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四百二十四章 朝堂小事儿

大炎不良人 第四百二十四章 朝堂小事儿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

历代入驻中原的首善之地,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也不管边境是否战火纷飞,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生活照旧,无非就是皇帝换了个姓氏罢了。

繁华、热闹、喧嚣、奢靡......永远是这座城池的主要基调,外面发生的一切,很难影响到这里的人们,该登高作赋依旧登高,该醉卧青楼,依旧醉生梦死,该争斗的党争,永远不会停歇。

时间来到了五月份,意味着夏天正式降临,只是,相对于以往,皇帝每年夏天都要去往避暑山庄避暑,今年却迟迟没有开始行动,虽然准备工作依旧在进行,但是,炎武帝今年似乎没有去避暑山庄的打算。

今日,朝会上,位列中枢的各位大臣,又在金銮殿上吵得不可开交,闹得鸡飞狗跳,到最后,只落得一地的鸡毛。

每次朝会,事情都很多,但是,值得拿到朝会上说的事情不多,不过,今年事情格外的繁多。

西征顺遂,却爆发了瘟疫,西征军止步于康城,现如今,面临着五十万西域联军的反扑,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北蛮边境也不安宁,北蛮老将赫连力阳,亲率二十五万大军南下,于一月前,开始叩关,来势汹汹,北方边境,狼烟四起,战况焦灼。

南夷这个蛮瘴之地,在继后秦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王朝南唐,自从南唐建国开始,跟大炎王朝的关系就日益紧张起来,前年打了数场算不得战役的战役,去年,双方又对峙了差不都一年,而今年,双方终于正式撕破脸皮,开始交战起来。

这些都是军政大事,拿出来值得说道的地方,无非就两样东西,兵力、银钱。

征兵的举措还在持续,效果不错,毕竟,大炎王朝是以武立国,休养生息了这么多年,需要打仗的时候,征兵还是很顺遂的,难题在于银钱方面。

虽然大炎王朝近几代皇帝,都是勤俭持家的性格,在位的这些年里,积攒了不小的家业,国库充盈,可是,战事一起,银钱就像是流水一样,哗哗的往外流淌。

将士的饷银,被服粮草、武器装备,这些都需要银子,再加上大量的徭役,还有各种粮道、驿站的拓展、维护等等,都需要银钱。

每日朝会,兵部就以兵力不足,不断的上奏,说征兵难,而征兵难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钱不到位。

工部的官员,更是大吐苦水,各种牢骚、埋怨,纷纷出现,什么工匠不足,什么材料不够,什么人手不足,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而追根到底,还是两个人,缺钱。

礼部官员,倒是不要钱,他们要人,已经三年没有举行科考了,按照祖制,科考三年一次,今年该开科举了,可是,春天已经过去了,春闱却迟迟不见动静,只能等秋闱了,可是,秋闱似乎也没有动静,这让礼部官员的开始心焦。

吏部也不逞多让,从前年开始,炎武帝决定用兵,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上百场,很多立功之人,却迟迟没有得到褒奖,而犯错的人,都被迅速的处决了,空缺出来的位置,很多人惦记着,却迟迟没有旨意下来,有过罚之,有功却不赏,这就不对了,说到最后,无非是要钱,要官帽子。

刑部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随着战事的开启,犯事儿的官员越来越多,查处下来,人手不够,而人手不够的主要原因,还是缺钱。

户部也紧随其后,说春耕艰辛,赋税难收,各项支出太多,财政收入和支出不相匹配,国库逐渐空虚,总结下来,就两个字,没钱!

总而言之,朝会上,主要就两件事,要钱,要人!

大炎王朝现在真的很缺钱吗?

当然不缺,虽然现如今大炎王朝四处作战,可是,国库不但没有空虚,反而略有盈余,一来是打仗就意味着财富和人口,二来战事一起,就需要增加赋税,两项加起来,吃收入和支出,差不多是可以持平的。

至于为何会出现眼下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因为这是历次朝会的常态,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贫瘠之年,哭穷是常态,要钱也是常态,习惯就好,只不过,这两年相较于于以往,更‘缺’钱一些而已。

除了这两件事之外,朝会上说的更多的,还是战事。

北蛮虽然有赫连力阳的二十五万大军,可是,夏侯拓的近三十万镇北军也不是吃素的,而且打的是防守战,问题不大。

南唐的十万唐军,虽然也跟武英叡的镇南军开始交战,但是,不管是从兵力而言,还是从战况而言,都属于小打小闹,问题也不大。

真正棘手的,还是西北的战况,三十万的西征军,现如今是彻底的陷入了西北,他们不但要应对五十万的西域联军,还有应对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瘟疫,比如燕王!

瘟疫已经得到控制和解决的消息,早已经传回京城,瘟疫是之前所有朝中大臣都格外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当初,为了解决瘟疫,朝廷可是不惜代价的朝西北运输物资,而现如今,瘟疫解决了,他们的心病也算是去除了。

至于燕王的问题,虽然这件事一直没有摆在台面上说,可是,从去年殷元魁带兵西征到现在,燕王李刚的所作所为,很多人都是看在眼里的,燕王有异心,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的问题,可是,却没人敢把这件事直接挑明了,而炎武帝也仿佛不知情一般,只字不提。

炎武帝不但没有因为这件事训斥燕王,反而不但的赏赐对方,这让很多人都看不懂,炎武帝到底想要做什么,不过,对于那些真正的大臣而言,炎武帝想要做什么,已经很明显了。

当然,除了边境之祸,内乱的问题也很重要,作为纳税大洲的海洲沦陷了不说,现如今,福州、泉州、建州、汀州也相继沦陷了,而兰州貌似也要沦陷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整体而言,一切还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对于内乱的问题,朝廷已经有了相对应的举措,从去年海洲沦陷之后,兵部就在筹措一支军队,军队的人数不少,整整二十五万,大多数都是从地方上抽调上来的,而统军之人,既不是兵部的人,也不是朝中的文官,而是不良人三大不良将之一的秦将。

秦将姓秦,单名一个惠字,武将世家出身,不过,在很多年前,秦惠所在的秦家,就已经没落了,至于他为何加入不良人,成为不良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都是老黄历了,翻不动,也没人想去翻。

秦惠所在的秦家,跟秦嘉涆所在的秦家,虽然都姓秦,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往上翻上十几代的话,还是能找到一些联系的。

秦惠的统兵才能,是不属于大炎王朝的五位大将军的,单单就作战能力的话,他是稳压秦嘉涆在内的四位大将军一头的,唯一能跟秦惠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昔日的镇国大将军许淳了。

秦惠虽然多年未曾领兵,但是,当年在炎武帝御驾亲征的时候,把北蛮单于打的落荒而逃,差一点儿从大草原赶到北荒的军队,就是秦惠所统领的军队。

就在众人得知福州等地沦陷之后,开始上奏,请求派兵剿灭的时候,秦惠已经带着五万大军,奔赴洪州,开始跟建州的叛军,开始作战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不良人的三大不良将,都是一等一的大将之才,只是,他们几乎不带兵,除非遇到特殊情况。

伴随着战事的白热化,不良人这个一直备受诟病的机构,逐渐展露出它那血腥的獠牙。

朝堂上的议事,其实跟百姓的菜市场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争吵而已,争来争去,最终拿主意,做决定的,还是站在最前面的那几个人而已。

今日亦是如此,在一番唇枪舌剑,唾沫横飞的争论之后,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于是在炎武帝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之后,也就散朝,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去了。

开完大朝会,还有小朝会。

到了小朝会的时候,一众官员倒是安静下来了,哪怕之前在金銮殿上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官员,到了这里,也不会继续争吵下去,因为争吵没有意义。

小朝会的事情很简单,就八件事。

第一,镇北军死守嘉州城,挡住赫连力阳的二十五万大军;

第二,镇南军镇守巫州边境,寸步不退;

第三,福州等地的叛军,尽早剿灭铲除;

第四,继续征兵、收缴赋税,而赋税可以从商户入手,确保国库始终保持着充盈状态;

第五,拟定一批功勋卓著的官员,该赏赐赏赐,该晋升的晋升;

第六,再杀一批贪官污吏,查抄家产,以此来充盈国库;

第七,开始准备秋闱,选取可用人才,至于今年避暑事宜,就此搁置;

第八,加派人手,继续寻找失踪多年的大皇子,还有燕王世子李嗣源,宰相之女徐诗芷,同时,再次恩赏燕王李刚,并且下一道圣旨,让他于中秋佳节,回京一趟。

这八件事都是宰相提出,炎武帝首肯,然后,其他一众官员直接去实施,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的推诿和争议,在这几件事确定之后,除了宰相徐肱之外,其他人都先后离去。

-------------------------------------

“西北的战报,你看了没有?”炎武帝斜靠在书案后面的软塌上,一边翻阅奏章,一边随口问道。

“看过了。”徐肱坐在凳子上,恭敬的回道。

皇室历来重视礼仪,尤其是在儒家独大的大炎王朝,更是如此,不过,从先帝开始,到炎武帝,虽然也很重视礼仪,却也没有那么重视,在小朝会议事的时候,前来议事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坐着的。

相对于那些第一次来御书房的官员,坐在凳子上,也坐的战战兢兢,只敢坐半个屁-股的官员,徐肱这些大臣,则没有那么小心翼翼,有些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像这种虚头巴脑的小动作,一直不受炎武帝喜欢,而这些大臣也知道这一点儿,平时也不注重这些。

“那你怎么看?”炎武帝抬起头,看了一眼徐肱,又继续翻阅奏章,随口问道。

“西征军的处境不妙,身陷囹圄,想要撤出来,估计很难。”

“那你觉得西征军该不该撤?”

徐肱似乎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在炎武帝问起之后,他直接摇摇头,想也没想的说道:“臣以为,不能撤,不但不能撤,还应该主动进攻,一旦撤兵,之前十数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疆土,将会全部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嗯。”

听到徐肱的说辞,炎武帝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没有发表意见。

“殷元魁跟你想的一样,看看他的奏折吧。”

炎武帝随手从一堆奏折里面抽出一本,丢给徐肱,徐肱接到之后,直接打开翻阅起来。

奏折上的文字不少,洋洋洒洒上千字,不过,徐肱也很快看完了。

等到徐肱合上奏折之后,炎武帝就开口问道:“对于殷元魁说死守康城的想法,你怎么看?”

“此法甚是稳妥,殷元魁不愧为大将军,能力出众,只是......”

说到这儿,徐肱看向炎武帝,观察着炎武帝的表情,欲言又止。

“说啊,吞吞吐吐的做什么?”炎武帝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的说道。

“是!”

徐肱应承一声,连忙说道:“此法虽然稳妥,可是,想要坚守康城,不是什么易事,现如今的西征军是一支孤军,没有太多的支援,单凭不到三十万人的西征军,真的守得住吗?”

“另外......”

徐肱又看向炎武帝,欲言又止起来,只是,看到炎武帝再次皱起眉头,不等炎武帝发话,徐肱继续说道:“另外,自从李嗣源失踪之后,燕王的态度就不明确,万一,我是说万一啊,万一燕王反了,那西征军就要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境况,到了那个时候,西征军可就真的是孤军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此事?”

“办法陛下已经提出了,静等结果就是。”

“哦?朕什么时候给过办法了?”炎武帝一脸不解的看着徐肱问道。

徐肱看了一眼炎武帝,低下头,拱手道:“燕王到底会不会反,就看燕王接到圣旨之后,会不会按时抵达京城了。”

“若他按时抵达京城,该如何?”炎武帝又问道。

“若燕王抵达京城,其年事已高,自当在京城颐养天年。”

“朕的皇叔,年岁不高啊,颐养天年,如何早了些?”炎武帝有些为难的说道。

“不早,按照祖制,当如此,也该如此,于情于理,与国与法,燕王都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炎武帝沉默了,紧蹙着眉头,似乎没有被徐肱说服。

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炎武帝并没有做出决定,而是问道:“若他不来京城,又该如何?”

“削藩!”徐肱缓缓地吐出两个字。

“现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削藩是不是不合适啊,毕竟,他是朕的皇叔啊。”炎武帝又皱着眉头说道。

“正因为是用人之际,削藩更是势在必行,藩王的属兵太多,这不符合祖制啊,陛下!”徐肱再次拱手道。

炎武帝在沉吟片刻,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看着徐肱,点点头,说道:“徐爱卿言之有理,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啊。”

“臣愧不敢当!”

“呵呵......”

炎武帝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而是又拿出一份奏折,让太监递给徐肱。

“看看这份奏折,说说你的想法。”

徐肱起身接过奏折,再次坐下之后,翻阅起来,相对于殷元魁的奏折,这份奏折的文字就多了很多,足足几十页,而这厚厚的奏折当中,通篇只提到了一个人,许一凡,奏折当中的内容,都是许一凡从过了玉门关之后,一路的所作所为,事无巨细,全都赋予纸上。

过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徐肱才看完这份奏折,然后,抬起头,看向炎武帝,开口道:“陛下,这......”

“此子如何?”炎武帝不等徐肱说完,直接问道。

“很好,此子乃国之栋梁,当用,且重用之!”

说完这句话,徐肱发现炎武帝那始终没有什么表情的脸,明显多了一份笑意,可是,徐肱却在犹豫一番之后,开口道:“只是,此子身份不明,身世不明,还需慎用!”

炎武帝没有说话,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徐肱,而徐肱也看着炎武帝。

在一番沉默的对视之后,徐肱率先开口道:“陛下,请三思!”

炎武帝却不在去看徐肱,而是低下头,淡淡的说道:“朕会考虑的,下去吧。”

“陛下......”

“下去吧。”

徐肱还想说些什么,可是,在看到炎武帝这个态度之后,徐肱只好起身告退,临走时,他看了一眼低头批阅奏章的炎武帝,眼神晦暗,轻轻地叹息一声,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

在徐肱离开之后,炎武帝丢下手里的奏折,抬起头,看向门口,眼神也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良久之后,炎武帝才喃喃道:“你也要反对朕吗?”

殿内只有炎武帝和一个太监,炎武帝口中的你,不知道是指宰相徐肱,还是另有他人,真实的答案,可能只有炎武帝自己心里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