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九十三章 没落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九十三章 没落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坐舰依旧乘风破浪,自由号的水手们在船长和大副的指挥下在高高的桅杆上攀爬着,随时根据风向调整船帆。

和大明的船只不一样,欧罗巴的盖伦船用的是软帆,而且为了更好的利用风向,这些帆往往层层迭迭,需要比较高的操帆技术。反观大明的海船使用的却是硬帆,硬帆的操纵性相对简单,这也造成了双方航海技术方向的不同。

看着在桅杆上攀爬的水手,还有随着指挥水手的大副呼喊的命令下不断调整的忙忙碌碌,他们的舰队正以较高的速度航行着。王夫之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这盖伦船的速度的确是快,站在甲板上的自己明显就能感受得出来。

“是呀,欧罗巴的船就这点好,速度快,海上航行相对灵活。不过我大明的船其实也不差,硬帆操纵没有这么复杂,所用的水手人数略少,而且硬帆能用八面风,这点是他们的软帆所不能比的,只是速度没这么快罢了。”

王夫之点点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这一次出海他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不仅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广阔,更看到了以前许多从所未见的事物。

就和他们所乘坐的盖伦船一样,类似的话题他之前就和郑鸿逵讨论过,甚至还遐想过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那支强大的舰队究竟是怎样。可惜,郑和舰队早就已成了往事,两百多年下来大明不仅失去了海洋,还失去了原本拥有的航海技术,这不能不说是遗憾。

不仅是航海技术的差距,还有船只的不同。虽然王夫之也承认郑鸿逵在某些方面说的有道理,毕竟郑鸿逵是专业人士。可两人私下讨论之下同样也认为欧罗巴的海船之强大,除去海船的本身,还有船上装载的火炮的战斗力,大明水师普通战舰只有一门或者两门炮,就算是主力战舰所携带的火炮也不过区区几门而已,但一艘盖伦船就能拥有三十多门火炮,简直不可思议。

比如作为旗舰的自由号拥有三十四门火炮,两舷各有十六门火炮,然后船头、船尾再各一门,战斗打响,能以船的一侧迎敌,操纵火炮齐发,威力极其强大。

这样的战船哪里是一般大明的战舰能抗衡的?何况根据葡萄牙的指挥官和船长所介绍,他们的船在火力上只算得上普通,欧洲最强大的战舰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大帆船,西班牙海军的最强战舰拥有两至三层甲板,可配备60至80多门火炮,仅仅一艘这样的战舰其火力就是他们盖伦船的两至三倍。

而且西班牙海军还有几艘最先进的战舰吨位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千吨级,所携带的火炮甚至超过了百门,而且这些火炮配备完全,包括加农炮、长炮、旋炮、隼炮等,由近至远,适合复杂多变的战斗场面。

西班牙海军之所以能纵横四海,被当时称为最强的海军是有深厚底蕴的,哪怕是在同英国的大海战中因为轻敌的缘故被英国人击败,可如今的西班牙依旧是海洋霸主,凭借着海上的实力牢牢控制着新大陆的航线。

不过这样的大船他们暂时没能看见,因为这些西班牙大帆船基本都在欧罗巴到新大陆的航线上航行,而从大明到欧洲的这条航线上很是少见。

但不管如何,当得知欧罗巴居然有这样强大的战舰后,无论是郑鸿逵还是王夫之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尤其是郑鸿逵更对这一次出使欧罗巴多了几分期待,作为大明水师提督,他深知战舰的巨大作用,而且他此次作为副使出使欧罗巴,在出发之前皇帝就同他交代过,这一次要从欧罗巴获得先进的造船技术,必须把这些技术包括技术人员带回大明,再同大明现有的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恢复大明海上的荣光。

“两位阁下,在聊些什么呢?”阿道夫不知什么时候也从船舱里出来了,来到了甲板上,见王夫之和郑鸿逵正闲聊着,他笑着凑近了过来。

“您好子爵阁下,您怎么也出来了?”郑鸿逵笑着和阿道夫打着招呼,阿道夫和王夫之他们不同,作为贵族的一员他就算在船上也穿得严严实实,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作为贵族应当保持的身份和仪态。

也不知这家伙怎么想的,印度洋的天气本就炎热,现在就算在船上这温度也达到了三十多度的高温,如果在船舱中这温度就更高了,王夫之和郑鸿逵都穿着短打,后者甚至还敞开了怀,正是实在受不了这样的高温才到甲板上来吹吹风的。

反观阿道夫,不仅穿着带着蕾丝边的衬衣和修身的裤子,外面还套了一件外套,脸庞热的通红,额头更是汗水不住地往下流淌,手里拿着一块手绢,不住擦拭着,可始终不肯把这身累赘给脱了。

“这天实在太热了,呆在下面就和身在地狱一样,所以我只能和你们一样出来领略一下海洋宽阔的胸怀。”阿道夫优雅地解释道,边说着还边拿着手帕擦了擦汗,瞧着他一副狼狈的模样,王夫之和郑鸿逵都笑了起来,心里都觉得这家伙是自找的,在船上这样的恶劣条件何必拘束身份呢?不过阿道夫执意如此,他们之前劝过一回后再也没继续劝。

三人也是算朋友了,在大明的时候阿道夫就和王夫之、郑鸿逵他们有过接触,各自早就已熟悉了。等到了海上后,他们在同一条船上几乎是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就更加熟络。

相处的这些日子中,王夫之经常会向阿道夫请教关于欧罗巴的许多情况,以了解欧罗巴各国的现状和复杂的局势,以为后续抵达欧罗巴出使做好准备。至于阿道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也兴致勃勃地向王夫之请教不少大明的问题。

阿道夫之前虽然在大明呆了不少日子,可因为他身份的缘故大部分时间呆在鸿胪寺的迎宾馆,对于许多大明的许多了解只是浮于表面,而且限于实际情况他也没可能深入体会,再加上语言不通,就算阿道夫在京师去了几处地方游玩,也仅仅只是看了个皮毛,对于大明这个世界上最强盛富饶的东方帝国,阿道夫心中既震撼又无比好奇。

可惜由于时间太短,再加没有合适的向导,阿道夫在大明走马观花只是初步领略罢了。但就算这样也不妨碍阿道夫对大明的无比向往和好奇,由于王夫之不仅是大明的官员,这一次出使欧罗巴的正使,更是大明的学者,尤其是在初步了解了大明科举制度后,阿道夫个人对大明这个先进制度极为推崇,更对王夫之这位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成为官员,还能够进入大明学者最为推崇的翰林院任职的学者而无比敬佩。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阿道夫在为王夫之解释欧罗巴的情况同时,也会向王夫之诚心讨教大明的风俗、礼仪、政体等各方面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谈及关于学术、诗歌、书画、音乐这些话题。

王夫之渊博的知识让阿道夫佩服万分,随着双方接触的时间越久,不仅各自都有极大的收获,还成了不错的朋友。

此外,双方还相互学习了各自的语言,现在的王夫之已能用简单的法语和德语同阿道夫进行交谈了,至于郑鸿逵在其中也学了些,但他的语言能力不如王夫之,交谈起来磕磕绊绊,只能勉强沟通。

反而阿道夫倒有几分语言天赋,汉语学的不错,一口生硬的大明官话在每天的交谈中越来越是流利。

随着阿道夫的到来,三人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先从这该死的天气谈起,又聊到了即将抵达的果阿。

果阿这个地方,阿道夫来的时候曾经路过,它是葡萄牙王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地首府,也是葡萄牙从欧罗巴到东方航线路途中最重要的补给地之一。

不仅是葡萄牙的船只在来往东西方航线都会在果阿停泊,进行补给和休整,就连其他欧罗巴的船只也会在此停泊。此外,还有阿拉伯人的海船也会来到果阿贸易,不过阿拉伯人一般只能抵达果阿,并不涉足继续前往东方的航程。

“这是为何?天方人从他们所在的位置到我大明可近许多,如何仅仅只到果阿而不继续前往我大明?”王夫之好奇问道。

所谓的天方就是大明对阿拉伯的称呼,在唐朝时阿拉伯被称为大食,而到了明朝这个称呼就变成了天方。但不管如何,阿拉伯和中国的交流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西域通往阿拉伯,并从阿拉伯中转最终抵达欧罗巴。

由此可见,阿拉伯的商业从古至今都很繁荣,阿拉伯商人很早前就涉及了亚欧大陆的商贸来往,再加上阿拉伯所在的位置处于亚欧大陆的交接处,更促进了其商业的发展。

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从汉朝开始阿拉伯商人抵达中国经商,甚至常年在中国的人更是不少,尤其是明朝之前许多城市都有阿拉伯人居住,而随着大明开国之后,这样的情况才逐步减少,最终为欧罗巴的西方人所取代。

阿道夫笑着说:“阿拉伯人的确有着辉煌,但自欧罗巴文艺复兴后,他们在海洋的力量就被欧罗巴诸国所超越了,随着大航海的时期到来,欧罗巴诸国开始了探索海洋的脚步。”

“起初,阿拉伯人还能依仗原本的底蕴和欧罗巴诸国竞争,但之后欧罗巴的航海技术不断发展,阿拉伯人就没办法在海洋上和我们竞争了。而且这一百多年来,欧罗巴诸国不仅开拓了向东方的航线,更占据了到新大陆的航线,还在海洋上击垮了阿拉伯的舰队,垄断了整条贸易线。”

“此外,欧罗巴各国,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还在海外进行扩张,在各处建立了诸多的殖民地,随着殖民地的出现和武力震慑更削弱了阿拉伯人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百年来阿拉伯各国内部战争不断,国力不断下降,阿拉伯已没了最初的辉煌了。”

“这就是阿拉伯人现在很难再和以前一样进入远东,直接同你们中国进行贸易的原因。不过阿拉伯虽然衰弱,可在中东地区的力量依旧不小,欧罗巴诸国也不会完全限制阿拉伯的贸易,由于这些原因双方做了划分,欧罗巴诸国允许阿拉伯人能够通过果阿进行中转贸易,果阿恰好位于欧罗巴到中国航线的中程,从地理位置来说是最合适的中转贸易港,这也是目前阿拉伯人通过果阿贸易的主要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