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家书、晚会

大炎不良人 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家书、晚会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细数天边的云朵,细数门前的落叶,聚也依依,散也依依。聚散离合是人生的小插曲,每个人都会经历,而经历过太多的分离,许一凡并不是很悲伤,或许是生活的磨难麻木了敏感的神经,天边的太阳灿烂了痛苦的内心,美好的希冀冲淡了忧伤的眼神,一生孤苦,半世飘零,别离如山中的花草般司空见惯。

有聚终有散,人生就是一场场折柳,岁月长河里,仿佛存在着一座座杨柳依依的渡口,,每一段光阴逆旅当中,会有人离船而去,又有人登船作伴,然后在下一个渡口又有新的聚散离别。

书上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书上还说,人生何处不相逢,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不期而遇,若是离别还能相逢,那最好不过,若是不能相逢,那也无妨,放在心底也挺好。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沫汐走了,回到了她的故乡南唐,她走的十分的风轻云淡,也走的十分潇潇洒洒,就像她来时那般,圣女不愧是圣女,看待聚散离别也是那般的淡然。

古沫汐的离去,许一凡并没有去送行,古沫汐也无需他送行。

一句我想回家了,让许一凡久久无言,古沫汐固然是南唐的圣女,纵然她是南唐年轻一辈当中的杰出天才,可她毕竟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也有属于她的喜怒哀乐。

很多人都有家,古沫汐的家在南夷,秦之豹的家在西北,慎武的家在长安,可许一凡呢?他的家又在哪里呢?

安民镇?还是东海城?亦或者是他即将要去的长安?

都不是,许一凡的家在另一个世界,他也想回家,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话,当初的他,应该不会去当什么雇佣兵,也不会疯狂的作死,可人生没有如果,既然来到了这里,他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安然!

许一凡跟南唐,或者说南夷的关系,十分的微妙,在许一凡落脚东海城的时候,身边最先出现的人,并且陪着他一路成长起来的人,就是来自南夷唐门的唐青竹。

如果在那个时候,唐青竹说要带许一凡去南夷的话,他很可能会跟着唐青竹离开,可是,唐青竹没有,当许一凡在东海城站稳脚跟,并且名声鹊起的时候,唐青竹也不曾说过类似的话,可能这个女人心中知道,许一凡不属于南夷,也不可能归顺南夷。

当古沫汐带着满腹的好奇,来到中原,找到许一凡的时候,想要招揽他去南唐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在古沫汐离开之后,许一凡就在想,若是他当初跟着唐青竹去了南夷,一切会不会都不一样,不经商,不统兵,而是进入唐门,开始修行,从此成为一个世外之人,或许有一天,学有所成,提剑下山走江湖,成为一名放荡不羁的剑客。

当然,许一凡也只是想想而已,当初没有走,现在也不可能离开。

站在城头之上,远眺西方,心中却在想着古沫汐临走前跟他的约定。

“许一凡。”

“嗯?”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我会去南夷的。”

“希望你到时候不是以敌人的身份来。”

“最好不是敌人。”

“若是有一天,你我终要站在对立面呢?”

“那我先请你涮一次火锅。”

“那我请你喝一壶我们南夷的美酒。”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古沫汐就这样离开了,对于古沫汐,许一凡很欣赏她,也很羡慕她,还有些喜欢她,当然,这种喜欢跟男女之情无关,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就像古沫汐看到好吃的那种喜欢,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沫汐确实是一个很出彩的女子。

当古沫汐离开的时候,许一凡就在想,不知道以后谁家儿郎能有幸娶到她。

巫蛊教圣女,古沫汐给许一凡的感觉,并不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女,她跟普通少女没有什么区别,古灵精怪,贪吃,嗜睡,有时候会无理取闹,很幼稚,却也很真实,许一凡希望古沫汐能够一直保持着这份真实。

相对于许一凡的多愁善感,古沫汐的离开,让炎朝这边的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对于南夷,中原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亦或者寻常百姓,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同时,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感。

巫蛊之术,被传的神乎其神,异常的邪乎,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在跟西域联军作战的时候,古沫汐展现出来的手段,不但让西域畏如蛇蝎,就连炎军这边也是头皮发麻。

除了那些宛如汪洋大海一般的野兽军团之外,在战争的中后期,战场上出现了一支丧尸军队,这是一支死人军队,他们都是敌我双方战死的将士,却奇迹般的‘复活’了,再次展开冲锋,而他们的复活,正是古沫汐这些南夷人的手段,巫蛊之术,这这一刻清晰的展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

幸亏古沫汐是盟友,也万幸她是盟友,这让很多不曾去过南方的将士,开始由衷的敬佩镇南大将军武英叡,一个能够跟死人作战的军队,那得需要多大的韧劲啊。

在古沫汐离开之后,韩德厚等人也相继离开康城,他们将奔赴下一战场。

自从圣旨下达之后,康城每天都有人来,每天都有人走,来来走走,聚聚散散,好不热闹,相对于文人的伤春悲秋,这些粗糙的汉子,对于离别一事看的很淡,离别之际,无非就是找一群相熟且关系好的袍泽,花天酒地一番,不管是曾经的上级,还是昔日的下属,亦或者是曾经的袍泽,都在这一场场酒席当中,一醉方休,最终醉卧美人膝,然后各奔东西。

这一次相聚之后,不知道下一次的相聚又在何时,而同席而坐的人,又有几人还能坐在一起,同饮杯中酒?

在这些日子,许一凡参加了不少宴席,每天都是醉醺醺的状态,反正他现在是无事一身轻,军中无论大小的事情,都无需他去操心,也无需他去插手,都有专门的人去负责,而他只要耐心的等待就好。

在一连串的离别宴之后,康城终于恢复到了往日的宁静,许一凡依旧是每天在康城四处晃荡,之前相熟的一些人,除了个别人,大部分人都相继离开,而留下来的人,每天也异常的忙碌。

比如殷元魁和秦之豹,他们不但要忙着处理镇西军的军政要事,还要应付那些从京城而来的官员,一场场筹光交错的宴席,一次次勾心斗角的谈话,还有一回回上不得台面的博弈,都在这段时间,不断的上演着。

每个人都很忙,没有时间去搭理许一凡,而许一凡也乐得清闲,不过,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常常混迹在各大底层军营当中,趁着他们休息的时候,拉着他们在那说书,讲故事,顺便再聊聊风月场合的艳事,同时,许一凡也从那些老卒,尤其是经历过多场大战依旧活下来的老卒身上,学到了不少保命的本事。

相对于那些混迹在中高层的将领而言,许一凡这算是很亲民了。

除了聊天打屁吹牛逼之外,许一凡还做了一件小事儿,当然,看似是一件小事儿,其实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情,尤其是对这些将士而言。

写家书!

许一凡写的一手好字,这在他跟着孙瞎子坑蒙拐骗的时候,就已经展现过,不过,这个技能自从他去了东海城之后,就很少用到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许一凡都是靠嘴,还有靠手中的刀说话。

现如今,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帮着这些在万军从中活下来的将士,写几封家书也算是给自己找点事儿做。

雨中鹊语梧桐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

莫道西凉悲木叶,不闻摇落更堪愁。

在许一凡开了这个头之后,很快就有无数读书人,主动跟着代写家书,不过,相对于读书人写家书的咬文嚼字,斟酌用词,许一凡代写的家书,就通俗易懂的多,完全就是用大白话写的。

倒不是许一凡偷懒,而是在他看来,除了那些少数读过书的将士,大部分将士其实都是寒苦出身,能认得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写那些文绉绉的诗词,若是读得起书,谁还愿意参军啊,与其在这儿掉书袋,还不如直接用大白话,写些众人都看得懂,也听得懂的话。

一封家书的文字不多,可字字都弥足珍贵,对于这些将士而言,自己参军入伍,一切安好,还立下军功,得到了晋升,本身就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而对于那些远在家乡的亲人而言,他们只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兄弟、父亲、丈夫还活着,那比什么都重要。

家书从开始写,就一直不曾停过,有给活人写的,也有给那些死去的将士亲人写的,写书之人未曾落泪,反而是那些在战场面对强敌,流血不流泪的大炎儿郎,却在这一刻泪如雨下。

为了让这些家书能够迅速送往各处,在许一凡的提议下,殷元魁的命令下,秦之豹和西北三洲官员的大力支持下,一条崭新的家书驿站,迅速的从康城建立起来,每天从康城送出去的家书,数以万计。

在那之后的很多天之后,又有无数家书捎带回来。

家书依旧是家书,纸张不多,文字也不多,内容更是苍白无力,甚至显得有些啰嗦和无趣,可对于这些征战良久的将士而言,没有什么比这封家书更弥足珍贵的东西了。

父母健在,妻儿安好,邻里和睦,田地的收成不错,那就是顶好的事情了,这也让这些将士打心底的觉得,他们在外浴血奋战,打生打死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家书都能送到,也不是所有的家书都有回音,也不是所有的家书带来的消息都是让人喜极而泣的,可即便如此,那股浓浓的喜悦之情,还是在全军蔓延开来。

这些将士不曾知道的是,那条崭新的驿站,几乎是在数日之内,拔地而起的,他们也不曾知道,传送家书的,是曾经镇西军的老卒,他们更不曾得知的是,为了这些家书的顺利送达,一路下去死了多少人,罢了多少官,耗费了多少银钱。

不是每一个为官之人都是有良心的,也不是每一个为官之人都是贪婪的,清官难做,贪官也难做。

待到写家书逐渐告一段落的时候,在殷元魁、秦之豹,还有京城来的数位大员的牵动之下,康城举办了一次庆功晚会。

这次晚会持续三天,虽然举办晚会的日子不是任何一个节日,可却让全体将士,都难得的放松下来。

晚会很热闹,菜肴异常的丰富,除了西北当地的特色菜之外,还有关内各地的名菜,当然,这些所谓的名菜,都是大众菜,不可能跟许一凡四季楼的满汉全席相提并论,无论其品相,其用材,其做法,都无法比拟,可做菜的都是从各地而来的厨子,虽然未见亲人,也不知何时才能返乡,可能在这他乡之地,吃到家乡菜,还是十分难得的。

除了基本上汇集了整个中原的菜肴之外,晚会的节目也很多,表演杂耍的,说书的,唱曲儿的,在这里都有,都能看到。

许一凡在整个晚会表现的很低调,其座位并没有在殷元魁他们一座,而是选择在距离主桌有一定距离的桌子坐下,陪坐的除了西征军的老熟人之外,剩余的不是有一面之缘的将领,就是京城来的官员。

宴席之上,许一凡的话语不多,大多都是别人主动询问,他才会开口一二,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着,他没有可以拉拢谁,也没有刻意疏远谁,对谁都是一样的,这使得他们这一桌的气氛,略显尴尬和诡异,不过,大体上来说,还算是不错的。

宴席逐渐进入高-潮之后,主桌那边有人站起身,提着酒壶走向了许一凡这一桌。

那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严格来说,是一个老人了,此人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五十来岁的人了,却看着像四十不到的人,一看其平时就注重保养。

“听闻许参将文采了得,恰逢此等盛会,许参将可否赋诗一首?”男人走到许一凡面前,昂着头俯视着许一凡说道。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左侍郎夏承颜,官拜正三品,绝对是朝中要员,此次来西北,负责给将士们分发饷银和抚恤银的就是此人。

在夏承颜走过来的时候,殷元魁他们那一桌的人也跟着起身,走了过来,而许一凡他们这一桌的人,在看到夏承颜之后,纷纷站起身,连忙行礼,嘴里喊道夏大人,或者夏侍郎。

许一凡正在看一个胸口碎大石的表演,听到夏承颜的声音之后,就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满脸横肉,却一脸笑容的夏承颜,眉头下意识的皱了皱,然后也跟着站起身,抱拳道:“末将见过夏大人。”

“许参将年轻有为,不必拘礼。”

面对许一凡的行礼,夏承颜嘴上说着不必拘礼,可也是在许一凡行礼完毕之后,才伸出手托住许一凡的胳膊,官帽子大,官威也很大啊。

“许参将的那本.......”

夏承颜刚想说许一凡写的那本《红楼梦》,可话到嘴边,却想不起名字来,不知道是真的想不起来,还是故意想不起来的。

“红楼梦!”

见夏承颜想不起来,身旁立即有人小声提醒道,而夏承颜也跟着说道:“对,就是《红楼梦》,本官可是熟悉的很啊,写的极好,极有文采,我大炎王朝能有许参将这样的文人,实乃我大炎之幸啊。”

说到这儿,夏承颜转过头,看向其他人,笑问道:“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是,是!”

“大人所言极是。”

“许参将实乃大才也!”

“.......”

伴随着夏承颜的开口,其他人闻言之后,连忙附和起来,一时间,马屁如潮,拍的许一凡心中一阵的烦闷。

“夏大人过誉了,只是一本劣作而已,担不起夏大人如此赞誉。”面对犹如滔滔江水一般的恭维,许一凡面不改色的说道。

“哎,许参将不比自谦,好就是好,许参将大才,是我等的楷模啊,我们这些人应当向许参将讨教一二才对。”

闻听此言,许一凡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就在他想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就听到夏承颜继续说道:“许参将既然能写的红楼这般好书,想必对诗词歌赋也不陌生,不如借此机会,向我等展现一二。”

“这......”

听到夏承颜这么说,许一凡微皱的眉头,又皱紧了几分。

“莫非许参将不愿与我等交流?”夏承颜似笑非笑的看着许一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