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遇袭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遇袭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代枭雄多尔衮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死根本没外人得知,除了布木布泰和鄂尔泰所在部落的这些人外,谁都不知道多尔衮是以这样的方式死亡的。

和多尔衮一起死去的还有他的几个部下,其中就包括褚英之子尼堪,另外还有曾经是科尔沁郡王的奇塔特。

对于他们的死因,很快也就有了结果,根据调查显示,应该是奇塔特在同多尔衮等人喝酒的时候给多尔衮他们下了毒,而发现中毒后多尔衮垂死反扑,或许是奇塔特大意的缘故没有躲过致命的一击,最终双方同归于尽。

这个说法颇为离奇,这奇塔特为何要杀多尔衮?多尔衮在中毒后真的有能力反扑么?而且奇塔特既然都已经给多尔衮下毒了,怎么会大意到被对方反扑拉着一起丧命的结局?

不过对外的宣传就是这样,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宣布这个决定的遏必隆自己是信了。

而在事件发生的当晚,遏必隆没有回自己的蒙古包,而是整夜陪伴着伤心过度的布木布泰。至于他们的蒙古包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不被人所知了,反正第二天在宣布这个结果后,遏必隆就把多尔衮、奇塔特等人的尸体收拾了下,随便寻了个地方下葬。

下葬的时候,连棺材都没一具,仅仅只是用羊皮包裹,然后按照蒙古人的方式下葬,不堆坟头,也不立碑,下葬所在用不了多久就会泯灭在草原之中,和其他地方再也没有两样,更不会有人知晓这下面究竟是埋着什么样的人物。

没了多尔衮和奇塔特,现在这个部落完全就成了布木布泰和遏必隆做主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商议后决定依之前的计划继续伪装成蒙古人,并在部落中挑选了一个机灵并可靠的人作为这个小部落摆在明面上的首领。

等安排完这些后,科尔沁本部那边传来消息,阿古达木即将抵达科尔沁,召集科尔沁所属领地所有部落前去会面。遏必隆让自己手下最信任可靠的几人陪同那位挑选出来的“首领”前去,等队伍出发后,遏必隆心中也不知结果如何,但他能做的都已做了,只能看运气如何了,如果这个难关能闯过去,那么他们就彻底安全了。

“走吧,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看长生天是否能保佑我们了。”一旁,布木布泰轻声对遏必隆如此说道。

“是,主子……。”

“还叫我主子?”布木布泰轻声笑问,同时身子朝着遏必隆那边靠了靠。

遏必隆心神一荡,下意识要改口,可张嘴却不知怎么称呼布木布泰。

“喊我玉儿吧,这是我的小名,我阿布在的时候就这样喊我。”布木布泰依在遏必隆的身上,柔声说道。

遏必隆只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紧,心也跳快了几分,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喊了布木布泰一声“玉儿”,随着这个称呼喊出后,遏必隆整个人突然就轻松了许多,布木布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布木布泰和遏必隆派出假冒的部落首领,前往科尔沁本部的时候,远在离大明万里之外的新京城,宋王朱敏澄正在他的王府焦虑地来回踱步。

新京城是位于新京港东边的城市,也是朱敏澄的“王城”。自从这里登陆后,朱敏澄就把此地作为了他的宋国所在,不仅简单修筑了新京港,以供舰队和船只停泊靠港,更在港口东边的区域修筑了一座城,并把这座城命名为新京城。

来到封地一晃已半年了,郑鸿逵的舰队已前些时候返回大明。在这期间,郑鸿逵可帮了朱敏澄不少忙,如果没有他这边的港口和城市也没这么快容易建起来。

不过因为时间太短,再加上手上人力缺乏的缘故,所谓的港口、城市都很简陋,就和北边朱慈炤的新永州一样,所谓的城市连大明普通的县城都远不如,仅仅只能说是一个镇子的规模。

就连朱敏澄的王府,充其量也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大房子罢了,相比城中的其他房屋,他的王府除了面积大些,里面的家具完善之外,就没其他东西了。至于亭台楼阁之类根本想都不要想,而且这一次来到封地,朱敏澄身边也没半个女人,他的王妃还在京师呢,毕竟万里外封,风险什么的都难以确保,为安全起见家眷什么的都暂时没带,等日后这边稳定下来后,再陆续从京师那边移民过来也不迟。

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朱敏澄对男女之事并不热衷,何况初来这里,他心中都是如何建国,发展封地的打算。

修筑港口和城镇的同时,朱敏澄派人往内陆进行查探,同时在城市附近找寻合适种地地方,再安排人手进行开荒耕作,发展地方。

朱敏澄心里很明白,来到这一切都要靠自己。虽然随着舰队抵达,他们携带了不少的物资,其中就包括粮食等物。

可粮食带的再多,最终还是会吃完的,要想在这个地方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靠自己。而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会种地的人种,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不是吹的,再加上朱敏澄选择的这个地方气候宜人,从港口向东不远就拥有适合耕作的平原,而且水源也不缺,土地肥沃。

在经过随同的司农确定后,这里大部分地区适合种植小麦,只有少部分适合种植水稻。

这两种农作物都是大明常见的,为此朱敏澄亲自带人去实地看过后,就决定在新京城以东的地方进行开荒,种植大约千亩左右的小麦和水稻。

以朱敏澄手下的人丁来计算,千亩的种植规模根本不算什么,如果按照大明的农民种植能力来计算,朱敏澄手下有近两千人,如此一来最多能种六七千亩地。

不过真正计算不是这样算的,这个数字是按照熟地和全部投入人手的最大数来计算。而朱敏澄手中真正能调动出来种地的人连半数都不到,毕竟他手下的近半人是军队,虽然军队也能屯田,可别忘了他军中主力却是从当年八旗中挑选出来的职业军人。

女真人本就不是农垦文明,是渔猎文明,要让这些人去打仗杀人问题不大,可要种地就很勉强了。哪怕因为实际情况,这些女真人必须也要参与种地,可他们的效率实在是不容恭维,三个女真人的种地能力连普通一个明人农民都不如。

再加上港口和城镇的完善和其他工作,朱敏澄能真正投入种地的人自然不会很多。而且这些地都是新开垦出来的,按照实际情况,能有千亩的面积已算得上不错了。

朱敏澄对此并不在意,毕竟一切都要从无到有,现在只是开始罢了。

而且一千亩的良田也不算少了,他们的人又不多,这里的气候也算不错,只要第一年的收成过得去,收获的粮食再加库存足够食用。等到明年再加倍开垦,就足够满足自身需求了,然后慢慢向外发展,这样一来他的宋国就基本成了。

可想归想,事真的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在朱敏澄刚刚带人把荒地开出来,然后累死累活地种地忙活了几个月,眼看地里的庄稼长出,越长越高,再过不久就能结穗成熟,然后收割的时候,突然意外就来了。

前几日的时候,朱敏澄带着几个人去东边看庄稼,顺便视察一下屯田情况。正当他在那边看的兴致勃勃,指点着庄稼地笑谈风声的时候,突然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群野人向他们冲来。

这些野人穿着简陋的衣服,脑袋上插着艳丽的羽毛,脸上不知用什么玩意涂抹的五颜六色。

他们弯着腰,提着弓和武器,悄无声息潜行到近处,随着一声呼哨声响起,数十支羽箭就破空而来,随后无数野人跳了出来,挥舞着各种武器,嘴里呜呜乱叫朝着朱敏澄扑了过来。

朱敏澄等人根本就没防备,被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一轮羽箭,他这边就伤了好几个人,亏得对方的羽箭箭头不是铁质的,只是用尖锐的石头磨制的,再加上用的弓弦强度不够,箭的力量也不足,朱敏澄外出身上又穿着软甲,箭头扎在身上破不了甲,就算中箭的其他人,除了一个运气不好的直接被一箭射中头颈鲜血喷出三丈眼见不活,其他人都只是受伤而已。

被突然袭击,朱敏澄惊愕之余很快就反应过来,带着护卫且战且退。他出来是视察的,身边的护卫人不多,而且庄稼地里种地的也都是普通人,他的军队还在城里呢。

如果不是为了掩护种地的人往城里撤,朱敏澄早就撒腿直接跑了。可他知道自己一旦这么做,庄稼地里的人就危险了,不仅会被这些野人俘虏,更会直接杀死,他本就缺少人手,一旦没了这些人,要再发展就难上加难,更何况还有专门负责种地的司农官呢。

无奈之下,朱敏澄只能亲自带人抵抗,边战边掩护其他人往城里撤。虽然朱敏澄护卫战斗力极强,而且他们还带着精锐的火器。可对方的人实在太多,足足有好几百人,自己这边加起来就十几个,以一敌数十,朱敏澄再能打也是打不过,一旦火器射完就要依靠肉搏了,到时候他三头六臂也挡不住这么多人的进攻啊!

转眼间,就有不断落后的人被这些野人砍倒,再加上野人的羽箭依旧不停,时不时就不知从哪里射来一箭,哪怕杀伤力不强可要射到要害也是要人命的。

朱敏澄叫苦不迭,咬牙坚持,继续且战且退,同时期望城里能发现这边出了事尽快派人来救援自己。

最危险的时候,朱敏澄身边的护卫几乎被蜂拥而至的野人给杀散,他的两把火枪子弹也射完了,来不及重新装弹的他只能依靠父皇教授他的武艺和对方拼杀,整个局势危机到了极点。

这时候朱敏澄脑海中甚至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万一自己死在这里,他还没来得及发展起来的宋国恐怕就此灭亡了。到时候大明的史书上记载一笔,某年某月某日,永明皇帝嫡二子宋王朱敏澄前往新大陆就封,立国元年因巡视城外农田被野人偷袭,就此阵亡、国灭!

如果是这个结果,恐怕朱敏澄就算死了也不甘心呢,他怎么能这样窝窝囊囊的死?自己这一身才华,满腹愿望和信念都没能实现,这如何能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