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田园女夫子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松源行

田园女夫子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松源行

作者:贰胡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3:05: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爷爷闻言很是惊喜,三娘不卖关子,直接道:“那人叫莫海天,他是松源县上的一个知名的人物,在当地很有名望,他的爹跟我娘家三爷爷曾是同窗,两人关系极好,他爹去世后,他对我家三爷爷也是亦师亦友。t

明天我们先绕道弄口村,去我三爷爷家,请我三爷爷写一封介绍信,这样也不至于太唐突。”

“应该的,应该的。”二爷爷喜上眉梢,有贵人帮助,这事做起来就容易了。

“那三娘,你回去准备准备,明日我们就去县里。”二爷爷吩咐道,又转头对吴煊道:“明日你也一起去。”

吴煊点头应着,这时又听吴均对二爷爷道:“太爷爷,明日我也去。”

“小孩子去凑什么热闹?”吴煊皱眉。

二爷爷却笑着道:“去吧,去见见世面也好。”

闻言,吴煊嘟囔了两句没再说话。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因为明日要起早,三娘晚上便放过了吴煜,没再掬着他识字,早早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三娘吃了吴煜做的早饭便匆匆往二爷爷家去汇合。

到弄口村的时候,那里的人也才吃了早饭不久。

“三爷爷。。。”因为时间比较赶,所以三娘没有回娘家,直接往二爷爷家去了。

“三姐,你怎么来了?”没见到三爷爷,倒是早早过来读书的阿禄听到三娘熟悉的声音黏了过来。

三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道:“三爷爷呢?我找他有事。”

“三丫头,我在这儿呢!”三爷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从里间走了出来。

三爷爷比上次见到的又苍老了几分,如今脸拐杖都用上了。

三娘跟阿禄同时上前将他扶到椅子上坐下。

介绍了与三娘同行的人,互相见了礼之后,三娘又将来意给说明。却见三爷爷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吴均瞧。

不错,这吴均年纪轻轻看着却气度不凡。不像阿禄虽然聪慧有余却总觉得不够大气,也许是年纪还小尚未定性吧!

“你都读了什么书了?”三爷爷没理会三娘反倒问起吴均来。

吴均站起身来正襟道:“只读过《三字经》、《弟子规》还有《春秋》。”

三爷爷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又考了他《春秋》里面的一些问题,吴均对答如流。这让三爷爷满眼的欢喜,抓着三娘的手直道:“是可造之才。你的好好栽培。”

刚刚吴均的回答也让三娘吃了一惊,因为那些都不是自己教的,完全是吴均自己想出来的。

《春秋》这本书,三娘也只看过一遍,二爷爷也没有教过她,所以她能教吴均的不过是认里面的字和这些字的字面上的意思,三爷爷必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才会更加觉得吴均难得了。

三爷爷又跟二爷爷寒暄了几句,这才展开笔墨写信,寥寥数语便将事情给交代清楚,教给三娘道:“你莫叔叔的地址你可知道?”

“记得!”三娘没去过。不过莫叔叔的地址她却是记得很清楚,当年二姐离家的时候她还再三嘱咐她记着给家里写信呢!

接着三爷爷又交代了几句,便让三娘早些启程赶路了。

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下半晌了,四人匆匆忙忙进了低矮的关口。

松源虽是县城却远不如云和等县来的气派。整个县全是丘陵地带,占地较其他县虽然广了很多,可是人口却相差不大,因为松源乡耕地少,能养活的人口有限。

二爷爷边走边问路。好不容易才来到莫海天叔叔住的梧桐街。

“就是这儿吧?”三娘抬头看着这石头砌的门匾上写着字态优美的“莫府”两个字,心中不确定。

听三爷爷说,莫府很气派,可是看着这扇开着角落的小门哪像什么大户人家,这门还不如乡下人家的门来的大呢!

“应该就是了吧!”二爷爷心中也犹豫不决,看了看这白白的高高的粉墙然后坚决的上前敲了敲门。

不多时,便有人来开门。

这开门的是头发发白的一个老人,他上下打量了三娘他们,再确定自己不认识他们后问道:“你们是?”

“老人家,您好,请问莫海天莫老爷住这儿么?”二爷爷问道。

这老人家又扫视了他们一眼道:“是这儿,你们找我家老爷有事么?”

三娘忙从怀里掏出三爷爷写的介绍信递过去道:“我是弄口村刘润的孙女,特意来拜访莫叔叔的。”

刘润是三爷爷的名字。

老人家听了这个名字表情微微有些松动,他笑着道:“哦,知道,你们稍等,我进屋去通报一声。”

说着门又关上了。

三娘他们等了半盏茶的功夫,门内传来脚步声,然后门再次打开。

这次除了先前那老人家,眼前又多了一个人。

这人头发挽着整齐的发髻,留着文雅的胡子,身着宽袖长衫,一派文人墨客的打扮。

他面相亲和,温文尔雅,年纪虽然已过半百,可是却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模样。

三娘猜测他便是莫海天,莫叔叔。

莫海天视线落在三娘身上,温和的问道:“是三妞吗?”

三娘见他问自己忙道:“莫叔叔,是我。我今天来是有事想请你帮忙。”

“嗯,事情我已经从信上知道了,你们先进来坐坐吧。”随后莫叔叔热情的将三娘等人迎了进去。

在客厅里坐定。

“这位想必就是吴老伯了?”莫海天说着就要给二爷爷行礼。

二爷爷忙站起来扶住道:“不敢当不敢当,我不过乡下粗鄙之人,怎么受的起莫老爷的礼。”

“论年龄,您是长辈。”读书人最讲礼,因此莫叔叔不管二爷爷怎么拦硬是行了礼。

见他礼数这般周到,二爷爷也忙让三娘和吴煊吴均纷纷给莫叔叔行了礼。

这时候那老人家端了茶水进来,莫叔叔对他道:“培伯。你去厨房说一声,加些饭菜。”

培伯恭敬的应了声下去,莫叔叔道:“今天天色已经不早了。你们先住一晚,明日我再去衙门说一声。等这事处理好了,你们再回去。”

“真是麻烦莫老爷了。”二爷爷由心的感激。

莫叔叔笑道:“这没什么,你们之前没有户籍这事如果搁在太平年代确实是个罪,可是搁在这个年代,只要衙门松一些,不追究,便什么事也没有。

如今在县衙里主事的是我的学生。你们且放宽心。”

听了这话,三娘松了口气。在各代,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最牢固的一种关系,有莫叔叔这层关系在。就不用怕了。

“谢谢莫叔叔。”三娘笑着道。

莫叔叔又看向三娘问道:“你三爷爷最近身体可好?我们已经有两三年的没见了。以前他每一次来总要跟我炫耀他收了个天资聪颖的女学生,我那时一直感叹无缘得见,不想今日倒见到了。”

记得三爷爷从没承认自己是他学生,怎么跟别人倒是承认了,还这般称赞自己。这让三娘脸上发热。

“我不过就读过几本书,认识了几个字,莫叔叔别听三爷爷这夸张的话!”三娘道,这话她可真没谦虚。

可莫叔叔却以为三娘是谦虚的说辞了。他笑着又看了眼三娘,余光瞥见坐在三娘下手的那个年纪轻轻的男孩。他眉毛微挑,有些吃惊。

他记得那是三娘的堂侄儿,他那时只是微微一撇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这孩子眉宇清秀,现在他再仔细一看越觉得不凡,他阅人无数,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出息。

此时他对吴均甚是好奇。

“吴均小兄弟可有上过学?”他问道。

吴均站起身来行了礼站着毕恭毕敬的答道:“莫爷爷,您叫我阿均就好。我去年6月上的学,跟三娘先生学了《弟子规》、《三字经》还有《春秋》三本书。”

“哦?”莫叔叔闻言很是惊奇,他又颇有意味的看了眼三娘。他知道三娘有学识,可是毕竟是个奶娃子,读过的书有限,见识也不多,况且,这个吴均又比三娘年长几岁,三娘怎么教的了?

三娘知道莫叔叔的疑问,也怕他笑自己班门弄斧便笑着解释道:“因为在家里闲来无事,就随便教了他们几个字。”

莫海天笑着没有说话反倒跟三爷爷一样考起了吴均,他问道:“既然你读了春秋,那也知些国事,那我问你,你对朝代更替怎么看?”

三娘咋舌,这个跟春秋没什么关系吧?

吴均想了想毫不迟疑的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些不过都是自然之道。。。”

接下去吴均凯凯而谈,引用的都是《春秋》里面的句子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还有三娘讲的三国里面的那些事情,这让莫叔叔听得津津有味。

末了,莫叔叔笑着拍手称赞道:“不错,不错,有见识,只是可惜上学的日子尚短,学识还是有些浅薄。”

二爷爷跟吴煊听了心头均是一喜,今天连续两个懂学问的人说吴均有才,这怎么能让他们不开心?只是。。。他们又不免担心,三娘说了她教不了吴均几年,那以后吴均该去哪儿进学?

“莫叔叔说的是,我学问有限,再过些时日我怕就教不了他了,莫叔叔,咱们处州这片地方有没有好的学堂?”三娘问道。

“该县倒是有个学堂,不过那先生我不看好,你们放心,吴均这个好苗子我也看好他,我会给他好好留意着。”莫叔叔道。

二爷爷他们又是一阵道谢。

就在这时,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传来:“爷爷,饭要摆在哪儿?”

三娘转头看见一个穿着鹅黄色裙子的少女婷婷玉立的站在大厅。

叫莫叔叔爷爷,那就是莫叔叔的孙女喽?三娘心想刚想收回视线却发现吴均突然不如往常那般淡定,有些坐立不安,就连双颊也止不住的红了起来。

她正好奇的时候,莫叔叔已经咳了一声对孙女道:“莫莲,休得无礼。”

原来是莫莲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吴均。三娘差点嗤笑出声,吴均这孩子以外都是一副淡定的模样,怎么被一个小姑娘给看的不好意思起来?

难道。。。三娘心里暗暗吃惊。难道吴均跟莫莲来电?

“爷爷,您还没答我饭摆哪儿呢!”被爷爷说无理。莫莲还是依旧一副笑嘻嘻的模样,不过终于收回了视线,声音清脆的问爷爷。

莫叔叔对这个孙女颇为无奈,只得瞪着眼睛道:“还能摆哪儿?你不要没事找事?”

莫莲闻言朝爷爷吐了吐舌头,一溜烟就溜走了。

莫叔叔讪笑着对三娘等人道:“呵呵,那是我大孙女,莫莲。从小古灵精怪的,我都管不住。”说着无奈的摇了摇头。

说着话,莫叔叔带着三娘他们移步饭堂。

三娘原本以为莫叔叔家大门那般的小,这莫府定然也小。也没有二爷爷说的那帮气派。

可是待三娘跟着莫叔叔走过一道门之后竟是别有洞天。

这是一个园子,园子里有假山,有盆景,有鱼池,还有凉亭。园子四周是游廊。

三娘跟着莫叔叔走过一段游廊又走过一道圆形拱门,便到了饭堂。

此时饭菜已经摆好,碗碟是均一色的青色瓷器。

三娘知道松源县产这种瓷器。

“快坐。”莫叔叔招待着。

可三娘突然不好意思坐下了。她突然发现她不该来的,这一桌子就自己一个女人,刚刚那莫莲不在这一桌。莫莲的母亲也不在这一桌。

如果这是在现代,那是无所谓,可是这是古代。这里也不是讲礼数的乡下人家而是在县城里的大户人家。

男女分桌吃饭,这个三娘还是知道。

莫叔叔似乎也发现不妥了,忙对旁边的下人道:“带刘姑娘去内屋吃饭。”

被解了尴尬,三娘脸上一喜,对莫叔叔福了礼便下去了。

可是这事给三娘带了深思。三娘第一次发现自己对古代的礼数一点都不懂,第一次发现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女娃子,第一次发现自己如果进了城或者进大户人家必定会惹人笑话。

不行,她住在乡下可以,可是绝对不能不懂这些礼节和礼仪,可是该去哪儿学呢?

三娘叹了口气。

“你叫三娘?”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三娘抬头看去,是莫莲,于是她笑着点了点头。

“我叫莫莲。”她笑着跑过来拉着三娘让她坐下,可三娘却不敢无理,对坐在上位的一位年轻的夫人行了礼,她不知道如何称呼,只道:“夫人。”

莫莲不等那夫人说话已经笑着道:“那是我娘。”

说着又指着一边安安静静的坐着一个小女孩道:“这是我妹妹,那不肯吃饭的家伙是我弟弟。”

三娘一一点头致意,神情有些拘谨。

那妇人温和的对三娘笑道:“来,快坐下。也别夫人夫人的叫了。你爷爷跟我爷爷是同窗,两人兄弟相称,按辈分,你只要叫我莫嫂子即可。”

三娘还没说话,莫莲已经嘟着嘴不开的道:“那我不是小三娘一辈?我的叫她姑姑?哎呀。。这。。。三娘我还是叫你三娘好不好?”

莫夫人敲了敲莫莲的头道:“只是辈分,怎么可以乱?”

莫莲嘟着嘴又问三娘:“三娘,你今年几岁?”

“十二了。”三娘答。

“我也十二呢!你几月生日?”莫莲似乎非要分出谁大谁小。

“正月。”

“啊,比我大,我三月生的。不管,以后我就叫你三娘。”莫莲不依不饶。

三娘也喜欢她叫自己三娘,不喜欢她按着辈分叫自己姑姑,毕竟两人一样的年纪被叫的那么老,确实挺怪的。

莫夫人也拿莫莲没辙,只得随她去。

“快坐下吃饭吧!”莫夫人道。

菜色很丰富,可以说是三娘这辈子吃的最丰盛的一次,可以跟在现代的时候去店里吃炒菜时那般了。

三娘很想多吃两碗,可终究怕被笑话,便停了筷子。

那边莫莲的三岁的弟弟很是顽皮,一会儿爬上桌捣乱,一会儿又躲起了猫猫,把追着他喂饭的下人累的够呛,莫莲见了时不时的骂了他几句。

莫夫人对三娘道:“你跟莫莲年纪相近,晚上就一起睡吧!我再去收拾几间客房出来。”

主人家这么安排,三娘自然没有二话,莫莲听了异常开心,拉着三娘的手就往她闺房去,将自己的弟弟妹妹抛到了一边。

“总算有人跟我说话了,你不知道,我天天被关在家里快闷死了。我那妹妹你看到没,才8岁呀,却老是装的一副小大人模样,每天粘着我娘,一句话也不跟我说,还有我那弟弟,你看到没,就一个捣乱鬼,吵得要命。

哎,三娘,是不是乡下比较好玩?在乡下是不是可以到处去玩?”莫莲噼里啪啦的一通抱怨。

三娘笑道:“乡下是比这儿自有,可是在乡下也的做很多农活呀!每种生活都有自己的好处和坏处。”

莫莲嘟了嘟嘴,道:“你怎么跟我爷爷和我爹一样,也爱讲道理?”

“啊?”三娘一怔,她讲道理了么?她突然笑了起来,是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变得爱将大道理了,什么事情都要扯上点道理。

这也许从当了夫子开始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