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六百六十四章 染血的规则

大炎不良人 第六百六十四章 染血的规则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觉得夏承颜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一番长久的沉默之后,许一凡突然问道。

慎武闻言,以为许一凡是担心他方才在宴席之上的举动,惹恼了这位侍郎大人,想知道一些关于此人的背景,就连忙说道:“此人是前任宰相陈康安的女婿......”

然而,慎武才开了个头,许一凡就摇摇头,打断道:“我问的不是这些,我问的是,你是怎么看待夏承颜这个人的。”

对于夏承颜的身份背景,许一凡了解的一清二楚,别忘了,天骄五营在许一凡的这些年的打造之下,已经开始遍地开花,有着一套独属于他自己的情报网,对于这些朝中大臣,更是了若指掌。

前任宰相陈康安,是先帝晚期时候的老人了,此人是寒门出身,从一个偏僻小镇,一步步走出来,凭借着真才实学做到宰相这个位置的。

寒门并非无贵子,只是,真正能爬起来的少之又少,而陈康安就是其中一个,此人能力很强,才华学识更是无需多说,做事儿也稳健妥当,口碑也极好,在前前任宰相辞官归隐之后,他就被推荐上来,获得了大部分朝臣的认可,成为了宰相。

夏承颜其实不是什么豪门子弟,也是贫寒出身,而且他出身于西北三洲的西洲,在其年少时,偶遇了还不是宰相的陈康安,被其看中,然后带回京城,收为义子,进行抚养。

有了陈康安的悉心培养,夏承颜的起点是很高的,在经历了童试、乡试之后,正式参与科举,并且夺得了三甲之一,在其金榜题名之际,陈康安更是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了夏承颜。

按理说,夏承颜有了这位老丈人的悉心扶持,仕途应该是一片光明才对,可事实却是,陈康安在担任宰相没几年,就因为一起大案而被下了昭狱,还不等审判,已经年迈的陈康安就病死在昭狱之中。

那场大案牵扯很广,波及很多,尤其是跟陈康安走的近的官员,不是罢官,就是入狱,能幸存下来的,也在第一时间跟陈康安划清了界线,而徐肱也是在陈康安被罢官下狱之后,才走向舞台的。

老丈人出了事儿,按理说,既是义子,又是女婿的夏承颜的下场也会很惨才对,可是并没有。

夏承颜在夺得三甲之后,就被派往兰州为官,虽然官职只是兰州下面一个县的县令,可此地却是陈康安的故乡,由此可见,陈康安是何其看重夏承颜。

夏承颜在担任县令的那两年,确实做了不少实事,获取了不小的政绩,除了他本身才能出众之外,也得益于老丈人的暗中扶持。

可是,在陈康安还未曾出事之前,夏承颜不知道从哪儿得到了消息,老丈人要出事儿,如果是其他人,都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通知陈康安,然而夏承颜并没有这么做,他先是把陈康安家族的几个子侄给抓捕起来,严刑拷问。

当然,这几个人也不是啥好人,都是一些地痞无赖,仗着跟陈康安有关系,是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而当地的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夏承颜刚到此地的时候,自然也知晓这些事情,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到,可是,在知晓老丈人即将出事儿之后,夏承颜直接把陈康安在当地的势力连根拔起。

拔除陈康安在当地的势力之后,夏承颜更是直接修书一封,送往京城,这封信不是给老丈人的,而是给他才娶进门没多久的妻子的,那是一封休书。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个才刚刚踏入仕途的年轻人,就敢休妻,这简直就是过河拆桥,而当时在京城,有不少人对其展开了口诛笔伐,不过,当时夏承颜不在京城,自然听不到这些言语。

就在众人对夏承颜如此卑劣行径,而进行口诛笔伐之际,京城平地响惊雷,陈康安出事儿了,那场动荡来的十分的突然,毫无征兆可言,导致很多人都不明所以,就丢了乌纱帽和项上人头。

在陈康安出事儿之后,情况尚未明朗之际,夏承颜再次修书一封,送往朝堂,而这封信的内容,只有一个主题,弹劾陈康安,在信中夏承颜列举了陈康安十余条罪状,其中之一就是其家中弟子,在其故土横行无忌之事。

这封弹劾信可把当时的很多官员都给看呆了,他们看待夏承颜的目光都变得格外复杂起来,都是自家人,你不说在其大厦将倾之际,伸出援手,还趁机落井下石,丝毫不讲武德,太不地道了。

不过,当时朝堂上乱的很,没有几个人真正在意过这份弹劾信,能够站在金銮殿的朝臣们,都不是傻子,肯定不会觉得,就夏承颜说的那些罪状,可以扳倒一个宰相,这背后肯定有其他的隐秘。

然而,陈康安倒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还没来得及挖出来,陈康安就病死在昭狱当中,而很多跟着其一起进入昭狱的官员,或者自-杀,或者意外暴毙,而这件事也随着陈康安的死亡,告一段落,朝堂之上再次洗牌。

作为在这件事当中,出力不小的夏承颜并没有因此受到重用,反而是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来年,而在这期间,夏承颜是兢兢业业的为官,而至于他的原配妻子,并没有被休掉,而是被送往了夏承颜身边。

对于当年那场变故,知道真相的人少之又少,据说陈康安是参与到了皇子的夺嫡当中,也有人说是他参与了到了先帝立储的这件事当中,至于真相如何,无人知晓,因为当初负责这件事的,不是刑部,也不是大理寺,而是不良人。

在陈康安倒下,徐肱上位之后,夏承颜这个人就被京城的人给遗忘了,直到先帝暴毙,炎武帝登基,过了十余年,已经从县令做到知府的夏承颜,在几年前,突然被召回京城,而且回京之后,直接担任了户部左侍郎。

直到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慢慢回过味来,原来夏承颜是陛下的人,然而,夏承颜到底是不是陛下的人呢?这个问题,没有人去深究,也没人敢深究。

夏承颜一飞冲天之后,他的脾气秉性就暴露出来,此人贪财好色,为人十分的圆滑,据说此人在担任县令和知府的那些年,就敛财无数,而他在抵达京城为官之后,朝中有不少大臣都收过他的礼,而且还是重礼,虽然很多大臣不耻与之为伍,可还是有不少人,甘愿跟其走到一起,毕竟,银子这东西,谁都喜欢。

因为夏承颜疑似是炎武帝的人,因此,夏承颜虽然是户部的侍郎,可是,他在户部的地位和权利,并不比户部尚书小多少,而知晓夏承颜身份的人,大多数只知道他是前任宰相陈康安的义子和女婿,并不知晓此人出身西北西洲的一个镇子。

夏承颜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当然知道,在他还没有为官之前,就曾多次回过西洲,可是,自从他为官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西洲,别说西洲了,就连玉门关他都不曾去过。

按理说,作为从西洲走出去的夏承颜,应该对西北有很大的倾斜和偏爱才对,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每当西北三洲需要朝廷拨款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阻拦的就是此人,而且是不遗余力的阻拦,至于其中缘由,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对于西洲的百姓,包括夏承颜的亲生父母来说,他们都不认夏承颜,而且是非常痛恨此人的,哪怕这次夏承颜跟着钦差大队回到西北,他也不曾回家乡看看。

慎武对于这些事情,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不过,他毕竟是长安人,对于官场的那些事儿,还是知晓不少的,可在听完许一凡的询问之后,慎武想了想,才开口。

“为人圆滑,做事儿不择手段,贪财好色,典型的贪官,奸臣,毫无底线。”

对于慎武的这番平价,很中肯,也是事实,然而,许一凡却问道:“那你觉得,朝廷知道此人是贪官奸臣吗?”

“应该知道吧?”

慎武试探性的说道,不过,当他看到许一凡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之后,立即改口道:“肯定知道。”

许一凡点点头,又问道:“那既然朝廷知道,为何还要用这样的人呢?而且给予他如此大的权利呢?”

“这......官官相护?”慎武猜测道。

许一凡却摇摇头,说道:“你又陷入了之前的怪圈当中,自古以来,朝廷上忠臣、奸臣、能臣、贤臣、良臣、铮臣、佞臣、亲臣、近臣、宠臣、权臣、弄臣、幸臣很多,其中我们常说的有忠臣,奸臣和权臣,他们所行所作之事儿,大多都是为了朝廷,只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你是江湖人,可能觉得只要把那些奸臣、权臣、佞臣给铲除干净就可以了。”

“难道不是这样吗?不该这样吗?”慎武问道。

许一凡再次摇摇头,说道:“水至清则无鱼,若是把这些奸臣权臣都给打杀干净了,那满朝上下就剩下了忠臣,新的动-乱也会因此产生,忠臣很可敬,却又很可恨,历史上因为忠臣的一意孤行,好像办坏事儿的例子还少吗?”

“作为一个掌权者,他需要忠臣,可也不能全是忠臣,因为忠臣太多,都会忙着表忠心,只是为了忠而忠,却无人去做事儿,而反观那些权臣和奸臣,他们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贪恋权利,比如像夏承颜那样贪财好色等等,但是,你不可否认,这些人也是在做事儿,而且做的还是实事。”

“很多事情,忠臣做不到,可权臣却能做到,有些事情良臣做不到,可奸臣能做到,当朝廷,或者说陛下需要有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忠臣会好像办坏事,良臣可能会不做事儿,而像奸臣却可以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如果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话,终究还是这些权臣奸臣更胜一筹,至少他们在做事儿。”

慎武听到这了,眼神古怪的看着许一凡,他感觉许一凡似乎在帮这些奸臣权臣说话呢。

许一凡没有注意到慎武的眼神,继续说道:“朝中不能全是忠臣,也不能全是奸臣,忠臣太多,无人做事儿,朝廷无法运转,甚至会危及到皇位,奸臣太多会误国误民,社稷不宁,可若是这几种人都存在,你会发现,一个朝廷反而能够正常运行。”

“夏承颜固然贪财好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若你去翻翻此人的履历,你就会发现,自他为官开始,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不曾办错一件事,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话,此人觉得能称之为能臣,当一个人的能力突出的时候,他身上的缺点就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朝廷需要这样的人。”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慎武闻言,忍不住皱起眉头。

许一凡见状,笑了笑,说道:“对于一个掌权者,一个统治者而言,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是关键,为何历朝历代奸臣往往都被帝王喜爱,不是因为他们多么的谄媚,多么会阿谀奉承,而是因为当统治者需要他们做事儿的时候,他们能百分百做成做好这件事,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完成这件事儿,如果换做是你,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人?”

慎武无言以对。

又是一番沉默之后,许一凡看着慎武,笑着问道:“你真的以为,夏承颜今日之举,是专门来针对我的?”

“难道不是吗?”慎武反问道。

许一凡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此人今日之举,确实是针对我的,可也不完全是针对我的。”

“什么意思?”

“西北大捷,功劳很多,悬赏自然必不可少,可你想过没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三年,看似是镇西军再跟西域作战,其实是朝廷在支撑着的,若是没有朝廷的支持,你当真以为单单依靠西北三洲就能做到?”

“这近三年的战争,炎朝至少消耗了二十年的国力,国库现如今已经不充裕了,我估计,现在的户部也很难熬,因为不单单镇西军在作战,镇北军,镇南军,还有秦惠的军队,都在作战,而打仗打的就是银钱,单单一个西北就消耗了二十年的赋税财力,那其他地方呢?”

“国库空虚,可西北又大捷,朝廷是需要拿出很大一笔银子出来的以慰军心,可这笔银子从哪来?让那些忠臣掏钱?还是让那些铮臣掏钱?亦或者让陛下从他的小金库掏钱?”

“不可能的事情,这笔钱还是需要靠夏承颜这样的人来弄,你应该也听说了,在西北大捷前夕,朝廷杀了不少人,抄了不少人的家,而在大战之后,这种行为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的频繁起来,杀人不是目的,抄家也不是目的,没收家产才是目的,你以为现在将士们拿的这些钱是从哪来的?这些钱就是这么来的。”

“朝廷养着贪官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些人在疯狂捞银子的时候,百姓骂的都是他们,而当朝廷需要钱的是,随便抓几个贪官杀了,这钱不就来了?”

“你想过没有,这些人为何敢如此捞钱,捞这么多钱做什么,如果没有陛下的允许,他们怎么可能敢这么明目张胆呢?”

慎武听到这儿,彻底的傻眼了,也彻底的被震惊了。

过了好一会儿,慎武看着许一凡,问道:“那按照公子你这么说,夏承颜之前那么做,全都是......”

许一凡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夏承颜这么做,肯定不是陛下授意的,而是他自己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户部是真的没钱了,不然,就算再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索要钱财。”

“既然如此,那公子为何还要阻拦?”慎武又不解的问道。

许一凡苦笑道:“西北太苦了,这次死了这么多人,如果再在饷银一项上进行克扣,会引起将士们不满的,而且你以为,即便夏承颜不索要,那些武将们就会如数发放吗?”

“公子的意思是......”

说到这儿,慎武一脸诧异的看向许一凡,似乎是想明白什么了。

许一凡点点头,说道:“你想的没错,我之所以这么强势,除了是反击的夏承颜的针对,最重要的是在告诫那些武将,我许一凡敢跟朝廷三品大员作对,也敢跟他们作对,夏承颜尚且拿不到好处,他们这些武将也该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我就是要告诉他们,这笔银子谁都别想动,谁动就剁谁的手。”

“前几天,那几个被诛杀的武将,不是因为他们杀良冒功,而是因为......”

慎武看向许一凡,并没有把话说完,而许一凡则点点头,说道:“他们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全军的武将,都以为打了胜仗,就可以升官发财了,哼!想的挺美。”

“没有鲜血浸染的规则,是不足以震慑人心的。”许一凡最后幽幽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