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四百零一章 局势堪忧

大炎不良人 第四百零一章 局势堪忧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元帅,给我十万兵马,让我出城一战,定能把申屠侯那小子斩于马下!”

大元帅府内,童真站在沙盘前,双手抱拳,冲着殷元魁说道,童真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来直去。

“是啊,大元帅,我们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主动出击方为上策啊。”许凯歌也在一旁附和道。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

除了童真和许凯歌之外,还有多名将军抱拳请-命起来,然而,不管是谁请-命,殷元魁都没有答应,却也没有否决。

这场战役,打的确实有点憋屈,对于炎军而言,无论是攻城战,还是守城战,其实都很拿手,但是,对于西域联军来说,守城战才是他们最拿手的,炎军有三十万大军,却只能被动防守,想想就觉得憋屈。

短短三天时间,防守虽然很成功,可是,伤亡却不小,尤其是防御器械上,损失不小,如果继续这么防守下去,康城能不能守得住,暂且不好说,就算守住了,估计也是一座废城,这才是众多将领不想看到的。

当然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想要保存实力,想要保住之前胜利的战果,防御才是最佳的选择,毕竟,一旦野战,那就意味着要死更多的人,就野战这一块来说,炎军和西域联军是不相上下的,至少以前是这样,但是,现如今是不是这样,真的不好说。

这次西域联军携五十万大军而来,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了优势不说,统领全军的几个人,都是一代名将,先遣部队的安德烈、申屠侯,中军坐镇的法阿和康恩,还有坐镇大后方的杜克,这几个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安德烈和康恩自然不用多说,一个是长期被炎军作战的伏虎大将军,一个是多次跟北蛮交手,并且以少胜多的降龙大将军,他们能够成为南陀山亲封的大将军,能力肯定不比殷元魁这个大将军差多少。

至于申屠侯和杜克,还有法阿,这三个人,虽然名气没有安德烈和康恩大,但是,一个能坐镇中军,负责指挥全军,一个稳坐后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能力肯定很高,尤在两个大将军之上。

虽然众人对申屠侯的背叛,十分的不耻,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申屠侯不是什么庸将,一个能从百夫长,一路爬到从二品的副将的人,岂是普通货色,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大炎王朝的副将就太不值钱了。

别的不说,就说这次申屠侯出现,在军心上,就对炎军造成了一定的动荡,在镇西军当中,不认识别人还说的过去,可要说不认识申屠侯那就真的不可能了。

还有那些攻城器械的出现,显然不是安德烈的手笔,而是申屠侯的手笔,这些东西的出现,确实给炎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最最重要的一点儿,那就是申屠侯对炎军太了解了,尤其是对镇西军,太过于了解了。

殷元魁所统领的三十万大军,其中是以镇西军为班底的,虽然之前秦嘉涆西征兵败,很多将领战死沙场,可是,后方还是留守了不少将领,这些将领在殷元魁的西征军来了之后,都在军中担任要职,他们的能力如何,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镇西军存在哪些弊端,申屠侯可要比殷元魁这个大将军还要清楚的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法阿把申屠侯派遣到先遣部队来,肯定不是来看热闹的,那么,申屠侯出现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个答案,在双方对峙的这几天,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有不少曾经跟过申屠侯的将士,在看到申屠侯出现后,尤其是在看到申屠侯混的比以前还好的时候,就有人蠢蠢欲动起来。

当兵的,除了那些嗜杀成性的人之外,大部分人为的不就是权利和地位嘛,但是,大多数人打了一辈子仗,到了最后,获得的荣誉往往跟战功并不相符,越是那种参军越久的人,想法越多,看到身边的袍泽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再看看人家申屠侯,一个叛将都能得到如此之高的待遇,说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天,一些关于康城守不住的流言,已经在炎军当中散播开来,至于源头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已经无法查证了,但是,这种流言传播的速度之快,是在场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

这其中,不排除有敌军探子的故意为之,也有某些抱着其他想法的人故意从之,但是,更多的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康城守不守得住的问题。

如果放在两个月前,那自然想都不用想,守肯定守得住,不但能守住,说不定还能打下一两个王国呢,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去年冬天的后勤短缺,今年年初的撤兵与否,还有前段时间的瘟疫、逃兵,这些事情都压在众多将士的心里。

虽然说,因为瘟疫的事情,让军心产生了动荡,而各层将领们也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煽动和整治,使得动荡的军心再次稳健下来了,可是,稳健是稳健了,瘟疫的事情还是没有解决,这始终是众人心中的一根刺。

西域联军也爆发了瘟疫,可是,人家不但解决了,而且还有能力组织这么多人打仗,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每个人心中都很担忧。

在这对峙的几天时间里,不但炎军内部有人在散播各种康城守不住的谣言,对方也在不停的喊话,大肆宣扬瘟疫的可怕性,单单就士气而言,炎军是处于劣势的,而这也是为什么童真和许凯歌,相继请-命,要带兵出城作战的缘故。

没有什么比一场实打实的胜利更能说服一切的了。

但是,童真和许凯歌的这个提议,并没有让殷元魁同意,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为将者,考虑的东西要比普通将士多得多,童真他们想要以一场野战的胜利来稳固军心,对方何尝想不到这一点儿,说不定,这正是申屠侯他们现在围而不打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西征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多万的人,想要野战,最多最多,也就能拿出十万多一点儿的军队参与野战,十万对二十万,貌似有的打。

可是,对方身后还有三十万大军,一旦这十万人出城作战,没能在第一时间击败对方,反而陷入了泥潭当中,那就很危险了。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作为主帅的殷元魁,就要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那肯定要再拿出数万的军队出城,能不能救回来,这还不好说,但是,康城这边肯定会出现内城空虚,后继无力的情况,就算把他们救回来了,对士气,对军心都是一个很大的动摇。

不救的话,那更好了,对方可以用二十万人拖住炎军的这十万人,然后在用后方的三十万人,慢慢地吃掉这十万人,五十万打十万,五打一的局面,想不被吃掉都难。

如此一来,原本在人数上就处于劣势的炎军,再损失十万人,那情况就更危险了。

一旦对方两军汇合,而炎军这边没有兵员补充的话,单单依靠一个康城恐怕是拦不住他们的,以前觉得能拦住,那是因为西域联军不擅长攻城战,而现在,因为申屠侯这个叛将的出现,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到底是出城作战,还是守城作战了。

其实,不管是出城作战,还是守城作战,对于炎军来说,都是不利的情况,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事情。

西征军从去年四月份出征的时候,是三十万人,到了西洲的时候,跟镇西军汇合,拥有了四十万大军,一路上攻城拔寨,连下六国,战绩是很大的,而战损也是极大的,四十万的军队,除了必然要留守大后方的一部分军队之外,剩余的军队,在连番作战之下,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这一场战役当中,西征军前前后后损失了十几万人,战死的尚且不去说,受伤的将士可不少啊,虽然后面又陆陆续续的补充了几次兵员,但是,战斗力说实话,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从去年入冬之后,西征军西征的脚步就停下了,而朝廷对这次西征连下六国的战果,已经非常满意了,有不少人都在主张撤兵,更有甚者,觉得西征军应该放弃已经打下的六国疆土,退回西洲城,可以跟西域进行谈判。

千万不要觉得危言耸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觉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就这么拱手让人了,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对于那些官员,尤其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长安的官员来说,他们看到的永远都是利益。

疆土打下来了,该掠夺的东西都掠夺了,该拿到的好处都拿到了,而西域又如此的贫瘠,继续握在手里,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负担,加重国库的财政压力,既然如此,还不如还给人家,趁机再捞一把好处。

反正已经赚了,不如再赚一把,在这些人看来,一块不毛之地,贫瘠之地,还给人家也无妨,大不了,过几年再打下来,再掠夺一次就是了。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数,这一点儿,从去年入冬之后,后勤补给跟不上,也没有再有新兵补充,就可以看的出来。

当然了,真正作为肱股之臣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可是,他们不这么想,有人这么想,内耗就此而展开了,前方的将士在浴血奋战,后方的朝臣们在忙着扯皮,打嘴仗,如此一来,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军队内爆发瘟疫的事情,更是让这些人找到了理由撤军。

瘟疫如果得到了控制,那是本分,无功无过,要撤军,如果瘟疫没有得到控制,那就是罪过,更要撤军,而且还是不得不撤。

是不是觉得很窝心,很难受,其实,这是正常的,政治有时候就是这样,尤其是在皇权时代,不要幻想着,朝堂上下一片和谐,团结一心。

为官者,不怕你做事儿,就怕你做不成事儿,有些人是自己不想做事儿,也没有那个能力做事儿,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阻拦别人做事儿,自己做不成事儿,他们也不想别人做成事儿,把别人拉到跟自己一个水平线上,是很多人的想法。

所谓的中庸之道,有时候说白了,就是如此,大家都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大哥不说二哥,那就很好,很和谐嘛。

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西征军当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作战之初,自然是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可是,在取得了战果之后,尤其是胜利之后,这种团结就会出现破裂。

就拿西征军当中的这些高层将领来说,童真和许凯歌是想要继续西征的,而殷元魁、秦之豹等人,是想要保住已经到手的果实,不敢继续西征,继续扩大战果,而房子墨等人,自然是中立派。

是继续打,还是撤兵,亦或者是停滞不前,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加上朝堂之上的争斗,这个问题就无限的扩大了。

西征军内将领们的想法,其实,远在长安的炎武帝还有那些肱股之臣,心里都是有数的,可是,他们却什么都不能说,这就像朝堂之上的那些争论一般,没法说。

炎武帝为何要钦点许一凡来西征军当参将,真实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用意,是所有人都清楚的,那就是他要借助外力来打破这个僵局。

岩门镇的袭杀,真的是意外吗?

许一凡抵达康城之后,跟西征军将领之间的博弈、矛盾,真的只是因为理念不同吗?

一切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了。

岩门镇的袭杀,本身就很不合情理,在距离西征军大本营不到百里的地方,居然会出现三百人的高武队伍,本身就不合乎情理,要说西征军当中没有人插手,没有人参与其中,那是不可能的。

进入康城之后,双方之间的矛盾,许一凡被迫立下的军令状,还有之后遇到的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真的只是偶然吗?

大臣与大臣之间的博弈,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博弈,朝臣和皇帝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也不会停止,许一凡之所以暂时没事儿,那是因为他现在还没有触及到大部分的利益,一旦他触及到了这个雷区,就许一凡这种在军队当中,毫无根基的人,想要做成事儿,想都别想。

当然了,这些问题都跟现如今,殷元魁他们面临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暂时没有太大的关系。

现如今的问题是,要不要出城作战,如果要出城作战的话,谁带兵,带多少兵马,仗该怎么打;如果不出城作战的话,该如何防守,防守到什么程度,是始终坚守康城,还是边打边撤,亦或者是直接放弃这里。

这些问题,才是目前最最重要的问题。

殷元魁很为难,他确实很为难,就他个人而言,自然是不想撤,也不能撤,一旦他撤了,那他之前打下来的功劳,可都没有了,本身就是戴罪之身,牵扯到了数万人的生死,岂能轻易做决定?

可是,不撤兵的话,现在这场仗怎么打?

目前,双方是二十万对二十万,可是,根据斥候最新探查到的情况,西域联军后方的三十万大军,已经距离安德烈的二十万大军不远了,一旦他们汇合,那就是二十万对五十万。

虽说,守城战比攻城战好打,可是,这也是建立很多因素上的,一旦据城死战,那时间和伤亡,就会呈现几何倍的增加,殷元魁能做到吗?或者说,后面朝堂上的那些人,会给他这个机会做到吗?

据城死战,这还是建立在军心不散的前提下,如果军心溃散,别说死战到底了,恐怕打着打着,就会有大量的逃兵。

最重要的一点儿,那就是西征军有没有后援的问题。

虽然,西北三洲还有后援部队,可是,人数也只有十万而已,如果朝廷不继续增兵的话,就殷元魁手上的这点人,能打多久?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大炎王朝从前年开始,决定用兵的时候,就不是单线作战,而是三线作战,朝廷不可能一味的只顾忌着西北这边,他们还要顾忌到北方和南方,就算增兵,就算有后援,估计也不大,也不多。

除此之外,还要一个在场所有人都不愿意提起的问题,那就是以康城为要塞,据城死战,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

从西洲城到康城,这些疆土原本是属于西域的,算是抢过来的,为了这片贫瘠之地,真的死战到底,让无数将士客死他乡,真的值得吗?

殷元魁为难啊,而在场的这些将领也很为难啊,不思进,先思退,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