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461章 叛军乏食(万字大章)

归义非唐 第461章 叛军乏食(万字大章)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簌簌……”

初冬十月,关东的战事愈演愈烈,李漼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杨公庆在汉军护送下返回了洛阳,并很快获得右神策军不少家族的支持。

在李漼的授意下,杨公庆很为成为新的四贵。

齐元简等人为了保持对杨公庆的压制,因此将此前屡战屡败的杨玄冀给扶持成了新的四贵。

若非杨复恭、杨复光资历不足,齐元简心里其实更愿意扶持他们,但如今局势逼迫得紧,他只能选择资历老道,但手段不足的杨玄冀。

北司的动荡,放在曾经,必然是头等大事,但如今的天下太过动荡,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河淮两道。

十月中旬,秦宗权起兵自称忠武军节度使,派兵攻打陈州、许州。

本就空虚的两州,面对秦宗权的突袭,根本没有抵抗就被拿下。

朝廷急令康承训、高骈分兵进击秦宗权,生怕刘继隆抓住这个机会东进。

彼时由于许州、陈州、汝州等处遭遇黄巢兵灾,尚未恢复,故此百姓多乏粮食。

秦宗权拿下许州和陈州后,并未获得太多粮食,军中主要还是依靠朝廷调拨的五万石粮食,于是秦宗权一边出兵攻打汝州,威胁洛阳,一边向洛阳请表为忠武军节度使。

与此同时,康承训攻下合肥,分兵收复庐州。

“加把劲……”

“砸!”

在关东热闹时,关西五道却十分热闹,尤其是关中。

十月下旬的关中已经平添不少冷意,但在这农闲时刻,许多百姓都跑到了关中各处的工地上务工。

尽管每日仅十枚工钱,但这样的收入已经不低,甚至有人专门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自己举家前来务工。

关中的工地,多为龙首渠、郑国渠等处水利修葺的工程。

大唐停罢关中水利维护上百年,如今想要恢复,却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实现的事情。

哪怕距离刘继隆收复关中已经过去两年,但关中多项水利工程,如今也不过勉强修复了个六七成。

长安城西,此刻的刘继隆正站在某处别墅中的阁楼上,远眺城西。

在他身后,阁内分别站着张延晖、罗隐及高进达、崔恕等人。

长安城西多别墅,这些别墅多是王公贵族令人修建的,目的就是为了眺望城西原野。

尽管《唐律》中规定了官员们宅邸及阁楼、凉台等等营造规格,但唐代后期,许多规矩都成了笑话。

正如刘继隆脚下的这处阁楼,朝廷规定私人不得营造超过五丈的建筑,但这座阁楼却足足高六丈。

十八米的建筑,听上去没有什么,但当真正站在这个高度的时候,其中感受只有自己知晓。

阁楼向西里许,便是主要供给城西耕地和城西百姓饮水的永安渠。

由于城西风景独好,永安渠两侧多为王公贵族所圈买的土地与别墅、宅邸。

这其中许多别墅宅邸都被刘继隆赏赐给了有功之臣,少量被他留在了手中,等待日后赏赐大臣所用。

“这永安渠今日确定能竣工吗?”

刘继隆背对众人询问,因治理京畿有功而被他拔擢为工部尚书的窦斌主动站了出来,恭敬作揖道:“回殿下,永安渠今日便可完工。”

“朝廷初修永安渠时,渠宽三丈四尺,深丈许;而今宽四丈,深一丈五尺。”

“以工部督造的水转翻车和大水车,足够将永安渠的水取到耕地土壑间,以此灌溉沿边十余万亩耕地。”

“除此之外,诸如龙首渠、郑国渠、三白渠等河渠均修葺七八,所增灌溉田亩,不少三百万亩……”

窦斌对关中太熟悉了,昔年在长安担任进奏使时,他可没少与长安那些王公贵族交好。

他自然是知道这些河渠为什么淤堵,耕地为什么抛荒,说白了就是王公贵族拦水作霸。

不给好处,普通百姓连水都得不到一滴,最后逼得百姓给钱的给钱,卖地的卖地。

在关中人口足够的情况下,只要没有这些“水霸”,修葺河渠并不困难,复垦荒地也不困难。

“三百万亩……”

刘继隆感叹着两年复垦的土地数量,他知道这是关中二百多万百姓和衙门共同努力两年的结果,所以由衷的感到了不容易。

长安缺粮的原因有许多,但为非作歹的王公贵族是其中关键问题。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免说道:“若是河渠尽数修浚,关中耕地能增多多少?”

“最少能再增一百五十万亩。”窦斌不假思索的回答,刘继隆听后颔首。

他目光看向永安渠,看着上万百姓劳作的景象,略微安定了几分心神。

“待这些河渠修浚,关中百姓便不少二百一十万口,耕地不少一千三百万亩。”

“这些田地要尽数均分百姓,以此保障耕者有其田,市民有其业。”

刘继隆话音落下,众人纷纷称是,而他也继续对窦斌询问道:“其余诸道河渠情况如何?”

“回殿下……”窦斌既然知道刘继隆今日叫他跟随,私下自然做足了准备。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窦斌早有腹稿,不紧不慢回答道:“陇右道河渠俱完整,无需增设修葺。”

“剑南、山南西道淤堵河渠不过二三,眼下均已修葺,增田七十余万亩。”

“眼下除京畿道外,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关内道。”

“如今关内道河渠修葺已至八成,臣预计明年岁末便可修浚,届时可增田二百万亩,达六百万亩之多。”

窦斌说罢,刘继隆便接上话茬:“若是如此,当记工部大功。”

“臣愧不敢当,不过是受殿下指点罢了……”

窦斌倒是没有居功自傲,毕竟工部一开始都是高进达兼任,他也是年初才得到拔擢的。

对此,刘继隆没有继续夸赞他,而是对群臣说道:

“昔年吾提兵收复关内、京畿时,两道人口不足三百万,耕地不足一千三百万,百姓乏食,皆需陇右转运才得以安。”

“明岁关内、京畿两道河渠竣修,吾民三百万,而耕地近二千万亩,民生便可粗安,然吏治为大,不可轻放……”

好不容易恢复生产,刘继隆自然知道接下来要保障的就是百姓能够稳定生产。

想让百姓稳定生产,保障吏治清明是必须的。

只要没有官吏折腾百姓,不搞什么苛捐杂税,关内及京畿百姓便能在两三年后丰衣足食,这便是最大的功德。

如今关西五道人口八百余万,耕地六千余万亩,钱粮不缺,倒也是时候谋求东进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罗隐:“洛阳情况如何?”

“回殿下……”罗隐拱手,面色平静道:

“据护送杨公庆返回洛阳的弟兄来报,杨公庆入宫面圣后,确实说过至尊身体不佳,如今已命太子监国。”

“南衙支持当今太子,而北司齐元简、杨玄阶却并不认可这位太子。”

“至尊拔擢杨公庆,而齐元简等人推举杨玄冀,加之陕虢李昌言及河中李昌符皆与杨玄阶交好,杨公庆为此忧虑不已。”

闻言,高进达等人尽皆眼神闪烁,毕竟大唐鲜少有天子让太子监国的事情发生。

如果李漼让太子监国,只能说明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无法处理政务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北司的齐元简等人又不太看好太子,那杨公庆为了获得李漼支持,只能选择扶持太子。

只是洛阳与长安之间隔着陕虢、河中,所以杨公庆担心若是洛阳突发事情,自己无法应对,也等不及刘继隆伸出援手。

面对杨公庆如此担忧,刘继隆自然要动手来安抚杨公庆。

“秦宗权在河南闹得挺凶,朝廷虽然未曾诏令我军出兵,但架不住有人投降。”

刘继隆看向群臣,目光放在张延晖身上,张延晖则是转身从起居郎桌案旁取来一份奏表,传递给了众人。

在众人翻阅时,刘继隆开门见山道:“秦宗权麾下都将鹿晏弘、韩建均有意举唐州投降我军。”

“传令斛斯光,出兵受降唐州,再奏表朝廷,擢授鹿晏弘、韩建从四品下明威将军。”

刘继隆话音落下,这奏表也差不多在楼内十余名官员手中走了一圈。

明威将军不过是无权散官,对于刘继隆来说,无非就是每年多出几百贯俸禄罢了。

至于鹿晏弘与韩建是否会因此而翻脸,刘继隆根本不在意。

只要斛斯光手里有二人的降表,这件事不论怎么说,都是自己占理。

更何况就李漼的情况来看,他恐怕也无心来管唐州的事情了。

“殿下,我军出兵唐州,岂不是断绝了高骈出兵进攻秦宗权之路?”

担任礼部尚书的郑畋心向大唐,虽然有心阻止刘继隆占据唐州,却不敢明目张胆的阻止。

他借高骈会进攻唐州为由,试图让刘继隆重新决断。

“此事不必在意,高千里若要进攻秦宗权,即便没有唐州道,也能走大别山绕道光州北上,无非耽搁几日罢了。”

刘继隆看向高进达,不等众人反应便道:“调王建、马懿、高淮三人提领京畿三万兵马进驻邓州。”

“敕令,陈靖崇率军二万进驻均州,耿明率军二万进驻夔州。”

“敕令,曹茂遣派王重荣率军一万南下同州驻扎,再调陇右二万马步兵东进,驻扎长安四周。”

“各镇皆调遣大军一载粮秣前往驻地,凡民夫不足者,以月钱六百征募民夫。”

“今岁陇右毕业及年满十六者,均可至长安备考。”

三言两语间,十万兵马便被调动,且钱粮也开始由西向东的转运起来。

足够十万大军征战一年的粮草,这显然是刘继隆在为东出做准备。

郑畋心里着急,隐晦看向王式,却看到王式恭恭敬敬对刘继隆作揖行礼:“臣领敕令……”

“都退下吧。”

刘继隆宣布完敕令后,当即转身继续眺望起了永安渠劳作的百姓。

“臣等告退……”

群臣告退,只留下了三名起居郎和张延晖四人继续伴随刘继隆。

众人先后走下这座楼阁,随后按照入班次序乘坐马车,返回三省六部的衙门驻地。

郑畋耐心等着王式的马车来到,紧接着与王式共乘一车,等待马车驾驶后,他便着急道:“小年兄,莫不是真的要让殿下出兵河淮吗?!”

“……”王式沉默,没有立马回答。

郑畋见他如此,只觉得坐立难安:“某等世代簪缨,如何能屈居此处,损害朝廷呢?”

“若是小年兄不愿返回洛阳,那某便自行脱身,返回洛阳!”

“回到洛阳又能如何?”王式听到郑畋这话,终究忍不住开口了。

面对郑畋呆愣的神态,王式叹气道:“这关西如何,汝也看见了。”

“某虽不愿朝廷倾覆,可朝廷治下百姓如何,汝比之吾更为清楚。”

“大唐传国二百五十二年,自先秦以来,敢问又有哪个前朝能传国如此之久?”

王式这话倒是把郑畋给问住了,而这也属于大唐自食恶果。

尽管前朝都以两汉来称呼,但东汉、西汉却是从唐朝开始流传的。

大唐的世家贵胄将东汉、西汉确立下来后,国祚最长的也不过就是二百一十一年的西汉,其它朝代连二百年都没有超过。

大唐如今国祚已有二百五十二年,很快便迈入二百五十三年,这在王式看来,已经是很长的国祚了。

他也曾想过要挽救大唐,可庙堂上那群人的表现却让他无比难受。

导致陇西、陇东两场战役失利的杨玄冀竟然成了北司四贵,没有任何惩罚。

想到这里,王式便不免气得胡须发颤。

他确实想要挽救大唐,但庙堂上的那群虫豸让他失去了信心。

如今的他,只想在长安归养,不想再做什么救国能臣了。

他已经六十岁了,又还能活几年?

哪怕他愿意帮忙,但朝廷能相信自己吗?

“呵呵……”

王式忍不住笑了出来,笑声中掺杂些许苦涩。

郑畋看着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表情复杂。

王式见他不死心,又看马车已经走入金光门,干脆将车窗打开,对其示意道:“台文,看看吧……”

郑畋看向窗外,只见长安大街上行走着不少百姓,他们虽然穿着粗布麻衣,可脸上却朝气蓬勃。

哪怕是贩卖木柴、蔬菜的樵夫与老农,走起路来也是雀跃着的。

“这等景象,汝在昔日的长安看过吗?”

王式质问郑畋,痛心疾首道:“某也曾想过拯救天下,以为自己是治世能臣。”

“然陇西、陇东两场失利,已然挫败了某,让某看清了现实。”

“而今长安及关中,乃至整个关西的景象,更是让某清楚了自己的追求。”

“某想要的,无非就是天下太平,将自己姓名留在史书上罢了。”

“如今后者已经达到,不论是臭名还是青名,你我皆已记录史书之中。”

“这前者,吾观望天下,也只有刘牧之才能做到。”

“想想在陇西、陇东因你我而死的将士与百姓吧,大唐积重难返,你我都没有能力将其扶立。”

几句话说罢,王式瞬间佝偻了起来,仿佛将胸中憋着的气都释放出来了。

郑畋被他说的沉默,也不反驳,只是低头闭嘴,眉头紧皱。

马车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街道上百姓的谈笑声,以及马车行走的马蹄声和轱辘声。

两刻钟缓缓过去,当马车停在南衙时,王式深吸口气:“某言尽于此,该如何办,便看你的了。”

他起身走下马车,而郑畋则是多坐了半盏茶,末了才看向车夫:“送老夫回府吧……”

他这话略带叹气,不知道是认命还是叹息王式的决定。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选择,都阻挡不了刘继隆想要东进的心。

随着无数快马疾驰冲出长安城,整个关西都开始了兵马调动。

在这其中,最先行动的自然是驻扎长安的王建三人。

他们三人率三万步卒开始赶赴均州,三日后快马又将消息带到了南阳。

彼时邓州有兵三万,分驻各县,而南阳便领有马步兵一万。

因此当快马抵达南阳后,斛斯光立马下令征募民夫两万,准备出兵拿下唐州。

“都督,听闻你征募民夫,调遣兵马,是否是长安传来消息了!”

在外治理的李阳春得知消息,当即便赶回了南阳衙门,而此时的斛斯光刚刚与军中都尉、别将们开完军议。

眼见李阳春来了,斛斯光对李阳春示意道:

“殿下敕令,我军即日东进受降,必须占据唐州诸县,尤其是方城县!”

斛斯光话音落下,李阳春便知道自家殿下的意思和态度了。

从地图上看,邓州距离洛阳很近,但实际上两者中间隔着无数大山。

反倒是唐州的方城虽然只是比南阳偏北几十里,但实际上由于方城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门户,所以从方城前往洛阳,沿途可谓平坦,只有洛阳南部三关能阻挡大军。

“汝调遣挽马车万辆,载粮二万石,豆五千石,军帐营栅必不可缺,火药五千斤。”

“朝廷的快马不慢,高骈几日前必然得到了朝廷的消息,如今说不定正往唐州赶去。”

“两日拿下唐州全境,这是殿下给某的军令。”

斛斯光开口与李阳春交代,李阳春也立马知道了此事的严重性,连忙作揖:“某这就去操办!”

他转身便走,而斛斯光也开始准备起了明日出征的各种事宜。

在他谋划出征的同时,提前三日便得到消息的高骈,已经派出王重任及其麾下两万兵马,绕过大别山往河南进攻而去。

“阿耶,我们就这样丢弃唐州了?”

舒州衙门内,高钦看着眼前的沙盘,脸上隐隐流露出几分不甘。

站在他身旁,双手撑在沙盘上的高骈却脸色平静,但那不断看向唐州的眼神,却还是说明了他并不愿意放弃唐州。

“唐邓二州为南阳盆地,是刘继隆东进最佳粮仓。”

“虽说被兵灾祸害不浅,但刘继隆手中有粮食,只需要一两年就能让百姓重新安定耕种,为其产出粮食。”

“故此,唐州为刘继隆所必得之所,而长安距离洛阳与你我距离洛阳相当。”

“若是刘继隆得知秦宗权叛乱,他必定会出兵唐州,你我距离唐州八百余里,根本来不及收复唐州。”

“既然如此,那便只能将唐州让给他,趁康敬辞反应过来前,先行收复忠武三州,绝不可让秦宗权此僚威胁洛阳。”

高骈说着自己的谋划,高钦却皱眉道:“阿耶您不是想让朝廷南迁吗?”

“如今秦宗权北上,若是能攻破汝州,效仿黄巢进攻伊阙,那朝廷或许会考虑南迁……”

“南迁?”听着高钦这幼稚的话,高骈忍不住摇头:

“如今朝廷又有几人信任吾,若是秦宗权真的攻入洛阳,朝廷只有可能北迁太原,而非南下。”

“正因如此,吾需要出兵击败秦宗权,收复三州之后,将忠武三州交给朝廷,以此让朝廷对吾生出信任。”

“只要能让朝廷信任吾,届时便能出兵讨平黄贼,依托淮南与江南和刘继隆对峙,等待刘继隆深陷河北泥潭时,伺机夺回山南、剑南等道了。”

高骈已经领教过刘继隆麾下马军的厉害,他想的只有依托秦岭淮河防线来限制刘继隆麾下马军,再依托城池坚固,以及效仿刘继隆手中烟火制成的烟火来南北对峙。

以高骈对史书的研究,他有自信在坚守淮河的同时收复剑南道和山南道,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可是阿耶,若是王郎君无法击败秦宗权,那……”

高钦说出了他的担忧,对此高骈则是反问道:“湖南与岭南的两万援兵到哪了?”

“一万湖南军已经进驻黄州,一万岭南军也北上抵达了衡州,最迟还有半个月就能抵达黄州。”

高骈闻言颔首,接着手动将两面旌旗插在黄州,沉着道:

“三日后,吾动身往黄州而去,汝率军三千坐镇舒州,绝不可让黄贼从此突围。”

“是!”高钦不假思索应下,而高骈的目光也越过黄州,往西北的长安看了过去:“刘牧之……”

“杀!!”

几乎是在刘继隆与高骈先后调兵遣将,着手关东的同时,秦宗权的兵马已经打到了汝州治所的梁县。

这些吃人上瘾的忠武军牙兵,根本不顾百姓死活,强行驱赶着百姓攻城。

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几乎是哭喊着被驱赶到梁县城下,随后被梁县马道上的唐军用弓箭瞄准。

“放!!”

“呜呜呜……”

“阿娘、我怕……”

“阿耶!阿耶!!”

号角混着箭矢的破空声在战场上响起,无数百姓被箭矢射杀当场,引得后面的百姓惊恐向后逃去。

“狗鼠的,某看谁敢退!!”

上百名督战牙兵手持陌刀,排成一排,顿时震慑住了这数千试图逃亡的百姓。

“直娘贼的,都给阿耶滚回去,给阿耶往云梯上爬!!”

“额啊!!”

络腮胡牙兵突然发作,上前抓住少年人的发髻,将那张涕泪横流的脸按进血泥。

少年抽搐的指节陷在泥里,抠出五道蜿蜒血痕,看得四周百姓惊恐后退。

“哔哔——”

哨声作响,三千忠武军将士举起弓箭,瞄准了这数千百姓。

“号角三声,敢不上前者,杀!”

孙儒坐在马背上,脸上露出桀笑,露出萎缩发红的牙龈,十分丑恶,看得人毛骨悚然。

“呜呜呜……”

“啊!!”

“救命啊……”

“我们都是大唐的百姓,为何如此对待我等!!”

前进是死,回头也是死,数千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求得活路,只能愤恨的喊叫来发泄。

“放!!”

孙儒看不下去,骤然下令。

霎时间,无数箭矢射向百姓,血肉之躯在此时是如此娇弱,离弦的箭穿透婴孩襁褓,钉进妇女的胸前。

孙儒看到这一幕,连忙骂道:“直娘贼!谁让汝等将女子与孩童放入其中?”

左右都将纷纷错愕看向他,却见孙儒痛心疾首道:“女子与孩童最为鲜嫩,军中刚得了数千石盐,刚好将其肉剐下腌制,日后也不愁粮草了!”

孙儒的话,让左右习惯吃肉的都将都忍不住感到恐怖,更不要说远处的百姓了。

“先把女子与孩童抓起来!”

孙儒大手一挥,顿时便有忠武军的将士开始上前抓人,同时被杀怕了的男人们只敢坐在原地,根本不敢反抗。

数百女子与孩童被强行掳走,随后便见无数箭矢将他们射杀当场。

没了冲城的百姓,孙儒也不慌乱,而是派人将刚才被射杀的一名女子尸首绑在鼓车上。

他亲自站在鼓车上,用短刀开始割肉,时不时发出刺耳的笑声。

梁县城头的唐军见到如此一幕,忍不住胃里翻涌,不少新卒更是扶墙呕吐了起来。

“哈哈哈!直娘贼的,若是再不开城投降,城中不论男女,尽数宰食了!!”

孙儒在城下大叫,身后更是挂着被剐干净的尸骨,看得人手脚发冷。

做完这一切,孙儒满意的率军撤回营盘,而梁县被包围,以及孙儒的恶行则是被外围探哨的唐军塘骑向洛阳禀告而去。

当秦宗权、孙儒等人放纵麾下将士食人的消息传到洛阳,顿时便在洛阳城内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李漼病重,只能将国事托付给李佾,李佾虽说是太子,但当他听到奏表中秦宗权、孙儒等人恶行的时候,他却还是止不住的被吓得脸色惨白。

“叛军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

乾元殿内,当奏报上秦宗权的暴行被读出,包括李佾在内的殿上群臣都忍不住脸色煞白。

“竟食人,真禽兽也……”

刘瞻黑着脸开口,而金台上的李佾也忍不住道:“康使君、高渤海的兵马到了何处?”

李佾是真的害怕,害怕秦宗权会打进洛阳,毕竟梁县距离洛阳也不过百余里,虽说有伊阙三关庇护,但这三关在年初才被攻破,当初逃亡的日子,李佾回想起来都害怕。

沿途他可是看到了不少百姓易子而食的场景,那场景吓得他几日不曾好好休息。

不曾想如今好不容易成为了太子,甚至成为了监国,结果却要面对秦宗权此等禽兽。

“回殿下,高渤海已经派兵二万先行,最迟十日后便能攻入蔡州境内。”

路岩为高骈说这话,李佾闻言颔首,接着又不安道:“两万兵马,能够讨平秦宗权吗?”

“这……”路岩不知道该怎么说,刘瞻则是信誓旦旦。

“殿下放心,秦宗权麾下虽然号称大军五万,然其军中披甲者不会超过一万。”

“以高渤海麾下兵马,即便无法将其讨平,也能遏制其北上态势。”

刘瞻的话让李佾终于松了口气,而此时身为四贵之一的杨玄阶则开口道:

“殿下,臣以为东都空虚,不如调陕虢兵马进驻三关。”

“不可!”杨公庆眼见杨玄阶如此,便知道了他是想要增加在洛阳周边的筹码,所以上前否决道:“殿下,陕虢兵马不过万五,绝不可能轻易调遣!”

“殿下,既然如此,不如从河阳、河中抽调兵马。”

杨玄阶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但众人都知道他的心思。

“殿下,可调河阳兵马进驻三关……”

萧溝主动开口,选择了关系和北司不太亲近的河阳节度使刘潼。

“河阳镇可出多少兵马?”

李佾担心询问,刘瞻则是回应道:“回殿下,河阳尚可出兵五千,虽不多,但三关原有五千兵马,如今增调五千,却也足够坚守了。”

“好……”李佾颔首应下,接着看向众人:“可还有事启奏?”

面对李佾这般主动询问的做法,不少臣子暗自摇头,心道太子不够稳重。

只是他们也清楚,如今除了选李佾作为太子,他们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群臣纷纷沉默,而李佾见状也站了起来。

“退朝……”

“殿下千岁!”

群臣唱声中,李佾离开了乾元殿,而群臣也依照入班次序,先后离开了此地。

在他们离开过后,李佾便乘坐步舆前往了贞观殿,而此时贞观殿内的药味,比起此前,似乎要更为浓重了。

“陛下……阿姐?”

李佾走到屏风前行礼,结果却看到从屏风背后走出的李梅灵,连忙称呼起了李梅灵。

“阿耶刚刚睡下,朝政有何事,可曾有人为难你?”

李梅灵母亲郭淑妃只生下她一人,因此她并没有同母兄弟,对待所有弟弟妹妹也都一视同仁。

李佾性子平庸,她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如今毕竟是太子,所以该给的面子和关爱还是得给的。

“阿姐,吾还是稍后与阿耶说吧……”

李佾压低声音开口,但这时屏风背后却传来了李漼的声音:“何事是你阿姐听不得的?”

“陛下万岁……”

李佾被自家父亲突然发声的行为吓了一跳,连忙作揖行礼。

李梅灵见状则是快步走向屏风背后,瞧着身子浮肿,满面油光的李漼道:“阿耶何不多睡会?”

“朕头痛欲裂,本就睡不着,无非是为了让囡囡安心休息,这才佯装睡着的……”

李漼心疼的看向李梅灵,只觉得自己欠缺女儿太多,不仅没能让她享受富贵,也没能让她风光出嫁。

如今耽搁了她几年,却见她已经二十二岁了。

“阿耶不必如此。”

李梅灵看着满脸病态的自家父亲,心底也是止不住的心疼。

李佾低着头,但目光却羡慕的看着眼前父女和睦的画面。

自他记事以来,他从未见过自己父亲如此温柔的对待过自己,甚至很多时候,自己都见不到自家父亲一眼。

他知道自己虽然成了太子,但这并不代表自家父亲喜欢自己,而是自家父亲没有选择罢了。

想到这里,李佾不免黯然神伤,而李漼与李梅灵相互宽慰对方几句后,这才将目光看向了始终保持躬身作揖的李佾。

李漼不满的皱眉,他觉得李佾也太唯唯诺诺了。

不知道是本就不喜欢李佾,亦或者是通过李佾看到了昔年的自己,总之李漼很讨厌李佾唯唯诺诺的样子。

“汝如今也是太子监国了,总是唯唯诺诺,毫无一点帝王气势,成何体统?!”

“儿臣……儿臣治罪,请陛下责罚。”

面对李漼的呵斥,李佾只能委曲求全的回应,但他这样的姿态,反而让李漼对他更不满意了起来。

“汝……”

“阿耶,大郎如今也不过十四岁,何必苛责他呢?”

李漼还想继续呵斥,但被李梅灵制止了,因为她心里清楚,自家父亲并不是不喜欢自家弟弟,而是因为他总是将自家弟弟看成昔日的他。

当初自家阿耶在面对自家耶耶时,也是这种唯唯诺诺的样子。

她不明白自家阿耶为什么不能体谅李佾,所以只能开口打断,同时对李佾安抚道:

“这里没有外人,无需那么死板,走近些来,让阿耶看看你。”

“是……”

李佾踌躇上前,李梅灵看他比前几日变得浮肿了些,也不免心疼道:“国事繁忙,汝受累了。”

“他有何可累?”李漼冷哼,在他看来,掌握权柄便是最舒服的事情。

只是他也不想想,他身体健康时,整日不是沉迷伶人戏曲,便是沉迷话本,而李佾可以说兢兢业业。

尽管事情做得不太行,但有臣子辅佐,也很难出现什么大错,至少态度没有问题。

“说说今日的朝会吧。”

李漼催促着他,李佾闻言便把秦宗权攻入汝州,眼下正在包围梁县,并将其暴行都给说了出来。

李梅灵闻言用手遮住下半张脸,显然有些犯恶心,而李漼则是在听到秦宗权攻入汝州后,隐隐头痛了起来。

好在他早就知道秦宗权会攻入汝州,所以他深吸口气询问道:“高骈与康承训,二人可曾出兵?”

“回陛……阿耶,高骈先派兵二万北上,他则在舒州等待援兵。”

李佾解释着,同时补充道:“儿臣已经调河阳五千兵马南下,而三关亦有五千兵马,加上洛阳还有五千神策军和三千神武军,想来应该能守住三关。”

“最好如此……”李漼叹了口气,随后又感叹道:

“患难见忠臣,高千里虽几次拖延兵马,但心中毕竟有朝廷,希望他能讨平秦宗权与黄贼,不让朝廷陷入危难。”

“阿耶洪福齐天,必然能心想事成。”李梅灵恭贺起来。

李漼听着这恭贺,脸上的气色都不由好了些。

不过他还没好好说些什么,便见田允拿着一份奏表,急匆匆走入殿内。

“陛下……”

“何事?”李漼皱眉询问,田允不敢直接回答,而是上前呈出奏表。

李佾接过翻看了眼,脸上浮现错愕,随后看向李漼:“阿耶,刘继隆奏表朝廷,称忠武军唐州都将鹿晏弘、韩建二人献州乞降。”

“刘继隆已经派兵占据唐州,并奏表朝廷,请擢封二人为从四品下明威将……”

李佾话音还未落下,便见李漼呼吸变得粗重:“这刘继隆……”

“阿耶消消气,莫要气坏了身子。”李梅灵担心他出事,连忙安抚他。

李漼闻言,果然努力安抚下了脾气,接着呼出口浊气,看向李佾道:

“这刘继隆虽然表面恭顺,但私下依旧野心勃勃,汝需小心提防。”

“儿臣知晓,谢阿耶操劳。”李佾点头应下,心底却暗叹若非自家阿耶,刘继隆也不会强大到能占据五道之地。

如今山南东道大半又属他,恐怕很快就要占据六道了。

面对占据六道的刘继隆,外加上还未讨平的秦宗权和黄巢,李佾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对付他们。

他能感觉到北司的齐元简和杨玄阶并不支持自己,而杨公庆也只是被逼无奈的支持自己。

如果有好的人选,他们恐怕不会在自己身上停留。

这监国太子的位置虽然好,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坐的。

想到这里,李佾便不免焦虑,而此时李漼却将心思放到了李梅灵身上。

“明年若是能讨平黄贼与秦宗权,朕必定为你寻一良婿。”

“多谢阿耶……”

李梅灵心不在焉,只是看向窗外,片刻后皱眉道:“还有两日便要步入冬月,却始终不见下雪。”

李漼闻言并不在意,只是轻微咳嗽道:“兴许是来的晚了些,不必担心,咳咳……”

他的咳嗽声传出了贞观殿,也传出了紫薇城和洛阳城。

此刻在洛阳城北部的黄河边上,一艘打鱼船被拖拽走上滩涂,在滩涂上留下了深深的沟壑。

沟壑中,依稀能见到米粒大小的黄褐色虫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