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教而罚谓之虐

大炎不良人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教而罚谓之虐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月二。

在许一凡离开东海城不久,一人一驴悠悠然的来到了东海城。

头别玉簪,身着儒衫,腰间悬挂一把戒尺,倒骑毛驴,摇头晃脑看圣贤书,既像一个负笈游学的仕子,又想一个游戏江湖的游侠儿,在普通人看来,此人无非是装扮的古怪了些,但是,对于某些人而言,此人的到来,是一场祸福难料之事儿。

在进入东海城之前,孟浩然就不在高坐与驴背之上,而是牵着毛驴,缓步朝东海城走去,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多数都是匆匆看其一眼,就自顾自的忙碌着身边事儿。

孟浩然在去年二月份,就已经走到了徐洲,而徐洲距离海洲并不算远,步行的话,也就一两个月的事情而已,更何况孟浩然还有驴作为代步工具呢,可他偏偏走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来到了东海城。

在来东海城之前,孟浩然突然转道,去往了北方,去了一趟嘉州城,又去了一个叫安民镇的小镇子,然后,顺着当年许一凡东行的路线,从嘉州一路走到了海洲,接着,他又在海洲转了一圈,最终才来到了东海城。

这一路上,孟浩然所见所闻众多,遇到的人和事儿也很多,不过,都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安民镇会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不然,怎么能培养出濮石、许一凡这样的人呢?圣地的人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可是,去了之后,孟浩然有些失望,镇子只是普通的镇子,生活在这里的人也都是普通的人而已,鸡屎狗粪,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这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镇子罢了。

唯一不同的,是其在抵达安民镇的时候,恰好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在镇子的东边,有一座桃花山,待到山花烂漫时,漫山遍野的都是桃花,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好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只可惜,桃花山依在,种植桃花的人却不在这里,以往人人可去的桃花山,现如今,已经被当地的衙门给封禁了,任何人不得靠近,违禁者,当重罚,这让当地的百姓,大失所望,随着一纸禁令下达,让他们在闲暇之余,又少了一个去处。

孟浩然悄无声息的登上了桃花山,从桃花山看到了远处的荒山,并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于是,他登上桃花山没多久,就下了山。

那一日,孟浩然饮了一壶酒,那一日,桃花山樱花如雪般纷飞,那一日,有人拎着桃花枝下山。

心中的疑惑,寻找的答案,并没能在这里找到,于是,孟浩然开始东行,沿着当年某人离开的路线,去往东海城。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想了一路,到了最后,孟浩然只想到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他该去见一见那个少年了。

孟浩然抵达东海城的时候,隔着老远,就看到了一个人,一个老人。

老人穿着一件浆洗的发白的儒衫,在寒冷的冬天,坐在城门口的茶馆内喝茶,茶只是普通的茶叶,一把茶叶可以泡好几壶,不管是泡茶的茶壶,还是饮茶的茶碗,都粗糙至极,廉价至极,而老人却喝得无比的舒畅,仿佛他喝得不是几文钱的茶叶,而是几十两的茶水一般。

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起点书院的院长荀德华。

孟浩然牵着毛驴,径直走向简易的茶楼,站在荀德华面前,习惯性的拍了拍衣裳,然后才坐下。

“荀师弟。”

“大师兄。”

朴实无华的开场白,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小二哥,麻烦再添一碗茶。”

“好勒,荀先生!”

一个粗布麻衣,肩头搭着一条毛巾的小伙子,闻言之后,先是应承一声,随即,手脚麻利的拿着一只粗瓷碗,快步走了过来,给孟浩然倒了一碗茶,又被荀德华的茶碗填满。

做完这些之后,小二笑着说道:“二位慢用,有事儿招呼我。”

说完,小二就转身去忙了。

孟浩然坐下之后,就一直看着荀德华,其目光既在看荀德华本人,又在看眼前正冒着热气的热茶,随即,他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然后,抬起头,看着荀德华,笑着说道:“师弟,你变了,居然喜欢喝这种茶了。”

“呵呵......”

荀德华闻言,笑着摇摇头,说道:“谈不上喜欢与否,能喝就成,师兄以为然?”

孟浩然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茶叶廉价,口感不佳,水虽然是井水,却不适合泡茶,可能是因为靠近大海的缘故,茶水自带一股腥味,茶水初入口之时,让人有种难以下咽的感觉,不过,多喝两口,也就习惯了。

对于这种茶水,孟浩然喝的惯,在他游历的这些年里,比这好难喝的茶水,他都喝过,没什么难喝不难喝的,不管什么样的茶水,只要能入口,只要能解渴,那都是好茶,这就像一个处于饥肠辘辘的人,只要有吃的,管它是冷的热的,馊的臭的,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

但是,荀德华却不一样,要知道,荀德华的家世很好,从小不敢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但是,也是差不离的情况,其在纵横书院求学的那些年,喝得茶都是家里人重金购买的茶叶,寻常人难得一见的存在。

荀德华不但在治学、为官、行医上很有造诣,在茶道上也颇有造诣,荀德华喝茶只喝好茶,饮酒也饮好酒,这是熟悉的他都知道的事情。

荀德华在离开纵横书院,进去朝堂之后,这个习惯依旧没有改变过,哪怕其回到了家乡洛洲的白鹿书院,这个习惯依旧没有改掉。

孟浩然跟荀德华有很多年没见了,上一次见面,荀德华还在朝中为官的时候,算算时间,差不多就二十多年了,没想到,这一次见面,荀德华变了很多。

见孟浩然端着茶碗,悠悠然的品茗着,荀德华笑了笑,说道:“你来晚了,他已经离开东海城了。”

“我知道。”孟浩然淡淡的说道。

“既知道,为何还要来?”

“想来此看看,也顺便看看师弟你。”

“看什么?”

“我也不知道。”

“哦,这样啊。”

荀德华哦了一声,抬起头,看了一眼孟浩然,继续说道:“这么多年,师兄你一直在外游历,可曾找到答案?”

孟浩然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说道:“刚游历的时候,走过几个地方,见过一些人,看到了一些事儿,我以为我找到了,后来,走的地方多了,看到的事情多了,遇到的人也多了,我又觉得我没有找到,就这样,周而复始,兜兜转转,几十年过去了。”

“那找到了吗?”荀德华问道。

“没有。”

“哦。”

荀德华又哦了一声,不在继续这个话题。

一碗茶,终究是要喝完的,荀德华在喝完了茶碗当中的茶汤之后,看向孟浩然,恰好,孟浩然也喝完了他碗中的茶汤。

荀德华看了看孟浩然,又看了看那头毛驴,最后,看向城门口,问道:“进城吗?”

“好。”

“那就走吧。”

“好!”

二人不在言语,荀德华晃晃悠悠的站起身,从袖中摸索了一会儿,掏出几枚铜板,放在桌子上,转身对正在忙碌的小二,说道:“小二哥,我走了,茶钱放在桌子上。”

“好勒,荀先生慢走啊。”

二人一前一后走出茶棚,并肩而行,两人一驴缓缓的穿过城门,进入了东海城。

进入东海城之后,孟浩然并没有去客栈,而是跟着荀德华去往了起点书院。

对于东海城,不管外人怎么说,怎么评价,孟浩然对这个地方,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就像他对长安的印象一般无二。

进入东海城之后,孟浩然先是在起点书院待了两天,旁听了几次荀德华的授课,然后,他就独自一人在东海城逛了起来。

孟浩然去的地方很多,其足迹几乎遍布了东海城的每一个地方,又看到了很多事儿,遇到了很多人,和他之前经历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同的,只是,在这里,他终究还是感受到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东西。

被称之为妖楼的百货楼,被誉为文人耻辱的四季楼,孟浩然都去过。

百货楼的很多东西,在外人看来很稀奇,很特别,但是,在孟浩然看来,算不得什么稀奇,只是别具匠心而已,实用的东西不少,华而不实的东西也不少,很有意思。

四季楼的菜肴确实不错,相对于其他酒楼而言,四季楼的饭菜确实要高出一筹,不单单是味道好,其吃法也很有意思。

至于说四季楼那悬挂的九副残联,孟浩然觉得有点意思,九大残联他能对出五对,不过,他并没有展现出来。

就这样,孟浩然在进入东海城之后,在东海城兜兜转转了一个多月,才重新回到起点书院,然后,他就成为了起点书院的一名授课先生,专门给那些仕子讲学。

看似平静的东海城,在孟浩然进入东海城的那一刻,就已经暗流涌动,很多人都在盯着这个儒家弟子,想看看他要做什么,而结果却是,孟浩然什么都没做,他就像是来游历的一般,这让众人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到深深地疑惑,尤其是在孟浩然成为起点书院教书先生之后,这种疑惑愈发的浓郁起来。

-------------------------------------

日月斋。

方承运和姬如雪相对而坐,二人中间放着一个矮脚桌子,桌子上放置着一副棋盘,二人正在对弈。

二人下的不是围棋,而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五子棋,棋局很糜烂,一副棋盘几乎被黑白两色的棋子占满,空余的地方不多。

“他来东海城多久了?”方承运问道。

“三个半月了。”

“还在书院教书?”

“是啊。”

“有意思。”方承运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

“什么意思?”

姬如雪略显疑惑的看向方承运。

“呵呵......”

方承运放下手里的棋子,抬起头,看着姬如雪,笑着解释道:“儒家弟子众多,内院弟子却极少,满打满算也才十余人而已,各个性格怪异,咱们这位孟浩然小先生,作为内院弟子的大师兄,是性格最为正常,又最为怪异的一个。”

“师叔,此言何解?我听闻,孟先生为人很好,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在修行上,都极为出彩,只是,其常年不在书院,而是在外游历,跟儒家子弟没什么不同的,何来怪异一说?”姬如雪好奇的问道。

听到姬如雪这么说,方承运点点头,说道:“你的没错,孟先生的学问很高,仅次于纵横书院的院长,其修为天赋也很高,读书治学,都很厉害,但是,你可曾知道,咱们这位孟先生,其实没有读过圣贤书。”

“啊?!”

姬如雪闻言,震惊不已,显然,她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孟先生的讲学,你可曾听过?”方承运问道。

“去听过几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学很风趣,也很有意思,受益匪浅。”姬如雪如实道。

“纵横书院藏书十万卷,孟浩然却一本都没有读过,哦,不对,他读过一本,《三字经》,平日他喜欢看杂书,越是稀奇古怪的书,他越是喜欢看,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学问却比很多大儒要高很多,你可知道为何?”方承运又问道。

姬如雪想了想,给出了一个她自己都不太确定的答案。

“天赋异禀?”

“呵呵......”

方承运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大摇其头。

“儒家圣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咱们这位孟先生,既读了万卷书,又行了万里路,有此成就奇怪吗?”

不等姬如雪回答,他直接给出答案:“奇怪,也不奇怪。”

姬如雪点点头,又摇摇头,问道:“可这也不算怪异啊。”

“圣人曰:不教而罚谓之虐,儒家子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都是先教后罚,可是,咱们这位孟先生却不同,他是先罚后教,这些年,他杀过的人和他救过的人一样多,不相上下的,很多人都害怕见到他,看到他腰间的戒尺没有?”

姬如雪下意识的点点头。

“那柄戒尺,是儒家圣人用过的,被这一任院长赠与孟浩然,既是律人亦是律己,有很多江湖武夫,还有修行者,可都曾被咱们这位孟先生,打过手心的,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被囚禁在纵横书院的无涯楼苦读圣贤书呢,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被孟先生惩罚之后,自行去往纵横书院的,你说怪不怪?”

“......”

姬如雪瞬间无语了,没想到,纵横书院还有这样一段秘闻,她作为日月斋的斋主,居然不知道这件事。

“那孟先生为何会在起点书院成为教书先生呢?难道就因为他是荀德华的大师兄?”姬如雪想到一件事,开口问道。

然而,方承运却摇摇头,说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不过,我想应该跟荀德华的关系不大。”

“那跟谁有关系?”

“你觉得呢?”方承运反问道。

“是他?!”姬如雪微微睁大了眼睛,试探性的问道。

“哈哈......”

方承运笑而不语,重新拿起棋子,继续落子,姬如雪则满腹狐疑的看着方承运,开始思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

起点书院。

一间朴素到令人发指的房间内,隔着一张书案,坐着两个人。

坐在书案后面的,正是荀德华,他正拿着毛笔,在抄写着什么东西,而在其对面,坐着的正是孟浩然。

“讲学的感觉如何?”荀德华在写完一页纸之后,抬起头,看着孟浩然问道。

“还行。”

孟浩然手里拿着一个酒壶,时不时的抿一口,听到荀德华的提问之后,他随口回了一句。

“呵呵......”

荀德华闻言,只是呵呵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你就打算一直留在这儿了?”荀德华不说话,孟浩然却开口问道。

“留在这儿又有何不可呢?”荀德华反问道。

“先生很惦记你,你是不是该回长安了?”孟浩然又说道。

“不回去了,留在这儿,挺好的。”

孟浩然闻言,欲言又止,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喝了一大口酒而已,有些话,有些事,多说无益。

“你如此看好他,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可曾想过后果?”

荀德华放下手里的毛笔,抬起头,看向孟浩然,笑着点点头,说道:“自然知晓。”

“既如此,为何还要如此?”

荀德华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先生知道他吗?”

“知道。”

“那先生知道他的身份吗?”

“自然。”

“既然先生知道,那先生可曾做了什么?”

“不曾。”

“这就是先生为何让你来这里的缘由了。”

孟浩然默然,不再说什么了,有些事儿,他心里明白,只是想不通而已,所以他很纠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