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四百五十章 释天龙、无名楼、安寿碑

安德烈和康德接到命令之后,就离开了军账,军帐内只剩下法阿和释天龙两个人了。

“师兄,接下来该如何?”在安德烈和康德走后,法阿走到释天龙对面坐下,开口问道。

“按照既定计划行事即可。”释天龙淡淡的说道。

“可如此一来,伤亡惨重啊。”法阿紧蹙着眉头说道。

“中原有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想要做大事,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呢?”

“道理我知道,可就是...就是...唉......”

法阿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到了最后,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长长的叹息一声。

师兄,这个亦儒亦道亦佛的男人,居然是法阿的师兄,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别说西征军不知道了,就是在西域联军内部,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屈指可数。

许一凡之前一直猜测,在西域联军内有高人坐镇,他这个猜测是对的,只是,许一凡认为这个高人应该是坐镇整个西域联军的法阿和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的高人不是法阿,而是眼前的释天龙。

释天龙在西域联军的身份很特殊,他无官无职,却可以自由出入西域联军大营的任何地方,每一次法阿他们的军事议事,他都在场,只是,从不发表言论,很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存在。

释天龙的法号是什么,无人可知,他是否是来自南陀山,也无人知晓,甚至他原本是西域诸国哪个王国的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在法阿担任西域联军统帅的时候,随着法阿一起出现的。

三年以前,东海城发生的黑木崖大战,当时跟着断龙阁的人一起出现的达摩院,就是此人的手笔,不过,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都以为是法阿和尚的手笔,其实不是。

之前,秦嘉涆在率兵西征,遭遇的重甲兵,也是此人一手缔造出来的,那支重甲兵曾经是漠如国国王的卫队,在法阿离开南陀山,回到漠如国,担任阿法寺主持的之后,漠如国国王就把军政大权交给了法阿和尚。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法阿从整个漠如国的军队当中,挑选出来了三万将士,进行了秘密训练,三万人最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只有一万人左右。

重甲,也是在法阿担任阿法寺的十年时间里,举一国之力,耗费了无数的财力、人力,倾力打造出来的,很多人都以为,重甲和重甲兵是法阿和尚弄出来的,其实不是,重甲的打造是释天龙亲自负责的,而重甲兵也是他亲自负责训练的,只不过,他一直隐藏在幕后,无人知晓罢了。

在秦嘉涆率兵攻打白莲佛国的时候,这支重甲兵首次亮相,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歼敌二十万,虽然说全部的功劳都算在重甲兵身上有些过分了,但是,重甲兵在对阵秦嘉涆的二十万大军的时候,取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西域诸国才意识到重甲的重要性,于是,很多王国都纷纷去往漠如国,找到法阿想要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重甲兵。

对于这件事,法阿和尚没有拒绝,他不但没有拒绝,反而无比的欢迎,只是,在答应这些人的要求的同时,他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重甲兵的训练,需要他的人亲自负责,从士卒的选拔,到训练,再到真正出战,都需要他的人说了算。

对此,诸国之人虽然心有不满,却也没有说什么,毕竟,重甲兵的威力,他们可是亲眼看到过的。

重甲兵的士卒好训练,也容易成型,但是,重甲的锻造却很难,而法阿和尚也很直接,想要重甲可以,拿东西来换,法阿不要金银财宝,也不要其他的东西,他只要铁和工匠。

虽然法阿的这个要求很奇怪,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以物换物,西域王国众多,哪个王国没有点儿家底啊,铁这种东西虽然珍贵,但是,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用铁换来一支重甲兵,他们还是很愿意的。

就这样,漠如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量的铁和工匠,而重甲从之前的限产,开始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虽然还没有做到所有的王国都有重甲兵,但是,西域几个中大型的王国,都已经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重甲兵,根据王国的大小和实力不同,重甲兵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不同。

在殷元魁带着西征军不断西征的时候,在运用了许一凡提供的军备三件套之后,一路可谓是所向披靡,让西域大军不断后退,国土不断丧失,而这个时候,一些针对性的军备武器,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了。

比如之前,许一凡看到的西域联军攻城时候,其发射的箭矢,就是根据许一凡的弩箭演变而成的,给西征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而这也是出自释天龙的手笔。

漠如国国王杜克背后有法阿和尚的影子,而法阿和尚的背后又有释天龙这个影子,那么,释天龙的背后又有谁的影子呢?

大炎王朝有不良人,北蛮有乌鸦栏子,南唐有黑龙台,而西域有达摩院。

西域的达摩院,是一个很特殊,也很特别的机构,它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王国,但是,在任何一个王国都有他们的身影,达摩院的人跟不良人很像,不良人隶属于皇帝,而他们隶属于南陀山。

不良人有三大不良将,七十二司,达摩院有一正三副四位院长,还有十八位长老,虽然在人数上,没有不良人多,可是,在质量上,跟不良人不相上下,而释天龙的背后就是达摩院,而他本人则是三位副院长之一,而这也是为何释天龙能够做成这些事情。

“听说,佛子离开了南陀山,要去中原?”在沉默一会儿之后,法阿突然问道。

“嗯。”释天龙淡淡的应了一声。

“佛子此去,是何缘由?”法阿又问道。

释天龙瞥了法阿一眼,反问道:“你打仗是为何?”

“自然是收复失地,逐鹿中原,弘扬佛法。”

“佛子此去,就是如此。”

“单凭他一个人?”法阿皱眉道。

“一人足以。”

闻听此言,法阿紧蹙起了眉头,一脸不解和怀疑的看着释天龙。

“佛子来自中原,理当去往中原,佛法止步西域太久了,需要有人去弘扬。”释天龙知道法阿在想什么,就解释了一句。

“能成吗?”

“你觉得呢?”释天龙反问道。

法阿不说话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虽然也在南陀山修行过,可是,佛子他也只见过三次而已,一次是佛子初到南陀山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是襁褓当中的婴儿,第二次是在他离开南陀山的时候,第三次,则是之前佛子在西域诸国讲经的时候,在漠如国见过一次。

前两次,他们并无交流,第三次虽然有所交流,却也聊的不多,单单从佛法而言,佛子的悟性极好,天赋极高,就对佛法的领悟而言,已经在他之上了。

“佛子现在在哪?”法阿又问道。

“中原。”

“啊?”

法阿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一惊,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释天龙。

释天龙却没有什么表情,他还是那么的轻描淡写,似乎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欲灭西征军,必先除掉许一凡,他不死,西征军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也是一个很大的变数。”释天龙看着法阿缓缓地说道。

“我明白。”

-------------------------------------

东海城!

海洲的沦陷也好,还是方士的出世也罢,亦或者是许一凡的离开,都没有给这种繁华的城池带来太大的改变。

东海城依旧是东海城,该开门做生意的,依旧是开门营业,该登高作赋,依旧放声高歌,挥洒笔墨,该流连花丛的,依旧是醉卧美人膝,醉生梦死。

百货楼也好,四季楼也罢,亦或者是起点书院,它们出现的时候,都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注也慢慢的变得平淡起来。

百货楼的商品彻底的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当中,他们不再像初次看到百货楼的商品那样,一惊一乍,现如今的他们,把百货楼当成了茶馆酒肆一般的休闲场所,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闲暇之余都可以去百货楼转转,就算买不起,看一看,过过眼瘾也是不错的选择。

之前,只能在一些高档场所才能看到的达官显贵,在百货楼经常看到。

以往,在寻常百姓的心中,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显贵,应该是很奢靡,一掷千金的人,可是,在百货楼这里,他们却发现,其实这些人和他们没什么不一样的,买东西也会讨价还价,为了一点儿小钱,也会和伙计争论不休,就像他们在菜市场买菜一般,为了一文钱而斤斤计较。

当然了,一掷千金的人还是有,却不像想象当中那么频繁,真正的东海城人,很少一掷千金的,反而是那些从外地,慕名而来的人,喜欢一掷千金。

他们有钱没钱,是不是殷实富贵之家不好说,但是,豪气是真的豪气,只是,在东海城人看来,这就是一群从乡下来的土豹子,其行为幼稚可笑的厉害。

之前的东海城,除了有钱,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地方,这里既没有书院,也没有名刹道观,更没有什么名胜古迹,唯一能去的地方,也就是黑木崖了,然而,现如今的东海城,值得说道的地方很多,比如包罗万象的百货楼,比如饕鬄必去的四季楼,还有读书人,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可以去的起点书院,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也值得一说。

在许一凡离开东海城之后,没多久,在起点书院内,修建了一座高楼,楼层很高,远远地超过了起点书院的主建筑。

这是起点书院的藏书楼,楼层高达百丈,整体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各种蒙学书籍和各种杂书,这些书籍都是市面非常常见,价格也很便宜的儒家典籍,当然,还有很多杂书,这里所谓的杂书,就是字面意思,就是杂书,书籍的质地、品相、文采有好有坏,大部分的作者,都是寂寂无名之辈,书的内容也是乱七八糟的,志怪、神仙鬼怪、野史传说,甚至还有各种艳情话本也有不少,总而言之,凡是市面上出现的,而且值得学习的,都能在这一层找到。

第二层,放置的各种儒家圣贤的书籍,不同于第一层的驳杂,第二层书籍的作者,往往都是各大书院有名的人物,都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足迹,他们的书籍,根本讲述的内容不同,逐一进行了分类。

第三层,则是各种史记,从第一个王朝武朝开始,一直到大炎王朝,凡是正规记载历史的典籍,都能在这里找到。

藏书楼无名,其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但是,匾额上却无字,不过,却有不少印章,其中一方印章就是大儒荀德华本人留下的,因其无名,所以在藏书楼建成之后,人们又称之为无名楼。

无名楼藏书无比的丰富,其中一部分是从市面上购买而来的,有的是荀德华,还有书院的学生,以自身的人脉关系,从各个渠道弄来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海州很多书香门第,捐赠而来的。

因其藏书丰富,虽然在质量上无法跟其他大洲的书院媲美,可是,单单从数量上,还是有的一拼的,也正因如此,前往无名楼看书的人很多,无名楼始终灯火通明,又被人称之为一灯楼,取自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的意思。

无名楼是完全对外开放的,进入无名楼的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你想去,皆可入楼。

无名楼没有什么规矩,但是,也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藏书楼的一切藏书,均不可外带,也不外借,但是,可以抄写带走;不得损坏书籍,每损失一本,罚款十倍;若是心中所得,心有所悟,可以在藏书楼内留下墨宝,但是,留下之后,这些东西就归无名楼所有。

规矩不多,也不大,每个人都可以遵守,也正因如此,前来看书的人络绎不绝,在楼中留下墨宝之人,更是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登堂入室,值得珍藏的墨宝还是少之又少。

在无名楼的大门两边,镌刻了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遒劲有力,一看就是书法大家题字,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起点书院的院长荀德华,只是,这对联却是出自许一凡之口。

此时,大炎王朝边境战事不断,狼烟四起,而起点书院却并未受到多少影响,进入书院的学子,都在埋头读书,为接下来的一场盛会做准备。

就在十余天前,京城长安传来消息,今年朝廷要举行秋闱,凡是读书人,皆可入京参考,这份告示,由礼部拟定,炎武帝口述,短短十余天时间,贴满了大炎王朝三十六洲,哪怕是想海洲、福州这些已经沦陷的大洲,也有告示出现。

于是,很多读书人,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秋闱做准备,而海洲的读书人,也纷纷来到东海城,进入起点书院,不管是临阵磨枪,还是用心苦读,一场声势浩大的备考大会,在起点书院迅速点燃。

秋闱的时间定下了,在十月中旬,而现在才五月份,距离秋闱还有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而东海城距离长安不远不近,两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赶到,在剩下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再苦读一番。

就在无数读书人,为即将到来的秋闱做准备,埋头苦读的时候,在距离东海城不远的一座岛屿上,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石碑。

石碑很高,用水泥浇筑而成,石碑表面异常的光滑,在石碑的顶端,有一团火焰,昼夜不熄的燃烧着。

没人知道这块石碑是做什么的,也没人知道那团火焰代表着什么,但是,那些有幸登上岛屿的人,却知道这块石碑意味着什么。

岛屿名曰安寿岛,石碑立于安寿岛的安寿山之巅,从山巅到山脚,有一条花费了无数人力建造而成的台阶,台阶不多,也就九十九级而已,但是,这些台阶都被打磨的异常的整齐、光滑,在安寿山附近,有重兵把守。

石碑在竖起的当天,上面就已经出现了文字,那是一个个人名:项咏歌、韩懋、朱立夫。

这三人是跟着许一凡从东海城出发,去往康城的路上,在岩门镇牺牲的死灰营的三名战士。

前几日,石碑之上,又多了四个名字:阎博瞻、雷浮、刘项禹、焦木兰,他们于康城城墙战死。

这次跟着许一凡离开的七名死灰营战士,在短短数月时间,先后战死,他们并没有辱没死灰营的番号。

安寿岛,安寿山,安寿碑,是许一凡这辆战车上所有人,最终的归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