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335章 各有野心

归义非唐 第335章 各有野心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门!快开门!!”

长安东市,晨曦初露,卯时的城门刚刚打开,城内的百姓却已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随着“王庞兵乱”的消息传入长安,漕运被切断的噩耗也随之传遍大街小巷。

百姓们纷纷涌向各坊的粮铺,试图抢购粮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粮价飞涨,但他们始终还是慢了一步。

“我家要六斗粟米!”

“我要五斗!”

“两石!我要两石!”

粮铺前,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叫喊着,声音中充满了焦虑与绝望。

面对他们的焦急,粮铺的伙计却冷冷地站在门口,将写有“斗米二百钱”的木牌插入粟米堆中,随后高声宣布道:

“不要抢不要抢,价格改了,现在是每斗二百钱!”

“什么?!”

“你们这不是抢钱吗?!”

百姓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愤怒地指责粮铺趁火打劫,有人则绝望地摇头叹息。

粮铺的伙计却毫不在意,冷冷地回应:“能买就买,不买就滚!”

在这长安城中,普通百姓卖卖力气,一个月也不过挣得六七百钱。

如今一斗米便要二百钱,一个月的工钱只能买三斗米。

这点粮食,如何够一家数口食用?

不少百姓顿时觉得天塌了,心中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这可怎么办?一斗米二百钱,我们一家五口,这点米连半个月都撑不过去!”

“朝廷呢?朝廷不是有粮仓吗?为什么不放粮平抑粮价?”

面对斗米二百钱的粮价,不少百姓只能寄希望于朝廷,但他们的期盼注定要落空。

漕运被切断,洛阳与关中的粮食供应陷入瘫痪,朝廷的粮仓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无法做到顾忌关中数百万百姓。

百姓们惶恐不安,只能争先奔走,哪怕只能寻到稍微便宜些的粮食也好。

在他们四处奔走时,长安东市粮铺不远处的马车内,身穿蜀锦的两名肥胖男子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他们手中各自握着一份账册,上面记录着今日粮价的涨幅。

“我看这粮价,还能再涨一涨。”

“涨太多了,恐怕会引起朝中官员的不满。”

两名富商在马车中对话,但先开口的那名富商却轻笑道:

“只要把北司和南衙打点好,又有什么不能涨的?”

“稍后你我各带金银粮食去北司和南衙那几位内相、宰相府中走动走动,不怕卖不了粮食。”

“这能行吗?”对面的富商面露迟疑,结果却迎来对方的嗤笑。

“只要钱粮给够,这群官员根本就不在意这群贱民的死活!”

谈话间,两名富商当即拍板,分别向北司的王宗实,南衙的路岩府上送去金银粮食。

王宗实照单全收,路岩则是推脱几分,宽慰他们说粮价飞涨乃时局所致,而非人力能阻止。

意思如表面那般,算是同意了他们抬高粮价的举动,就是他不收钱粮的举动让不少富商不明所以。

但即便如此,长安及关中的粮价还是不可避免的涨了起来。

面对两都粮价飞涨的结果,哪怕是不喜欢上朝的李漼都不免召开了常朝。

百官再度齐聚紫宸殿,而李漼高坐金台之上,面上平静,心里却十分忐忑。

尽管已经有了对乱兵动手后所造成结果的准备,但事情真正发生时,他却还是不可避免的忐忑起来。

感受着心里的不安,他扫视着殿内的百官,缓缓开口询问道:

“庞勋与王仙芝之乱,究竟需要多久才能平定?”

几日前擢升为同平章事,眼下担任兵部尚书兼宰相的路岩闻言,立即站出队列,作揖行礼的同时语气自信道:

“陛下,只需一个月,诸镇必能平定此乱!”

“恐怕不然!”

面对路岩的自信,身为兵部侍郎的高璩却毫不客气地站了出来,与其唱起了反调。

眼见这两人又吵了起来,朝臣们纷纷侧目,而此时的高璩也面色凝重的向李漼作揖起来。

“陛下,庞勋的银刀军与王仙芝的天平乱兵皆狡诈多端。”

“眼下诸镇尚未与乱兵交锋,无法判断其真实实力,更无法断言何时能结束战乱。”

朝臣们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他们大多认可高璩的谨慎态度,而非路岩的盲目自信。

路岩感受到朝臣们轻蔑的目光,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但他强压脾气,继续向李漼陈述自己的观点。

“陛下,臣有三胜三败论,可证官军必胜,贼军必败!”路岩挺直腰板,语气铿锵有力。

“路相请说……”李漼来了兴趣,而路岩也随即阐述起了他的三胜三败论。

“官军甲胄齐全,久经操训,此为胜一。”

“官军粮草充足,各镇节度使皆有兵略,此为胜二。”

“官军有朝廷指挥,朝廷有陛下坐镇,此为胜三。”

说完了三胜,他顿了顿后继续说道:“反观贼军,其内部势力多股,难以整合,此为败一。”

“王仙芝与庞勋皆乃鼠目寸光之徒,竟固守与官军为敌,此为败二。”

“贼军劫掠徐宿,而徐宿二州诸县因去岁洪涝遭灾,当地粮草不足,贼军粮草必然难以为继,此为败三。”

路岩细数自己的三胜三败论,面露自信,仿佛贼军的败亡已在眼前。

只是不等他骄傲,高璩却又毫不留情地向他泼了一盆冷水。

“路相所言,未免过于乐观。”高璩冷冷说道:

“贼军若突围化作流寇,这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威胁。”

“倘若各州府县皆被劫掠败坏,必然影响今年的赋税。”

“此外,徐宿地区不仅是漕运要道,还是产盐要地。”

“此处战乱每持续一天,朝廷的损失便数以万计。”

话音落下,高璩转身向李漼作揖,语气恳切:“陛下,臣建议派人招安王仙芝和庞勋,授予他们刺史之职,要求其解散部众。”

“如此一来,既可平息战乱,又可减少朝廷损失。”

面对高璩的这番话,李漼却眉头紧锁,面上流露出些许不喜。

他自然知道高璩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但他心中却有一股身为天子的傲气。

他可以容忍自己向河朔三镇服软,也可以向河陇的刘继隆低头,但面对王仙芝和庞勋这两股“小小贼兵”,他绝不可能低头。

“贼兵若作乱便招安,那天下盗寇岂不纷纷效仿?”

李漼冷冷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依旧认为,必须将贼军彻底剿灭,以儆效尤!”

“陛下……”高璩试图解释,可李漼却直接看向蒋伸:

“户部调拨七十万贯,派遣员外郎郑畋前去关东犒军,务必激励将士,早日平定叛乱!”

蒋伸闻言,当即与队伍之中靠后的一名三旬官员走出作揖,将旨意接下。

不过接下旨意后,蒋伸又提起了关中和洛阳的粮食问题。

“陛下,如今两都粮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

“若不及时平抑粮价,只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李漼点了点头,不假思索:“传令各州县开仓放粮,平抑粮价,另严查囤积居奇者。”

“陛下英明……”

朝臣们纷纷唱礼,但心中却各怀心思。

蒋伸无奈,当即只能继续作揖道:“陛下,各州县粮食不足,莫说要平抑各县粮价,便是平抑长安粮价都尤为不易。”

“眼下唯有从河东、剑南调粮,但粮道粮价并不便宜,运抵关中后,恐怕也无法平抑粮价太多。”

“那有什么办法?”李漼眉头紧锁,他并不了解各县储粮数量和长安所消耗。

如今蒋伸把问题提出来,李漼无法解决,自然要询问群臣。

闻言,蒋伸只能试探着说道:“陛下,不如派遣官员,向陇右采买粮食,以此平抑关中粮价……”

“你说什么?”李漼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尽管他喜欢看刘继隆写的话本,但他心里却还是抵触和刘继隆接触的。

与陇右买卖粮食,那不就是资敌吗?

待到日后陇右不断强大,关中必然深受其害。

“陛下,此乃无奈之举……”蒋伸叹了口气,十分无奈。

大唐本就积弊,会昌虽然短暂中兴,可后续的大中却因为应对王守文之乱、裘甫之乱和党项之乱,不断对百姓加税。

百姓因此流离失所,中原及江南的生产遭到破坏,使得漕粮北运数量十分有限。

加上大唐与大礼在西南大打出手,以至于物价常平的剑南道都粮价飞涨。

虽说高骈大胜后,剑南道粮价短暂回落,但谁又知道祐世隆会在什么时候继续用兵呢?

蒋伸正是因为清楚这些,才会无奈建议朝廷向陇右采买粮食。

蒋伸的无奈被李漼看在眼里,他心里又何尝不知剑南与河东拿不出粮食,但让他派人去与刘继隆贸易,他实在有些放不下脸面。

拳头紧了紧,最后却又无奈松下,心头暗叹罢了。

“礼部侍郎杨知温,左神武统军张淮铨何在?”

“臣在……”

队伍中,杨知温与张淮铨先后走出,李漼则是开口看向蒋伸:“户部及度支还有钱帛几何?”

“回陛下,有钱二百四十余万缗,布绢绸缎数量不一,大概值钱百万缗。”

“嗯……”李漼沉吟片刻,随后才看向杨知温与张淮铨道:

“以你二人为采访使,以右神武军为护卫,押运绢帛绸缎往陇右去,自陇右采买粮秣而归,知否?”

“臣等领旨……”

杨知温与张淮铨作揖行礼,而之所以选择他们,也是李漼深思熟虑的结果。

张淮铨是张议潮长子,刘继隆必然不会为难他,而杨知温对朝廷忠心,且与刘继隆有旧,自然也不会遭到为难。

若非考虑到封邦彦和张议潮需要留长安为质,李漼都准备派这两人去了。

这般想着,李漼也渐渐安下心来,随后对蒋伸说道:

“陇右之粮采买到来前,各仓暂不放市。”

“臣领旨……”

李漼不确定刘继隆是否会卖粮食,万一他不卖粮食,而京畿粮仓的粮食又拿去平抑粮价,这岂不是坐看京仓空虚吗?

所以在陇右粮食运至关中前,他暂时不会考虑放京仓粮食来平抑粮价。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却见紫宸殿正门出现了田允的身影,并且神色有些焦急。

“陛下,臣有事启奏……”

田允焦急作揖,吸引了殿上群臣目光。

“准!”

李漼颔首,田允见状便快走进入殿内,随后走上金台,对李漼恭敬作揖道:

“陛下,刚才宣阳坊传来消息,裴相病卒府中……”

田允的话说完,李漼却是愣住了。

不止是他,殿内听到的不少臣工纷纷愣住,面露惋惜。

裴休毕竟算是李德裕之后,稍微能对漕运和财政改革的能臣。

尽管效果远远没有达到挽救大唐国祚的程度,但却令人敬佩。

“传朕旨意,辍朝三日,另追赠其为太尉,河东县侯……”

李漼深吸口气后,最终还是给了裴休该有的待遇,同时对田允交代道:“此事,法海禅师可曾知晓?”

“暂时不知……”田允摇了摇头。

法海禅师在未出家前是宰相裴休的长子,俗名裴文德。

十年前他前往江南润州,将泽心寺修葺后,便将泽心寺更名为金山寺,听闻修葺金山寺时遇到白蟒伤人,他以禅杖降服白蟒,将其赶入长江之中,使润州百姓安居乐业。

李漼近年来对佛法痴迷,几次邀请法海入长安而不得。

如今询问田允,也是想着借裴休去世的消息,请法海来长安做场法事,顺带与其探讨探讨佛法。

“将此时告诉法海禅师,请其至长安为裴相行场法事。”

“是……”

田允应下,而李漼则是叹了口气,接着将目光投向高璩。

“相位不可缺,今日擢兵部侍郎高璩为同平章事,入南下与诸相共事……”

“谢陛下隆恩!”

高璩躬身作揖,路岩则是脸色难看。

高璩本就喜欢为难于他,如今入了南衙,恐怕还要继续与自己为难下去。

皇帝此举,恐怕是不放心自己,想利用高璩来制衡自己……

这般想着,路岩只觉得心里憋了口气,不知道该如何吐出。

“散朝……”

“上千万岁寿!”

随着李漼走下金台,群臣纷纷躬身唱礼,待李漼消失后,群臣方才退出紫宸殿。

张议潭年纪太大,自从三年前大病过后,便已经不再上朝。

朝廷将他留住,也只是为了以他为河西人质罢了。

因此张议潮下朝后,只能与张淮铨一同回家,至于张淮鼎则是留宿外廷,负责外廷班值及戍卫。

二人乘车返回宣阳坊府邸,路上还见到了裴休的府邸。

只见裴府之人已然披麻戴孝,看得张议潮忍不住叹气:“人死魂归故土,落叶归根,不知你我父子,可还能返回沙州……”

“阿耶,我们还回沙州作甚?”张淮铨如今也年近四旬,可身上却比曾经多了些市侩,少了些憨厚。

“毕竟是你我家乡……”张议潮叹了口气,心里自然知道张淮铨的想法。

自从张淮鼎获得从龙之功,擢升神武大将军后,张淮铨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凭借手中的一千五百左神武军,便是北司宦官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的称呼其为张统军。

“百姓困苦,不要太过为难他们了……”

张议潮突然叹气说着,张淮铨连忙点头:“阿耶放心,我等只收那些商贾的打点。”

张淮鼎和张淮铨两兄弟并不愚笨,知道兵权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麾下兵卒极好。

不过朝廷的军饷是万万不够收买人心的,也不够二人用度,因此二人常从商贾手中收受打点。

张议潮劝过,但并没有什么作用。

人言“女大不中留”,却不提“儿大父难制”。

张议潮老迈,渐渐管不住他们了。

他如今能做的,便只有在言语上约束他们,心里期盼着二人不要为他张氏招灾。

好在河陇有刘继隆和张淮深,即便朝廷有人要对付自家两个儿子,也起码会顾忌河陇的张淮深他们,不敢做的太过分。

这么想着,张议潮对张淮铨提醒道:“此次你与杨知温往陇右去,莫要凭身份去招摇,知否?”

“阿耶放心,某可不敢在那刘继隆面前招摇。”

张淮铨还是清楚他与刘继隆之间差距的,毕竟他曾经也见过陇右的军势。

如今庙堂上都说陇右有强兵五六万,而他不过是个左神武统军,麾下才一千五百甲兵,如何敢在刘继隆面前招摇。

“司徒,我们到了……”

马车停下,车夫搬下凳子,扶着张议潮与张淮铨走下马车。

二人往府内走去,却见马蹄声在身后响起。

“阿耶、阿兄等等我!”

张淮鼎的声音响起,二人回头便见身穿紫袍的张淮鼎翻身下马,将马缰丢给了车夫。

“阿耶,我听闻阿兄与杨知温要往陇右去,有些事情需要和阿兄交代。”

张淮鼎身上充斥着市侩与虚伪,这让张议潮眉头微皱,只得提醒道:“不要胡来害你阿兄。”

“阿耶哪里的话。”张淮鼎有些尴尬,但张议潮却不理睬,只是看向张淮铨:

“稍后来你伯父那,我有手书需要你帮我送给牧之。”

“是……”张淮铨恭敬应下,随后便见张议潮先一步走入张议潭府内。

眼见自家阿耶走了,张淮铨这才看向张淮鼎:“二郎,你要让我干什么?”

“帮我把这份手书交给刘继隆,放心吧阿兄,我不会害你的。”

张淮鼎拿出一份手书,张淮铨想也不想的放到怀里,随后才询问道:“你写的什么?”

张淮鼎没想到张淮铨居然会询问自己,但他还是解释道:

“你我手中虽有神武军,可神武军毕竟不过三千兵马,与神策军相比还是差了些。”

“你我要想再往上,唯有在外朝培养帮手。”

“我虽嫉妒大兄与刘继隆,但也只有此二人能帮你我。”

“你只管将书信拿给刘继隆,他看后自然会给我回信。”

张淮鼎说罢,张淮铨也不曾怀疑,点点头道:“既然无事,那我便先去寻阿耶了。”

“去吧,我也回宫当值了。”

张淮鼎颔首,眼看着张淮铨离去,随后才从车夫手中接过马缰,上马往大明宫赶去。

不过两刻钟,他便策马返回了建福门,下马往宫内走去。

“将军!”

驻守建福门的神武军将士作揖行礼,他颔首回应的同时,目光投向了建福门内的宫中。

不少伶人与乐师正在往咸宁宫赶去,而他们的身影令张淮鼎面露不屑。

所谓天子,也不过是听曲看戏之徒。

若非王宗实等人拥立,其人也不过是个贤王罢了,何来天子之名?

想到自己如今仅有神武大将军之职,比之王宗实、王茂玄等人差之久矣,张淮鼎便心有不甘。

“我若有河陇助力,日后为何不能效仿王宗实他们拥立皇子,独揽从龙之功?”

思绪间,张淮鼎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张淮铨身上的那封信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