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良机天运 > 第二章 五年

良机天运 第二章 五年

作者:紫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3:0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延平五十八年,这一年,当今年七十有六。以时人俗谚来说,这一年是人生大坎。这一年的万寿节也就尤为隆重,要以喜冲煞,再延寿命。

今上喜昌平,从年号延平上就能够看出其守成之心有余,登基五十余年年号不改,治下之世也如其年号一般平平,虽有盗匪祸患屡出不靖,但大局面上并未有什么大的乱子,唯一可以称之为乱的便是其登基第二年兄长怀远王谋逆一事。

先帝原是世家子出身,因越皇昏聩,误听佞言无故诛杀世家。是时,先帝为梁姓嫡子,原应鲜衣怒马,少年清贵,却因为世家之故得了一个全家抄斩,全靠忠心的仆人以身替之,这才能够逃出一命。

原是家仇,却因皇帝的横征暴敛而引发东南小国侵城掠地,渐渐成了国恨。

世家大族与皇帝之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共生关系,在那一位末代越皇之前,皇帝与世家联姻,世家提供充足的人才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朝廷之上那些杰出的人才多是出自世家大族,与皇帝唇齿相依,维持着平衡良好的发展局面。

而那一代越皇自断臂膀,把世家大族都诛杀殆尽,那些杰出的子弟不是做了刀下冤魂,便是成了无名逃犯,不敢露头。以至于面对小国侵略,皇帝手下无良将,城池一失再失,大片大片的土地变作了别国的名号,插上了他国的旗帜。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个放弃家仇的挺身而出,愿意为皇帝所趋势,世家之中培养人才不遗余力,一个国家的资源除了集中在皇帝手中的,剩下的都在世家大族的手中,甚至后者得到的还要更多,每一代皇位更迭损伤的都是皇族的根底,得到益处的总有某些世家大族的身影。

这样的家族全力培养的人才,可以想象是怎样的英才。而那位临危受命的英才果然不负众望,屡战屡胜,将已经倾倒的局面拉为了平局,却在得胜还朝蒙受嘉奖的时候得到了御赐的毒酒。

此事一出,天下心寒。

战场上的人不怕前方汹涌的敌人,不怕那锐利的刀枪,不怕与之死战,却怕身后人的反戈内攻。

凡事可一不可再,一次信任得到背叛的结果,下一次信任便遥遥无期。

同样隐姓埋名投在军中的先帝从这件事得到了教训。国仇家恨。不杀越皇不足以泄愤。这一次再度联合起来的人们有了明确的旗帜,他们需要新的皇帝,需要一个能够带领大家重归盛世的皇帝。

忍辱偷生的世家遗孤,揭竿而起的有识之士。洁身自好的朝臣世家……各方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被一众奸佞小人包围的越皇无力抵抗民众的愤怒,最终被斩去了头颅,成为了旗杆上的标志,标志着一个新的皇朝的建立。

能够从这些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的大梁先帝自然也有其不凡之处,至少整合各方势力方面的能力必然是杰出的,但流传于世的并不是他的军功战记,也不是他文治德政上的过人之处,反而是那段可以称之为耻辱的偷生经历以及其爱情故事。

前者犹可被谱写为传奇。世家子弟忍辱偷生,怎样面临困境,怎样反败为胜,怎样成王成皇……而后者,则难以评说功过。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后宫三千那是必备硬件,不到三千至少也要有个十几二十的吧!专情的皇帝往往和无能或者疯狂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翻开史书找一找,真情不悔的皇帝有浪子回头型的,最初三千佳丽,后来遇到真爱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了一女弃国家不顾,最终不是被篡位就是自己把自己搞死了,谁让真爱短命来着?

还有一种是疯狂痴爱型的,不管是表妹堂妹还是亲姐妹,爱上了那就是爱上了,谁说都不管用,反对的通通去死,拥护的才能够存活,为博美人一笑,倒行逆施种种种种,最终也不过一个“死”字了局。

最后一种则是比较平淡能够相守的,不提其中多少困难,历史上也就出过那么一例,还因为只有一个儿子,而儿子又无能的缘故,皇位很快后继无人,改朝换代在所难免,其中引起的种种祸乱,都让人有一种“皇帝还是不要太专情的好”的感觉。

而大梁先帝,在各种小道传记中,也被刻画为一个专情的皇帝,不过不是对一人专情,而是对三人专情,比及后宫三千那个庞大的基数,只摘取三人来爱的皇帝显然已经是很专情的了。

于是后世人一旦提起这位皇帝就免不得说一说他和身边那三位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第一位就是后来被封为贤妃的卢氏。

少年时期陪伴在身边,有夫妻之实却无夫妻之名的卢氏是山野之女,小户人家的门庭显然入不得世家贵子的眼,而当时的情况,才从死境中逃脱,于平民百姓之生活并不甚了解,破绽不少,卢氏却以温柔善良的心隐藏了自己的发现,并且教他如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那份温柔抚慰了背负着家仇的少年,如那山野中浅淡的小黄花不经意间的娇柔让人心中牢记。

如此一个女子不计较名分地跟随,为其生了皇长子,被封为贤妃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位是淑妃柳氏。

柳氏为世家女,其家于大梁有功,其父兄更是大梁的开国功臣,她的身份原是可以当皇后的,可皇帝不愿意委屈了贤妃卢氏,一意而决,此生不立后,于是,柳氏就成了淑妃。

贤良淑德,她竟是连“良”这个封号都没得到,无形中比贤妃低了一等。

第三位是德妃苏氏。

这位妃子原是宫女,伺候在淑妃身边,淑妃怀孕的时候为了固宠把她塞给了先帝,先帝酒醉不知宠幸了一夜,侵晨知晓大怒,封其为德妃。当年遣散大批适龄宫女出宫嫁人,以责“爬床”之风,同时言曰:“朕为嫡子,常见嫡庶相争。祸患不浅,可知庶出乃祸乱之源……人情难绝,自朕而绝……”其话有未竟之意,众多揣测说是欲传位于长子之故。

有人猜测,先帝一生真正爱的其实只有卢氏一人。因卢氏身份低微,不堪为后,所以为其不立后,借此尊其位。同一个原因,即便明知庶出易生祸端,为了长子仍然不肯立嫡。只因为长子身份不能为嫡。

后宫的淑妃德妃就像是为了保护贤妃而设的靶子。表面上宠爱三分。然而终其一生,两位妃子也仅是各有一子,而贤妃之憾莫过于早年身子亏损,无法再有身孕。以致仅有一子。

先帝驾崩之后,被一力扶持的长子怀远王到底拼不过众多世家大族帮扶的淑妃之子,因子以母贵的缘故无缘于皇位,其不甘心,次年有了谋逆一事,可叹根基太浅,终究不得善果,被问罪伏诛,皇帝怜悯。其子孙被贬为庶民,流放云岭。

先帝共有三子,如此便去了一子,剩下的两个,一个当了皇帝。一个……德妃之子身份低微,又因早产体弱多病,得了一个亲王爵位没多久便病卒了,名下仅有一婢妾所生之子,被封为寿辉王,像是仅仅寄予了长寿的希望一样,无闻于朝堂。

自此,皇帝再无兄弟争位之忧,稳稳地坐住了皇位,一坐就是五十余年。

因为越末时候东南小国曾经有入主中原之举,朝廷对东南一向防范甚严,饶是如此,当今皇帝登基之时,东南小国又起兵戈,欲行一蛇吞象之举,虽未成功,却也让朝廷对东南用兵不止,十来年间互有攻伐,常年派兵驻守。

万寿节时,各处都要派人入京祝寿,往年东南都是副将幕僚来的,今年却有些不同,皇帝下旨让穆大将军亲来,这其中便有人道皇帝是要收回穆家军权了。

“何来此言?”

听到这番言论,莫良,不,沈墨,被魏家老太君承认之后,莫良便被要求改回本姓,原应叫做沈莫良,但老太君道:“莫良,不良,听着就不是个好人的名儿,沈家这一辈都是单字,便叫‘沈墨’吧!文墨的墨。多读书总是好的,你爹当年可是翰林院大学士,文章一等一的好,你虽早年浪荡,却也不能弱了你爹的名头,早早把功课学起来才是正经。”

老太君的一句话顶了别人的千百句,听得其中的语重心长,莫良纵有几分别扭,也接受了这份好意,改名就改名吧,什么名字不是叫啊!读书就读书吧!读书总不会比练武更难吧!

谁料这一读就读了五年,整整五年他都没能再踏出洛京一步,住的地方也从洛辰的住所搬到了魏府的清风苑,与魏景阳比邻。

洛辰于魏家一向都如一家人一样,也是常来的,三个少年年岁相差不多,常来常往,也如兄弟一般。

此时猛听得洛辰之言,沈墨放下手中那卷《大梁先祖情考》,目露讶异。

“皇帝今年都七十六了,立嫡立长的事情也当好好说说了,这种时候,无论立了谁都是要帮着清道的,先皇的人动不得,三年无改父命,若是有那等自己尚且不好控制的,自不好留给儿子麻烦,三年的时间,变数太多了,怎能不让人细细思量,提前安排一番?穆家在东南待的时间太久了……”

洛辰说着随手拿起了沈墨放下的书册,一看题目,挑眉:“老太君要给你说亲你不让,自己倒是安不下心,看起了这些东西,怎么着,看上谁家的姑娘了?可要我给你帮忙说和?”

前面还算正经地议论时事,后面就成了这般轻佻语气,沈墨即便早知道自家师兄的个性多变,一时之间却还是有几分适应不良,夺了他手中的书道:“胡说什么,我不过是拿这与史书印证一下而已。”

今年二十二岁的沈墨已经可以算是大龄青年了,这个年岁别人家的孩子都满地跑了,他的妻子还没影呐!老太君念叨了几次,他都给推了,后来老太君也给恼了,一赌气不管了,只把自家那个赶紧弄着成了亲,如今魏景阳的孩子都出世了,沈墨还是个单身的,身边连个侍寝的丫鬟都不要。

“这有什么好印证的?不管他是专情还是多情。都跟咱们没什么关系。”洛辰说着一顿,眼珠一转道,“我说,你不是看上什么不好提的人家了吧!”

当今皇帝可不像是他的父皇,后宫佳丽几十人,产出也多,儿子就不说了,宫廷之中,皇子总是比皇女难以存活,女儿那是一抓一把。嫁出去的公主多了。外孙子外孙女那又是一抓一把。世家大族的子弟都不够婚配的,身份低一等但有才学的贫寒之士也有了婚娶的可能。

手上的书晃荡着,封皮上那个名字明晃晃提示着“人家”指谁,洛辰笑得不怀好意。世家子弟跟这些公主郡主熟悉啊!都在洛京这一片儿,皇宫中的公主不容易见到,皇宫外已经出嫁公主的女儿还不容易见到吗?

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关系拉起来跟网一样,到哪里都有连着的一点儿亲戚关系,这么着,想要见到一两个公主郡主,对他们这样的人真正不算是难题。

洛辰借着魏家的地位也能够参加到这样的聚会之中。他一身相术玄之又玄,每次聚会都少不了成为那些女子的焦点,他又风趣又会装神秘,一张口若是想要哄人,真正是能够把人夸成花的。怎能不得那些涉世未深的少女喜欢?

按说他这般应该是早早娶亲的,娶亲纳妾,岂不快活?但他偏偏言道“相术一学若要精深便不能成亲”,招风惹草一通,飘然而去,片叶不沾,当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之不得,恨之不能。

“别胡说!”沈墨说了他一句,见他没有收敛,还摇晃着书一副等解释的样子,方道,“我只是一时感慨那句‘庶出乃祸乱之源’,特找来这些野史看看到底是何出典,正史上所说,让人不能尽信。”

“的确是不能尽信。依我看,先帝也不过是个傀儡罢了。”洛辰语出不讳。

“慎言!”沈墨正色叫停,惹得洛辰嗤笑,“这五年竟是教你读书读傻了,怎地也如那些酸儒一般‘慎’来‘慎’去?早知如此,不应该留你在京,竟是生生抹去了飞羽剑的灵性,泯然死物矣。”

沈墨无奈:“入乡随俗,当年还是你教我的,欲改需先解,如今你一转口变了一个腔调,我倒是被你引成酸儒了。”

洛辰轻哼一声,扔掉手上的书,“这样的野史你还是少看为好,先帝的论调可真让庶出之人无言以对,他们竟是想要自己当庶出的吗?子不教,父之过。一样都是父母生养,好端端就成了祸乱之源,怎不说那嫡出的不应该存在呢?若是真心论起来,他的三个儿子,又有哪个不是庶出呢?真是好意思说出口!”

“哪里来的这么大怨气?”沈墨纳闷,再看洛辰一脸的不解释,他也不再多言,把书捡起来放到一边儿,“一家之言,何必生气?”说着又添几分好笑,“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你这么有正义感,竟为那些庶出的叫起屈来了。”

“我只是就事论事。”见沈墨笑容平常,洛辰又起了气,把那书揪过来一条条批驳,“既然不想要庶出的孩子,且像你我学学,莫要招惹那些不是妻子的女人啊!偏偏招惹了,招惹也罢了,避子的汤药又不是没有,招惹之后给喝了也可免了有庶子的烦恼啊,偏又不。若狠心些,知道那女子怀孕,打了她的胎也成啊,却又心软。这一心软,留下了孩子,不管是不是庶出,到底也是自己的孩子吧,却又说其是祸乱之源!真正是好没道理!那孩子又能够选择出身不成?”

“可怜那贤妃卢氏,遇到这么一个‘良人’,辛苦给生了儿子,竟是生了个‘祸乱’出来!”洛辰面带嘲讽,眼眸深处的不屑清清冷冷,似入骨三分。

“都说那卢氏一生深得荣宠,可那两个不也生了儿子?帝王心意,真正难测。若说他不喜长子,何必来那不立后的言论?若说喜欢,又为何非要另两个儿子分薄了他的宠爱?若说他一心想让长子继承皇位,又为何不剪除次子的羽翼?若说不想,又何必把那宠爱明晃晃摆出来刺人的眼?”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发人深思,洛辰竟是半点儿思索也不曾有地说出,好像早就想过这些疑问一样,末了一句叹息,“我看那怀远王是不得不死,已经刺了人的眼,却又不是皇帝,不死岂能让人息怒?谋反不谋反的倒是其次了。”

这论调颇为新鲜,沈墨听出了其他的意思:“师兄是说,怀远王谋逆案其中有冤?”

“哎,我可没这么说,你别冤枉我!”洛辰一副紧张模样连连摆手,眯眼道,“慎言!慎言!”

听着被还回来的话,沈墨哭笑不得,闹半天竟是自己诬赖他的?回想一番,他还真是没有直接那么说,只是那意思听着是,于是自己先说了,成了自己的不“慎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