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

在这段时间,殷元魁他们比以前更忙碌了,不过,作为武将,殷元魁也好,秦之豹也罢,都不会轻易插手当地的政权,他们主要的职责,还是练兵备战。

西北三洲的政务,都有各州的刺史全权处理,在其位,谋其政,现在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现如今,整个朝廷的目光基本上都放在了西北这边,若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做不好事情的话,那丢了就不是乌纱帽那么简单了,掉脑袋那是肯定的事情,有着这种压力在身,他们想偷懒都不敢。

西北的政务,许一凡不曾插手,哪怕是跟许一凡相熟的李承政和封智鑫,前来寻找许一凡,许一凡都不跟他们谈论这些事情,如果是喝酒,许一凡欢迎,若是谈论这些政务上的事情,那就免了。

虽然如此,可许一凡还是给出了不少意见,当然,这些都是许一凡在酒桌上的无心之言,可李承政和封智鑫却记在心里,在回去反复斟酌思索一番之后,觉得这些言语十分的有道理。

对于封智鑫几人的才能,许一凡是很清楚的,反而是对李承政担任凉州刺史这件事,让许一凡很是诧异。

其一,李承政怎么说也是皇室成员,按照祖制,他是不能担任这种宛如封疆大吏的职位的,哪怕他有偌大的军功在身;

其二,凉州是燕王李刚的封地,二人都是皇室成员,炎武帝把李承政放在凉州刺史的位置上,难道就不怕这二人合谋,将来起兵造反吗?

其三,许一凡发现他小觑李承政这个人了,之前,他觉得此人在治军方面,很有能力,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此人在治理一方百姓方面,也极其的有能。

李承政上任的时候,除了从军中带走了炎武帝给他的亲卫之外,也只带了两个仆从而已,就那么光溜溜的去上任了,而上任之后,他并没有直接给众人来个下马威,而是直接让他们做事儿。

李承政对待这些官员,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拿本事说话,谁有能力做事,谁就能上来,而不想做事,不愿做事儿,甚至是干脆不做事儿的人,不是被其就地罢免,就是被其扫地出门。

除了以这种手段整治凉州官场之外,他还贴出告示,从民间选取人才,委以重任,而这样做的效果极好,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凉州毫无根基的李承政,身边迅速聚集了一大批人马,这使得原本糜烂而动荡的凉州,很快得到的恢复。

当然,李承政除了这些比较温和的手段之外,其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还有随之而来的铁血手腕,也在这段时间里,展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李承政虽然出身皇室,可也不是什么纨绔草包,想必炎武帝让其担任凉州刺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这样,在众人都要事情做的时候,许一凡却显得格外的无聊,不过,他的这种悠闲的小日子,也随着一支从西域来的队伍的到来宣布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