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警惕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警惕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清宫的偏殿内,洪承畴等人离开后朱慎锥并没和往常一样继续工作,而是静静坐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许久,朱慎锥声音响起。

“卢九德!”

“奴婢在!”

“去!把吴孟明给朕找来。”

“是……。”

约莫小半个时辰,外面的脚步声响起,卢九德在外告诉皇帝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来了。

朱慎锥出声让他进来,很快吴孟明就进了偏殿,见到皇帝后连忙跪拜行礼。

看了一眼吴孟明,朱慎锥也不叫他起身,直接开口问道:“黄河决堤一事你已知晓了?”

“回陛下,臣已知晓,臣已派人去淮北调查此事了。”吴孟明连忙回答道。

朱慎锥微微点头,这个吴孟明虽然能力普通,但做事还算认真仔细,而且他没什么后台,是周安民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年朱慎锥考虑到周安民一直执掌锦衣卫有些不妥,为周安民着想特意找了个机会夺了他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职务,随后就让吴孟明担任了锦衣卫都指挥使。

这些年来,吴孟明在这个位置上坐的中规中矩,还算勉强,最重要的是这个家伙听话知趣,知道谁才是他的主子,勉强算是一条好狗。

“起来吧。”抬了抬手,吴孟明这才从地上爬起,双手垂立站在一旁。

“淮北黄河决堤一事,你加派人手仔细调查,尽快给朕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决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谁又是主要责任!”朱慎锥吩咐道。

吴孟明点头称是,他试探问了一句:“如查实,是否需要锦衣卫……。”

“不必!”朱慎锥警告道:“你只管查,其他的事无需去做,自有人来处置。”

“臣明白了,臣亲自去一趟淮西。”吴孟明连忙应道。

对他的这番态度朱慎锥还是很满意的,接着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你挑些好手,给朕仔细查一查户部和杨嗣昌。”

吴孟明一愣,心中顿时一惊。他没想到皇帝会交代这个事给他,这可是户部和杨嗣昌啊!

虽然锦衣卫职权不小,而且在民间的名气更大,甚至在有段时候谈及锦衣卫色变。可如今的锦衣卫可不是当年的锦衣卫了,天启年间锦衣卫的职权大的吓死人,魏忠贤不仅掌控东厂还直接控制锦衣卫,拿人下诏狱只不过是魏公公的一句话而已。

但现在锦衣卫已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了,朱慎锥登基后考虑到实际情况就着手拆分了锦衣卫,并且组建了警察司,眼下锦衣卫实际上已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警察司,负责治安。另一部分负责对外情报,也就是大明之外的藩国和海外情报,最后一部分才是最初的锦衣卫,是负责对内的,而且没有了不经三司就能直接拿人的权力,可以说已逐步演变成了一个情报机构。

这种拆分在朱慎锥来看是极其有必要的,毕竟单独的锦衣卫权力太大,目标也太明显,不利于后续的发展和皇帝对情报的掌控。适当地拆分锦衣卫不仅能借警察司这个部门把皇权从中枢延伸到地方,以此在地方官府中掌握住消息渠道和确保治安,再加上警察司相对而言也有部分军队的作用,如此一来等于中枢借这机会对地方进行牵制,加强直接管理。

至于情报方面,就更向专业化角度发展,分为内外两部分。这些全部归属于周安民来掌控,而现在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说白了就类同于后世佛波勒局长的角色,已和之前锦衣卫有所不同。

但就算这样,当听到皇帝让他调查户部和杨嗣昌的时候,吴孟明心中依旧大惊。户部作为六部之一是朝廷中枢机构,而杨嗣昌不仅是户部尚书还是大明内阁的阁老,这可不是普通人,皇帝要调查这干嘛?

心里如此想着,嘴上吴孟明不敢拒绝,连忙应声答应。

不过他的神色变化被朱慎锥瞧在眼里,朱慎锥淡淡道:“这件事认真做,仔细做,小心做!你可明白?”

吴孟明额头微微渗出汗来,连忙应道自己明白,一定按照陛下的意思调查,尽快拿出结果来。

朱慎锥也不多说什么,既然交代完了就让他退下。吴孟明行礼后离开,等他走了后,朱慎锥的神色依旧凝重,他起身在屋里转了几圈,觉得有些气闷,想了想后就出了乾清宫,来到了后宫的花园。

虽是夏天,但北方相比南方还是凉爽些,眼下也过了午后最热的时候,朱慎锥在花园漫步,微微凉风吹来,倒让他身子感受舒服了不少。

走了一圈,他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卢九德正打算让人上茶什么的,朱慎锥摆手拒绝了,让卢九德带着人不要靠自己这么近,让自己清静一会儿。

坐在树荫之下,耳边陆续传来蝉鸣声,朱慎锥的心情比刚才好了不少。今天他心里不舒服不仅是因为黄河决堤一事,虽然这是一件大事,可最终决堤的原因是什么,后续如何救灾什么的,这些都有朝廷的规矩在,只要按部就班去调查就行了。

假如问题出在谁身上,按照国法处置即可,该处理的就处理,该救灾的就救灾,这是很正常的操作。而让朱慎锥感受到不舒服的关键在于今天杨嗣昌的小动作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意图,这让朱慎锥极为警惕。

算时间,朱慎锥登基到现在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假如包括他当初靖难入京掌控朝政,进位监国来算时间更长些。

这十多年来,朱慎锥自认自己就算没有太祖朱元璋那么雄才大略,但和成祖朱棣相比也相差不多,甚至更胜一筹。

毕竟朱棣虽然能打仗,可治国却不行。而且就算是打仗,朱棣哪怕几征蒙古也没彻底打服蒙古,最终还死在了最后一次远征漠北的途中。

而朱慎锥却利用土默特和察哈尔压制住了整个蒙古地区,并且亲自前往归化城进行会盟,让所有蒙古部落承认了大明的宗主地位,表示了对大明的臣服,仅此一点就是朱棣所没能做到的。

不仅是这样,朱慎锥还平定了国内的流寇之乱,对外收复了辽东,彻底解决了建奴之患。此外大明的经济从一团乱麻逐步恢复,这些年随着经济好转,民生稳定,国力大增,对外虽没有郑和下西洋的举动,可随着三大舰队建立,尤其是远洋海军的建成再加宗室外封的举动,大明已开始向外扩张,和西方各国争夺世界话语权了。

可以说,在朱慎锥的手中,这十几年来大明可谓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国家已有中兴气象,甚至隐隐有超过当年永乐盛世的模样。这也是朱慎锥为之自豪和骄傲的,为了推行各种政策,朱慎锥同样在朝堂上做了不少事,其中用各种手段解决东林党问题就是之一,而东林党的彻底垮台和瓦解,也让后续政策进行的很是顺利,可谁都没想到仅仅过了这么几年,眼下朝中居然又有清流抬头,隐隐有些当年东林党的影子。

杨嗣昌今天的举动让朱慎锥异常警惕,尤其是他当时回答自己的话语中藏着的目的更让朱慎锥心中恼怒。

朱慎锥可不是愣头青朱由检,可没那么好糊弄,杨嗣昌这点手段他看的明明白白,更猜到了对方用意所在。

虽然杨嗣昌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户部职权的削弱借此机会向自己表示不满,可更多的恐怕杨嗣昌心里还存在其他想法。随着之前东林党的垮台和瓦解,再加上这几年朱慎锥对朝中各党的打压,原本的党争情况早就不复存在,虽然私下还有一些争斗,但这都算是正常的,毕竟文官集团中派别不同,地域籍贯不同,再加政见不同,必然会有这样情况发生。

但今天杨嗣昌的所作所为有了很不好的苗头,一旦这件事自己当时退让,或者让杨嗣昌找到合适理由更进一步的话,那么杨嗣昌在朝中的名声必然更进一步,而且杨嗣昌本就名气不小,自誉为清流,假如他借题发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地位,然后收拢一批清流为他所用形成团体的话,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对于杨嗣昌这个人朱慎锥很是了解,当年他着手对付东林党时杨嗣昌还算老实,而且帮着自己做了不少事。不过杨嗣昌这人虽有能力,可同时性格善嫉,尤其他一直对钱谦益压他一头极其不满。不仅钱谦益比他早一步入阁,就在内阁排名也在杨嗣昌之前,两人一直针锋相对,谁都不服谁。

现在杨嗣昌用如此手段不仅是同钱谦益的争斗,更是在挑战皇权,意图继续延续之前大明文官执掌朝政的做法,一步步试探皇帝的底线,用手段来增加手中的权力。

这是朱慎锥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的,今天假如不是洪承畴插话打圆场,说不定朱慎锥就会给杨嗣昌好看,直接把他顶到墙角去,甚至利用皇权和对方所提出的理由反将杨嗣昌一军。可惜了,洪承畴的话说的太及时了,而且杨嗣昌仅仅只是试探还没把最终目的说出来就被洪承畴给打断了,这也让朱慎锥只能顺水推舟借此把救灾一事确定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