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花船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花船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开了一桌,邀谢广维和他的朋友入座。

谢广维这顿饭吃的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偏偏还要装出一副轻松自如的模样以配合朱敏澜,可心中的忐忑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让人看了总觉得别扭。

好不容易才把这顿饭吃完,谢广维正松了口气,可没想他的一个朋友突然提议时间还早要不去秦淮河逛逛,找艘花船游河喝茶听曲什么的。这话一出,谢广维心中一颤,正要开口拒绝,朱敏澜就先说话了。

“一直听说十里秦淮天下闻名,倒是一个好去处,我还是第一次来金陵,可真如传闻中所言?”

“哈哈!自然如此!”一个年轻公子笑着点头,手中折扇轻摇:“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秦淮美景天下闻名,但秦淮最美的岂止这些,王兄初来金陵,如错过秦淮之色,可是人生一大遗憾啊!”

“是也是也!此时正是秦淮初灯上时,我等泛舟河上,闻丝竹之音,听雅曲,赏美景,此乃人间乐事。”另一年轻公子摇头晃脑道。

“既然如此,同去!”朱敏澜笑问。

“同去同去!”几个年轻人大笑道,热情招呼着,谢广维脸上虽挂着笑容,心里却要快哭出来了。他怎么都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原本以为这顿饭吃完,再找个机会跟着朱敏澜离开,等没了外人好好向自己这个姐夫陪个不是,可没想自己几个朋友还要去坐花船喝花酒。

这平日也就罢了,可今天情况却不对啊!在座的还有一位大明太子呢,私下带太子去这种地方,要是传出去了怎么了得?何况自己向来在姐姐姐夫面前乖巧,掩饰的很好,没想到意外之余却碰上了这个事,要是被姐夫误会自己如此纨绔,又在金陵不认真读书反而夜夜箫歌,自己可不就惨了?

想到这,谢广维偷偷朝着朱敏澜看去,这一眼却见朱敏澜似笑非笑对着他微微点头,瞧见这谢广维心中暗暗叫苦,可又无法阻止,只能硬着头皮附和了几句。

既然如此,众人就结束了醉仙楼这场,等到了外面后,提议去坐花船的年轻公子招呼大家朝着秦淮河方向而去。一路边走边聊,气氛融洽热闹,趁此机会谢广维故意走在后面,靠近朱敏澜身边悄悄道:“姐夫……。”

“走啦!这就是秦淮河吧?河上这些船都是花船?”还没等谢广维意图解释两句,朱敏澜就开口打断了他的话,快走了两步,指着不远处江面的那些来来往往的船笑问。

“正是,但花船和花船也有不同。王兄请看,这些小船虽也是花船,却只能载几人而已,而且船上也无多少乐趣,无非就是泛舟河上两三人饮酒笑谈,听些小曲罢了。可那些大船和楼船就不同了,尤其最好的几艘华丽程度不亚于上好的酒楼。不仅能听曲,还能伴舞作兴,甚至夜眠其上呢。”一人笑着说道,众人哈哈大笑连连点头,朱敏澜也笑着露出了向往之色,谢广维勉强挤出笑容,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他们一行人到了码头边,提议游花船的那年轻人招手就喊了个人来,淡淡和对方吩咐了两句。那人连连点头,赔笑着行了一礼,接着就跑了出去,片刻就有一艘规模中等的花船朝着码头缓缓靠了过来。

“刚才是秦淮河的牙人,要什么船只需告诉对方要求即可,牙人都会帮你办妥。”见朱敏澜对此有些好奇,另一个年轻人在一旁笑着解释了一句。

“牙人居然还做这个?”

“如何不能?”年轻人笑道:“此业数百年前在秦淮就有了,这些牙人专做此行,而且秦淮河上如此多的花船,如没有这些牙人协调也是不便。”

“这倒也是……。”朱敏澜微微点头,这时候牙人招来的花船靠上了码头,要船的年轻人招呼大家上船,众人逐一从跳板上往船上走去,轮到朱敏澜的时候,朱敏澜大步流星上了船,而在他身后跟着的是谢广维和王新。

朱敏澜带着的人中只有王新同他一起上了花船,至于其他人朱敏澜原本是打算让他们自己回去的。不过王新考虑到游花船万一有什么意外,毕竟朱敏澜的身份不同,他不敢大意,所以并没让众人返回,而是让他们寻牙人分散找了两条小船跟在他们的花船后,等朱敏澜所在的花船上完人,撤掉跳板渐渐离开码头的时候,小船也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

他们上的这条花船虽不是最大的但也不小,尤其是船上的装饰和普通的渔船有着很大的区别,船舱布置的很是精美,里面家饰也是一应俱全,假如不是坐在里面左右就能看见微波荡漾的河水话,就如同身处上好酒楼的包间之中。

众人依次坐定,很快就有一个妇人上前,几个年轻人熟络地交代了几句,很快就有仆人上了茶水、果盘点心等物,随后一个年约二八的女子抱着琵琶来到,款款向众人先行了一礼,接着在绣凳坐下,双手轻弹琵琶,一首悠扬的曲子顿时从她的手指间流出。

不得不说,这女子的技艺着实不错,一手琵琶弹的极好,令朱敏澜不由得联想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文中所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一点都不差。

弹了一阵,那女子就咿咿呀呀唱将起来,也不知唱的是些什么,吴语软调朱敏澜也听不明白,但悠扬的曲调和回转莺声却让人陶醉其中。

众人凝神听着曲,一时间也不说话,过了片刻,随着那女子手指轻拨琵琶,乐声渐渐低去,吟唱的声音也逐渐变得若有若无时,一曲终于结束了。大家拍手叫好,那女子款款起身行礼,随后继续坐下,这时候又来了两个女子,手中拿着丝竹等乐器,在最早来的女子左右坐下同时弹奏了起来,这一次弹奏的曲调和刚前不同,显得欢快柔和多了,众人就着美曲夜色边欣赏,边闲聊了起来。

在大家闲聊的时候,朱敏澜听着曲子渐渐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的谈话之中,刚才在酒楼的时候谢广维就为朱敏澜介绍了他的这些朋友,谢广维的三个朋友中最长的刚二十,最小的也不过十七,同谢广维年龄相仿,都是南京国子监的学生。

大明两京,南京和京师一样设置六部,同时也有国子监的存在。江南士子中有不少人都在国子监读书,其中还包括勋贵和世家子弟,谢广维的身份不差也在其中。

永平侯谢家一脉虽在开国后没多久就萧条了下去,而且还在蓝玉案中因为牵连还被太祖夺了爵,第一代永平侯因此获罪被杀,但毕竟永平侯是晋王妃的娘家,朱元璋最终还是网开一面,把其兄弟后人赶出了京师,迁到了贵州。

之后两百年中,永平侯一脉虽没了爵位,却还有着世袭军职在,作为地方卫所指挥使家族延续了下来。可谁都没想到这支早就在太祖时期被除爵的勋贵家居然还有翻身的机会,随着当年皇帝选中谢家女为太子妃后,朝廷就此恢复了永平侯的爵位,谢家再一次重归了勋贵团体。

永平侯谢继凯是个实在人,持家也较为严正,无论是其长子还是二子,包括当今的太子妃,人品俱佳,这样的家族在勋贵中是比较难得的。

谢广维是永平侯的幼子,当年太子妃嫁入东宫的时候谢广维还很年幼呢,谢家因太子妃的缘故恢复了爵位,一下子就和之前不同了,谢广维和他的两个兄长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更显得跳脱些。

两年前太子妃诞下皇孙,皇帝大喜给了谢家不少恩典,当时跟随其父特意来京师谢恩的谢广维也得了些好处,那时候朱敏澜特意见了他,聊天间隙问他对前程的打算,毕竟是自己的小舅子,他的两个哥哥中老大以后是要继承家业和爵位的,老二已入军中历练,而这个最小的老三还是个半大孩子,瞧着他颇为机灵的模样,朱敏澜对于太子妃的家人还是要照顾一二。

当时谢广维说打算入国子监学习,朱敏澜听了很是高兴,觉得自己这个小舅子去国子监读书是不错的出路。

不过谢广维想去的是南京国子监却不是京师国子监,还说他们谢家当年自获罪从南京迁去贵州后就再也没回去过,自己打算到南京国子监呆上几年,顺便瞧瞧金陵是什么模样。

当时朱敏澜也没在意,只是以为是少年的心情罢了,何况相比京师国子监,南京国子监丝毫不差,要知道南方可是文人辈出所在,南京又是南直隶的中枢,南京国子监如以文气论还胜过京师国子监,当年自己舅舅徐宪成游学的时候就在南京国子监旁听过些日子,既然谢广维想去南京国子监自然没有问题,就这样在朱敏澜的安排下,谢广维顺利去了南京就学,可谁都没想到今天会在这种场合碰到朱敏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