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四百四十二章 胜利背后的危机

大炎不良人 第四百四十二章 胜利背后的危机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殷元魁并没有待在元帅府,而是在许一凡军账旁边搭建了一个军账,处理一切军政大事。

虽然,这段时间,西征军损失惨重,但是,他们还是守住了康城,杀敌无数,虽然眼下第一道城墙已经失去了其防守的价值,可是,第二道城墙已经建造起来了,康城还是康城,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塞。

在炮灰营和敌军交战的这三天时间里,殷元魁已经让汤芮安排众多徭役有序的撤退,现如今,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离开了康城,朝着他们的大后方撤去。

昨晚,许一凡再次登上城头,于两军阵前,击杀叛将申屠侯,大大的打击了敌军的军心和士气,导致敌军溃败,虽然,最后被安德烈和康德收拢了大部分的溃军,逐渐稳定了军心,但是,敌军短时间内肯定不会继续攻城,毕竟,一支军队军心溃散,想要重新稳健军心,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一定手腕的。

话本当中说什么稳健军心,就是要以铁血的手腕,杀一儆百,以此来稳健军心,这种说法没有错,却也不全对。

放在平时,这种杀鸡儆猴的办法,确实不错,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震慑众将士,也可以急速的稳健军心,然而,当一支军队的士气被打垮,成为溃兵,成为逃兵的时候,再以杀戮稳健军心,效果有,却不大,如果一味的如此去做,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兵变。

统兵最可怕不是兵败,而是兵变,个别人的兵变,造成的影响有限,可是,一旦大规模的兵变,其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把一整支军队给弄垮,而在这个时候,稳健军心就需要一定的手腕了。

杀鸡儆猴是肯定要采用的,但是,在杀戮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奖赏,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恩威并施,杀一批人,奖赏一批人,再打压一批人,分而治之,才能更好的掌控一支军队。

当然,这种办法只是暂时的,想要让一支军队重新恢复士气,没有什么比打一场胜仗,而且是漂亮的胜仗更具有说服力的了,但是,眼下,西征军想要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了解中原人作战方式的申屠侯已经死了,其他仅剩的从镇西军投降过来的人,也不堪大用,而且这些人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申屠侯在的时候,因为需要用到他,所以跟着他一起投降的人,得到了重用,而现在,申屠侯死了,也就没有人可以庇护他们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西域联军在申屠侯的统领下,死伤惨重,远远的超出了西域联军统兵大帅的预计。

死了这么多人,难道不需要有人在承担罪责吗?

虽然可以把大部分的罪责推到死人申屠侯身上,可是,活着的人难道就不用承担了吗?

当然不是,而跟着申屠侯的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替罪羊,他们本来就是投降者,始终都被西域人看不起,毕竟,叛徒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被人瞧不起的,之前有申屠侯在,那自然没什么,现如今,申屠侯死了,那他们也该死了。

恰好,这个时候,西域联军需要重新整军,又需要杀鸡儆猴,鼓舞士气,而这些人就成为了很好的牺牲品,于是,在,这些人就死了。

杀了这些降将,还有一些该死之人之后,西域联军暂时稳固下来了,但是,也正如殷元魁他们猜测的那般,西域联军短时间不可能继续攻城。

西域联军的动向没有出乎殷元魁的预料,不过,他也没有闲着,虽然,攻城战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西域联军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不可能善罢甘休的,估计,等到下一次敌军攻城的时候,其威势和力度,肯定远超之前,到了那个时候,康城危夷。

虽然,康城有新建造的第二道城墙,但是,平心而论,新建造的城墙,肯定没有老城墙那么稳固,在加上敌军有了之前的攻城经验,他们不可能不进步的,也不可能在像之前那样,一味的猛攻。

想要守住康城,肯定会付出代价的,而且代价会比之前更加的惨烈,西征军剩下的将士已经不多了,满打满算,也就还有十七万人左右,其中还有数万的伤兵,单单只靠这么点儿人,想要守住康城,还有防止其他城池趁机作乱,可谓是捉襟见肘。

在这次大胜之下,其实还有很多坏消息传到了殷元魁这里。

第一,西域联军这次攻城,损失了十余万人,比西征军要多很多,但是,法阿和尚却在昨晚,又从后方调来了二十万大军,这些兵源不但填补了之前的战损,还略有盈余,可是,西征军这边,可没多少后续兵源了。

第二,西征军后方的反叛势力越来越多,虽然每一支反叛军队人数都不多,可是,势力太多,想要剿灭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段时间,许睿慈更是带着人,四处灭火,长期以往下去,西征军会真的变成孤军的。

第三,北方边境的局势,愈发的胶着起来,虽然嘉州城依在,可是,其战况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康城这边,而南方的局势,虽然不如北方和西方,可是,却不逞多让,朝廷的压力很大。

第四,不良将秦惠,带兵去了东方,虽然在短时间内拿下了建州和汀州,但是,却在收复福州和泉州的时候,遭遇到了很大的抵抗,据传,福州也出现了一个少年将领,姓李名璇玑。

此人的年龄和许一凡差不多,而其军事才能,更是跟许一凡不相上下,他依靠着福州和泉州的大军,跟秦惠的大军展开了对峙,战况也比较胶着。

第五,不管是朝廷,还是殷元魁,都不想看到的一个结果出现了。

半个月之前,炎武帝亲自下旨,让燕王李刚进京面圣,却被燕王以身体不适,病重给婉拒了,并且还把前去宣旨的公公给扣押下去了。

此事一出,朝野震荡,引起了一片哗然,很显然,燕王要反。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燕王拒旨不遵,虽然有违君臣之礼,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起兵造反,至少,最后那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而真正让殷元魁感到极度不安的,还是燕王开始调兵遣将了。

在西征军忙着跟西域联军打仗的时候,燕王已经聚集了十五万的大军,迅速占领了紧邻着北蛮和西域的庭洲,还有他的封地凉州,在西洲边境,跟西征军后方的军队,展开了对峙,虽然没有开战,但是,可能下一秒就可能开战。

表面上,燕王没有反,可是,他的行动已经告诉所有人,他燕王李刚打算反了,西北三洲,捎带一个庭洲,有二分之一落在了燕王手里,彻底堵死了西征军的后援,让西征军逐渐成为了一支孤军。

眼下,西征军有两个选择,要么撤兵,放弃之前打下的所有疆土,回到西洲城,依托西洲城跟西域联军进行对峙和作战,顺便防备燕王的军队造反;要么就是继续坚守康城,与西域联军正面硬刚,至于燕王的十五万大军,交由朝廷去处置。

这两个选择,无论哪一种,都让殷元魁一时之间无法抉择。

撤兵退守西洲城,固然可以保存西征军现有的实力,但是,之前西征军几十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就彻底的丢失了,而且,就算退守西洲城,面对西域联军的几十万大军,再加上燕王的十五万大军,就西征军目前这十七万将士,能否守住西洲和沙洲,还很难说,甚至能不能守住玉门关,都有很大的问题。

继续死守康城,跟西域联军正面硬刚,虽然可以拖住西域联军前进的步伐,可是,后方怎么办?

依靠西洲和沙洲的守备军,是很难挡住燕王的十五万大军的,就算朝廷派人来解决这件事,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西征军已经没有时间了。

更重要的是,燕王会不会趁着西征军跟西域联军硬刚的时候,背后搞偷袭,趁机拿下西洲和沙洲,直接奔向玉门关,趁着西征军还没有后撤,朝廷兵马未到之前,趁机拿下玉门关,兵峰直指中原呢?

如果这个结果出现的话,那西征军继续死守康城,还有什么意义。

大炎王朝人才不少,武将也不少,可是,现如今,能用的武将基本都用上了,北方有镇北大将军夏侯拓大将军,南方有武英叡大将军,东方有不良将秦惠,西北有殷元魁这个大将军,可是,此次之外,朝廷已经没有其他的大将军了。

当然了,大炎王朝还有几名大将没有拿出来,三大不良将还有两位,另外就是仆射房巨鹿还没有出现,可是,这三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能动用的。

房巨鹿年事已高,其在军中的威望是很大的,可是,让这样以为八十多高龄的老人,披甲上阵,这不合适,如果真的让房巨鹿也披甲上阵的话,那真的是大炎王朝无人可用了。

至于说剩下的两位不良将,一个负责镇守京城,一个负责镇守京城以外的地方,稳固大局,如果让他们出面,那京城和其他地方的局面,谁来把控?

除了这三位大将之外,朝廷当中的其他武将,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堪大用,一来,他们资历太浅,不足以服众;二来,他们的统兵才能如何,尚未可知,虽然个个都能说会道的,看似很牛皮,可是,万一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绣花枕头呢,一旦用错了人,不但不能把局势变得更好,反而会让局势变得更糟糕。

殷元魁虽然常年驻守东海,可是,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情,他也是很清楚,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还有谁可以用,而且可以大用的话,那只有一个人。

罪民李建泽,昔日的二皇子,也是后来的秦王。

在当今圣上炎武帝这一代人当中,论文采,论气度,汉王李建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李建业在世的时候,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对其赞赏有加,只可惜,当年在玄武叛乱之后,汉王自刎与皇城之上。

但是,要论起领兵打仗,而且敢跟五位大将军并驾齐驱,敢跟镇国大将军许淳,正面硬刚的,只有秦王李建泽。

李建泽从小就是在军营长大的,虽然也依照祖制去往纵横书院求学,但是,他学的确实兵家之法,从纵横书院出来之后,他更是直接去往了北方,给当年的许淳担任副将,而在许淳卸任之后,夏侯拓执掌镇北军之后,他已经是副将,其在军中的威望是很高的。

后来,李建泽回到京城,更是掌管了京城的数十万大军,负责镇守整个京城,如果不是许淳回到京城,被封为镇国大将军的话,李建泽的威望还要更上一层楼。

要知道,皇帝在年轻的时候,要跟兄弟斗,要跟父皇斗,在登基之后,他要跟臣子斗,继续跟兄弟斗,还要跟儿子斗,一般他们是不会让哪个儿子掌管兵权的,可是,李建泽却掌管了兵权,而且还是京城的兵权,由此可见,先帝对李建泽何等的看重。

十五年前,玄武叛乱发生之后,作为三大领头人之一,汉王李建业兵败自刎,这不用多说,而镇国大将军在乱军当中,被就地诛杀,也不用多说,唯一活下来的只有李建泽。

按理说,既然选择了叛乱,李建泽应该被诛杀才对,可是,并没有,当时炎武帝要诛杀李建泽的时候,站出来给其求情的大臣很多,其中有不少老臣,更是选择了死谏,撞死在金銮殿上,就是为了保全李建泽的性命。

真正让炎武帝不敢杀李建泽的,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镇北军大将军夏侯拓,还有镇南大将军武英叡,分别上奏,为其求情,恳请炎武帝留李建泽一命。

文人求情不可怕,大不了,他们就是以死相谏而已,可是,武将求情就不一样了,说是求情,不如说是威胁,要知道,当时的镇北军,可是刚刚打了大胜仗的,兵威正盛的时候,如果炎武帝不给对方面子,那会出现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了,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炎武帝留了李建泽一命,只是把其贬为庶民,发配去守皇陵而已。

当初,炎武帝不是没有想过要把李建泽发配到其他地方,可是,到底发配到哪里呢?

北方肯定不行,一旦李建泽去了北方,那无疑是放虎归山,南方也不行,理由也是类似的,至于说西北,地方倒是不错,可是,万一他选择投敌该怎么办呢?而东方,炎武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最终,思来想去,还是把李建泽留在身边,他亲自盯着比较妥当,也由此可见,李建泽在大炎王朝的影响力是何等的可怕,哪怕是贵为天子的炎武帝,也对其十分的忌惮。

殷元魁思来想去,在这个时候,能够站出来掌控大局的,也只有这个李建泽了,但是,炎武帝会不会用,敢不敢用他,如何用他,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李建泽会不会听从炎武帝的命令,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建泽可是曾经反叛过的,如果让他重新掌管兵权,那对炎武帝的威胁是巨大的。

当然了,这些事情暂时都不是殷元魁可以操心的,他现在主要操心两件事,一件事是西征军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另一件事就是许一凡现在怎么样了。

西征军该何去何从,这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暂时多想无益,而许一凡怎么样了,才是眼前最关键的问题。

通过这段时间,跟许一凡的相处,殷元魁已经看出了许一凡的不凡之处,他知道许一凡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是一个能做大事儿的人,其不可能对眼前的各种情况不知情,或许,他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说不定呢。

当然,如果只是许一凡这段时间表现的出来的各种才能,他最多是欣赏并且重用许一凡罢了,真正让殷元魁如此重视许一凡的,还是之前他跟汤芮的一场谈话。

在那场谈话当中,汤芮提出了对许一凡身份的重新猜测,抛开许一凡是叛将许淳之子的猜测不去说,单单从炎武帝对许一凡的暧昧的态度,还有不良人对许一凡的态度,甚至方士对许一凡的态度,都可以看出,许一凡的身份绝对不是一个叛将之子那么简单。

大炎王朝周遭已经狼烟四起了,可炎武帝却在这个时候,还让人不遗余力的去寻找大皇子,这本身就很奇怪,这让人很容易把大皇子和许一凡联系到一起来。

殷元魁身处高位,知道的隐秘很多,而想到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抛开这些猜测不去说,单单就说许一凡这段时间,在康城的所作所为,都必须让他严肃对待许一凡,要知道,现在的许一凡已经跟之前的许一凡不一样了,他在西征军当中的威望,可是隐隐的要超过他这个大元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