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六百五十五章 急流勇退

大炎不良人 第六百五十五章 急流勇退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战乱时期,许一凡麾下的这些军团,是很大的助力,西征军需要他们,炎军也需要他们,可现在大战停歇了,这些军团在战场表现的越是勇猛,越是耀眼,其受到的关注就越多,从而引来多方的关注。

现在,殷元魁和李承政他们这些高层将领没有出手,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只是现在大战初歇,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处理,顾不过来而已,而其他人则不同。

威逼也好,利诱也罢,趁着这些军团伤亡惨重,又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趁机将他们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一大助力,若是等到他们恢复和成长起来,再想得到他们,就需要极大的代价。

除了炎军当中的这些将领和他们背后的势力之外,随着捷报送往长安,这三支军队不可能不被朝廷注意到,一介布衣豢养军队做什么,你想干嘛,难道是想造反吗?

当然,这个时候,谋逆的罪名肯定不会扣下来,但是,肯定会有人拿这件事说事儿。

封赏肯定会有,而且许一凡预计,朝廷肯定会大大的封赏这三支军队,让其成为众矢之的,这样一来,肯定会引起其他武将和军队的不满,而在封赏之后,朝廷肯定会趁机把这三支军队编入到炎军当中,然后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从许一凡手中拿走这些军团。

许一凡会给吗?可能给吗?愿意给吗?

当然不会给,也不可能给,更不愿意给,然而,现在的许一凡已经是庙堂中人,他想不想,愿不愿意已经不是他说了算,当朝廷以大义,以国法压下来之后,许一凡除了屈服还能怎么样?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也有可能,朝廷会淡化这三支军队的存在,而是选择其他更委婉,更柔和,更隐蔽的手段,想办法从许一凡手里拿走这三支军团,如果朝廷采取这种办法的话,那许一凡不给也得给。

既然如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趁着战乱尚未平息,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达之前,提前把这三支军队撤走,然后让其消失,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就这三支军队而言,侠义军可能会很委屈,因为侠义军之所以时隔十余年,再次汇集成军,就是想恢复侠义军的番号,而这次西北大战,侠义军再次证明了他们,重新获得番号,是指日可待,铁板钉钉的事情,而这个时候,许一凡让他们离开,难道就不怕侠义军的将士寒心吗?

许一凡当然怕,可他也不怕,相对于其他两支军团而言,侠义军可是曾经跟朝廷打过交道,而且是很深的那种,朝廷是什么尿性,他们比谁都清楚,在许一凡没有彻底在朝堂站稳脚跟之前,侠义军恢复番号,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即便朝廷给侠义军恢复了番号,那统领侠义军的还会是许一凡吗?

当然不会,就算炎武帝愿意,其他人也不愿意,现在西北的战事是告一段落了,可北蛮那边呢,南唐那边呢?

朝廷既然恢复了你侠义军的番号,那作为回报,你们是不是应该为朝廷做些什么,在证明一下自己呢,比如去北蛮,跟北蛮军干一架,或者去南夷,跟南唐军干一架。

而一旦侠义军再次置身战场,不管是面对北蛮也好,还是南唐也罢,都会遭到刻意针对的,如此一来,侠义军的伤亡肯定会很惨重,几番大战下来,这支才恢复编制和番号的侠义军,还能剩下几个,很难说。

更何况,不单单只有大炎有侠义军,在侠义军被缔造出来之后,在其沉寂的这些年,北蛮、西域、南唐可都有样学样,缔造出属于他们的侠义军,比如这次跟西域的作战当中,那些苦行僧军团,不就是西域版的侠义军吗?

因此,许一凡在这个时候把三支军队撤走,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不管这三支军队,是回到东海城,还是去往其他的地方,朝廷暂时都得不到他们,而其他人就更别想了。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许一凡之所以把他们撤走,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考量。

西北大捷,这是普国同庆的大好事儿,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许一凡肯定会一跃成名,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可危机也在这个浮现出来。

首先,许一凡在来到康城之后,做的事情太多了,其风头已经盖过了所有人,包括三军统帅殷元魁。

解决瘟疫,杀死叛将申屠侯,平叛许凯歌,深入敌后,收服石族和马族,更是在丹赛之战,取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光说都要说半天,而对应的功劳有多大,可想而知。

从一介布衣,商贾之人,一跃成为朝廷栋梁,其风头更是盖过了殷元魁这位大将军,你让其他人怎么看许一凡?

羡慕嫉妒恨是肯定有的,许一凡在接受世人敬仰和敬佩之际,杀机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从李嗣源出现在东海城,揭穿许一凡身份的那一刻起,许一凡就已经被人针对了,而在他来到康城的路上,更是遭遇了伏击,北宛城一战,更是差点弄死许一凡,这背后难道仅仅是一个藩王之子,一个西征军副将能制造出来的事情吗?

显然不是,在许一凡还未曾为朝廷立下大功劳之前,就已经被人如此针对了,那现如今立下大功的许一凡,又会被人如何针对呢?

许一凡为炎军,为朝廷做了这么多,难道真的一点追求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许一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即将得到什么,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谨慎,撤走三支军团,让其消失在众人的视线当中,不过是许一凡给自己留下的一张保命符,也是他未来的政治资本,有这三支军队在,许一凡至少可以保证自己没有性命之忧,许一凡可是很怕死的。

“你回来也有些时日了,大战的诸多善后事宜,也都做的七七八八了,你是不是也该露露面了?”文星辰笑着说道。

许一凡抬起头,翻了个白眼,含糊不清的说道:“文叔,你是嫌我还不够出名,还不够耀眼吗?”

文星辰闻言,微微一笑,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对于许一凡现在的这种做派,文星辰是很赞同和认可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许一凡之前做的事情太多了,也做的太好了,功劳太大了,他的存在本身就让其他将领很有压力,尤其是殷元魁和李承政他们。

这次丹赛之战,如果殷元魁没有出现在战争的第一线的话,殷元魁的威望会直接被许一凡彻底的掩盖过去,功高震主,虽然殷元魁不是主,可在西征军当中,殷元魁就是当之无愧的主,属下表现优异,这是好事儿,可太过于优异,反而不美了。

尽管众人都知道,殷元魁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也不会介意许一凡的风头盖过自己,可是作为三军统帅,其威望居然被一个后辈,而且还是下属给掩盖过去,好说不好听啊。

作为三军统帅,指挥能力要强,可管理能力更要优异,话语权要足够重才行,若是在军中出现一个可以跟主帅相提并论的人,这是军中大忌,在战时,这种情况可以出现,也可以容忍,可战平之时,这种情况是万万不能出现的,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军中呢。

李承政是皇室成员,还是炎武帝的堂弟,可他在进入西征军之后,不一样要以殷元魁马首是瞻吗?

许一凡来到康城之后,做了很多不属于他的事情,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参将而已,不说殷元魁、李承政这些将领,单单就童真、汤芮这些将领,其话语权都在许一凡之上。

如果许一凡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进退,跑到中军大帐当中指手画脚,不管他说的话,做的事是如何的正确,是如何的对炎军有利,可依旧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心里别扭,甚至会让人感觉许一凡这是趁机夺权,如果再有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扇阴风,点鬼火,那许一凡的好心就会变成恶意了。

再有就是,大战虽然告一段落了,可是,小规模的战役还未曾停歇,正是让其他将领趁机捞取军功的机会,比如把那些散兵游勇给剿杀了,在比如把耶呼弟这个西域大将给擒获,或者给诛杀了,都是大功劳。

除了这些战场上杀敌的功劳之外,像处理大战之后的善后事宜,也是军功的一部分,如果许一凡连这些事儿都做了,那其他人做什么,难不成搬个小板凳,嗑着瓜子,在那看戏不成?

众怒难犯,一旦许一凡真的这么干了,那之前跟他配合的亲密无间的袍泽,可能都会了为了自身的利益,跟许一凡产生冲突的,就算这些将领不计较什么,可他们麾下的那些人呢?他们难道不多想吗?

投身军伍,本身就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赌命勾当,谁不想在军中博得一个大好前程,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啊?

真以为之前那些前来拜访许一凡的将领,单纯是来笼络感情的,更多的人还是来试探许一凡的,看看这个年少成名的白袍小将,懂不懂得做人,懂不懂得为官。

现在的许一凡,最好是什么别做,现在的他,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本来现在内部就功劳的事情,已经出现了矛盾分歧,如果许一凡这个时候再站出来,那这些矛盾和分歧,不断不会被压制下去,反而会瞬间变得尖锐起来。

文星辰作为一个曾经陪伴许淳征战沙场的人,他岂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道,本来,在许一凡醒来之后,他还想提醒许一凡一二的,可看到许一凡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之后,他就放心下来,这段时间,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就是担心许一凡少年心性又上来了,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而不自知,现在看来,他的这个担心有些多余了。

这段时间,许一凡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带人搞烧烤,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恰恰相反,在这段时间里,许一凡反而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放权,比如自污。

放权的事情,很简单,石族大军在这次战役当中,表现的十分亮眼,之前对石族拿下弓月城,杀害炎军将士,还有之后攻打北宛城的事情,而心生芥蒂的人,也在这个时候,慢慢接纳他们。

本来,石族加入炎朝阵营,是许一凡跟石安懋等人谈的,按理说,现在大战停歇,石族还应该是许一凡去负责才对,可许一凡没有,他虽然没有离开府邸去见殷元魁,却也给殷元魁写了一封信,在信上详细的说明了他跟石族达成的协议,以及之前的一些设想和安排。

不过,这些协议和安排,在经历了这场决战之后,很多东西都要重新谈,重新安排,而这个任务自然是殷元魁李承政这些大佬去负责,而谈成之后,收服石族的功劳,就是他们的,跟许一凡关系不大,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

除了石族之外,马族也是如此,马??在离开之前,许一凡就直接告诉他,你想要在炎朝立足,该怎么谈就怎么谈,我不过问,而炎朝这边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能答应的,不能答应的,也需要你自己考量,无也不过问。

换而言之,马族若是能够跟炎朝谈拢,加入到炎朝阵营,那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功劳,而这个功劳谁能得到,那就要看殷元魁他们怎么安排了。

对于谈判的结果,许一凡不担心,谈拢是必然的事情,至于细节如何,那就要看他们彼此之间怎么谈了,但是炎朝肯定会亏待马族,而马族也不会要求的太过分。

除了把这两个大功劳送出去之外,许一凡还把其他的功劳,比如歼灭铁牦牛军团,俘获安得利的功劳,也全都送出去了,可以这么说,除了之前立下的那些功劳之外,许一凡在这场决战当中,并没有斩获多少功劳,至少表面是这样的。

既然是参将,那就该只做参将该做的事情,只拿参将该拿的功劳,态度一定要明确,这是很关键的。

“接下来你打算如何?”文星辰又问道。

“你觉得我说了能算?”许一凡反问道。

“哈哈......”

文星辰闻言,不怒反笑起来,点点头,说道:“确实,接下来该如何,你说了确实不算,不过,你可以猜猜接下来会怎么样。”

许一凡已经啃完一只牛腿,油乎乎的手在姜三甲的袖袍之上,随意的擦拭一番,然后端起酒坛,狠狠地灌了一大口,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大呼道:“痛快!”

放下酒坛之后,许一凡这才缓缓地说道:“还能怎么样,无非就是论功行赏,该升官的升官,该提拔的提拔,该贬职的贬职,该论罪的论罪呗,还能如何。”

文星辰闻言,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你说说,接下来西征军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经此一役之后,炎军也好,西域联军也罢,都元气大伤,暂时肯定不会再起大战,而西征军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驻守康城,彻底掌控这西北十八。

不过,在这期间,西征军肯定会要进行一轮换血,西征军的主力基本是打没了,为了西北的安稳,不管是从关内抽调兵源也好,还是就地征兵也罢,恢复西征军的编制是首要任务。

既然西征军要补充兵源,那很多官职都需要有人去做,战死的将领,需要有人顶上去,而升上去的人的位置,也需要有人接替,如此一来,西征军就是一个香饽饽,只要稍微有点门路的人,都会来插一脚。

除了西征军之外,镇西军的编制也要恢复起来,西征军的前身是镇西军,而镇西军现在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如果西域和炎朝经此一役之后,不在开战,那西征军很可能会划入到镇西军当中,沦为镇西军的主力,而如此一来,镇西大将军的位置,就成为的重中之重了。

镇西大将军的位置谁来做,这是很关键的,殷元魁?许一凡?秦之豹?还是童真?

这些人都有可能,但是殷元魁和许一凡的可能性不大,殷元魁在成为西征军统帅之前,他是镇海大将军,虽然现在海洲沦陷了,镇海军也不复存在了,可他毕竟顶着一个镇海大将军的头衔,如果他接替了镇西大将军的位置,那镇海大将军的位置不就空悬下来了?

按照眼下的局势来看,殷元魁不可能担任镇西大将军,他很可能会回到海洲,想办法收复海洲。

至于说许一凡,想都不用想,年龄小,资历浅,又没有靠山,更何况他的身份也很复杂,朝廷不可能让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成为大将军的,与理与法都不合!

PS:月初,求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