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大国崛起1980 > 7 7

大国崛起1980 7 7

作者:大江流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如意挂了电话,就瞧见邬汇雍在侧耳听。

这会儿一抬头,两人目光相对,邬汇雍刷地转过了头,还是不想搭理她。许如意哭笑不得,只能跟李远征打了声招呼,结果回车间了。

三天后,姜红就已经到了燎原厂,她也没打电话,而是一路问路过来的,许如意接到门卫王石头的通知时,她已经跟聊了半个小时了。

许如意连忙从三车间出来,一打眼就瞧见个不一样的女生。

四十来岁,朝气蓬勃——扎着马尾辫,穿着T恤牛仔裤运动鞋,跟燎原县的人打扮完全不同。

门口来来回回那么多工人和乡亲,都忍不住看她。

可她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大大方方让人看。

许如意一出现,门口的大爷就说:“那就是如意,我们的许老师。”

现在许如意可是厂子里的红人,大爷还挺骄傲的,“别看年纪小,技术可厉害呢。”他还竖了大拇指。

姜红就迎了过来,没想到许如意先伸出了手:“姜编辑吧,我是许如意,您叫我如意就可以。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到了。”

姜红握着手忍不住观察许如意,第一感觉就是特别年轻,特别漂亮。即便穿着工服,这一点都不像是个搞技术的,反倒是像电影明星,她直接夸赞,“你可真好看。”

让姜红更感兴趣的是,许如意居然没有羞涩,而是笑着说,“我是长得不错,这没法谦虚。”

“不过,我的技术也不错。”

姜红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她有着少有的大方、坦率和幽默。

姜红跟着笑了起来:“我刚才听门卫大爷说了半天三天工龄成为组长的传奇,现在很想听听当事人的说法,你怎么解决的问题。”

许如意手往前指了一下,“边走边说,但我需要先纠正一点,这个位置,并不是因为我解决了漏点问题给我的奖励,它是对我能够带领燎原厂走出新路子的期望。”

这个说法让姜红耳目一新,“讲讲看。”

“因为我们实在是底子太差了,如果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子,即便解决了漏点又有什么用呢。不过,你是记者,肯定是需要故事,所以我的讲述也得有趣起来,就从一个奇怪的板凳讲起来吧。”

这会儿他们已经到了三车间,这里是为了维修改造锅炉专门空出了一块地,如今一个高大的完好的锅炉正矗立在那里。

不过许如意先递给她的真的是一个奇怪的凳子,全部由弯曲的钢管焊接而成,敦敦厚厚,远比普通的钢板焊接麻烦许多。

“这就是我的敲门石。”

姜红觉得自己都被这个故事吸引进去了。

许如意在上辈子跟着导师,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讲故事——导师的公司要融资,许如意那会儿觉得,只要有专利有技术,这不是手到擒来?后来才发现,没有好故事,人家是不投的。

在那个年代,好酒也怕巷子深。

但在这个年代,包装广告一切都刚刚起步,就连日后常见的用故事讲述新闻的理念都没有兴起,许如意简直降维打击。

当如何被分到车间,如何找郭培生证明自己不被相信,如何焊接凳子证明等等讲完了,姜红甚至给许如意鼓了掌。

有了这个前提,后面的采访就容易多了,稿子已经寄出还没收到,许如意留有底稿,直接给她看了,姜红既然在锅炉报当编辑,自然也是懂行的,尤其是许如意还让杜梅现场演示了一下,姜红直接认定:“这法子完全可行,如意,你要是发表出来,可是解决了不少锅炉厂的难题。他们要谢谢你了!”

不过,当看到维修改造完毕的锅炉,姜红的评价并不高:“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淘汰炉,虽然你做了改造,解决了难以维修等部分问题,但实际上,这款锅炉热效率很低,完全没必要。”

她这么一说,陪同的徐磊都有点无奈,谁不知道,可是他们只有这一种炉型。

“对,的确是这样,这台我们主要是先修好给大成螺丝厂使用,毕竟它用的比较急。但随后我们会推出新的炉型。”

姜红眼睛都亮了,“什么炉型?”

许如意并没有隐瞒的意思,锅炉这个行业看着很不起眼,其实非常重要,80年代正是夏国经济腾飞的年代,所有的小加工厂小作坊但凡涉及加热,必须得有锅炉。

所以,这个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参与到改革开放当中的行业,就算她想要参与的机床行业,每一个零件的铸造也就离不开锅炉。

如果能够快速的提升锅炉品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现在锅炉发展三个方向,一种是沸腾炉,现在我们使用的大部分是这种,是为了适应煤矸石改造而成的,虽然排尘量大,操作复杂,但还是主流。

一种是往复炉排,这种排烟量更小,更环保。另一种是适应中质煤的中质煤炉,这个分类就更多了。”

许如意说的头头是道,姜红也忍不住点头。

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煤炭质量下降,所以大部分锅炉都改造成了劣质煤锅炉,就是沸腾炉。但这两年,供煤质量开始上升,环保的理念也更深入人心,所以往复炉排和中质煤炉需求变大。

许如意虽然地处燎原县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想到视野却很大,不过她还有疑问:“你们厂能力有限,主要想发展哪一类呢。”

在她看来,其实小型热水锅炉更好,简单易做,而且现在建设家属院的工厂越来越多,肯定要供暖的,需求量也大。

没想到许如意却说:“近期一个都不做,中期的话考虑沸腾炉。”

姜红忍不住说:“不做?那你们干什么?生产手推车吗?”

许如意就说:“您跟我来。”

她直接将姜红领到了办公室,跟李远征说:“我给苏厂长打个电话。”

苏厂长?姜红立刻想到了一个人大成螺丝厂厂长苏国强。

许如意也没跟她解释,而是直接播出了号码,当接通后,还打开了扬声器,嘟嘟嘟的声音随之传了过来。

很快,那边电话啪的一下,就被按断了。

姜红很意外:“他们不接?”

许如意点点头,又再次拨打了一次,这次嘟嘟嘟响了一会儿后,大概是知道不接就一直响,那边终于接了起来,不过第一句话就不怎么客气:“郭厂长,你不要再打过来了。”

许如意直接说:“苏厂长,我是燎原厂锅炉攻坚组组长许如意,郭厂长告诉您了吧,漏点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还对锅炉进行了改进,现在经过两天试运行,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想送过去,您看方便接受吗?”

这话说的明白又清楚,可偏偏苏国强根本不信:“不用,你们哪次不是修好了两天又坏,我没空陪你们耽误时间,这台锅炉我们不要了,货款你有钱赶紧退回来,否则的话,我到市局省厅告你去。”

“别以为随便糊弄我,退回来就不用还钱了。”

然后啪的一声,又挂了。

许如意这才看向了姜红:“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信用了。生产任何炉子,有人要吗?”

这倒是不出姜红意外,苏国强如果不是很倔的人,也就不会撕破脸写信曝光了。

她饶有兴趣地看着许如意:“你这是在喊冤吗?”

许如意摆手:“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会自己解决。我想说的是,请您如实记录,如果一个厂家只想着挣钱,不注重设计,不注重质量,会遭受什么。”

“我还有个想法,您想不想做个长时间调研。看看不过是一台锅炉没有做好,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挽回名誉的损失,客户的信任?”

这……

长时间跟踪采访其实他们也有的,但都是先进厂,明星厂这么做,谁会没事去跟踪报道一个负面缠身的厂子?

更何况,燎原厂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它小,设备落后,没有过任何的辉煌,甚至在来之前,她觉得,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它可能没几年就会跟其他的乡镇小厂一样,倒闭关门。

用专业的话说,它没有任何的特殊性,根本没有报道的点。

但现在,姜红发现,这个提议居然并不突兀,甚至,是她没想过的好。

因为,许如意给这个厂子赋予了特殊性。

她把燎原厂臭大街的劣势,愣生生转化为了记忆点,甚至给它安上了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目前包括但不限于锅炉行业里存在的为了挣钱不顾能力,匆忙上马忽视质量的问题。

而这种现象,正因为大家一心奔挣钱,在逐渐发生。

她来之前,主编看到连续不断的曝光信,还一起讨论过,仅仅是曝光并没有多大用处,他们需要给这个行业一个警钟。

没想到,许如意要让燎原厂成为警钟,但谁能说,当她带着燎原厂挣扎起来的时候,它会不会成为行业标杆?

姜红忍不住看向了许如意,这个年轻的,甚至红润的脸上还有这小绒毛的女孩,怎么能够这么有远见有魄力有城府?

她根本无法拒绝,甚至有了些兴奋——为自己能够目睹一个精彩的力挽狂澜的故事。

“我同意。”

不过姜红揶揄道:“苏厂长不同意,你准备怎么做?你肯定是想从大成厂这里,找回信任吧。”

许如意也坦然:“想要恢复名誉没有捷径,我只能带着锅炉去实地看看,电话远不如面对面的沟通。当然我还有别的办法,但这是必须做的。”

姜红其实很好奇许如意还有什么办法,但是她觉得,作为一个跟踪采访者,她不应该去提前知道许如意的打算,她应该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这一场信誉搏杀。

带姜红离开办公室去见郭培生的时候,许如意发现邬汇雍在看她,不过当她扭过头,就又撇开眼了。

许如意摇摇头:这倔老头!

姜红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采访完许如意就要把她送了过去,姜红却不着急:“我能去你家吃饭吗?这是我今天的饭票,我很感兴趣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许如意倒是不客气,直接收了饭票——实在是稿子寄出去还没回音,她穷啊。

然后就把人带去了小院。

这会儿许吉祥他俩都等急了,恨不得跟许如意报告他们这一天的收获,瞧见姜红倒是有些不自在,许如意直接说:“这是京城报社里的记者姜红,她想看咱们的生活,你们当她不存在就是。”

姜红:……

这话姜红听多了,却从没人当她不存在,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霎时间,许吉祥就溜到了许如意身边,一边陪着她洗手一边叽叽喳喳说今天的收获呢,“姐,我去了几家废品站,不过咱们县城太小了,还是没有你那种杂志,倒是我看有套书不错,卖的也便宜,我就买了下来……”

她声音越说越小,许如意一听就是心虚了,问了句:“什么书啊?”

许吉祥立刻拿了出来,居然是一套四本1946年版本的《基督山恩仇记》,保存的还特别好,虽然过了几十年,除了有点泛黄,里面都是崭新的。

许吉祥正忐忑:“我觉得保存的挺好的,这套书也很经典,说不定有人喜欢。而且只用两毛钱。”

姜红看着那套书,不由诧异,居然手气不错,她张口想说点什么,就听见许如意淡定却肯定滴说:“你捡漏了。”

对这个版本的《基督山伯爵》许如意很了解,因为她导师就曾经淘换过这么一套,据说是公认最早的完整译本,很有收藏价值,当年导师花了一万块钱,还没这个品相好。

许吉祥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真的?那能卖多少钱?”

这个还真不好说,许如意只能说:“看喜欢吧,喜欢的人就愿意买,一百块也能掏,不喜欢的人就觉得很旧的书也就值得卖废品或者当柴火,但是好东西。卖的话去中学旁边蹲蹲中学教师,或者是去肃南大学那里,说不定有人喜欢。”

姜红都服气,许如意这个都懂?

然后又听她说:“你可以查查这个版本,是有历史价值的。”

许吉祥想了想点点头:“好。”

姜红彻底信服,连教育孩子都一起办了。

等吃饭的时候她问:“你弟弟你怎么不管?”

许如意笑着说:“他不用说,自己就会查。”

好家伙,还因材施教!

姜红不由问许如意:“你还有什么不会的?”

许如意指指桌子上端上来的饭菜,很诚实:“做饭,而且嘴刁。”

姜红:……

但很快姜红就认为这个缺点没什么,主要是许为民会啊。

第二天一早出发的时候,她还给了许如意一个提议:“我能预定点茶鸡蛋带回去吗?”

这茶鸡蛋是许为民煮的,前几天他俩就找到了一本手写菜谱,上面的人自述祖上当过御用大厨,也不知道真假,里面最简单最便宜的就是茶鸡蛋,许为民跟着方子做了试试,没想到意外的好吃,就成了许家经典餐目。

昨晚上姜红拿回去两个当早餐,没想到吃上瘾了。

许如意直接说:“没问题。”

不过这样欢快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多久,大城县就在燎原县西边,离着百十公里,车子到的时候才早上九点,车停在了大门处,许如意就下去跟门卫沟通:“我是燎原县机械厂的,锅炉我们修好了,也试运行过,一点问题没有,今天是来送货的。”

哪里想到,里面的门卫大爷根本没回答,反倒是随手一扬,半杯浓茶冲着许如意就甩了过来,她被司机小王拽着往后退了一步也没全躲开,唰的一声,全泼脚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