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了午饭,闻彻几个睡了会儿午觉,被文清喊起来催着他们往学堂去。留兰再次嘱咐了闻彻,让他下了学别忘了把李钊喊来一起给小狗找主人,之后便包了分量最大的一包绿豆凉糕往九香豆腐坊去。
在她进门前,唐家姐妹正在说话。
“她也真是的,先前不让你回来,现在又不让把奕儿带回来,奕儿都五个月大了,爹只在满月百岁的时候见过他两回,心里不知道多想他呢。”唐婉宁不满的絮叨。
唐香宁微怔,正挑拣黄豆的动作也顿了一下,却又若无其事地笑道:“你这丫头,瞎说什么,是我觉得奕儿还小,这会儿正是最热的时候,怕热着他,才没带他来……”
“姐,你当我还是小孩子呢,这话爹他能信,我不信!”唐婉宁没好气的打断姐姐的话,“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好像这天底下没人能比的上她似得,奕儿是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她凭什么抱着不撒手,要不是姐夫人好,对你又是真心真意,我才不让你嫁给他呢,我们在家守着爹,不也能过得好好的,谁也别想欺负我们,娘如果还在,必不让你受这些委屈……”
唐香宁怔然听着,骨肉至亲,哪一句不是为了她好,可人活一世,哪有十全十美的。她的婆婆陶氏,心气儿那样高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吃尽了苦头,宁肯自己吃糠咽菜也让丈夫读书,指望他有朝一日能入仕为官,光耀秦家门楣,后来希望破灭,她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转而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却又再一次落空。心里堵着一口气,怎么都不能舒坦。
陶氏心愿未了,又不好埋怨丈夫和儿子,却迁怒到唐香宁身上,认定了是她蛊惑了秦卓宇,才让他甘愿留在这么个小镇子上,连自己的前途都不要了。因此在二人的婚事上多有阻拦,虽然最终没有拗过儿子,让唐香宁进了门,却从不给她好脸色看。同在一个镇子上住着都不许她回娘家。
唐香宁斩不断与秦卓宇的深情嫁了他,又放心不下父亲和妹妹,可公公和丈夫心里觉得对婆婆有所亏欠。一直忍让着,她也不想让丈夫夹在中间为难,只好把担虑和委屈都藏在心底,暗地里帮衬着家里,直到年前她给秦家添了个男丁才好些。
原以为是儿子的出生解开了婆婆的心结。实际上却是陶氏把在丈夫和儿子身上没有实现的心愿又转移到了孙子身上,满心里只有孙子一个人,其他人都入不了她的眼了,别说是抱着儿子回娘家了,平日里除了喂奶,唐香宁想抱抱儿子都难。她把这些委屈都藏在心底,却被妹妹一眼看破,心底的酸楚泛上来。眼泪也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唐婉宁一看姐姐落泪,心里也慌了,“姐,我就是替你觉得委屈,才这么说的。你别放在心上,爹想奕儿。等哪天我们过去看他……”
说着想起之前上门,陶氏哪一回不是白眼相待,不像是亲家,反倒像仇人一般,唐婉宁也想掉眼泪,又觉得为那样的人掉眼泪不值得,姐姐顾念着姐夫生生忍了委屈,她得硬气一些为姐姐撑腰才行,咬咬牙硬是没让眼圈里的泪珠滚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姐妹俩的情绪才稍稍平复,唐香宁抹去颊上的泪痕,勉强绽出一抹笑来,“我好容易回来一回,咱们就不说这些了。”只一句,声音一落,又道:“这过日子哪有事事顺心的,我这不愁吃不愁穿的,又有了奕儿,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的,这点子事算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以后你就知道了。”
这些话是她平常用来安慰自己的,唐香宁听了,虽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可想着姐姐心里的委屈,还是觉得心里不平,却也不想再多说让姐姐伤心的话,也跟着笑了出来,“不说了,姐姐既然来了,还能让你闲着只说话不成?前些日子陈大娘送给爹两双鞋垫,大了一截子,我给绞小了,还没顾得上包边呢,你给包上吧。”
唐香宁略一思虑,“陈大娘?她还是想着……”
“可不是呢,想着让她儿媳妇改嫁给爹呢。”唐婉宁截过话头,“要不说这人哪,一个人一个样,还有天天惦记着让儿媳妇改嫁的婆婆。”
唐香宁失笑,“那爹怎么想,你问过吗?”
“问了,爹不愿意,说陈大娘是为了她的孙子。”
唐老爹人是忠厚老实了些,却不笨不傻,陈老太家是寡母寡妇带着个孩子,常常是上顿吃了愁下顿,她算盘打的不错,舍了儿媳妇改嫁给唐老爹,就是瞅准了唐老爹人好,肯定会帮她养着孙子,明面上孙子却还是她自己养着的,还姓陈,还能延续陈家的香火。
唐老爹人是老实,可他心里只有两个女儿,自己的事反倒不放在心上。陈老太的儿媳妇舍不得儿子,对这事也不怎么上心,也只有陈老太不死心,三天两头的往豆腐坊跑,唐婉宁不待见她,却不能不尊她是长辈,她送来两双鞋垫,口口声声说是儿媳妇给唐老爹做的,唐家父女不信,两双鞋垫也能换两斤豆腐,她也吃不了亏。
唐香宁听妹妹絮叨陈老太回回跑来夸她儿媳妇的那些话,忍不住笑了,笑过之后又道:“这事你怎么想?爹年纪大了,老来有个伴儿,你也好……”
“别再说什么让我嫁人的话,我觉得这样就挺好。”这个话题每回见面必然被提起来,唐婉宁拒的毫不羞涩,“不过就事说事,这得看爹的意思,陈老太的儿媳妇倒真是个好的,性情好,而今也是她在养着家,要是能撇开她那个婆婆,带着儿子过来,倒是可以劝劝爹,我也能真把她当娘,把她儿子当亲弟弟……”
“话是这么说,陈大娘为的就是她孙子,让他进了咱们家,不姓陈姓唐,想都不用想。”唐香宁也看得通透。
“可不就是么,要我说,她要真为她孙子想,姓陈姓唐的,能过上好日子便成,她为的还不是陈家的香火。要说不改姓,也不是不能应,可我不能找个后妈还连带着给爹也找个后妈吧?私心里讲,为了娘,我还真不想再找个后妈,有这个念头,也是为爹着想,可再怎么着,也不能给爹也找个后妈吧?还是个能生事的后妈!”这事在唐婉宁心里反反复复想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对着自己姐姐,口无遮拦的全说出来了。
“你这丫头,净说些什么话?还有个姑娘样儿吗?”唐香宁又好气又好笑的点点妹妹的额头。
“怎么没有姑娘样儿?你出去打听打听,哪个不说,婉宁这姑娘,可真是好啊!”唐婉宁嘴里说着,自己先笑得直不起腰来了,唐香宁作势要打她,姐妹俩笑闹成了一团。
躺在屋里歇晌的唐老爹脸上的皱纹也笑开了。
“婉宁姐姐,你们在笑什么?”留兰已经来了一会儿了,一直躲在石磨后边儿偷听,姐妹俩只顾着说话,也没发现她,这会子才跳出来,还做出刚到的样子,扬扬手中的绿豆凉糕,“喏,我珊姨做的绿豆凉糕,可好吃了,正好香宁姐姐也在,也尝尝吧。”
唐香宁惊讶地看她,“你认得我?”
“留兰第一次见姐姐呢!可我知道婉宁姐姐有个亲姐姐啊,看婉宁姐姐笑得这么开心,肯定是她姐姐回来了么!而且你俩长得好像啊!”留兰笑眯了眼,掩饰她偷听的事实。
“你就是留兰呀!”唐香宁进门不多久就听妹妹提起刚搬来的一家人了,一见留兰,也觉得亲切可爱,聊了几句,便提出到家里坐坐,与白氏等人也认识一下,出于私心,也想着远亲不如近邻,能给唐婉宁多拉一些助力,她也好放心一些。
李珊之前是认得的,文氏趁着还没开张,回了梁石桥村,唐香宁初见白氏,感觉她性情有些清冷不好亲近,几句话下来,又觉得投缘,若不是考虑到她好不容易回趟娘家,还真想多说会话。
白氏立在门口目送唐家姐妹,看着二人的身影转进了门内,才轻声叹道:“姐姐和妹妹都是好的,妹妹也能和姐姐一样,遇上个好人就好了。”
“娘说能就能!”留兰附和道,对她听到的话只字未提。
“你个傻丫头,娘又不是神仙,能说什么算什么?”白氏嗔她,“你珊姨又给留念烤了些夹心棒,你去看看成了没,成了包一些送过去,你香宁姐的儿子也快长牙了,另再包一些,等李钊过来,让他给李钦也捎一些回去,都吃着好,再多做了往外卖。”
听到自己的建议又一次得到了采纳,留兰高兴地应声,钻进厨房找李珊。烤好的夹心棒正好出炉,有红豆的、绿豆的、红枣的三种口味,她各抽了几根尝了一下,才用了几回烤炉,李珊已经能准确的控制火候,夹心棒软硬适中,正好适合宝宝啃咬。
留兰各种口味都包了一些给唐香宁送了过去,唐香宁正为儿子喜欢啃手烦恼,听了留兰的话,高兴的收下了,并答应她如果儿子爱吃,也向别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