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315章 下乡事了

归义非唐 第315章 下乡事了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簌簌……”

九月末尾,当陇右浩浩荡荡的秋收已经结束,各州县乡村耕地里的粮食收割殆尽。

乡村里的晒场无疑热闹起来,但这些热闹都是指那些已经安定下来的乡村,而非永昌村这样的新村子。

永昌村不过在凉州扎根了两年,哪怕村子四周的荒地已经开垦许多,但荒地内的产出却只有单独的两种。

一年麻、二年豆,三年才是粟麦粮食,因此永昌村内能收获的公田作物只有麻杆和大豆。

“县衙的人什么时候才来啊!”

“应该快了吧……”

此刻永昌村内的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在村口,旁边放着收获而来的麻杆和大豆。

村内的人口相较于去年,可以说增加了近一倍。

其中大部分都是迁徙而来的剑南道百姓,余下的便是临州大学毕业的第二批下乡学子。

永昌村的收获虽然比不上其他村庄的粮食丰收,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马懿和李阳春蹲在村口的大树下,身后跟着七八名年轻的学弟。

这些年轻人都是临州大学毕业的第二批下乡学子,他们在永昌村已经待了大半年。

他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一起开荒种地,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

“你们说,拿了工钱后应该去干嘛?”

“一个月就三百钱,也干不了什么,顶多买七八斤肉。”

“说起肉,我这肚子里也好久没有油水了。”

几个人谈到了吃食上,但其中一名憨厚的少年却笑道:

“我打算拿到工钱后,去大斗乡上买些粗布,给照顾我的李大娘做件新衣裳。”

“你要这么说,那我也想起来了,我想给王阿丈家买些糖糕和盐,他们一家对我可好了,每次吃饭都给我多盛一碗。”

“刘阿丈对我也极好,小囡囡想吃糖,我这次去大斗乡买几斤糖饼!”

“唉……想买的东西太多了,这工钱真难赚啊,我都想让我娘亲给我寄些钱过来了……”

“可别,节帅不是说过嘛,下乡就得下得彻底,向家里要钱可是要扣学分的。”

一群少年人叽叽喳喳讨论着,而蹲在树下的马懿听着他们的讨论,嘴角微微扬起。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李阳春,用手肘轻轻戳了戳他:“李大郎,你可别乱花钱,记得等年末的时候,我二人还得买头肥猪,请乡亲们过个好年呢。”

“我自然记得!”李阳春白了马懿一眼,接着又咋舌道:“希望猪肉价格别涨太多……”

几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和车轮碾过土路的声响。

马懿目力极好,瞧了两眼便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道:“县衙的车马来了,我们的工钱也该到手了。”

四周的村民们也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朝着远处张望着。

不多时,三十余辆马车缓缓驶入村口,车上堆满了麻袋和木箱。

县衙里外派的直白跳下车,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高声喊道:

“下乡学子们先来领工钱,村民搭把手把粮食和粗布、粗盐卸车。”

“把东西卸好后,先把麻杆和大豆装车,然后请村正出来分粮!”

听到直白的话,永昌村的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围了上去。

他们开始将马车上的粮食、粗布、粗盐卸了下来,然后将今年收获的麻杆、大豆装车。

尽管永昌村的村民达到了二百三十口,但他们开垦的荒地却不过四百多亩。

四百多亩荒地收获的麻杆、大豆并不多,麻杆三千多斤,大豆也不过八千多斤。

在村民将这些物资装车时,李阳春和马懿也前来领取了工钱。

每人每月三百钱,虽然不多,但是也值得他们高兴了。

马懿和李阳春没有着急领钱,而是先让学弟们上前领了工钱,二人留到了最后。

原本以为是普通的领工钱,却不想等他们来到直白面前时,那直白却开口道:

“马先生和李先生,都护府有令,第一批下乡的学子提前三个月回城。”

直白的话和平静,可马懿和李阳春却愣住了。

“提前回城?”

“回哪?”

二人错愕,不敢置信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

面对二人如此,直白却似乎见怪不怪,只是平静解释着:“都护府有令,放诸位四个月的假期。”

“建议你们快些回去,最多半个月,洪池岭就要大雪封山了。”

“另外明年二月初五前,地方县衙会派人通知诸位参军的!”

直白说罢,当即将二人的工钱发给了他们,同时拿出红泥与文册,示意他们签字画押。

此刻的二人还没从提前回城的消息中走出来,便迷迷糊糊的签字画押了。

“我们这就要回城了?”

瞧着直白转身离去的背影,马懿还不敢置信,情绪十分复杂。

他回头看了一眼人群中帮忙干活的马阿丈和李阿丈,又望了望永昌村,心里极为不舍。

“学长,你们要回城了啊?”

几名学弟站在背后,显然听到了直白刚才的那番话。

几人眼底情绪同样复杂,有七分羡慕,又有三分不舍。

马懿闻言干笑道:“没事,陇右就这么大,等会我把我家地址写给你们,平日里记得给我写信。”

“等你们后年入伍的时候,说不定我还能照顾你们。”

几人闻言纷纷表示感谢,而李阳春则是看向马懿说道:“等会我们跟着县衙的马车去大斗乡,你在这里等着,我和村正去借车。”

“好!”马懿应下,随后转身便跑去帮马阿丈和李阿丈的忙了。

不多时,麻杆和大豆尽数装车,而马懿也抓住机会和马阿丈、李阿丈说道:

“阿丈,都护府让我和大郎回城了……”

闻言,马阿丈和李阿丈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那你……你们这……”

“回城好啊,你们什么时候走啊?”

马阿丈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还是李阿丈镇定些,勉强挤出了笑容安抚他。

“估计还有个七八天才走,等会我和大郎去乡里买头猪,回来请乡亲们吃顿猪肉。”

马懿将离开的日子说成了七八天后,想着最后这几天,多为家里砍些柴,以免阿丈、阿娘们大冬天自己去砍柴。

“好好好……”

马阿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说好。

与此同时,李阳春也跟着村正一同驱赶着挽马车出现。

村正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姓李,为人十分热心,所以被选为村正。

陇右的村正也有俸禄,但并不多,每月仅二百钱,比下乡学子的工钱还要低。

饶是如此,却也是不错的差事了,毕竟村正除了组织开荒和缴纳赋税外,平时并没有什么苦活。

陇右没有徭役,所以村正不算什么难当的差。

“诸位叔父、阿娘和兄弟姐妹们!”

李村正站在了马车上,对搬完东西的村民叫嚷道:

“刚才衙门来消息,让马先生和李先生几日后回城。”

“李先生和马先生商量了一下,准备买头猪来请村里吃席,等会分完粮食,各家各户派口人去我院里帮工,咱们热热闹闹的吃顿肉!”

“马先生和李先生要走了啊?”

“肯定啊,他们这样有学问的人,下乡之后肯定得回去。”

“要我说,下乡也是苦差事,让他们这种官老爷来乡下种地。”

“官老爷怎么不能种地了?听说节帅就经常种地呢!”

“也就是陇右了,换做在剑南道的时候,你们的这些话都够官差打一顿。”

“马先生和李先生日后当了官,肯定是清官。”

“你这话说的,陇右哪有贪官啊……”

永昌村的这些村民,大多都是从剑南道逃难而来,并没有什么见识。

但他们很清楚,陇右让他们活了下来,而且并没有剑南道的官吏那么黑暗。

当然,他们之中部分人也把陇右想的太好了。

面对他们的夸赞,马懿心里五味杂陈,直到李阳春驱车赶来,他才如梦初醒。

“走吧!”

李阳春与几名学弟一同驱车而来,尽管只有三辆挽马车,但也足够运回他们想要的东西了。

马懿上了挽马车,一路上一言不发。

他们跟在县衙队伍的后面,两个多时辰后,便见到了前方的大斗乡。

县衙的队伍没有停留便越过了巡检站,而巡检站的王兆却走出了草棚,隔着老远便等待了马懿他们到来。

待李阳春和马懿到来,王兆谄媚的走上前去,对二人作揖道:

“恭喜二位先生回城,稍后二人回村的时候,可以在大斗乡的驿站领两匹挽马。”

“骑马前往县衙报道后,便能从县衙换马返回临州了。”

“沿途的所有驿站都可以换马和提供休息,二人在回去的路上,说不定能碰上昔日的同窗。”

在王兆看来,下乡这种事情,对于马懿这种官员子弟来说,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毕竟王兆自己在担任巡检前,也曾是姑臧城内的学子,尽管只是小学毕业,可他知道在城里能享受到什么。

大斗乡比起那些村子固然繁华,但与县城相比就不如了,更不要提和凉州治所的姑臧相比了。

这般想着,王兆笑容更为谄媚,但马懿却觉得他笑得十分恶心。

他自然知道王兆交好自己是为了什么,但他也没有撕破脸皮,而是挤出笑容回应道:“多谢王巡检!”

“无碍无碍!”王兆连忙回礼作揖,让出乡道来让马车进入大斗乡内。

李阳春抖动马缰,不多时便进入了大斗乡内。

临州大学的学子们四散而去,各自买东西去了。

李阳春和马懿则是在肉铺面前等着,而肉铺的掌事已经派人去将猪抓来了。

一刻钟后,肉铺的伙计驱车而来,骡车背后放着一头看上去并不小的八眉猪。

八眉猪被束缚四肢,马懿上手提了提,发现自己提不动后,终于露出了自出村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这猪好,起码百五十斤以上。”

“马先生好手力,这两年大的八眉猪,刚好一百八十斤整。”

伙计下车夸赞马懿,马懿则是和伙计一起拎起这头猪,将其放在了自己的马车上。

兴许是知道死期将至,这头猪被拎起来的时候屎尿并流,马懿虽然感觉恶心,但却没有撒手。

近两年的下乡生活,别说和猪的屎尿接触了,就是牛粪他也没少捡过。

偶尔遇到那种外表干硬,内在软榻的牛粪,伸出手抓上去时,手指直接抓到了牛屎里面。

起初马懿还会骂骂咧咧,结果就是被李阳春嘲笑。

后来他学聪明了,即便抓到牛屎里,他也假装没有事情发生,顶多趁李阳春不注意,把手指插到土里擦一擦。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这头猪的活力,那屎尿几乎喷了出来,弄得他两只手上全是屎。

“娘贼的,这头猪早上吃了多少啊!”

伙计都有些受不了了,但马懿却紧闭嘴巴,生怕猪粪崩到嘴里。

“嘭——”

好不容易将猪丢到马车上,马懿连忙看向肉铺掌事:“借水洗洗手。”

“呵呵,马先生里面请。”

肉铺掌事笑呵呵点头,做出里面请的手势。

“这是八贯钱,您收好。”

马懿走到了肉铺里面,而外面的李阳春则是在将这头猪固定好后,从怀里将钱尽数递了出去。

掌事接过之后朝李阳春作揖:“日后不知道还能否见到两位小先生,这两斤牛肉便算我请的吧。”

话音落下,他拿起旁边切好的两斤牛肉递了出去。

李阳春闻言错愕:“今天有牛肉卖?”

他目光朝牛肉看去,只见一头牛摆在肉铺里面的案上,大半都被分解了。

“这是附近村里老死的老牛,衙门准许后,我便将其开解了。”

掌事解释着,而李阳春闻言看了看肉价,不由咋舌。

以他和马懿剩下的钱,肯定是买不了牛肉了。

想到这里,他接过掌事递来的两斤牛肉,毕恭毕敬的躬身作揖道:“多谢掌事。”

“不谢。”掌事笑着点点头,而李阳春则是看向肉铺内:

“马大郎,你弄好了没有!”

“来了来了!”马懿连忙从肉铺内快走出来,期间甩甩手的同时忍不住抱怨道:

“我这衣服沾了不少猪粪,回去还得劳烦阿娘帮忙洗一洗。”

“快走吧。”李阳春催促其上车,随后便与他驾着马车来到了大斗乡的牌坊下。

此时那几名学弟已经在这里等了许久,瞧见他们来,纷纷坐上了马车。

期间不免抱怨这头八眉猪拉屎拉太多,弄得东西放不下,只能抱在怀里了。

李阳春笑着调侃他们几句,随后便驾车返回了永昌村。

期间路过巡检草屋时,不免又见到了站桩式的王兆。

寒暄几句后,马懿他们便返回了永昌村。

他们回到村里时,已然是申时三刻(15:45)了。

村正家里已经聚集了四五十人,并且已经准备好了柴火。

这头八眉猪被两个汉子摆在桌案上,一刀从脖子下方捅死。

不多时,猪肉的香气开始传递,整个村子都能闻到猪肉的香味。

半个时辰后,这头八眉猪就被处理了个干净。

即便没有香料,只有最简单的粗盐,却依旧让众人吃得笑容洋溢。

马懿早早便回到了家里,他将家里的那些干树桩摆好,一言不发的劈柴。

等李阳春跟着马阿丈回来的时候,他却已经独自劈了两垛一人高的柴火。

李阿丈和马阿丈见状让他赶紧去换衣服,马懿也老老实实的听从二人建议,把那沾了不少猪粪的衣服给换了。

等他用温水冲了冲澡后,草棚外桌上摆着的确是一套新布衣。

马懿认得,这是去年他和李阳春给几位阿丈阿娘买的粗布。

本是留着给几位制成衣服,新年穿新衣所用,结果新年时,却不见四人穿上新衣。

当初他还以为是极为不舍得穿,如今看来,粗布制成了衣服,却是制成了他的体型。

不知怀揣何种心情,马懿只觉得鼻头一酸,随后慢慢穿上了衣服。

他往偏屋走去,却听到马阿丈与李阿丈、李阿娘说道:

“我是舍不得他们离开,这一年以来我都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了……”

“始终要走的,他们是要干大事的人,以后还能记得我们就行了。”李阿丈回话。

“明天我去和李二郎说,以后我们两家不接学子了,他们走了我难受……”

李阿娘啜泣着,这让马懿鼻头酸得难受。

他没敢继续听下去,脚步放轻的走回了偏屋,却见李阳春已经呼吸匀称的睡着了。

“这个没心没肺的!”

原本都快哭出来的马懿,瞧见李阳春这模样,所有情绪瞬间消失,在心底暗骂这厮没良心。

骂完过后,他便躺在旁边的榻上,裹紧了那充满柳絮的被子。

在他躺下之后,李阳春这才缓缓睁开眼睛,无声无息的擦了擦眼泪。

接下来几日,两人都把时间留在了劈柴和找马草上。

他们从什么也不会的学子,成了如今开荒种地、下厨做饭,劈柴坯土等样样精通的农家子弟。

除了早期的埋怨,后续便只剩下了感激。

八天后,随着时间到来,马懿和李阳春收拾了行囊,在马阿丈和李阿丈及两位阿娘的护送下,来到了永昌村的村口。

永昌村的存们和他们那几位学弟都来了,李村正则是驾着马车在外等着送他们去大斗乡上。

“李小先生,日后要记得回来啊。”

“没错,等过个五六年记得回来!”

“没错没错,那个时候,村子旁边的荒地都成熟地了,我们请你们吃粟米饭!”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说着,两位阿丈则是沉默不语,两位阿娘则是眼眶红红的,不断的擦拭着眼泪。

马懿本来还想说什么,结果一张嘴,话还没说出来,人便先哭出来了。

“马大郎,直娘贼的!你别哭啊!”

李阳春骂了他一嘴,结果一张嘴就跟着哭了起来。

“娘贼的,都叫你别哭!你哭了我也想哭!”

他把想哭怪罪到了马懿身上,马懿不语,只是一昧的把头扭过去,不想在众人面前哭。

“别哭了,早些上车吧。”

“是啊,李二郎和我们说了,再过七八天就大雪封山了,到时候你们也回不了家了。”

马阿丈和李阿丈劝着,李阿娘和马阿娘则是哭着抱住他们俩。

逃亡路上,他们的孩子死的死,失散的失散,如今好不容易将马懿和李阳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可他们却要走了。

“阿娘…我会写信回来的……”

二十多岁的马懿,此刻如小孩般泣不成声,抽噎着答应会写信回来。

马阿娘点点头,拍了拍他们两人的后背:“路上小心点,到了地方记得回信。”

“我们看不懂,但你们的信到了,我们就知道你们安全到家了……”

李阿娘和马阿娘的话,令李阳春和马懿泣不成声。

最后还是两位阿丈把两位阿娘拨开,推着他们上的马车。

“驾!”

李村正的抖动马缰,挽马拉拽着马车向大斗乡走去。

“记得回来啊!!”

村民们不断挥手,马懿和李阳春同样挥手回应。

渐渐地,永昌村越来越远,而他们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了村民的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