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304章 牛头峡之战

归义非唐 第304章 牛头峡之战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唏律律!!”

牛头峡外牛头原,六万大礼将士扎营于此,帐篷如林,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牛头原,仿佛一片乌泱泱的海洋。

战马的嘶鸣声、扎营的打砸声交织在一起,所有人都在忙碌。

“翁如,你砸东西动静轻点!”

“就是,碎木渣都快弄到我们锅里了。”

“吃点渣渣练练牙口,哈哈……”

帐篷之间,三五成群的兵卒聚集起初,虽然声音很大,面上却说说笑笑。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完仗……”

坐在本队的帐篷前,一名皮肤尤其黢黑的兵卒望着远处国人的玩闹,忍不住开口感叹起来。

坐在他身旁,皮肤较为白皙的蛮人则是坐在他身旁笑道:

“西达,你们这群喜欢砍人头祭祀的望蛮,竟然也会想过太平日子?”

“祭祀砍头正常嘛。”皮肤黢黑的西达笑呵呵回应,同时说道:

“不像你们这群白衣,明明整天信仰佛陀,结果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

被称呼为白衣的蛮人笑呵呵点头,接着说道:“我也想家了。”

“我出来的时候,我女儿才三岁,现在已经快六岁了……”

蛮人眺望南方,他的妻女正在南方上千里外的勐老等着他回去。

“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我们好不容易才太平了几年……”

西达感叹着,蛮人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相比较大礼北部的群蛮,他们这些南部的群蛮并没有太平几天。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大礼一直在对骠人、孟人、掸人、真腊人用兵。

从西边迦耶(孟加拉湾)到南边的堕罗钵底(暹罗湾),几十年不断用兵,让南部群蛮过得十分艰苦。

好不容易结束了战事,结果不到四年,又与北边的大唐发生了战事。

能担任队长的人,已经是地方上的小贵族了。

即便如此,放在大国与大国的战争中,他们却与普通的兵卒毫无二异。

经历的战争多了,便会渴望和平。

渴望和平的不止是蛮人,也有汉人……

“高骈,你不过两万兵马,如何挡住朕的六万大军?”

在底层军官与兵卒们渴望和平的同时,祐世隆却策马来到牛头原的某处高丘上。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凝视着远方的牛头峡。

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与高骈决战,一举击溃东川大军,攻入巴蜀腹地!

凭借己方的兵力优势,他有自信取得胜利,北上占据巴蜀,完成祖辈未能完成的功业!

在他眺望未来的同时,距离牛头原二十余里外的东安城也相当燥热。

“节帅,我军连战两场,将士们疲惫不堪,是否休整一番再出兵?”

东安衙门内,望着兵卒们不断搬运东西离开的背影,王重任忍不住起身作揖,语气中带着担忧。

他的话音刚落,张璘便笑着插话道:“王郎可是怕了?”

“不……”

王重任眉头一皱,正要发作,却被高骈抬手打断。

高骈的目光冷静而坚定,看向王重任:“我军疲惫,蛮军又何尝不是?”

“眼下我军士气正高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即便要休息,也是等到牛头峡的峡口再休息。”

解释间,高骈顿了顿,继续说道:

“牛头峡的东峡口距离此地不过十二里路程,今日耗费两个时辰赶路扎营,余下时间便用来休整。”

“祐世隆既然想在牛头峡决战,那我们就如他所愿!”

王重任见高骈心意已决,只得点头应下。

他望着高骈那愈发冷淡的神情,心中不禁生出一丝陌生感。

曾经的节帅虽然威严,却不失人情味,可如今的他,仿佛只剩下了冷酷与算计。

思绪间,东安城内的东川大军开拔向西。

十二里的距离对于大军来说并不算远,不过两个时辰便抵达了牛头峡的东峡口。

东峡口前地形还算宽敞平坦,倒也不妨碍扎营。

随着高骈下令扎营,牛头峡西峡口上牛头原的祐世隆也得知了东川的军情。

眼看高骈应战,祐世隆只觉得热血沸腾。

即便如此,他却也清楚本部兵马赶路疲惫,眼下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他要在西峡口休整几日,等待本部士气回升,再大举进攻东峡口的东川大军。

“大军疲惫,休整三日,三日后兵出牛头峡。”

“此外,告诉朱提等处兵马,小心高骈诡计突袭!”

“臣等领旨……”

祐世隆尽量冷静下令,诸将闻言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接旨后,他们开始按照祐世隆的安排传递军情。

一时间,拓东城又从四周征调了万余蛮兵北上,以求朱提稳固。

大礼军队的动向,高骈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距离自己名扬天下,仅剩一役……

“呜呜呜——”

三日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牛头峡东西两侧峡口,两军对峙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东川大军的营地上,士兵们早已整装待发,扎甲在晨光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刀枪如林,旌旗猎猎。

高骈站在阵前,神情冷峻,心中却燃着一团烈火……

今日,便是他扬名天下的时刻!

与此同时,祐世隆的六万蛮军也已列阵完毕。

牛头原上,蛮军的旗帜如乌云般遮天蔽日,士兵们手持长刀短锤,目光凶狠,仿佛一群蓄势待发的猛兽。

祐世隆骑在战马上,宝剑高举,声音如雷:“儿郎们!今日便是我们踏平戎州,扬威天下的时候!”

“咚咚咚——”

战鼓擂响,号角长鸣,两军几乎在同一时间拔营。

他们都将不适合在峡谷内作战的精骑留在峡谷外,为求大军失利,以此断后。

近乎十里的牛头峡,最宽处不过十丈,最窄处不过四丈。

如此地形作战,对将领临阵变化要求不高,但对将领治军要求极高。

这种地形若是前军崩溃,连带着会导致三军接连崩溃,成为敌军手中待宰羔羊。

七千东川马步兵在进入峡谷前便下马列阵,步步为营的走入牛头峡中。

与他们一样的,还有西峡口的蛮军。

不同的是,西峡口的蛮军数量,是东川唐军的近十倍……

以七千击六万,成则青史留名,败则遗臭万年。

此刻高骈的压力有多大,没人能了解,但东川军的将领对于自家节帅,却基本盲目自信。

时间一点一滴推移,从辰时出发算起,东川军的将士已经走出五里路程。

估算过后,马背上的高骈果断抬手:“大军在此列阵!”

“哔哔——”

木哨声如石入深池,不断向外扩散而去。

很快,七千东川兵马列阵谷间,队伍拉长近二里,两侧皆是山岭,头顶浓浓雾气,唯有前后两条道路可走。

“唏律律……”

胯下的军马在喘息,而高骈则是在等待消息。

“哔哔——”

忽的,两侧山岭上传来不同的木哨响声,显然是双方的塘兵在山岭顶部遭遇了。

牛头岭土石疏松,派十几人的塘兵攀爬探哨还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指挥大军攀爬,却不知要耗费多少气力,死伤多少精锐。

正因如此,高骈没有想过在牛头岭两侧山上设伏,更没想过砍伐树木来阻截谷道。

他只需要派出塘兵,确定自己行军路段没有人设伏就足够。

他们二人,本就是打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前来的。

“窸窸窣窣……”

忽的,前方谷道响起脚步声与甲片碰撞声。

“哔哔——”

代表戒备和警惕的木哨声不断作响,而前方可见的百余步谷道尽头也渐渐出现旌旗。

祐世隆所率六万蛮军中,穿戴甲胄的仅有直属的三万大军,其中万余披铁甲,二万披重铠。

所谓重铠,便是取巨鳄(韩愈鳄)、大象、犀牛等厚实皮革所制甲胄。

大礼境内有大象、犀牛、巨鳄等生物,且许多百姓深受其害。

蛮军常猎杀这些动物,一为保境安民,二为取皮制甲。

大礼国的皮甲技术十分成熟,所制皮甲足够厚实,故此称呼为重铠。

以防御力来说,同级别的重铠略高于锁子甲,而将领所穿的大铠更是能与扎甲、鱼鳞甲媲美。

正因如此,当身穿重铠的大礼蛮军出现在谷道前方时,东川军中不少兵卒都承受着压力,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呜呜呜呜——”

两侧山岭中突然传来怪叫声,但那并非来自山顶,而是谷道两侧的陡坡密林中。

“什么声音?!”

“不要惊慌,是扑子蛮和裸形蛮!”

东川兵卒因怪叫声而骚乱,高骈却做足了功课,沉声安抚四周兵将。

扑子蛮,其部主要生活在哀牢山中,以青婆罗缎为通身袴,勇悍矫捷,善用白箕竹,常于深林间飞驰射飞鼠,发无不中。

裸形蛮,其部生活在高黎贡山西,常赤脚掌于原始密林中疾驰,如履平地。

能在陡峭的山岭中疾驰,只能是这两种蛮兵。

据传三国时期的无当飞军,便是以扑子蛮和裸形蛮、望蛮所组成的精锐。

望苴子蛮、扑子蛮、裸形蛮和望蛮,便是大礼直属外,战力最为强悍的四支蛮兵。

不过望苴子蛮善骑射,多募于骑兵中,所以并未出现在此处。

“咻咻——”

“小心箭矢!”

“弩箭还击!”

在高骈的军令还未传下去时,沿着谷道两侧山岭突袭而来的扑子蛮和裸形蛮便开始远程骚扰起了东川军。

尽管对东川军造成了伤亡,但伤亡并不多。

随着东川军以弓弩还击,不少蛮兵也因为中箭而从山岭上滚落。

“娘贼的!是人!”

随着东川军的兵卒发现那怪叫声来源于蛮人,他们心里的那丝畏惧瞬间消散,反而被激起了脾气,不断以弓弩反击。

唐军兵卒,基本每人一张弓,而这点也被高骈完全复制给了东川军。

正因如此,单论弓手而言,唐军的弓手比此处六万大礼蛮军还要多。

箭如飞蝗,不断落入山岭间,而扑子蛮与裸形蛮也在交锋中落入下风,不断中箭跌落谷道。

“咚咚咚——”

忽的,前方传来擂鼓之声,大礼的蛮军已然列阵攻来,距离东川军不过百步。

“弩手去贼一百步发箭,弓手去贼六十步即发箭。”

“贼至二十步内,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先络膊,将刀棒自随,即与战锋各队齐入奋击……”

“杀!杀!杀!”

高骈有条不紊的遵照唐军对敌大阵来指挥,而大阵对敌考验的是兵卒素质。

不得不说,高骈将东川将士操训不错,尤其是东川基层的将领。

那些都将、列校们站在阵中,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战场的喧嚣:

“弩手,百步发箭!弓手,六十步发箭!战锋队,准备接敌!”

手执弓弩的东川兵卒在接到军令后,迅速执行命令,箭矢如雨,密集地射向逼近的蛮军。

蛮军士兵在箭雨中倒下,但后续的部队依旧如潮水般涌来,毫不退缩。

他们的重铠在阳光下闪烁着黑光,他们纷纷肩扛短矛,朝东川战锋队投去。

投矛发出刺耳的破空声,不少东川兵卒被投矛射中,一口气缓不上来而栽倒。

“杀!杀!杀!”

东川军的战锋队齐声呐喊,长枪如林,直指蛮军。

双方在谷道中激烈碰撞,长枪碰撞交错,枪杆不断发出碰撞声。

前排的士兵倒下,后排的士兵立即补上,战斗异常惨烈。

高骈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战场的变化,不断调整队列。

在这种狭窄的地形中,一旦前军崩溃,整个阵线便会土崩瓦解,因此他必须确保每一名士兵都严格执行命令,保持阵型的稳固。

“拖走伤员!后排补上!”

都将与列校们的声音再次响起,不少因为射箭而手臂酸痛的东川兵卒迅速将前排战锋队倒下的同袍拖到后方。

后排的士兵则立即补上空缺,继续与蛮军厮杀。

这种高效的战场调度,正是高骈平日严格训练的成果。

与此同时,蛮军的扑子蛮和裸形蛮依旧在两侧山岭上骚扰,试图分散东川军的注意力。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东川军的弓弩手们早已熟悉了这种战术。

无需瞄准,他们只需要按照都将与列校的军令放箭,以箭雨扫地,便能将那些隐藏在山岭中的蛮兵射落。

喊杀声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双方不断更换前队,以求战锋体力充沛。

蛮军的兵力优势在狭窄的谷道中无法完全发挥,而东川军的严密阵型和高效指挥则让他们在劣势中稳住了阵脚。

终于,蛮军的攻势开始减弱,前排的士兵开始后退。

高骈见状却不贪功,而是稳扎稳打道:“步步推进,保持阵脚不乱,擅自追敌者斩!”

在他的军令下,战锋队的东川兵卒纷纷压下追击的想法,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与此同时,前军受挫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中军的祐世隆处。

“调度队列,稳住战锋阵脚!如此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吗?!”

得知前军战锋受挫后退,祐世隆破口大骂,随后沉声道:“告诉赵器槐,朕立即前往前军!”

“倘若前军战锋稳不住阵脚,那朕就将他正法于阵前!!”

“臣领旨!”传信塘将连忙低下头,随后派出塘骑传递消息。

不多时,前军的大军将赵器槐便得到了消息。

得知皇帝生气,他只能硬着头皮压上铁甲兵。

“呜呜呜——”

号角声与鼓声同时作响,重铠兵被换下,接替而上的则是大礼的铁甲兵。

随着重铠兵退入铁甲阵中,蛮军的防线终于稳固在了此处。

两军以长枪碰撞对敌,而山岭两侧的裸形蛮和扑子蛮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

来自两侧的威胁消失,东川军也开始继续发力。

在这狭长的战场上,大部分兵卒不是死于兵器下,而是在交锋中跌倒,随后被大军结阵践踏而过,活生生被踩死。

在这其中,鲜少有东川军的尸体,大多都是蛮军尸体。

“杀!!”

东川军杀红了眼,两方的精锐止步于此处谷道,不断碰撞。

堂堂之阵对敌,通常没有什么亮眼的打法,只有枯燥的填线。

但是填线所用的,却是两国兵卒的性命……

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求救声充斥着所有人的耳朵。

后排的兵卒不断前进,来到战锋队后,与对面的敌军四目相对。

所有人的嘴脸都显得十分恐怖,他们用长枪不断刺击对面的人,只求倒下的是对方,而非自己。

随着倒下的人越来越多,被践踏而死的人也越来越多。

双方都没有空间将倒下的人拖出战锋,尸体渐渐堆了起来。

用于列阵的长枪不再适用,经验十足的老兵已经取出钝兵。

短兵交击,两军的战锋缠斗一处。

“前军后撤二十步,放他们过来,以大阵对敌!”

后方,高骈眼见己方战锋竟然与蛮军短兵交击,立马咆哮着下令。

在他的军令下,还有理智的战锋兵卒立马脱离短兵战场,往后撤退二十步后拾取地上随处可见的长枪,列枪阵对敌。

那些不够理智的兵卒则是失陷于蛮兵之中,而蛮兵们也没有冒进,反而是将尸体拖走,避免尸堆妨碍己方进军。

半盏茶的时间,峡谷内的尸体被拖走大半,前军交锋的空地再度“宽阔”起来。

“咚咚咚——”

擂鼓声再度作响,两军战锋继续持着长枪前进,最后碰撞一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